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仙- 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符关是谁人驻守?”

    “蒋景流。”

    “什么?”

    姜柏鉴震了一下,旋即脸色一沉,道:“是他?”

    当初蒋景流也是他的心腹之一,在当年战败退守之时,命蒋景流来援,未想蒋景流早被严宇收买,懈怠不前,导致他兵将无援,从而兵败。

    这兵败之责,无论是和缘故,但最终还是落在了姜柏鉴头上……于是,他便被革去了大将军之职。

    而蒋景流这厮,被严宇、胡皓、蒋费等三人齐名保下,至今未有罪责。

    姜柏鉴这些年,也几乎少有听闻蒋景流之名,未想却是在镇守阴符关要隘。

    “当初一战,蒋景流罪大恶极。”

    谢三说道:“严宇和胡皓倒是对他颇为赞赏,但是蒋费这人还算为国,虽然觉得此人能让将军你手中的兵权落空,算是有功,但当年一仗,误国误军,也有大罪,便不应重用,故而将之贬至阴符关。至于严宇和胡皓,见他保了性命,也就没有跟蒋费撕破颜面。”

    说着,谢三冷笑了声,道:“三年前他派人传来消息,忏悔当年过错,狡辩说是被严宇假传军令所误。想来,该是他这些年境遇不好,想要重归将军麾下,再得重用,只是这家伙也是疯了头,还真当咱们是收废物的不成?要不是碍于蜀国的规矩,我早已派人刺杀了他。”

    姜柏鉴只听了前半截话,后半截话便忽略了过去,他露出沉思之色,说道:“蒋景流此人,我不放心。”

    谢三赞同道:“这厮着实不堪重用。”

    姜柏鉴说道:“咱们稳守剑门关,只须再过月余光景,想来文先生那边布局掀开,梁国上下动荡,或可反败为胜。”

    谢三说道:“我军占据剑门关险地,加上燕闲能窥探各方,加上郭老可以观察天时,如今又是士气大涨,天时人和地利齐至,虽不能反转局势而直接取胜,但稳守月余,绝非难事。”

    姜柏鉴说道:“只要决策没有太大错漏,便不会出错,有了燕闲,可知对方一切动静,便可随机应变,但我怕的是……阴符关。”

    谢三皱眉道:“怎么办?”

    姜柏鉴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不如这样,你将军中最精锐的人物,连同谢七麾下这一批麒麟军,交由老八统领,让老八急行军,赶至阴符关,取我令牌,将蒋景流革了职位,接过阴符关。”

    顿了一下,说道:“老八虽然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最重要的是,我信不过蒋景流,只有老八过去,我才能放心。”

    谢三也迟疑了一下,想了少许时候,才道:“既然这样,那么我这就去着手准备。”

    姜柏鉴说道:“把圣旨带上,让阴符关的人都尽数知晓此事,倘如蒋景流有所异动,便让老八直接斩了他。”

    “这……”谢三迟疑道:“蒋景流毕竟是蜀国一位将军,这么将他斩了,也不好交代,何况皇上对于你早有几分不满,这次无奈让你重新掌军,但你未经通禀,擅自斩杀一位将军,只怕要引大祸。”

    “局势非同以往。”姜柏鉴正色说道:“战时之事,紧急行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当年葛相爷要不是被先帝忌惮,而强令归来,想来如今梁国也已经并入了蜀国。我是降将,这些年来,过于注重君命,但事涉国之安危,顾不得了。”

    谢三皱着眉头道:“我倒是觉得,倘如蒋景流当真是有异动,让老八将他拘禁起来便罢,通报皇上,让皇上定夺,要杀要放,皆该交由皇上定夺……否则,哪怕这次蜀国大胜,可将军难免也落得一个不尊皇上的罪名,这罪名可大可小,以胡皓的谗言,以皇上的不满,便是让将军遭一场大难,也不意外。”

    姜柏鉴顿了一下,然后咬牙道:“就按我说的办,这事需要震慑,手腕须得强硬,至于今后的事情,今后再说罢……如今当真不容得一点变故,倘如真有变故,便后悔莫及,就连蜀国都要有覆灭之危,还谈什么降罪?”

    谢三闻言,震了一下,才道:“好。”

    话毕,他领命而去。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阴符关?”

