岂能这般苛待属国?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是一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大明富有四海、无物不有,又怎么看得上朝鲜那点贫瘠的土地呢?但是李悠却明白,这种建立在封建体制下的朝贡体系很快就要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如果大明想要在今后的数百年里依旧占据世界一等强国的地位,就不得不对这种古老的政策作出改变。
大明的商品需要市场,大明的工厂需要原材料,大明的军队需要合适的军事基地,这些都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朝贡体系无法做到的,而朝鲜这次贸贸然的行动又为改变提供了合适的借口,他怎么会不紧紧将其抓在手中呢。
“尔等既然知道自己身为属国,又为何胆敢犯我大明疆土!数万朝鲜士兵悍然侵入我打名之领土,杀戮我大明子民,劫掠起财产,当时尔等怎么不记得自己属国的身份了?”礼部尚书出言呵斥道,尽管不理解,但是他依旧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
“那些。。。那些绝非大明的百姓,乃是建奴啊。”朝鲜使者战战兢兢的分辨道,“我等也是想为上国略尽绵薄之力,只待解决了建奴就退回国内,绝没有其他的想法!”
“哼!建奴虽为叛逆,但也是我大明的百姓。”礼部尚书很快就抓住了此人话语中的漏洞,建奴虽然曾经建国,但从未得到大明的承认,他们一直将其视为国内的叛逆而不是敌国,“尔等这么说莫非是已经承认建奴乃是敌国?”
“不敢不敢,我等万万不敢。”尽管他们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可嘴上却万万不敢承认;但是在礼部尚书的步步紧逼之下,朝鲜使者不得不步步退让,再加上礼部尚书含含煳煳的提了几句李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他就在也不敢多言,开始收起侥幸心理,询问起大明的打算来,想看看他们究竟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割让济州岛给大明,用以养马和作为商队出海的中转地。”大明的条件还算宽厚,并没有觊觎朝鲜的核心土地,而仅仅只是索取了朝鲜的一处荒岛,济州岛如今在朝鲜国内的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贵族,所以使者稍微放下心来,或许用这样一座荒岛来换取大明皇帝对朝鲜的宽恕,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当然礼部尚书嘴上说的是用来充当大明商队的中转站,实际上李悠却是打算将济州岛建造成大明水师在北方的重要基地,并以此作为日后对付倭国的跳板,三十多年前倭国的关白丰臣秀吉想要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现在也该轮到大明以牙还牙了。
济州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距离朝鲜和倭国都很近,而且拥有天然的良港,足以容纳一支强大的水师,而且岛上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耕种及养马。
使者将大明的要求送回国内,又经过了几次来回,李以及朝鲜的文武百官们见大明态度坚决,而且济州岛在他们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只得答应了大明的条件,将济州岛割让给大明,然后花费了一大笔钱财将那些被俘虏的军官赎了回去,至于那些普通的士兵,则根本无人搭理,他们将被大明送到流求岛上,为开拓流求出力。
待条约签订之后,俞咨皋立刻率领自己的舰队占据了济州岛,将朝鲜留在岛上的官员驱逐出去,至于那些百姓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反正对他们来说谁当老爷似乎都是一回事。
一船船的工匠也从津门出发,很快抵达了济州岛,开始在水师的帮助下修建港口;另外朝廷任命的济州知府和济州总兵也各自带着属下上任,在济州岛上建立起全新的统治体系;另外,锦衣卫也渐渐混入开往倭国的商船之中,开始打探倭国的情报,皇帝陛下对倭国可是关心的紧呢。(未完待续。。)
第913章 光复辽东
“岳托贝勒,前面就到赫图阿拉了,咱们在这歇上几天吧,旗下的甲兵们都累坏了。”就在曹变蛟将朝鲜俘虏送往京城的时候,岳托也率领着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八旗士兵来到了努尔哈赤的起家之地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位于盛京以东,岳托这一路接连穿过了抚顺、萨尔浒等重镇,当初努尔哈赤就是沿着这条线路一步步击溃明军,占据辽东的土地,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得不返回这座老窝了,现在距离努尔哈赤兴建赫图阿拉城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赫图阿拉城池太小,城中存粮不多,而且明军一直在身后紧追不舍。。。。。。”赫图阿拉内城周2千米,外城周4。5千米,比起中原的大部分县城都小,而且自从努尔哈赤搬到盛京之后,这里留守的人马就越来越少,先前其中大半人马还被召集到了盛京,现在估计已经死在盛京城里了,所以这并非是一个合适的歇息地,不过考虑到将士们的确已经太过疲惫,所以岳托不得不同意了这项建议,“暂且在赫图阿拉停留两日,让儿郎们喘口气。”
“但是这两日也不能闲着,把城中的粮食、兵器、马匹、铁器都搜出来,统统带走。”对岳托来说,将来恐怕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得不到这些珍贵的补给了,现在能多弄到一分将来或许就能多让一名女真勇士活下来,要知道,接下来他们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了,看卢象升的架势,不把他们彻底赶出大明的疆土,是绝对不会收兵的。
“还要往北边走?”属下很快猜出了岳托的打算,脸上忍不住露出了苦相,他们这代人一直跟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辽东厮杀,那还能向他们的先祖一样,过着过上猪皮在冰天雪地里渔猎为生的生活,“还有,若是把他们的粮食都拿光了,他们怎么办?”
