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已下旨让袁崇焕回京解释此事,这件事就到这里吧。如今毛文龙已死,东江镇必将发生动荡,恐怕那建奴是不会放过这个南下的好机会的,因此朕决定整顿京营以备将来所用。”既然这些人指望不上,那么就只有自己上阵了,顺便也可以接着这个机会掌握住京城的兵权,李悠懒得和这些人勾心斗角,还是带兵打仗来的痛快。
“陛下,蓟辽督师这几年将宁锦一带经营的滴水不漏,颇有功劳,若是建奴有南下的迹象,则蓟辽督师断不可轻离,还请陛下许其戴罪立功,等击退了建奴再回京解释此事。”钱龙锡不失时机地说道,在他看来只要袁崇焕借此立下功劳,或许就能保住自家的官位。
“若非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致使东江镇动荡,建奴又如何能抽出兵力来南下犯边?当下应严惩袁崇焕以安东江镇将士之心,让其牵制建奴的侧翼,使建奴无法南下,将此祸事小米与无形之中,这才是上上之策啊。”这下子,刚刚稍微安静了一点的乾清宫又变得异常热闹起来,钱龙锡再次成为攻击的焦点,根本没有人回应方才李悠所说的事情。
“英国公,王尚书。”李悠无视了他们的争吵,将目光投向执掌京营的英国公张维贤和兵部尚书王洽,“如今京城左近还有多少堪用的兵马?”
见李悠没有搭理他们,钱龙锡等人也隐隐的觉得今日的皇帝和往日大有不同,纷纷闭上嘴巴停止了争执,转而望向张维贤与王洽二人。
这下子方才还打算作壁上观的张维贤和王洽脸刷得就白了,如今京营早已**不堪,缺员十分严重,操练更是几乎没有,平日里都被这些勋贵高官视为奴仆到处差用,哪里还能打仗?可要是照实说岂不是找死?而说假话又是欺君之罪,而且将来要是建奴真的南下谎言定会不攻自破。
“老臣身子不适,已经多日不曾理会京营的事情了,本来早想向陛下把这份差事交卸了,谁知一直拖延到今日。”英国公张维贤颤颤巍巍的站出来说道,“还请陛下允许老臣回家休养,这京营就交给其他人打理吧!”
英国公张维贤不愧是熬过了三大案和魏忠贤乱政的牛逼人物,几句话就将自己从此事中摘了出来,而他也是崇祯能够登基称帝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是他奉张皇后旨意进宫接受天启帝遗诏,从而揭破魏忠贤欲秘不发丧的阴谋,崇祯恐怕还没这么容易登上帝位,再往前看,张维贤还亲自抬轿将天启帝从乾清宫抬到文华殿继承皇位,可谓是连续匡扶了两代皇帝,有这份功劳在,任谁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英国公既然身子不适,就早些回府休养去吧,曹化淳去取几支老山参给英国公补补身子。”对于这样的老资历,李悠也有点无可奈何,看在他明智的放弃了京营的份上,李悠就暂且将其放过,“京营一事就先交给王尚书了,这几日王尚书要处理京营的事情,务必挑选出一支堪战的兵马来。”
“微臣遵旨。”王洽羡慕的看了一眼安全脱身的张维贤,顶着满头大汗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接了下来。
“退朝!”曹化淳尖着嗓子喊道,李悠随即起身离开了乾清宫,通过今日的朝会他已经明白,现在大明这些朝臣无论是勋贵也好、文官也罢,都是些靠不住的家伙,想要完成这次任务,还是只能依靠自己啊。
“去把骆养性叫来。”下来之后李悠吩咐道,现在就看看锦衣卫还有没有用吧!
第843章 布局
“曹化淳,如今东厂归谁管理?”在骆养性赶来的这段时间里,李悠也没有闲着,他又拾起了另一把刀,既然外臣不可靠,那么重用内臣就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了。
“原本为魏逆亲自掌管,魏逆伏法之后暂且无人主管。”曹化淳说完心跳陡然加速,变得口干舌燥起来,陛下难道是想让自己来主持东厂?