    清原目光一凝。

    自从白晓离开了陈芝云军中,他对于白衣军便是一无所知,对于梁国的局势,也绝大多数来自于文先生。

    但是文先生如今对于白衣军的事情,也同样是所知不多。

    尽管清原可以察知许多事情的真相,但是对于白衣军,只因气运雄厚,探查不清,只有朦朦胧胧的感应,甚至是朦朦胧胧的错觉,甚至比起寻常聪慧之人的推算,还要更为模糊。

    正如白衣军之事,清原便想不到这点,但姜柏鉴作为一介凡人,可领兵多年的敏锐之感,终于还是让他意识到了这里。

    “邓隐这大敌当前,姜柏鉴也不能分心,但他依然是能察觉到阴符关的要害之处,也真是非同寻常。”

    清原暗道:“就不知道,他是否真能赶得及了?”

    ……

    剑门关。

    姜柏鉴派出了范八,将军中最精锐的一支队列,送往了阴符关。

    他端坐营帐内,心中犹有不安。

    然而才过片刻,外边忽然有人来报。

    “将军。”

    “怎么?”

    “外头射来一支箭矢,上面卷着一封信纸,言明是将军亲启。”那小将语气匆忙,双手捧着一根箭矢,上面卷着一封书信。

    “外头射来的箭矢?”姜柏鉴略微皱眉。

    “是。”小将应了一声。

    “邓隐军中的……”

    姜柏鉴目光微凝。

    关外只有邓隐大军,这箭矢自然是邓隐军中来的。

    只是不知,这封信是出自于谁人手中?

    是敌是友?

    是文先生安插的人手?

    还是来自于邓隐的一场另类的交谈?

    姜柏鉴心中想法纷乱,一闪而过,然后接过一道布巾,命这小将,把箭矢及信纸擦拭干净,避免有毒。

    待得接过信纸,便挥手示意那小将退下,将信纸摊开。

    见得信外一层的字,姜柏鉴沉默了下来。

    “邓隐的亲笔书信?”

章八零二 邓隐来信【一更】

    吾友姜柏鉴亲启。

    只外边这句话,便让姜柏鉴露出了冷笑之色。

    他拆开了这封信,将之摊开,细看下去,神色逐渐凝重。

    ……

    邓某久闻将军之名,亦曾交锋数次,虽从未谋面,却彼此相熟,想来你我互相之了解,怕是比自身尤是更甚三分。

    这些年来,邓某人对将军一向崇敬,几欲引为知己,怎奈何分属两国,各据一方,纵有万分欣赏,也终究为敌,所谓造化弄人,殊为可叹。

    据传当年将军亦为我梁国中人,乃杰出将领之辈,奈何天水郡守昏庸无知,猜忌将军,未能重用,致使将军无奈投至蜀国。

    邓某人心中,每每思及至此,心痛万分。

    未能与将军同堂共事,亦为心中之大憾也。

    今蜀国气运将尽,内中早已腐蚀,可叹将军纵有大才,也难力挽狂澜,与其随蜀国一同覆灭,不若重归梁国?

    想将军这些年来,虽阻拦梁国甚重,然梁国之中,多为贤才,定会重用,邓某人亦敢立誓,力保将军。

    蜀国之中,奸佞当道,皇帝昏庸,朝堂上下皆无能人,唯将军一人为真才之士,何苦为蜀国陪葬,螳臂当车?

    将军当年亦是梁国将领,想来亦难免思及故国景色,往昔故人,如今得以重归故里,何不美哉?

    你我已交锋多年,互相熟悉,邓某人心中崇敬万分,还望将军能与邓某一个机会,得以与将军同朝共事,得以与将军同席饮酒。

    想将军……

    ……

    “不知所谓!”

    姜柏鉴面色冰冷,看到这里,伸手一样,便将之震作齑粉。

    如今蜀国大致上看来,确实是陷入极为恶劣的颓势,灭国之危就在当前。

    若换了一个信念不甚坚定的人物,兴许在邓隐这几句话当中,即便没有真正倒戈相向,也会有些摇摆,那么谋划出军之时,便难免有了两分约束,自是极为不利。

    “点明我曾是梁国将领,是让我明白,我为蜀国,不是为国为民?”

    “将当年事推在郡守身上,是让我对梁国莫要不满?”

