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人格--弗洛依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欲人格--弗洛依德-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俗,是媚俗;真正的雅,是避雅。 ——个中奥妙,读者自审。(5)狂慎之间大凡有才气的人,都难免“狂”。李白就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倡中庸,对“狂士”

    颇有微词。 这样一来,就给文字艺术家出了一道“人格难题”

    :艺术创造,靠的是灵感,靠的是神思,不狂不行;而为人处世,则要谨慎,要谦逊,要有所不为。 身兼“宫体诗人”和“梁简文帝”为一体的萧纲,对这道“人格难题”作出了出色的回答: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213

    802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说起中国文人的“狂”

    ,大家可以首先想到魏晋名士。 不错,魏晋名士的口号就是“非汤武而薄周孔”

    “越名教而任自然”。像阮籍,像嵇康,是根本不把儒家的那一套纲常伦理放在心上的。 但是,狂者亦慎,狂士亦有谨慎的一面。 比如阮籍,他从来不公开批评当时执掌朝政大权的司马氏父子,就是对一般的人,他也妄不加评论,所谓“口不臧否人物”。即便是在他的诗歌中,他也不像后来的李白那样口出狂言,而是写一些曲折隐晦让人费解的诗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狂与慎,多半是性格上的差别。性格外向的人,可能会给人“狂”的印象;性格内向的人,则给人“慎”的感觉。 然而,千万不要简单化。 外表很狂的人,说不定他在某些方面非常谨慎;反之亦然。或狂或慎,只要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便可构成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从根本上说,狂与慎主要是心理学现象。 因此,热衷于对此作道德评判,是不妥当的。(6)阴阳之界爱洛斯是人格生成与流变的根本性能源,性本能、爱本能,决定着爱洛斯人格的走向与情状。 形象地说,弗洛伊德的爱洛斯人格,其理论大厦是矗立在阴阳之界。无论是整体性建构,还是具体化分析,谈爱洛斯人格都不可能回避“性”

    (人类之“阴阳”)这个话题。 就日常生活心理这一特定领域来说,个体的人格内涵,性格组合,更是与“阴阳”息息相关。 我们常说,这个男孩文文静静,像个女孩;那个女孩风风火火,是个假小子。 这实际上是在谈男

 214

    打开柜门902

    子性格中的阴性特征和女子性格中的阳性特征。人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反之亦然。 可见,男女之性格特征是可能互见互补的。 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从文化本质上讲,仍然是“父权制”的。 因此,评价一个的性格乃至人格,大多是应用男性标准。 如果说某个男孩像女孩,无疑是带有贬义的性格评判;而说某个女性是“女强人”则是一种褒奖一种推崇。其实,按照心理学的标准,或阴或阳,只是不同的心理倾向或性格特征,无所谓优劣,无所谓长短。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从他诞生的那一时起。 就无可逃遁地“卷”入阴阳之纠葛中。“俄狄浦斯情结”

    ,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阴阳纠葛;爱洛斯人格流变的四个阶段,无一不以阴阳之争为主题;“心理防御机制”

    ,其种种措施与方法,都有着性的意识与特征……

    西方女权主义,反对弗洛伊德将阴阳问题生物学化心理学化,认为阴阳之界不在别处,正在社会之中,纯粹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女权主义的理论,对于纠精神分析学说之偏,是有功劳的;但完全否认阴阳问题的心理学乃至生物学特征,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打开柜门,我们看见人的性格组合,人的人格特征是何其复杂,何其丰富。 遗忘与记忆,过失与隐衷,心与口,言与行,才能与性情,高雅与庸俗,狂放与谨慎,阴柔与阳刚……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诸多因素与侧面,又相互补充相互吸引相互溶和,共同建构着爱洛斯人格,共同推进着爱洛斯人格的流变与生成。

 215

    012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写到这里,我们不仅打开了日常心理的“小柜门”

    ,而且打开了弗洛伊德爱洛斯人格理论的“大柜门”

    ,在这个庞大的柜子里,您已经看到了爱洛斯人格生成的全部过程:她的“源”与“流”

    ,她的“蔽”与“碍”

    ,她的“转移”与“升华”

    ,她对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的巨大影响,她对日常生活对大众心理的全方位渗透。 您看清了这些,您就已经了解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全部价值和全部魅力。也许您会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如此精致如此宏伟又如此紧贴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他自己的人格到底如何?

