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氏为王-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固少时曾经为王宫侍卫,服侍过主父数年,对主父的脾气秉性也是一清二楚。他之所以能被委任为代相一职,除了自身才华出众外,得到主父的赏识和信任才是最为重要的。

    换句话说赵固虽然平素与主父见面机会不多,但绝对是主父心腹中的心腹,深得主父器重和信任。

    主父的目光又望向田不礼,觉得有些眼生,不由多看了几眼。田不礼见主父望来,连忙正色向前迈出一步,躬身恭敬的说道;“微臣田不礼,参见主父。”

    “平身。”主父平声道。“你是何人,寡人怎么从未见过。”

    赵章上前解释道;“父王,这是我新选任的行军司马田不礼,已经报由王弟批准。田先生为人才华出众,又加上品性纯良,又是我母后生前远亲,所以儿臣自作主张,擅自将他留下为行军司马,还望父王见谅。”

    赵章上下打量了田不礼一番,见他垂眉低眼,一副面色平静的样子,到也没看出是什么,想来只是一名书吏而已。便也没放在心上,而是随意的点了点头道;“你自己喜欢就好了,这等小事以后就不要请示我了,”

    赵章正欲点头答应,却忽然想起来了田不礼之前和他说的一番话,到嘴边的话顿时咽了下去。转而说道;“父王说的是,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职任免乃是大事,当年父王您亲手指定的规矩,凡二百石以上官员的都需经过王印批准,今日我怎可为了一己之私坏了军国大事,此于礼不合。”

    听到赵章如此一番说辞,赵雍眼前不由一亮,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长子。

    赵章自小是他带他的,没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他的了。他这个长子,勇武有余,像极了自己,惟独不爱读书,和军中那些草根出生的大将们无甚差别。做一名将军是合格的,做一名赵王却是略有不足。所以当初赵雍之所以废长立幼,宠爱吴娃固然是主要的方面,却也有过为赵国长久做打算的念头。

    显然赵何比他的哥哥赵章更适合做一名君王,而赵章倒是适合做自己在军中的左膀右臂。按照主父的想法,等他百年之后,赵何在朝中为王处理朝政,赵章则领兵在外四处征战,二兄弟齐心协力,共同继承自己的大好基业。

    所以听到想来粗鄙的赵章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大道理来,赵雍不觉有些奇怪,待看见田无礼嘴角微微带着的笑容,这才心中恍然。想来是这名新来的司马教会赵章这么一番说辞的。

    赵雍虽然心知肚明,却不说破。事实上他到乐于看见赵章身边有个明白人辅佐于他,替他出谋划策,弥补他其他方面的不足。所以只是眯起眼睛看着田不礼,开口问道;“你是何方人氏,寡人怎么从未听说过你。”

    田不礼连忙一躬身,到:“回禀主父,臣是齐国临淄人氏。”

    “齐国人,姓田?”赵雍目中露出了感兴趣的目光,又问道;“你可是齐国公族中人。”

    田不礼微微欠身道;“回禀主父,微臣确实是齐国公族,但却是远系旁脉,和如今齐王的血缘关系可是十分淡了。我年少时曾经得罪齐国豪门,这才仓皇逃往邯郸了。如今在赵国生活多年,只记得自己是一名邯郸人氏,早已经忘了自己是齐人了。”

    赵雍豪爽一笑,笑道;“英雄不问出身,我管你是豪门子弟还是一文不名,只要你有才华,在我赵雍这里定能得到你想要的。”

    田不礼目中露出喜色,忙俯身谢道:“多谢主父,臣必将尽心为我大赵效命,绝不辜负主父和公子厚爱。”

    赵雍却笑着摆了摆手,道;“我只需要你尽心辅佐章儿就行,他这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你若真如他说的那样好,寡人必将重重赏你。”

    “这个不用主父嘱咐,臣自当竭尽全力。”

    赵雍点了点头,又将目光移到赵章身上,沉声道;“如此中山国形势如何?”

    “回禀父王,儿臣自从来到代地后,便征调军马将中山国通往燕地和齐地的道路阻断,又在边境囤积大军,严禁人马出入,如今中山国已被阻断二月,与外界断绝来往。儿臣又派出精锐骑兵以千人为一队,四处劫掠中山乡里,遇关不入,遇城不攻,只是抢掠乡间的粮草和人口。中山国曾派出大军出灵寿想要攻击我军,儿臣和代相将计就计,在原野设伏大败中山军,斩俘六千,从此中山小王再也不敢派军出城迎战了。”

    赵雍沉吟半响,又说道;“中山并不生产粮食,这些年在我赵国的封锁下也是和外界几乎断绝来往,想来国中储备的粮草并不见多。你可知中山如今情况如何,可曾缺粮?”