“嗯,既如此,你就将东厂管起来吧。”李悠手头也是在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手,曹化淳对自己还算忠诚,日后所言的开门迎敌一事不过是文人的污蔑,那时候曹化淳已经告老还乡六年有余,人都不在京城,又怎么有能力做出这样的事情?而且他为人也算忠厚,东厂在他手里定不会像魏忠贤那般无所顾忌。
至于陪着崇祯殉国的王承恩,现在年纪还小,恐怕没有能力主持东厂,所以曹化淳就成了仅有的选择,“魏逆时的种种手段就不必再拿出来了,一会儿我吩咐骆养性几件事情,你也一起去做,到时候你们谁做得好,朕有重赏。”
“奴婢叩谢皇恩。”曹化淳感激淋涕,立刻跪倒在地谢恩,“奴婢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把陛下交代的事情办好。”
不多时,骆养性也急匆匆的赶来了,他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世袭父位,锦衣卫在崇祯年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迹,和他这个指挥使是分不开的,另外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拷问赃银,也才从骆养性身上敲出了三万两银子,这个数量对一名锦衣卫指挥使来说实在称不上多,所以李悠对他的印象也说不上厌恶。
见礼过后,李悠先是将任命曹化淳为东厂提督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此次朕有些事情要让你二人去做,你二人可各自派遣麾下的人手去办,到时候谁做得好朕有重赏,但要是做得不好就休怪朕无情了!”
他二人连连答应,李悠接着说道,“其一,如今建奴南下几乎已成定局,你二人务必要查出建奴南下的路线、兵力多寡、领军将领都有何人;其二,派人暗地里打听关宁军和东江镇的动向,看看他们各自都是什么心思;其三,派人前往张家口、祁县、太谷等地,详查晋商与建奴勾结,为其输送粮食兵器火药一事,决不可漏掉一人!将来若是抓获这些里通外国的汉奸,谁查出来的就分一成的家产给谁!”
晋商的豪富天下皆知,现在一听到自己有机会分润这些人一成的家产,骆养性和曹化淳同时咽了一口唾沫。
“有哪些晋商勾结建奴,朕也略有耳闻,尔等不可以一己之私放走一人,若是你们回报的消息和朕此前所闻有出入的话,朕就要你们的脑袋;但也不能冤枉任何一名遵纪守法的商人。”李悠警告道,“此外,晋商与朝廷重臣多有勾结,所以这些事情你们要做的隐秘一些,不可为人所察觉,对于站在这些晋商后面的人你们也要细细的打探清楚,到时候一并处置。”
别的不说,满清入关之后册封的八大皇商李悠还是记得比较清楚地,要是骆养性和曹化淳报上来的名字少了几个,那就只能说明要么是他们没用,要么是收了这些人的钱想要帮他们隐瞒下来,无论是哪种原因,这些人在李悠这里就没用了,锦衣卫和东厂都是鹰犬爪牙,而没用的鹰犬爪牙难道白白花钱养着么?
“微臣/奴婢遵旨。”骆养性和曹化淳心中一凛,李悠现在散发出来的气势实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也意识到了这几项任务中所蕴含的危险,连忙应道。
现在的建奴归根结底还只是一个强盗劫掠集团,如果没有这些晋商将他们从中原抢到的金银财宝换成粮食兵器,他们恐怕只能抱着一堆银子饿死在辽东平原上,所以打掉了晋商就等于是砍断了皇太极的一支臂膀,足以让其元气大伤,而且这几家那一家都堪称富可敌国,抄没了他们的家财足以让朝廷的财政情况大为缓解。
“另外你们在帮我找几个人来。”既然朝堂上这些人不可信,那么就自己找些人手来帮忙吧,“孙元化和王徵现任何职?”明末的科学大家其实还有徐光启,不过徐光启现在正担任礼部左侍郎,倒也不用专门寻找。
“孙元化现在正在辽东帮助袁崇焕赞画军务,此人乃是得袁崇焕举荐方才得以重回朝堂。。。。。。”曹化淳犹豫了一番,还是提醒道,他已经看出陛下对袁崇焕或有不满,现在又要打听他所举荐的人才,不知道是何用意?
“王徵本为直隶广平府推官,去年因为家中老父过世,现正丁忧在家。”骆养性有些奇怪,怎么这样一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也将名声传到皇帝耳朵里了?
