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朱长明会这么着急揽事,这个东家给额外做事的待遇那是真好啊!上次他们和二组帮着三组清理养鱼用的水田里淤泥,他们一人一天五十文钱还不说,还承诺了,等起鱼的时候,一家再多给四条不小于三斤重的大鱼。
双抢的时候,他们和三组帮着二组收割和栽秧,也是一天五十文,当时东家夫妻俩都没有在家,他们就没有去想别的。反正一天能有五十文的加班费(东家娘子说的),按理说都是白得的,别的他们倒是不再去想。没想到东家夫妻俩回来后,立马发话,一家给三个大西瓜,给孩子们尝尝鲜。
还有这次秋收,三组帮着一二组干活,一天五十文,另外还跟他们一样,一家得一斤肉,连着七天,天天都有。他们这三个组,家家得亲戚都眼红的要发了疯,搞得他们现在得了好处都是偷偷的美,对外谁都不敢说。
现在他们三个组相互之间帮忙的热情都特别高,而且都盼着能够有‘加班’的机会。如果自己这次不争取,就这样溜了,他们得把自己的裤子都给撕了。
二丫知道朱长明精明,但是这一年看着行事为人都是规规矩矩的,就不像以前那么排斥。当下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说道:“那行,这事也不复杂、也不会太累人,一般身体不是太衰老的老人也可以做。你去寻几个稍微会点瓦匠活的工人过来,我来告诉他们怎么做!”
朱长明依着东家娘子的话,找来了人。二丫把以前在北方看到的那种北边两米多高的实体暖墙,南边是竹子架起来的斜体棚子,上面铺着稻草或麦草编织的草席。晚上的时候盖上草席保暖,白天的时候掀起草席,让蔬菜得到光照。
现在二丫就是想要仿照那种暖棚,在这里种反季节菜。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好处,这边天气可不像北边那么冷,她只要把背面支成实体墙就好,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暖墙。既简单又不需要时时安排人看着火头,以免温度过高或者没有柴禾灭了火。
她之所以没有考虑过用窗纸做明棚,是觉得不值。哪怕这菜价再高,也没有高到那种程度。再说了。这个地方虽然在冬季以及青黄两不接时期的蔬菜也一样少的可怜。但是如果真的让人天天吃天价蔬菜,谁也吃不起,即便是酒楼也不敢冒那个险。
今年她们家能干事的男人都被安排了事情做。没有人再去给省城那些酒楼送鱼送黄鳝、泥鳅什么的,他们倒是派人找上门来了。因为今年黄鳝、泥鳅都不多,二丫就涨了价。泥鳅要五十文一斤、黄鳝八十文一斤、小米虾二十文一斤、大白虾四十文一斤、各种鱼最高的价没有超过三十文的。但是就这样,那些酒楼的掌柜们还嫌贵了,要货的时候都是扣扣索索的不敢多要。这还是以前在酒楼里已经打出招牌的稀罕菜!在二丫原本的世界里,像她这样纯天然养大的黄鳝,一百八十块钱一斤都能叫人抢了;这样好的泥鳅八十块钱一斤。那是随便卖;这么好的大虾、小虾,这个价能叫那些买的客户们抢的打架。可是在这里连酒楼都卖不上价,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再说有钱人家吧!基本都有自家的田产。自给自足的多,也许像泥鳅黄鳝这类养的少,但是蔬菜他们还能不自家折腾一点出来?除非你一辈子都不叫人知道冬天也能种蔬菜,只要有人知道了。过不了多久就能泛滥。
所以二丫觉得投资太大用来种植反季节菜并不明智!
二丫跟他们几个说清楚了要怎么做之后。又让朱长明招呼一些老人或者女人,编织草席子。五文钱一张,稻草由他们自家提供。
赵来树他们组的老人和亲戚都能接到活,编那个竹筐子,他们组的老人和亲戚只能干瞪眼,不是不给他们做是因为他们不会。这次这个草席子简单,家里有困难的亲戚倒是可以给他们分派一点,让他们挣一点零碎钱。
朱长明一边乐呵呵的应着。一边在心里就盘算开了。谁家没有几个生活困难的穷亲戚?!只是因为帮急不帮穷,所以。他们在生活好了以后,最多也就是给点吃食上的帮助,其他就不敢随便的给了,只怕给亲戚养成了一种依赖,从此赖上自家。但是像这种帮着找活计干的,就不会有那样的担忧。
东家娘子走后,朱长明就开始想着他们这个组谁家的亲戚已经到了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统计完了以后,再派活给他们做。
二丫到家,正赶上银花的爹娘搬家过来。因为他们事先没有说,二丫一点都不知道,她今天正好又有事出门,听说了这事,就想着赶紧过去看看。刚出了门她又返回屋里,作为东家又是亲戚,她好像还得准备一些贺礼才对吧?!