    “能够力保于我,是让我多出一条生路,也就难免有些另类的想法……”

    姜柏鉴冷声笑道:“倒也真是有些想法。”

    若不是陈芝云那事,他或许还觉得邓隐这次的手法,当真浅薄。

    而若想得更深一步,他会觉得邓隐不应该这般浅薄,于是会深思邓隐这一封信件当中蕴藏的深意。

    这样一来,便又不得分心。

    “如今看来,邓隐是用这一封信,给我添堵,使我又不得分心,再一步忽略陈芝云那边。”

    姜柏鉴冷声道:“老奸巨猾。”

    说着,他略微一拍,顿时有些异样的声音传开。

    过了约有小半个时辰,谢三匆匆而来。

    “事情如何?”

    “老八动身了。”

    谢三说道:“至于严宇,这些时日较为古怪。”

    姜柏鉴摆手道:“好生看管,他如今就只是阶下之囚,无关紧要。更何况,严宇也只是一条命,可剑门关内外,近些时日埋下了多少条命?你只须让人看住,便不必理会了,必要时我准你斩了严宇,后果我来负责。”

    谢三极少见到将军会有这般狠辣的时候,神色严肃,点头道:“明白。”

    姜柏鉴顿了一下,说道:“就在刚才,有一员小将,送来了邓隐用箭矢射进来的一封信。”

    谢三闻言,当即一震,道:“他送什么信?”

    姜柏鉴冷笑道:“算是劝降,却又不完全是。”

    谢三略有不解。

    姜柏鉴把适才的书信内容,尽数告知于谢三,然后又把自己的这些推断,尽数告知于了谢三。

    他们两人,这些年来,共同出谋划策,也十分默契。

    “只怕不仅如将军所想……”谢三抬头看了一眼,道:“想来邓隐会在这些时日,将书信的事情,以及信件的内容,尽数散发出来。”

    姜柏鉴闻言,道:“有道理。”

    他本来就是梁国的降将,如今梁国将领用这一封信,用当年的事情来劝降于他,尽管他姜柏鉴信念坚定,可是蜀国上下却未必能尽信他。

    下方的兵将士卒,只要被人煽动,就难免军心不稳,犹疑不定。

    至于上面那位皇帝,自认为能知天下事,能辨天下事,能胜天下人,实际上,就连姜柏鉴也不得承认,他所为之效忠的这位蜀国皇帝,自幼深居宫中,一切所知天下事,从来是胡皓等人透露过来的,那些不该他知晓的,他根本不知晓,那些该他知晓的,他也同样不知。

    这位当朝皇帝的眼界,过于狭隘,他自认为聪明才智,但一切的一切,也全都是从典籍之上所见的历代故事而已。

    而在胡皓的引导下,这位皇上一直对自己这梁国降将有所不满。

    这一次,哪怕胡皓没有煽风点火,但只要梁国那边在朝堂上有所布置,就能将这些事情传到皇帝耳中,待得知晓这信中内容,这位皇上难免也要更为忌惮,指不定还会在这个时候,革去自己的兵权。

    “京城距此还远,你立即传讯谢七,严密关注朝堂之事。”

    姜柏鉴沉吟着说道:“至于这边,自今日起,你严查此事,但凡一点苗头,尽数诛灭。”

    谢三点头道:“是。”

    “你去办……”

    姜柏鉴略微挥手,竟觉几分无力。

    邓隐一封信,主要只是动摇他心,但他心中坚定,也就无用了。

    这本是无关紧要的一桩事。

    然而,蜀国局势,内忧外患,朝堂上糜烂不堪,市井间百姓愚昧……他作为降将,哪怕官拜大将军,竟然也倍受忌惮,难以受得皇上尽信。

    这区区一封信,放在梁国,放在邓隐身上,却也微不足道,然而放在他身上,却极可能被皇帝忌惮,招致大祸,极可能便成为蜀国颠覆的一个引子。

    这般事情,该是何等讽刺?

    谢三微微闭目,心中难免有所愤懑,竟觉邓隐所言,似乎也不无道理,投归梁国,也并非坏事。

    “将军……”谢三欲言又止,但心知姜柏鉴信念至坚,话到嘴边,便又收了回去,只是匆匆施了一礼,便即离去。

章八零三 箭矢

    剑门关。

    接连经过几场大战之后,蜀**营当中,也不如之前那般士气高昂。只是,因为接连数次,俱都稳守,且占得便宜,却也不至于有所萎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