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前面说着住宿的问题,正花二姑却在担心这儿怎么有这么多年轻小姑娘的事情。
正花娘被二姑姐戳的莫名其妙,问道:“二姐您有什么事么?”
前面的陈茂东他们也听见了,连忙停住脚看向包家二姑。包二姑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我没事,就是看到这么多大姑娘小青年的稀奇。呵呵!”
陈茂东听她说这个,便笑着回道:“二姑!这不算多,他们都是我们东家工厂的员工,全部人员有好几万,这出来买零食吃的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在厂子的食堂吃饭,食堂里的饭菜是免费提供的。到了他们下工的时候,有的回宿舍、有的回家,那人才叫多呢!”
二姑心说:侄女婿哎!我担心的不是人多,而是自家侄女儿在这些水灵灵的姑娘当中显得太寒酸了,比不上啊!怕你们以后嫌弃我家侄女呀!
二姑是个聪明人,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她明白的很。当下故作惊叹:“哎吆!我的娘来,怎么有那么多的人干活?!你们东家有这么多活让人做吗?”
“这人还不算多,到下半年订单特别多的时候,忙不过来还会请一些临时工回来做活。”
“啧啧!都是做什么呢?这么厉害!”
其他人也跟着啧啧嘴,感叹感叹!
转过了平房小院便是他们的集体楼房,他们分到的房子是第二批的,一共三层,他们家一个在二层一个在三层,正好上下楼,都是三居室的。
(第一批是两层,第二批是三层,第三批是四层,第三批已经快要建好,就差封顶。)
两人的房间都在他们去年回来的时候整理好,该添加的家具、窗帘、床铺、桌凳全部都从厂房里买了回来。像他们这样已经在外挣钱的小子们,在厂里拿东西都是要收钱的,只是价钱便宜的很,真的只要了成本的钱。
女人们最喜欢看的就是家了,她们一进门就被打着清漆明亮亮的楼板,小惊讶了一下。顺着陈茂东拿出的无后跟拖鞋把脚上的鞋子给换了,一边换鞋一边在心里暗暗庆幸,要不是在府城的时候,就换了王家预备的新袜子新鞋,现在只怕都不好意思脱鞋了。
进了客厅就看到床不像床、榻不像榻的东西摆放在墙边一溜儿,前面是放在茶盘、果盘的小矮桌。坐在那上面软软的,三姑姑终究是忍不住好奇问出来:“这是什么凳子?软乎乎的跟填了棉花似得!”
“三姑姑真说对了,这是沙发,里面就是用棉花填起来的。”
孩子们也学着大人在沙发上颠颠,真的有弹性,就玩的更加有劲了。
大姑姑注意到脚下也是软乎乎的,低头看看没认出来,“这地上还铺东西了,我说这地怎么软软的呢!”
“大姑!这是地毯,羊毛织的。”
“吆!这么好的东西得要多少钱啊!你们有钱也不能这么花!”
“大姑!这个市场上卖的贵,但是我们买的都是厂里工人做坏了的残品,只要成本价就行,很便宜的。”
这大姑疑心病肯定很重,她脑子里立马想到的不是很便宜买到的这样东西,而是:“那这工人当中谁要是想便宜买这个,就故意做坏了可不是你们东家赔了?”