她在堂屋的柜子里翻翻找找,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在自己卧室上的阁楼又找了一番。地下室她没打算去,那里基本都是很贵重的物品,是不好拿出去随随便便就送人做乔迁礼。
最终从阁楼拿下来两匹布!她家目前恐怕就是布最多了。今年小虎去草原的时候,因为后来加了很多孩子们要带给小朋友杂七杂八的东西,有些布就装不进去。二丫便捡了一些深色的带回来,准备过年的时候,给自家的长工们一人奖励一块布料,让他们家人给帮忙做件新衣服穿着过新年。
她拿的这两匹布料都很适合冯家父子几个做衣服,做贺礼应该挺好的吧!
到了冯家搬来的新屋,二丫虽然过来看过好几遍,仍然感到迷惑不解。这墙面全部都是那些不规则的石头砌上来的,但是这墙面的平的如同一面镜子,要不是石头缝子在那弯弯绕绕的,真能让人以为那就是一块切割平整的整石。
高手在民间,一点都不是瞎话!这要是在她原来那个世界,这样的高手,就该称之为顶级工程师。那是要被捧到天上飞的,怎么能像师傅这样的在山沟沟里求生活?!
冯家搬家,来祝贺的人不多,二丫的爹过来了,那是因为帮忙搬东西。她娘要带孩子,没有来。银花和汇贵来了,也是帮忙搬东西。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搬的,都是二丫娘给他们准备的居家过日子的一些常用品。什么锅碗瓢盆、被子啊、篮子啊、筐啊,这些比较杂的必需品。至于大件,床啊、柜子啊、桌子啊,这些都由二丫给准备了。
然后就是住在他们隔壁院子,建水坊的师徒和请来的小工们,他们是真正的过来道贺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良山的心思
说是隔壁院子,其实是同一组房子,前一进后一进,连着前后进的再建一道墙,这样就隔成了两个院子。这是二丫让他们那么建的,一组九间屋,一字摆开。三道大门,每一道都是一个堂屋带两件卧室。这样院墙打开就是一家子,院墙封上就是三家也行、两家也行。
这么做,目前是为了他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面,毕竟有这么多的工人在这儿住着,虽然银花娘天天要去镇上上工,根本碰不上面,但是防患于未然还是必要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以后冯家孩子们要是成亲了,一起住也好、分家住也好,既好分派又能住的开,前三间后三间,一般人家都是够住的。
男人们都坐在院子闲聊着,银花和她娘在厨房忙着做饭,冯三壮在锅洞口烧火。
抱着小儿子正在跟客人们聊天的冯良山看到东家娘子斜抱着两匹布从前厅进到院子,惊讶的张开了嘴巴,愣愣的看着,也不知道招呼人。
二丫爹看到女儿过来了,赶紧招呼道:“丫头,你忙完事回来了!怎么知道过来的?”
