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世家-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小。可这个官说穿了就是个辅官,做得好,没有什么功劳;做得不好,罪责就是他的。七品的官职不低了,却还是比不上一任**品的县令。

    还有就是这个陈师道。

    曾巩那是什么人,宋神宗能把编纂国史的这个重任交给他,可见官家是多么的器重。能够同时得到两位大学者的青睐,足可见他本人的绝对是学识卓著。而且,他还是官宦之后,即便家道中落,也应该给他一个荫补的机会。就在去年,怎么就连一个小小的编纂国史的属员,都没有给他呢?

    蔡道说得情况并不难查。

    石得一很快就从吏部和皇城司的存档那里获取了有关于这几个人的一些情况。

    从黄庭坚这里,开始的时候,就出了岔子。

    从吏部存档中可知,黄庭坚在太和县的官声并没有蔡道说得那么好。上级给他的考评一直都很一般。

    不过,皇城司的存档里却记载了不少有关于这个黄庭坚不同寻常的情报。

    其中有一条信息,十分有意思,这引起了石得一的主意。也正是这条信息让这位大太监心中对于这个黄庭坚有了很大的改观。

    近几年,在王安石两次罢相之后,宋神宗又重新重用变法派官员,吕惠卿、蔡确和章敦等官员先后颁布了不少新法,在执行征收盐税的政策过程中,颍州所属其他各县都争着占多数,而唯独黄庭坚所执掌的太和县并没有这样做。

    既然没有了丰厚的盐利,上交的赋税也自然会减少。他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的上司,他的同僚能给黄庭坚什么考评?如果这考评能好了,那才是真见鬼了。

    这样一个官员,顶住了执政的压力,能够平易治县。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就是顶风作案,消极应对变法,的确是很难升官的。

    看到这条信息,石得一就动了一点小心思。

    既然官方都给了差评,而蔡道又首先举荐的是他,那么不如就把他调到开封府,担任雍丘县的知县,近距离观察一段时间。

    什么是一个好的地方官,不同的皇帝和宰相都有不同的理解。

    石得一,自然是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他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变法固然不错,但如果官员没有能力认真执行的话,那还不如一动不如一静呢?

    并且,石得一,他本人就是开封雍丘人,这也算是为乡里乡亲的谋一些福利罢了。何况,黄庭坚是江南西路洪州人,基于大宋朝官员的回避制原则,他并不能到江南西路任何州县当官,就更别说金溪县的知县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石得一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罕见的在每个人的抄录的资料最后,又让人客观的写下了评语,以及建议。

    这么做得话,既能隐藏自己的小心思,即便宋神宗发现了他这点小心思,也能免去宋神宗的猜忌。

    张耒,这个人的确如同蔡道说得那样,真得混得很惨。时间说得并不准确,他在县尉和县丞的位置上兜兜转转了整整九年的时间。

    整整熬了九年的时间啊!

    一个有才华的人,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多岁中进士,虚度了九年的光阴,就在各地各种小官职中转悠。

    在这个位置的官员,从来就不会有人关心他们做得好坏与否。不过,为人清廉倒的确是真的,过往那些上司和同僚们也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这个人不清廉。

    这种事,都不用出汴梁城,只要随便派个人到下去一查便知。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副手,汴梁城里,在职的官员中有不少是他曾经的上司或者同僚,如今都已经官升数级了。可还是有不少人敢于说真话。

    他们对于张耒这个人的品性都是赞不绝口。

    张耒,无疑就是金溪县知县最适合的人选。

    至于晁补之和陈师道,他们二人都是资历太浅,可以暂时调入京师,安排一些差事先干着。等三年之后的科举之后,再给个官职,试一试他们的能力。

    这就是石得一对于这六个人,给出的不同意见。

    宋神宗看到资料和评论后,的确是有些诧异,但是,宋神宗经过仔细的阅读之后,也基本认可了面前这些资料上的判断。

    前面四个才子,也许上的成就很大,但是,从他们过往的执政经过来看,的确是比不上那个宗泽和张叔夜。

    其实,如果不是西夏经常犯边,如果不是二人资历太浅,如今还没有中进士,如果不是关中地区的屯田工作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了,宋神宗此时此刻就恨不能把他们二人调入京师,供自己任用。

    为什么要说基本呢?

    因为在金溪县知县的人选上,有了变化。

    宋神宗毕竟是皇帝,他有自己对这些人的判断,也有自己的考虑。

    张耒的确是金溪县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宋神宗还是觉得太过于亏欠这清廉自守的好官了。他准备先把张耒急召入京,再和他深谈一次,看一看他的执政理念。

    作为苏轼的弟子,想来他也是同样不会赞成自己的全面变法。如果和孙觉、苏轼持持同样的政治主张,能够接受小蔡道的建议,在关中地区实施屯田计划,那么,宋神宗准备直接任命张耒为凤翔府的知府。也算是补偿这位清官这么些年来的坚持。

    至于,金溪县知县的人选,宋神宗决定就选陈师道。就像蔡道说得那样,既然能够同时得到苏轼和曾巩二人的赏识,又是曾巩的弟子,他无论如何也要给这位亲信大臣一个薄面。富弼当初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是通过制科,举茂才异等,才步入仕途的。

    想到这里,宋神宗决定立刻重开制科,让那些饱学之士都推荐自己的弟子参与进来。

    xbqgxs

第196 我蔡道又回来了!

