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开城门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战战兢兢,十分害怕。

    瞧着捷使一至,永定门的守门把总便是脸上放光,原本那畏缩的神气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当下挺胸凸肚,喝令着把半掩的城门全部打开,看着三个骑兵飞驰进去,才笑眯眯的摸着胡子,琢磨道:“浮山营,张守仁?这可真是从来没听说过,嗯,得找人打听打听,能大破东虏,好汉子,好汉子啊!”

    而放眼四周,城门附近的百姓,士绅,商民,甚至是衣食无着的流民,都是十分兴奋的模样。崇祯年间,天灾不断,老天的事情谁也没法子,怪皇帝吧,皇帝还真没失德的地方,可流贼和东虏这两样,绝对是士绅百姓的心头大患,流贼一直在河南和两湖、陕西一带闹腾,没进过北直地界,所以伤痛不深,而东虏却是北直到宣大蓟镇一带百姓士绅商人的心腹大患,隔几年闹一回,死在东虏手中的,被掠走的,不知道有多少。

    向来官兵只败不胜,前几天才刚折损了两万多兵马,全城人都心情灰暗,今日终见捷使,真的是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当下沿途的大道两侧,不少人都是兴奋之极,读书人向天而揖,喃喃而语,普通百姓,便是有不少念佛的,甚至有一些,可能是有家人死在东虏手中的,竟是对着几个捷使跪了下去,眼神之中,也满是泪花。

第三百八十二章 报捷(2)

    “该死的东虏哟……”

    看到这样的场景,守城的京营把总眼睛也是发酸,不过,叫他老人家立志打东虏也就罢了,当下心中只是对浮山营更是好奇起来,毕竟能打败东虏的兵将,在大明实在是太难得,太难得了!

    永定门前的景像,也是很快在正阳门前又重演了一次,从正阳门进去,就是正经进了京师内城范围,然后沿着御道边侧一路急驰,很快便是到皇城范围,原本该送到兵部的捷报,却是一路进去,直到宫城门前,而宫城内外,早就收到消息,太监、官员、吏员,杂役,皇城并宫城之中,不知道拥出了多少人,天街之上,到处都是闻风赶出来的各部的官吏们。

    等太监接了捷报,几个报捷的将士才从马上翻倒下来……也是实在骑不得马了,身子已经是接近瘫软,下马之时,差点就立足不住,至于三匹马的身上,正月天寒,但马身上都是汗水淋漓,还不知道是一气跑了多久。

    “扶着点,扶着点……”

    “好汉啊,这一气跑了多远?”

    “打京师到济南,小一千里,几十个驿站,换人不换马,前个早晨动的身!”

    “好家伙!你们可是真不要命了哇。”

    “没办法,一路上有东虏,北虏,还有趁机起势的响马,不赶快抓紧,出了事就耽搁报捷的大事了。”

    见三个报捷的差官都累的要软倒,一群瞧热闹的皇城小吏将他们扶着,有好酒的从身上掏出酒葫芦出来,给每人灌了两口,一刻功夫过后,这三人才渐渐回过劲来。

    从济南到北京,平时两天半功夫到已经算慢了,朝廷有加急信使,一天六百里很寻常,但现在是兵荒马乱的时候,有的地方不通,有的地方驿站被破坏了,有的地方有响马劫道,所以两天半功夫赶到京师,实在是真的搏命了。

    “这算什么!”

    “我等奉游击大人将令,岂能畏首畏尾?”

    “军人原本就该奉命而行,岂能想那些有的没有的?养我们百日,用我们不过这两日,怎么辛苦,也是值得。”

    被众人围着夸赞,虽然是小吏们上前,官员们多半袖手看着,但脸上的赞赏也是抹杀不掉的……大明朝官员到现在积习难改,还是金马玉堂的翰林最贵重,军汉最下贱,有眼前这种待遇,还是因为这捷报太过难得的原故。

    而在这三个将士心中,秀才相公就是文曲星,举人就是天上下来的老爷,眼前这些却全部是乌纱银带官靴的大官,个个都是两榜进士,如果不是这趟差事,哪有这种机会?