陈茂东笑着摇头:“不会的,大姑!这里的工钱是固定工钱加计件的方式计算的。这种地毯根据羊毛的质量和粗细等各种原因分特等品、一等、二等、三等,特等品的手工钱有五十多两银子,最差的三等品,手工钱也能拿到二十两左右。要是成了残品,那就一文钱的手工钱都拿不到。而且这残品都是先收进库房,以后统一处理,并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到的。做坏一件可就白白损失了几十两银子的收入,任谁都不会干这傻事。”
“这么说我就懂了,我还以为跟地主家帮工似得,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工钱。”
孩子们在沙发上玩了一会就都躺在上面睡着了。陈茂东从卧室拿了被子给他们盖上,便带着大家看看各个房间。或许看过了太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她们已经免疫了,见到跟墙似乎长在一块儿的家具也不再冒冒失失的惊讶或瞎问。各个房间的家具虽然不是大户人家那样的雕着精细的花纹,但是看着也挺大气的,并不觉得寒酸。主要是这些东西看着特别的爽目,舒服,非常有家的味道。
正花知道这就是自己将来要长期居住的家,心里满满的都是温馨。要不是还没有成亲,她真的好想好想就这么住下来不走了。正银非常想看看自己将要住进的房子什么样子,是不是也跟姐姐的一样?不过,这姑娘还算撑得住气,一步一步的随着大家伙儿,慢慢的转悠着评论着。
正菊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半点脾气,在听到说人家织一块那么一点大的地毯就能挣五十两银子的时候,她就被狠狠的打击了。两个妹妹以后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只要不孬不痴、不懒不败,还用愁过得不好么?三姐妹看来只有她以后要过得苦哈哈的了,越想得多,她这心里就越发酸溜溜的不好受。(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访亲归
陈茂东和齐正科两家房子的布置几乎一样,床铺都是新被褥、新被子铺的好好的,六张床完全够她们带着孩子睡得了,便都一致要求住家里,不去那个什么客栈住宿。三个男的随便到哪借宿几晚都可以,倒是更加好解决。
包家女人带着孩子在合浦镇玩了两天就怎么也待不住了,“正荣啊!你问问他们什么时候送我们走啊?”
包正荣其实也着急,虽然一切都好,但是这儿毕竟不是自己家那么自由自在。大伯娘她们还没着急的时候他就已经盯着陈茂东和齐正科,催着他们早些送他们回家。只是两个人在忙着筹备聘礼,因为要按照包家那边的礼节来,所以都没有预先准备,只能等他们来了问清楚再临时照着包家列出的单子采购。还有一些东西不能现做的,只有寻找相近的东西替代,这样一来就拖延了不少的时间。
“大姑!您别着急,他们俩在忙着置办聘礼,我们家的那些茶礼,他们这边没有,都是需要找差不多的代替。他们早上走的时候说了,今天再去一趟省城差不多就能备齐全了。”
他大伯娘也在旁边听着,之前还不知道他们是在忙乎聘礼的事,这会儿知道了,就连忙说道:“哎呀!他们在忙大事呢,那就别催来催去了。我们不着急这一天两天的,正好还有些东西想买,我就带着她们再去转转。”
她们头天围着护镇河转了一圈,因为还没有到花开柳绿的时候。两岸是光秃秃的柳树杆儿。斜坡上的花坛里都是枯枝败叶,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
倒是河对面的王家工业区,一眼望不到头的样子。很是让人向往,可惜那桥头都是有把门的,没有允许不让外人进入。
镇上的商铺虽多但是她们也只能逛逛,没有钱买东西,也就渐渐的没有了兴致。尤其是昨天的集市,东西又齐全花样又多,还便宜的不得了。包家的女人就是搞不懂了。这儿的人钱多,怎么这东西还反而更便宜?
她们把带在身上本就不多的银钱都买了个光光光,当然全是自家必须的。谁都没有瞎买。正花、正银的娘看到市场上好多都是可以作为陪嫁用的东西,而且比自家那边便宜了小一半的价钱,直急的团团转。早知道,就是借也要借钱带过来。给女儿们把嫁妆准备准备。两个女儿最迟年底就要嫁人。之前没想着女儿能嫁到什么了不得的人家,所以也不用准备嫁妆什么的。可是现在这情况不同,要是不给女儿准备一些像样的嫁妆,她俩以后还怎么跟人相处?
这会儿听到说两个未来女婿都已经准备聘礼要一起过去下大定了,这心里就更加的焦急。她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吞吞吐吐的问大侄子:“正荣啊!你、你、你身上可带了银子?”
包正荣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大伯娘!您是想给两个妹妹在这儿置办嫁妆吗?”
他大伯娘点着头。回道:“是唻!这儿东西都好便宜,一样的东西一样的价钱。在这儿能买双份的。”
“大伯娘!银钱我有,您拿点买一些我们自家需要的东西就行了。至于两个妹妹的嫁妆,您不用着急!两个妹夫说了,等去过我们家下了大定之后,他们就要赶去西边监工,这成亲的日子只怕要赶到年底或者明年春了。今年让正花和正银再跟着我过去干一年的活,挣个十几两银子回来,就够她们自己的嫁妆了。您呢!跟大伯在家想办法在哪多种些棉花,多给她们做几床被子就好!听说这里人特别讲究陪嫁很多被子,最低是四床,最高是十八床,单看家庭条件怎么样。”
他大伯娘和旁边听着的大姑都吓了一大跳,娘啊!要那么多被子干嘛?她们可是一床陪嫁被子睡到老,时间长了硬的实在不管暖,就翻翻新接着用。谁家会用的了那么多的被子啊?