二丫笑着回答她爹:“是乳娘告诉我,说银花娘家今天搬过来,我中午走的时候不知道,要不然今天就不走了。”
银花娘听到二丫的声音,赶紧从厨房走出来。银花跟在此后,咧着嘴冲着二丫笑,二丫就是喜欢银花这份随意。
“哎呀!东家娘子,您怎么过来了?我们这点小事怎么敢惊动您哦!”银花娘这可真不是说客气话。她一直都是把二丫当做东家看的,从来没有以这是自家闺女的姑姐关系来对待。她把自己的身份摆的很正,这也是二丫这段时间对冯家很满意的地方。
冯家决定给二丫做事之后。就托人带信给他佃田的主家,说是田里的粮食都归主家了,过年的时候回去跟他退佃和还清余下的欠粮。
他这个主家倒是个不错的,当即叫人带信给冯良山:“你还是别回来了,余下的欠粮,以后有机会见面的时候再说吧。这田我就直接佃给别人去!你那大舅嫂回来,带着娘家兄弟把你那本就破烂的房子。全部都给掀了,差点要点火烧了的,被你隔壁邻家挡了。你要是这时候回来。他们肯定要把你往死里整。就你冯家那肿蛋样,估计也不会帮你出头的。你要是在外面能混得好,就混的好好的再回来,亮他们到那时也不敢再欺负你。”
冯良山听了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他内心里一直是很感激这个大舅嫂的。要不是他这个大舅嫂用那种无耻的办法,他也不能娶到这个待他三个儿子和和善善的媳妇。虽然他也内疚让媳妇跟着他过苦日子,但是他不后悔用了这种不道德的方法得到这女人。
但是银花娘得了这消息受不了,自从听了银花姑姐说出她大嫂那恶毒的心思之后,她就从心里真正的憎恨这个将她卖了的嫂子。甚至于迁怒与她的爹娘,对她的爹娘也是说不出的厌恶。这不能说银花娘没有良心,对养大自己的爹娘也能这样,只能说二丫给她洗脑洗的太成功。
冯良山劝解气得浑身发抖、脸色发白的媳妇道:“别生气了!别生气了!掀了好!我们这下再也不用惦记着那个家了。就在这儿踏踏实实的干事。或许东家看我们做事踏实,就愿意长久的留下我们呢!那样我们这小儿子长大了能跟在王家那个学堂念书也是说不定的事。说起来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你就宽宽心!好不好!”
银花娘想想也是这个理,就安心的住在汇贵家,一边带儿子一边帮着汇贵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冯家父子天天来回的跑,忙着二丫村头的那块田。当二丫看看那秧苗已经长得很茁壮不怕成鸭子给踩趴倒了的时候,就让他们把养在树林里和大坝里的成鸭子赶到田里去。他们战战兢兢的听了东家娘子的话,把鸭子赶进田里,几天后,那田里的牛皮草点点都不剩,秧苗还越长越高,他们才服了。直懊恼那几天辛辛苦苦顶着大太阳薅秧,早知道做了好几天的无用功,还不如做做别的有用的事。
这么多天,一直到现在搬家,冯家父子都没有进过二丫家吃饭,一直都是三壮去把午饭拿到田间,父子几个把大坝当饭桌。秋收时,找了不少的零工回来帮忙收割,中午也是把饭菜送到大坝上。他们在一次吃饭的时候,那些零工中有人不解的问冯良山:“听说你跟东家娘子有亲,你们怎么不在东家吃饭?跟着我们在大坝上吃饭多别扭啊!”
冯良山很平静的回答:“亲戚是亲戚!我们父子几个既然是被东家拿钱雇来做事的,那就是东家跟长工的关系,怎么能拿亲戚的关系来攀扯。我要是这么不识趣,我们在这里不用说也是做不长。”
这话传到二丫耳里,二丫很赞同这理,也因此高看冯良山很多。
见到银花娘从厨房出来,迎着她,二丫笑着把两匹布拿出来,递给银花娘,祝贺道:“恭贺乔迁之喜!”
银花娘被二丫这正正规规的礼,给闹了个大红脸,她还真是没觉得这是乔迁呢!不过,东家娘子说了,这房子只要他们在一日,就是他们的。除非哪天他们都不想呆这儿了,想要去别处,或者回老家,倒那时再另论。
那自己就接着?她想把贺礼收起来之前还是看看自家男人一眼,想从男人那里得着统一意见。
冯良山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东家娘子会过来送贺礼,一直在惊诧莫名当中,在东家娘子说恭贺乔迁之喜的时候,他早就回过劲来。这会儿孩子娘看着自己,他立马点头说道:“你收起来吧!”接着又对二丫恭敬的谢道:“多谢东家娘子能过来看看!”
他当然要谢,二丫这次能够过来,还带了贺礼。就是表明了很看重他,别人不能因为他是外来户就欺负他。
虽然别人看在二丫的面子上不会给他太难看,但是这儿毕竟不是在王家庄内,而是在王家庄与陈家庄之间。难免有那外庄的二百五会因为他们单门独户,就想要在他们面前耍耍威风。他也不可能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找东家处理,麻烦人不说,这样的事情多了总会让人厌烦的。
今天东家娘子带着贺礼来了,而且还说了,‘要是知道他们搬家就不出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