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恰同学少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记]恰同学少年-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屋,却发现毛泽东并没有写文章,而是一边数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边手脚并用、蹦蹦跳跳,便问毛泽东在做什么。毛泽东告诉她,这是他发明的“毛氏六段操” ,这套体操,综合了手、足、头、躯干、拳击、跳跃六种运动,而且融合了体操、武术、西洋拳击各种运动形式,绝对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她立刻对这个新鲜玩法有兴趣了,放下书包缠着毛泽东一定要学。
  毛泽东很高兴自己才发明的“毛氏六段操”有人喜欢,便把一篇画着“六段操动作图解”的文章翻开摆在桌上,开始手把手地教开慧: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这是手部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这是腿部运动……”
  等到开慧练出了汗,休息的时候,毛泽东给开慧讲体育锻炼的好处时,说起自己小时候身体很差……一听毛大哥要讲小时候的故事,开慧可来劲了,催着他赶紧讲。
  “我小时候,身体一塌糊涂,三天两头生病,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小小年纪都夭折了,我娘生怕我也养不大,求神拜佛,香都不晓得烧了好多。我们乡里有块石头,天生就像个观音,乡里人把那块石头当观音菩萨拜。有个算命先生告诉我娘,我要拜那个石头观音做干娘,以后才不会生病,我娘老子迷信,真的要我拜了那块石头做干娘,好保佑我不生病。所以,我有个小名,就叫石三伢子。”
  “那拜了有用吗?”开慧双手撑着下巴,仰着脸问。
  “一块石头,能有什么用?还不是哄鬼的。12岁那年,我一场大病,差一点就完蛋了。好不容易病好了,我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体,靠天靠菩萨都是假的,一句话,搞锻炼,坚持运动,自然百病不侵。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就不晓得病字怎么写的。所以说,身体、精神、意志,那都是磨炼出来的。我在那一篇《体育之研究》里头,还专门总结了三条理论,讲人的精神、意志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毛大哥,你的‘毛氏六段操’也是这篇文章里的吗?哎呀,都忘记我是来做什么的了。”开慧跳起来,拿过摆在桌上的文章,翻到第一页,“体育二字,听起来是小事,其实关系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人不爱运动,哪来的蓬勃之气?同样,一个民族不爱运动,哪来的尚武精神?到时候,国家有难,打仗都没有人扛得起枪,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你再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说是说德、智、体三育并重,其实呢……这么多字,我还是赶快回家,和爸爸一起看吧。”
  开慧把文章拿回来,还没忘记把刚学来的六段操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向仲熙自女儿来周南后就从老家搬来长沙杨宅照顾父女俩的起居了,她看到女儿大汗淋漓的样子,心疼地赶紧为女儿擦汗。
  “毛大哥说了,做运动嘛,就是要出汗。”开慧擦着汗,看到父亲缓缓地合上了手里那篇《体育之研究》,忙急不可待地问,“爸,怎么样怎么样?”
  杨昌济:“这么说吧,到目前为止,这是我看过的对体育运动论述得最好,也最全面的文章。润之这篇文章,应该说,对全国的体育教育改良都很有意义,我看,应该拿出去发表。而且要发在最好的杂志上。我打算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新青年》的陈独秀先生,他一定感兴趣的。”
  听到爸爸说要把毛大哥的文章推荐给《新青年》,开慧兴奋得眼睛都瞪圆了。
  第二十三章 到中流击水
  一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1917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读书会的会员们除了开慧都来齐了,他们正在君子亭商议一个重要举措,那就是以他们现在的哲学读书会为基础,成立一个正式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青年团体。
  这件事情,毛泽东和蔡和森之前已经交流过很多次,只是还没有和大家讨论。按照毛泽东的想法,他们这个读书会,原本是因为共同的学习兴趣集合在一起。但读书学习毕竟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改造社会。而且,虽然他们现在有一帮子人,但是人再多,一盘散沙子,也搞不成事。所以他才提议成立一个正式的青年团体,这个团体,不搞虚的,专门做能改造国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实事,他坚信,只要按着这个目标做,他们的团体就完全可以成为湖南进步青年的中坚,成为改造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成立一个正式团体,这我同意,不过,改造整个中国,这个目标,定得也太高了吧?”看到毛泽东说得慷慨激昂,萧子升第一个出来泼凉水,觉得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这怎么叫好高骛远呢?理想就应该定得高嘛。自己先把自己框死了,还成个什么气候?”毛泽东想要说服萧子升。
  “那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吧?就你那口气,好像中国缺了我们几个都不行了,至于吗?”