其实这地方风俗陪嫁被子多,讲究的是女家祝愿闺女到了婆家多子多孙的寓意,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让出嫁女一辈子使用娘家被,由此不忘记娘家的意思。
包家人虽然不知道这些含义,但是也打算照着做,并没有非要打听个究竟的心思。包正荣大伯娘知道自己不用为嫁妆太费心,感觉呼吸一下子都畅通了,原本有些疲惫的精神也跟着爽利起来。只想着赶紧回去让公公、婆婆、自家男人也早日得到消息,他们家的正花、正银可是找了个很好的人家唻。
陈茂东和齐正科按照包正荣说的把聘礼都备齐了,还请了当年认作干娘的婆婆一起过去,作为长辈过去女家定亲。他们一人置办一车聘礼,另外两辆车坐人,他们俩骑马,听说包正荣已经学会骑马,又从马场里挑了一匹温顺的母马给包正荣骑。
回家时用的马车不同,各人的心情也不同,这一路还没怎么觉得受罪就已经到她们家的县城了。
陈茂东和齐正科两个听说快要到了,便问包正荣:“你们家买牛和驴子是在县城买还是在镇上买?”
包正荣愣了一下,隐约猜测到他俩的意思,但是又不好说出来,只把疑惑的目光对着他俩。陈茂东嘿嘿笑着解释道:“临走的时候馆长交代我们,农家就牛和驴子最精贵,让我们两快到的时候,再一个人买一头牛一个人买一头驴子,添加到聘礼上去。”
“这!。。。。。。”包正荣一方面不想他们花费太多,另一方面又觉得聘礼重也是抬举自家妹子,光耀他们包家的面子。心里实在舍不得推辞,一下子就陷入了纠结当中。
齐正科似乎知道包正荣的纠结心理,便加了一句:“正荣。你也别多想!馆长是我们的大家长,他吩咐的我们必要做到。你直接说在你们家门口能不能有的卖就成,要不然到了镇上买不到。且不是误了大事!”
包正荣这才回答道:“我们镇上倒是有卖牛的,就是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一般情况都是提前打招呼,贩牛的会想办法从别处贩卖过来。今天这么贸然的过去,只怕买不到。”
“那成!我们就在县城买吧!”齐正科便做主道。
陈茂东有些担忧老牛走路太慢,“齐哥!这老牛走路可不像驴子,就那慢腾腾的劲。什么时候能到?”
包正荣在旁边接过陈茂东的话,回道:“陈哥!这牛要真跑起来其实一点都不慢。要不我骑着驴子赶牛,跟在你们后面走。”
“那就辛苦老弟了!”
包正荣大伯娘见两个未来女婿还买了牛和驴子。高兴的合不拢嘴,从县城出来一直笑到进家。
包家村庄以及周边离得近的村庄,都听说了包家两个闺女找了两孤儿,还大老远的去访什么门楼子!这会儿。见包家的女人们回来了。都耐不住八卦的心思,跑过来看热闹。包家女人高兴归高兴,可是这会儿还真没有时间跟她们拉呱,她们要赶紧找人去大马路那儿把车上的东西都给抬回来。
听说包正花和包正银两个的聘礼送过来了,并且男方的长辈和男孩子都有过来,要过大定。乡亲们能帮上忙的,都从家里拿着扁担和绳子过来,准备去帮着把车上的东西弄回来。
看热闹的妇人们看到那么多人拿着扁担和绳子跟在包家老大的后面去抬东西。都各怀心思的打听起来。包家姑嫂们安排了人过去之后,正好就正在门口。
她们便各自抓着一个问起来:“他婶子!你们怎么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那男家离得是不是特别远啊!给了多少聘礼。还要这么多人去抬?”
“他姑!那男家怎么样啊?接待你们可热情?这访门楼啊!我也是知道的,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呢!”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