“赫图阿拉乃是老汗起家之地,卢象升定然不会放过。”岳托对眼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楚,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用不了几日,卢象升就会追到这里来,到时候留的粮食再多也是便宜了卢象升,至于这里的百姓,若是他们愿意跟我走就带上,不愿意走的我们也不强求,但粮食、兵器、马匹和铁器必须都交出来。”赫图阿拉的甲丁已经被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老弱妇孺带上了也只能拖累大军,愿意走也就罢了,想要留在这儿等死岳托也不拦着。
“咱们。。。咱们到底要逃到那儿才能停下啊?”这连续数日的逃亡让八旗的将士们苦不堪言,可在听说盛京的下场之后,他们又没有停下和明军一决死战的勇气。
“再往北,等到了宁古塔再说。”岳托也是一脸的阴沉,他也不知道明军追到那里才会停下脚步;宁古塔在牡丹江一带,日后成为清朝流放犯人的所在,可见其遥远,这几乎已经是眼下女真人所能到达的最北边。
“宁古塔?”周围众将忍不住咂舌,这个地名对他们来说也是极其陌生的,想了半天才有些老将翻出这样一段记忆来,在二十年多前,努尔哈赤曾经下令让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
“明军终究比不过咱们耐寒,只有到了宁古塔才有希望摆脱他们。”岳托说道,但是在他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御寒靠的可是棉衣皮毛,而现在随行的大军之中有这些的却不多,恐怕到宁古塔这一路上肯定会有无数人因此而冻死吧。
岳托所带的人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尽管心里有些埋怨,但还是按照岳托的号令将赫图阿拉洗劫了一遍,在此休息两日,然后留下满城哭嚎的百姓继续向北行进;而在他们后面,是无数裹着棉衣的明军。
大明的军队一路沿着岳托行进的方向追击,其间多有小规模的接触战,那些拉在后面的军队不断被明军追上歼灭,岳托一行人马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这些人中有的死于明军手里,有的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而冻死,有的则是体力不支走着走着就耗尽了体力一头载下去再也没有能够起来,当然还有因为受寒而染上各种病症因此死去的。
比如皇太极的第五个孩子硕塞,他如今才三岁多,如此有效的年纪如何能扛得住旅途的奔波,不小心受了风寒,军中的大夫无可奈何,随军一起北上的萨满做了好几次法事也无法挽救他的性命,岳托和布木布泰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硕塞停止唿吸。
从这以后,他们对稍长一些的皇太极四子叶布舒越发的小心起来,就算物资再匮乏也要先紧着他用,总算让他坚持到了宁古塔。
可是即使到了宁古塔岳托他们也没有觉得安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大军驻守的建筑,物资、产出也是极其稀少,根本无法供养这么多人,而且在他们身后,卢象升的大军依旧紧追不舍,丝毫没有因此就放过他们的打算。
“咱们继续往北走!”看着麾下越来越少的人马,岳托咬牙发布号令。
“再往北?还能往那里去?”宁古塔已经够北的了,如果再走下去,前面可是他们从未到过的地方,那里有什么谁也不清楚。