嗯?他不是天主教徒么?怎么也讲究这一套?李悠有些头疼,孙元化或许还好说,一封圣旨就将将他从辽东调回来,王徵的话就算是夺情启用,恐怕一时间也难以带到京城来啊,但无论如何总归是要试一试的,“传朕的旨意,命孙元化回京,让王徵也尽快来京城。”
“对了,听说这孙元化、王徵一向和西方的传教士交好,若有精通天文历法、器械制造的不妨让他们引荐给朕。”明末时期,其实还是有不少在科学方面卓有建树传教士来华,他们的力量也是可以借用的,“除了他二人引荐的之外,也可去澳门等地寻觅。”
“启奏陛下,昔日泰西传教士汤若望曾向朝廷进献天文算法书籍,并成功预测过月食,想必符合陛下的需求,只是此人前年已经去了西安,是否派人召来?”骆养性很快就想起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此等大才理当速速召来。”汤若望的名字李悠当然听过,连忙让骆养性安排得力人手去西安,“最后,还有一位大才,只是现在他或许还名声不显,恐怕不好找啊!”
第844章 郑芝龙
“还请陛下示下,只要此人在我大明境内,锦衣卫就有办法把他挖出来。”骆养性刚才举荐汤若望让李悠颇为高兴,于是他对这样的事情不由得愈加热切起来,连忙保证道,一旁的曹化淳也是不甘示弱。
“此人唤作宋应星。”李悠在脑海中拼命地搜集着他的资料,“此人。。。此人现在或许已经中举,但应该没有考中进士,此人在经义上的造诣倒也罢了,在诸多杂学上却是颇有天分,如能请到京城朕定会重用。”
“既然已经是举人了,那么去礼部查一查各地举子名册即可找到线索。”骆养性不愧是锦衣卫世家出身,反应的就是比曹化淳要快一些,他马上就根据李悠透露的信息想到了合适的方案,“礼部名册之上定会记载其籍贯、出身、父祖,到时候根据这些再派得力人手去他的家乡寻找便可。”
“好,有你这样的干才执掌锦衣卫,朕总算可以放心了。”李悠夸奖了几句,把一旁的曹化淳嫉妒的牙痒痒的,暗暗下定决心一会儿从这里出去就马上亲自到礼部去查这个人,一定要赶在曹化淳的前面将宋应星挖出来。
明末时分,之所以流民四起,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那些出身江南富饶之地的东林党为一己之私竭力逃避江南对朝廷的责任,而将辽饷的大头丢到西北贫瘠之地,致使当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又是一个原因,当然小冰河期的到来导致粮食大量减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前两个问题暂且不论,这最后一个问题就要依靠玉米、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来解决了,所以要是能宋应星这般精通农学的大家就再好不过了。
要知道玉米、土豆、番薯等物现在并不是没有进入大明,之所以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各地百姓对这些农作物还比较陌生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土豆、番薯的种子退化问题没有解决,偶尔有试种的百姓见到这些作物的产量一年比一年低,当然就不愿意继续耕种下去,而这些问题就要由宋应星来解决了。
寻找上述人员是为了解决科技方面的问题,但要中兴大明光依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如今朝堂上的文官和各地的商人地主早就成了铁板一块,他们联合起来不断蚕食朝廷的利益,所以必须引入新的力量来制衡他们。
“去打听下,如今在海面上除了郑芝龙之外,还有那些人的势力较大,列出个名单来,想办法将他们请到京城来,就说朕要招安他们。”李悠当然不会让为这些海盗就是好人,但是只要知道他们具有一定的力量,而且和现在朝中的文官士绅不怎么对付就够了。
这些人想要得到朝廷的认可从而获取光明正大的身份、更多的利益,而李悠也想用他们来制衡朝廷的文官体系,利用海外贸易改变大明现有的经济格局,所以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
当然李悠也不会放松对他们的警惕,他当然会建造大明自己的舰队,反正他虎符里更为先进的造船图纸多得是,只是这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就只有通过利益和各股海盗之间的矛盾来控制他们了。
“郑芝龙去年已经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所招抚,被朝廷册封为五虎游击将军,只是此人一向行事谨慎,恐怕不敢轻易离开福建;眼下郑芝龙正在攻打李魁奇、钟斌等人,这些人已经被郑芝龙逼得快要走投无路了,或许能够招来。”这次曹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