    赵章面色微微有些犹豫,露出为难的神色,道;“这一月中山国已经学乖,不敢再在野外和我赵军对战,将城外的人丁和粮草全部撤入了几座大城关隘。我军这几月出巡,并没获得过俘虏,所以对中山国内的情况并不知情。。。。。。”

    “赵信。”还不待赵章话说完,赵雍就断然打断他的话,回头唤道。

    “卑职在。”远处一直竖着耳朵听着的赵信闻言催马向前,大声应道。

    “你速速带一百羽林,前去中山国探查敌情,最好给我摸几个‘舌头’回来。”

    ‘舌头’一词是军中特用之词,意思是从敌人那里抓捕几个俘虏,用以了解地方军情。

    “诺。”赵信拱手领命,旋即调转马头,飞驰奔往军中。不到片刻,军中便一阵骚动,百余羽林飞驰而出,当先正是赵信,脱离出大军朝着东驰骋而去。

    望着远去的赵信一部,赵雍缓缓回过神来,看着赵章沉声道;“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已。即便己方军力雄厚,数倍于敌军,这种时候更该小心谨慎,决不能为对方奇兵所趁。柏举之战的楚军,阴晋之战的秦军,马陵之战的魏军,哪一个不是对自己强大的实力自信满满,却被对方奇兵破之。”

    “章儿你要谨记,为将者当宠辱不惊,稳如磐石,不动如山,胜不骄败不馁,如此方可为名将。”

    赵章惭愧,低下头躬身道;“儿臣谨记父王教诲。”

第四十七章 浑水摸鱼(一)

    中山国位于赵燕之间,强盛时期曾尽吞太行山以东赵国的大片膏腴之地,实力强劲,为当时天下诸侯国瞩目。故而魏惠王发起五国相王时,不但邀请了韩、赵、燕三国,也同样邀请了作为千乘之国的中山国。

    中山国不同于当时任何一个诸侯国。原因很简单,秦齐赵等诸侯国虽然相互之间攻伐不断,但名义上都是洛邑周天子分封下的属国,即便以魏文侯时期魏国霸业鼎盛之时,也是求得周天子的许可才得以正式三家分晋,魏赵韩三国得以晋升为与秦齐楚燕平起平坐的诸侯国。同样身为齐国大夫的田氏在成为齐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数十年后,也是靠着重金贿赂当时的周天子,才得以正式封侯取代姜氏为齐国君主。

    由此可见虽然周天子只是徒有虚名天子,但仍然是诸国名义上的共主。即便以秦国之强,在尽吞周氏膏腴之地后,秦武王也只是过洛邑窥视九鼎而不敢占为己有,所虑不过是唯恐因此招来众怒,成为诸侯合纵伐秦的口实。

    有别于中原诸侯国,中山国并不是周天子的臣属国,换句话说它根本就不属于华夏族文明,却效仿华夏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中山国是鲜虞部落白狄人所建之国,白狄人多肤白高大,善酿美酒,能歌善舞,做奸巧治,多美物。

    鲜虞最早出现在中原舞台上是在春秋时期,鲜虞、肥、鼓、仇等数个部落组成鲜虞部落联盟,逐渐在河北扩张势力。当时的姬姓大国邢国奉周天子之命,不断出击鲜虞,数度大败鲜虞,有效的捍卫了西周北部的疆域。春秋末年,邢国渐渐衰落,鲜虞则趁势崛起,逼走邢君,杀死卫君,几乎将这两个中原大国灭国。当时有心称霸的齐桓公则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宋、曹、邢、卫四**队,北击鲜虞,大败之,令鲜虞部数十年不敢南下窥视中原。