“我听说北边似乎有罗刹人活动,既然他们能活得下去,咱们女真的好汉就一定也能!”岳托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一次,大军再次产生分歧,终于有人宁肯和明军拼个死活也不愿意再像这样漫无目的的走下去了,岳托只好带着那些愿意北上的人马继续前行,将他们留在了宁古塔,到现在为止,岳托手下就只剩下数千人了。
随后,卢象升的大军也赶到了宁古塔,将留在这里的建奴残部全部歼灭,自此,东北这块土地终于全部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八旗的士兵要么被杀死,要么投降,要么远遁他处,再也无法对大明产生威胁。(未完待续。。)
第914章 林丹汗
“恭喜卢帅全复辽东。”在收复了宁古塔之后,满桂等众将纷纷向卢象升道贺,“自此,祸乱我大明数十年的东虏之祸终于等以平复,卢帅当居首功。”
“此言差矣,若非陛下先后两次御驾亲征,在遵化和辽东接连歼灭建奴主力,我等如今那会这般轻松就打到此处。”卢象升虽然性子耿直,但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官场门道之人,要是蛮贵他们这番话传出去,恐怕那些御史言官弹劾的奏章就能立刻堆满陛下的书桌。
“卢帅说的是,是我等冒昧了。”这一番话语也让满桂等人警觉起来,要是追根究底的话,他们刚才那番话可是有些不敬,于是连忙转换话题,“眼下那岳托尚未授首,不知卢帅打算如何处置?某愿率领一队兵马北上追击,将岳托的首级献于卢帅面前。”
“杀鸡焉用宰牛刀,如今岳托麾下的兵马已经所剩无几,又岂用得着诸位出面,还是给那些年轻人一点机会吧。”说罢卢象升发布号令,从新军中选拔了几名青年将领,让他们率领一堆精锐兵马沿着岳托消失的方向展开追击。
随后,他亲笔书写了一封捷报,派出八百里快骑日夜兼程送往京城,然后送到了李悠的手中,收到这样的好消息李悠自然大喜过望,“好,卢象升立此大功,当受封爵之赏,吏部和兵部速速去核实卢象升和满桂等人还有军中众将士的功绩,早日拟定个章程出来,等他们回京之后就立刻颁发赏赐。”当初许下的诺言现在终于可以兑现了。
“恭喜吾皇,贺喜吾皇。”过去数十年,建奴就好像一朵乌云一眼笼罩在大明的头顶,让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一日也无法安歇,现在奴酋洪太以及努尔哈赤的其余子孙纷纷授首,建奴青壮要么死于战场之上,要么被送到大明哥弟充当苦役,这朵乌云终于可以散去了,从徐光启、张之极、王洽到曹化淳、王承恩等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如今建奴和科尔沁蒙古已经被我大明所歼灭,边关上还不安分的恐怕就只有林丹汗了,如今我大明兵威正盛,正好借此机会彻底了解此僚。”李游将目光移向王洽,“兵部即刻开始整理林丹汗之消息,待卢象升等人班师回朝、领取赏赐之后就选拔合适的将领北上,命他们将林丹汗擒入京中。”消灭了林丹汗,了解了北方的边患,接下来就可以考虑收复西域的问题了,放任如此广袤的土地由别人控制,可不是李悠想要的结果。
大明在西北地区直接控制的地带在嘉峪关以东,嘉峪关向西至沙州、哈密,是明朝实行羁縻统治的地区,大明初年虽然设置了哈密卫,但到了嘉靖年间已经为吐鲁番所吞并;大明没有像汉唐一样掌控西域的原因众多;首先大明的北方一直面临着比汉唐时更严重的威胁,先有蒙古,其后是鞑靼、瓦剌,如今又是建奴和林丹汗,大明应对北方的威胁已经颇为吃力;其次,大明的军事实力比起汉唐来还是颇有不足,前期相对帖木尔帝国处于守势,中期败于瓦剌,后期内乱打了三大征,没机会向西扩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经过蒙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