    原本他们该战战兢兢才是,但心胸之中,却偏有一股子傲气,使得这三个浮山将士,在这些官员面前,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从容和自信。

    说的话,加上仪表风度,还有辛苦送捷报的事实在眼前,这就使得众人十分信服了。

    “说是浮山营的兵,将主是个游击,叫张守仁,仁兄,听说过没有?”

    “隐约是听人说过,似乎是登莱刘军门的弟子。”

    “怪不得了,刘军门为人方正,秉正不阿,调教出这么一个武将门生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有件趣事,各位仁兄想不想知道?”

    “这自然是要听一听了。”

    “就是,今日见捷报传来,斩首过千啊,多少年也未有这么厉害的武将,有什么趣事,正好可以用来佐酒。”

    “好的很,请各位做个小东,我来给大家说说这张将军和山东镇总兵丘磊的一段趣事……我们便宜坊去如何?”

    “何消多说?”

    各官都是满面春风,十分高兴的模样,同时也是议论纷纷,定下一会下值后喝酒的地方。京官清苦,就指着冰炭敬贴补家计,但从去年开始京师□□,地方官员来京述职的事就基本上停止了,没有人来,交通信息也难通,冰敬炭敬都停了,一家大小日子都难过的很,现在东虏有退出关外迹象,而又有捷报在眼前,自然是要凑个小东,一起痛饮几杯,去一去心胸中的晦气,一浇胸中块磊。

    “你们在这干什么?”

    正说话间,一个兵部的六品主事,带着几个小吏匆忙赶了过来,一看到三个浮山兵就在这里歇息,顿时就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便是喝斥道:“你们好大胆子,报捷直接报到宫门口来了,谁教你们的规矩?”

    “不懂,”为首的是个浮山排正目的打扮,此时笑的十分憨厚:“大人您是干吗的?俺只是奉俺家大人的吩咐,给皇上报捷……这好事儿得教皇上知道,大人您拦着,是不是和皇上不对付?”

    “噗嗤……”

    这话说的,配上那人畜无害笑容,在场的官吏们都是面色古怪,实在忍不住的,便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你……你好……”

    说话的是兵部职方司的主事,在兵部也是有位置的人,在后世算是司局级的干部,位不高而权重,不要说眼前这小小的武夫,就算是张守仁亲自来了,按以前的规矩,在职方司大佬面前都得下跪请安,然后才能领到敕令告身,职方司,就是兵部的组织处,负责管理武官升迁授职,最为清贵拉风的职位,今日在大庭广众之下,却是被一个小小差官给羞辱的……偏生人家不是有意,只是不懂规矩,这主事大人气的发昏,却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人家不过是不懂规矩,而且报捷心切,老兄就不必太讲规矩了吧。”

    “就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嘛。”

    “杨阁老主持中外军务,这些天没有一个好消息,今日好歹有大捷捷报,虽然这报捷程序不对,不过阁老可不会不高兴罢?”

    “天心民意都喜欢,阁老怎么会不开心呢?”

    说话间,也是有好些个官员围拢上来,接二连三,劝慰中带着一些嘲讽。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党争(1)

    “好,你们好,今日之事,本官会上报给阁老的。”

    这个职方司主事确实是杨嗣昌的心腹,兵部就是杨嗣昌的地盘,哪怕就是他任东阁大学士,专于阁务,尚书一职交卸之后,也是推荐了陈新甲继任,陈新甲是杨嗣昌引入举荐,视他为举主,在大明,举荐人是要有连带责任的,保荐封疆和朝中大臣,一旦出了漏子,举主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与师生关系相差不多,所以杨嗣昌虽然不任大司马一职,但兵部向来是他的一亩三分地,这种关系,一直到他在沙市上吊之后,陈新甲因议事一事暴光被崇祯当了替罪羊杀掉之后,这才终止。

    此时这个主事一心为了杨阁老的事来找麻烦,也是有报效上官,以图上进之心,而他也认了出来,现在说话讥讽自己和杨阁老的,或多或少,都是和薛首辅有关……前任首辅刘亮宇因为自请视师督战一事前后矛盾,已经被崇祯下令去职,现在薛国观已经是内阁首辅,首辅有直接的票拟权,位高权重,地位超然,朝中势力自然也水涨船高,眼前这伙,明显都是老薛座下打手了。