    想到这里,宋神宗就立即做出了决定——重开制科,让朝野内外的那些饱学之士都推荐自己年长的弟子参与进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那个陈师道也完全可以走这样的路子。

    当然,年轻人还是不要参与其中,宋神宗对于此次制科设定的年龄界限就是二十六岁。

    对了,还有童子试,也应该扩大范围,增加人数和年龄的限制。

    不过,在大宋,科举之道始终才是真正的正途。而制科仅仅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补充而已。

    最后,除了极个别的人选,其他人即便通过了制科的铨选,也不会立即就授予正是的官职,这些人将来就是被派往各地推广蔡家种植技术的主力军。

    官名,宋神宗都已经想好了。

    汉代有农校尉,农都尉。至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甚至设立了诸如:屯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这么等级分明的官职。

    所以,新官职的全称为典各县、州、府农事,简称典农丞。

    大宋名臣当中,由制科进身为官员的,也就是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这些人如果自持身份,不愿意接受这个职位的话,宋神宗根本就不会让这些人通过制科的。

    同样的,那些愿意参加童子科考试的孩子,也要送到保育院中,进行再教育。

    蔡道之前就曾经禀报过,他想扩大保育院里孩子的规模,会免费收留一些穷苦百姓的孩子入内。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需要教他们识字和识数就行了,其中如果有学习优异的孩子,希望官家派一些大儒前来授课。

    而且,蔡道自己提名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选。

    这种事,宋神宗自然会大力支持,到时,他自会派人去请一些有名的大儒前去讲学。而不会像以前那样,直接授予这些通过童子试的神童们同进士出身,除了第一名以外。

    前几任皇帝这样做,是希望籍此来显示本朝文化昌盛,可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根本就是揠苗助长。真正从童子科中进士,且成为一代贤臣的,整个大宋也只有晏殊一人而已。

    而且,晏殊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十四岁了。

    ……

    宫中事情算是尘埃落定,制科和童子试的好消息也快要传播到全天下。

    蔡道并不清楚这些。

    他不知道,就是因为自己的举荐,自己的几句话。苏门六学士的人生轨迹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改变的,还有饱学之士却很多屡第不中的人、很多像方仲永那样的孩子,他们都有很优秀的才能,却因为没有机会参与童子试而被埋没的命运。

    特别是李廌,他是华州人,因为年纪的问题。宋神宗并没有把他诏进京城,而是将他推给了孙觉,让这位老爷子搁在身边任事,再考察几年。

    作为苏轼的好友,孙觉自然会鼎立相助。

    离开皇宫内院之后,蔡道这才发现,自己的几个跟班根本就没有回保育院等着,而是一直呆在皇城之外等了自己一夜。

    蔡板倒是聪明,可是,他一个人根本就拗不过哥哥蔡桶和自己喜欢的大姐姐花兰溪。

    “唉!”看着萎靡不振的三个傻孩子,蔡道叹了一口气,说道:“走吧!回家!”说完,挥手让大家启程,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他自己钻进了马车车厢,一起回保育院。

    走了大半个时辰,蔡道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他们在汴梁城的家——保育院。

    没想到,大门之外,那些保育院里的胡公公,小太监,小宫女和那些孩子们都列队站在外面,看样子是在欢迎自己归来。

    离开小半年,蔡道几个离开的人,并没有多少的感触,可留在保育院中的人却是度日如年。

    蔡道一直呆在这里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可是自从蔡道离开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小道士才是这间保育院的主心骨。

    不只是他们,那些被蔡道招募来种田的佃农也对蔡道是感恩戴德。

    秋收的时候,是蔡道没有在这里。

    那黄橙橙的稻谷和高粱,让这些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佃农,如同看到了神迹一般。一亩能产三石以上的粮食,这在中原地带是亘古未有的奇迹。

    即便是问遍汴梁城周边年纪最大的农夫,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样高的亩产量。

    蔡家的种植方法虽然只在艮岳这块地方小范围推广,但是,真正的产量就摆在众人的面前,蔡道‘运财童子’已经传遍了整个汴梁城。其实,不管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那些佃户中间就有各方派出的人。秋收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把高产的消息想方设法的传递了出去。

    看到蔡道、蔡桶和蔡板安然无恙地归来,他们中间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

    “兄弟姐妹们,我蔡道又回来了!”蔡道站到马车前,平复了自己心情,挥舞着双臂,大声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休息,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好了,散了吧!”

    ……

    蔡家的神童、妖道、妖童、运财童子,无数个外号强加给一个六岁的孩子,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六岁的孩子,却无形之中搅动了整个朝廷局势的人。

    孙觉虽然调任地方,任用了几个没有功名的无名之辈,却只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大大缓解了整个关中的确缺少粮食的现状。而那几个无名之辈更是做出了那些同辈之中高中进士没有做出来的功绩。

    而苏轼更是在和西夏的大战中,辅助刘昌祚赢得了一场防守反击的大胜。不贪功,通力合作,正确的应对策略,都是能够取得这场大胜的关键条件。

    蔡道的父亲蔡卞在延安府面对西夏大军偏师,没有贪生怕死的死守城池,也没有贪功冒进的争功,整个行事的过程,也算是中规中矩。

    昨天,蔡道的归来,就已经惊动了许多大臣的神经。他还没有进京的时候,就已经让天下的粮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让一些前途光明的官员,变得前途暗淡。

    很多人都在打探,今天早上,在勤政殿中,宋神宗、两位皇子和蔡道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样的对话,就连高太后和向皇后都一直在关注。

    可惜,在当时,宋神宗吩咐石得一,把勤政殿周围把守的禁卫、太监和宫女全都赶出了十步以外,这个时候,有没有录音机和**,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记录当时四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就这样,搅动风云的一次君臣之间的谈话,就这么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成为了大宋朝,继‘斧声烛影’之后,有一个不解之谜。

    xbqgxs

第197 世家子

    就这样,在大宋的历史中,原本并不存在的搅动满朝政治风云的一次君臣之间的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