    他是否只管建构理论而不管身体力行,像这本书所说的“言行不一”

    、“心共口敌”?

    那么,让我们来打开弗洛伊德本人的“柜门”

    ,来看看这位人格理论大师有着什么样的人格,来学着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弗洛伊德的人格。

 216

    人格大师的人格rengedashiderenge

    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一种强烈的嗜好——用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暴君。 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并将无条件地为之服务。 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弗洛伊德自传》

    十九世纪的思想界,诞生了三位伟大的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217

    212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对前面两位的赞颂,是众口一辞,毫无争议的。 他们分别揭示的社会和自然规律,造成了历史观、宇庙观的巨大飞跃;他们的人品、人格、意志、情感、学识、胆力……也是有口皆碑,留芳百世。弗洛伊德,却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关于肯定性的意见,我们在本书的绪论部分已作了介绍,此不赘述。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索精神活动、人格形成与建构的规律,使我们对人类心灵、人格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及思想史价值,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可成鼎足之势。“不幸”的是,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支柱偏偏是“性欲论”

    ;他本来可以用颇具神话与浪漫色彩的“爱洛斯”来取代那个刺耳的“性”字(像我们这本小册子所做的)

    ,但固执的弗洛伊德偏偏不这样做。 于是,他的“不幸”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你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幼儿性欲的发现,被说成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非也!

    你并非是什么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你只不过是玩弄老骗局的江湖术士;——你弗洛伊德为何对人的性心理性行为有如此大的兴趣与热情?由此推断,你一定是个色情狂,一定是个玩弄异性的行家里手;——你弗洛伊德还不知廉耻地到处宣扬你的性学说,还自称自己的学说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科学。 你其实是一心要败坏公众道德的淫棍;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出了位著名的传记作家,名字叫

 218

    人格大师的人格312

    欧文。 斯通(IrvingStone)。

    他的杰克。 伦敦传《马背上的水手》,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已被介绍到中国。前几年又出版了他写的米开朗基罗、凡。 高。 达尔文等历史名人的传记。 为了识弗洛伊德的“庐山真面目”

    ,欧文。 斯通访问了上百位与弗洛伊德有关的人士,查阅了数量可观的原始资料,实地考察了当年弗洛伊德行踪所至的许多地方……令弗洛伊德的攻击者们大失所望的是,欧文。 斯通并未发现弗洛伊德有什么“风流韵事”

    ,有什么“桃色新闻”。在对待“性”的问题上,弗洛伊德甚至过于正派,过于拘谨,认真到了“学究气”的程度。欧文。 斯通先后花了六年的时间,写成弗洛伊德传记《心灵的激情》(ThePasionsofTheMind)

    ,译成中文有80万字。 在这部长篇传记中,我们看到一位人格大师的高尚的人格,他的认真、单纯、热情、真诚、坦率、执拗、倔强、坚毅、不计个人荣辱、不媚俗不从众不妥协不放弃原则与信仰……流淌并闪耀在欧文。 斯通真实可信的叙述之中。即便是用伦理道德的尺度来衡量,弗洛伊德的人格也是无可挑剔的。 在事实面前,那些对弗洛伊德人格的污陷不攻自破。 我们更感兴趣的,主要的还不是弗洛伊德人格构成中的道德成份,而是其爱洛斯能源及冲动:他对爱情的执著与对事业的投入,他的恋父情结与自我分析,他在学术上的孤军奋战,他晚年与口腔癌的殊死搏斗……终其一生,弗洛伊德的爱洛斯冲动,指向两个方向;对玛莎的全身心的爱恋,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全身心的投入——这两个方面,在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中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219