    齐桓公霸业衰退后,新崛起的中原巨无霸晋国则接过了“尊王攘夷”的大旗,成为了鲜虞部落的主要对手,先后消灭了鲜虞的附属肥、鼓、仇三国。但随之晋国也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国君和诸位大夫之间相互功伐,鲜虞才得以从晋国咄咄逼人的重压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逐渐壮大,最终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立中山国,在名义上取得了和中原诸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三家分晋后,赵国继承了晋国北方的领土,于是也就成为了中山国主要的敌人。赵国立国之初吏治混乱,君权旁落,国中内乱不断,这便被中山国所趁,不断攻取赵国的领土。当时紧跟魏文侯称霸脚步的赵国不敌中山国,便向老大魏国求援,魏国精锐大军由名将乐羊所带,北上攻伐中山,一举攻灭其国,将中山纳入了强魏治下。待魏国霸业衰退后,白狄人又趁机复国,尽复其地,并且在齐燕的支持下再次强盛起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几经兴衰,其族人的顽强由此可见一斑。

    区别于楼烦和林胡这些也和中原紧密相连的游牧部落,白狄人并没有像他们的同族胡人那样保持着游牧特色,而是心甘情愿的融入了华夏文明。白狄人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学习中原的文字和礼仪制度,甚至开始筑长城防备赵国的进攻。牧民们则放下了马鞭,抛弃了羊群,而是挥起了锄头和中原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令人称奇的是蛮夷所建的中山国却有着极其发达的冶铁技术,当各国的军队还大多在采用青铜武器和粗劣的皮甲时,中山国的士兵就已经大量装备了铁制兵器和铠甲,以步兵之强闻名中原。

    经过了数百年的蜕变,中山国已经和华夏诸侯国并无差异了,说着一样的语言写着一样的文字,礼仪制度皆无差异。于是在河北便出现了这么奇怪的一幕,继承至晋国的正宗华夏之国赵国的军队骑着如飞战马,穿着胡服张弓射箭,像极了胡人。而本该属于胡人一支的中山国人却穿上了重重的铁甲,驾驶着笨重的战车,沿袭了中原诸国传统的车兵+步兵的作战方式。

    中山人来自草原游牧民族勇武剽悍的性格早已在这醉人的美酒和安逸的生活中渐渐消磨光了,他们的国君不思进取,他们的官吏肚满肠肥,他们的族人早已不习骑射。惟独没有改变的只有中山国人骨子里的顽强和执着,即便是在被魏国灭国数十年后仍然不折不饶的复国成功,而今在强盛赵国几十年的打压下却始终不肯低头。

    这也是主父为什么誓要将中山国彻底消灭的原因,只有将白狄人的血脉彻底融入到赵人血脉中,才能让他们放弃故国,心甘情愿的成为赵国的一员。

    赵国在经过胡服骑射迅速强大后,赵雍在他为赵王的二十一年时分五路大举进攻中山国。牛翦军进攻中山西部,赵希军出代郡进攻中山北部,赵章军出河东,稽胡楚出石城,主父则亲领大军出邯郸。五路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直接在中山的都城灵寿下会师。赵军的强势让当时的齐魏震动,于是便在赵国南部布置重兵强势干涉,主父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这才退军回师。但经过此役中山已经元气大伤,国土损失大半,从此一蹶不振,不再复当年强盛之势。

    如今中山除了国都灵寿外,尚有缟城、石邑、封龙、东桓四座重镇,兼有丹丘、华阳一东一西两座关隘。地不过百里,民不过五十万,已经彻底沦为弹丸小国。

    在面对赵国即将来临的大军进攻,到了生死关头的中山国上下齐心,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时军制,所有的青壮皆披上了战甲上城守卫,共得大军十万,分守五城二关。

    赵章这几月来的骑兵骚扰战术颇为成功,让整个中山国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为了避免被赵国的骑兵掳掠走人口和粮草,中山王易尚不得不放弃了城外的村庄,将人口和粮草搬入了有高大城墙庇佑的城池。而如今正处春耕时期,城外田地需要耕作才能产出粮食,若是错过了耕种时机来年必会闹饥荒。所以易尚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却也已经顾不上了,唯有指望多支撑一段时间,以拖住赵国换来齐国等国的干预,以此躲过灭国之祸。

    缟城、石邑地处中山南部,与赵国接壤,是赵国进入中山的南大门。这两座城池相隔不过数里,遥相呼应互为犄角。赵军要紧逼国都灵寿,则必须先攻下这两座重镇方可长驱直入,否则城中的中山军随时可以出城袭扰赵军粮道和后勤,令赵军不攻自破。

    但若是轻骑突入,便没有了这么多讲究。赵信一部百余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