    人家人多势众,这个主事也不好再僵持下去,只冷笑连连,拂袖向着那个浮山小军官道:“你家游击此次立功不小,必定要有升赏,等他来到京师,就由你陪同一起到职方司来吧……到时候,本官一定会好好招待你们的。”

    说罢,排众而出,气咻咻的去了。

    这么一闹,明显是朝中党争的模样,在场官员一个个都是鬼灵精,不敢掺合其中……老薛为人十分率直,敢于揽事,是个强势首辅,一般人不敢得罪。

    杨嗣昌杨阁老的心怕是比针鼻大不了多少,也难怪他,父亲是杨鹤,著名的国朝名臣,世家子弟,少年亲贵,成年为官就被皇帝赏识,是坐着火箭一路升上来的,这样的人眼高于顶,对得罪自己的人是一点也容不得的。

    在这两位大佬之间受夹板气,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顶的住的,当下众官都是作鸟兽散,没一会功夫,就是散的光光。

    人群离开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一眼那几个报捷的士兵……前方将士获如此大胜,不知道是如何惨烈搏杀的结果,但一入京师,立刻就是遇上这种事,在场的人,也是无不感到心寒。

    杨嗣昌权势虽重,但听闻浮山营绕过兵部报捷,前几天鲁军全军覆灭,皇帝摆了几天的脸色给他看,以杨嗣昌对崇祯的了解,这绝对不是好兆头,结果有大捷消息,居然不是自己第一时间入奏,于是急怒之下,果然是出了一个昏招,今日之事,立刻传遍九城,对他的声名,实在是大有妨碍。

    广场之上,倒是没有人看到,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吏打扮的人,对着那个长相憨厚的浮山信使,做了一个十分隐秘的眼神,而这个浮山信使,也是微微点头,示意知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党争(2)

    在互相看到对方的表情之后,那个小吏立刻就转身离开了,等广场上人散的差不多了,三个捷使便也是牵着马匹,交代了自己住处后,也是自行离开。

    一场大捷,引动全城沸腾,这一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置酒高歌,庆贺前方的大捷,皇城之中,却是上演了这么一幕,倒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只是自今日之后,浮山张守仁这个名字,终于是在大明朝野,不论是民间还是军中,或是朝堂之上,终于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头,声名之响亮,已经不在曹变蛟和左良玉这样的统兵大将之下了。

    毕竟,这是一场传奇式的大胜,而在大明,武将多半中规中矩,甚至是扰民害民有术,御敌无方,现在的大明,虽然不象南宋那样已经失半壁江山,但天下骚乱之处,甚至还在北宋末年之上,百姓苦兵灾久矣,中国有几次失去过半人口的大变乱,秦末,汉末,唐末,宋末,明末,其惨烈之处,令人扼腕痛惜,在身处当世的人来说,巴不得将星出世,如南宋初的中兴四将那样,特别是大明最重岳武穆,而放眼看去,海内诸将,要么贪财,要么怯懦畏战,要么就是庸将,寥寥几个敢战的,也不象是能继承岳飞衣钵来着……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将领,民间口碑自是扶摇直上,没一个月,京师和北直各处,浮山营大破鞑子兵,张游击策骑战岳托的段子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民间口碑不提,皇宫之中,亦是别有一番景像。

    全城轰动之时,守宫门的太监绕过通政司和内阁,直接便是将奏折送到了司礼监之中。掌印太监是王德化,资格极老,威权很重,象曹化淳杜威等辈都要仰其鼻息,王承恩虽是信王府中带出来的,在王德化面前,也是只有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

    接到捷报,几个秉笔太监都是喜出望外,但也不敢递进去……这种事,自是要等王德化来了再说。

    “见过印公!”

    “拜见宗主爷!”

    不同身份,也是不同的称呼,王德化接到消息,也是不敢怠慢……司礼的权威,在崇祯年间比起天启年间是弱的多了,今上勤政,不比先帝喜欢把事情交给太监来做,而且先帝仁厚,有什么错处,只要肯拼死认错,多半是轻轻放下,不会往死里整治人,今上却是疑心病重,而且刻忌之余尚且寡恩,不是好伺候的主啊……

    这些话,不必多说,搁心里就成,王德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