    412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弗洛伊德用他的爱、热情与生命,自我塑造着“爱洛斯人格”。

    这是独一无二的。

    1《秘密纪事》A一八八三年一月,订婚已半年的弗洛伊德和玛莎,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用来记载他们俩在订婚前后的恋爱生活。 两位热恋中的青年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在以后的某一天好好地读它。 他们认为两人住在一起时,便不会有书信来往,因而就没有机会记录他们之间的那些极其美好的恋爱生活。 因此,他们决定,当两人住在一起时,要轮流执笔,在那个精美的笔记本上写一些回忆、感想之类的东西。他们将这个笔记本命名为《秘密纪事》。

    弗洛伊德的恋爱故事,正是一部坎坷曲折而又不乏浪漫色彩的“秘密纪事”。

    西格蒙德的初恋(其实是单相思)

    发生在一八七二年,那年他十六岁。 父母送他回访他的诞生地弗莱堡小镇,他见到了青梅竹马的吉夏娜。 吉夏娜的父亲与西格蒙德的父亲都是毛织品商人,两家又是世交。 吉夏娜比西格蒙德小一岁,两人故乡重逢时,西格蒙德满脸通红,心扑扑直跳。 两人在树林中散步,西格蒙德始终未敢说出一句表示爱的话。 与吉夏娜道别之后,弗洛伊德却一厢情愿地堕入情网,幻想着,如果自己的家不离开弗莱堡,他就会同吉夏娜结婚。 这一念头缠绕他好长时间,但他并未告诉吉夏娜。 翌年,他考入维也

 220

    人格大师的人格512

    纳大学医学院,投入紧张的学习,吉夏娜的倩影慢慢地从弗洛伊德的脑海中淡化了。十年后,弗洛伊德从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做实习医生。 这是一八八二年春天的一个很平常的傍晚,弗洛伊德下班回家。 绰号“书蛀虫”的弗洛伊德,每天下班后总是径直穿过客厅走进他的房间继续读书,根本不管客厅里有无客人,对他妹妹的那些女伴,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可是这天晚上,弗洛伊德却被客厅里一位身材苗条、举止文雅的姑娘吸引住了,一反常态地主动走过来与客人打招呼,并加入了她们的谈话。 于是,悠长的《秘密纪事》翻开了它的第一页。玛莎。 柏内斯(MarthaBernays,1861—1950)

    是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比西格蒙德小五岁。 玛莎出身于显赫的犹太世家,祖父是犹太教大教士,被海涅称为“富有智慧的人”

    ,父亲是商人,后来成为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罗伦兹。 冯。 斯泰因的秘书。关于玛莎的美貌,弗洛伊德在他给玛莎的信中写道:

    你在你自己的面貌和身段方面所体现的,确实是令人陶醉的。你的外表,能表现出你的甜蜜、温柔和明智。

    弗洛伊德更珍视玛莎内在的美,他接着写道:

    不要忘记,“美丽”只能维持几年,而我们却

 221

    612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得一生生活在一起;一旦青春的艳丽成为过去,则唯一美丽的东西,就存在于内心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和了解上,这正是你胜过别人的地方。

    弗洛伊德与玛莎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度过漫长而艰难的岁月。 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真正是建立在理解、真诚与对内在美之追求的基础之上。一见如故之后,不到两个月,他们就订婚了,但直到一八八六年九月他们才结婚。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漫长恋爱期间,他们整整分离了三年。 弗洛伊德的狂热、固执和深厚的浪漫色彩,实在难以与他冷静的外表相吻合。 他们几乎每天都相互写信,甚至一天写上两三封信;偶尔中断二三天,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如此频繁的通信,却仍然未能充分表达他们的如火如荼的热情。 因此,他们每次写信都是很长的,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四页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