  “缺了谁地球照样转。只不过,都照你那样想,世上就没有英雄豪杰了。”
  “我本来就没想过当什么英雄豪杰。改良社会,必须是个积跬步而至千里的过程,我们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跬步之始,一天到晚只想着万里宏图,那反而会变成空中楼阁。”
  “胸中若无万里宏图,眼前的事岂不是没了方向?”
  众人正看着他俩面红耳赤、争得不可开交,猛听到亭外开慧兴奋的叫声,忙回头去看。毛泽东看到开慧手里拿着一本杂志气喘吁吁地跑来,便高声喊:“开慧,莫跑这么急,摔一跤不得了!”
  开慧根本没慢,反而一步冲进亭子,喘着气,双手抓起杂志,给大家看封面:是一本崭新的1917年四月号的《新青年》杂志。然后才翻到中间,一把递到毛泽东面前。
  “《体育之研究》?”毛泽东猛地一把抢过了杂志,“我的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哎!我的文章发表了。”
  大家一下子都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看着杂志。
  “哎,《新青年》?毛泽东,你可以啊!”。
  “润之,恭喜你。”
  “咱们长沙城,还没哪个学生能在《新青年》上面发表文章呢。”
  “老师也没几个啊!润之哥,这么大的喜事,要请客啊!”
  “对对对,请客请客!”
  “要得要得,请客请客。”众人纷纷向毛泽东道喜,毛泽东也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可他摸摸自己干瘪的口袋,不好意思地说,“请客我倒是愿意,可就是没钱。”
  “那不行,这么大的喜事,总要庆祝一下吧?”众人不依。
  “我看这样吧,客呢,就不要润之请了,他除了请大家喝开水,别的反正也请不起。不如我们搞个活动,现在不是春天吗?春暖花开,趁着明天礼拜天,我们出去春游,也算是庆祝润之的文章发表,大家说好不好?”蔡和森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看大家都赞成,他又说,“润之,本来是给你庆祝,就由你定个地方吧。”
  “橘子洲头,怎么样?春江水暖,岸芷汀兰,长沙春色,尽收眼底……干脆我们搞回痛快的,游泳过去!”
  看了看斯咏为难的样子,他又补充说,“女生坐船,男生游泳。何胡子年纪大,你例外,其他人一律下水!”
  二
  珠沉渊而水媚,青翠的橘子洲便是湘江的一颗绿宝石,湘江因为这颗宝石的光芒而柔媚,这颗宝石又因为湘江如兰的春水而熠熠生辉。
  湘江东边的沙滩上,读书会的同学们今天就要到江中的橘子洲上去庆贺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蔡畅、何叔衡、开慧、斯咏都上了船,警予却还混在一群正脱了衣服做热身运动的男孩子堆里,像个大姐姐一样帮蔡和森收拾脱下来的衣服,叽里咕噜地吩咐蔡和森注意这样注意那样。毛泽东一边打趣他们的肉麻举动,一边把所有人的衣服卷成团一下子扔上了船,让开慧照顾着。
  开慧看到萧子升背着画架、居然和往常一样地一丝不苟地穿着长衫布鞋,也跟在斯咏身后上了船,问他:“萧大哥,你怎么也坐船啊?毛大哥说男生都要游泳过河的。”
  不等子升答话,岸边先传来了毛泽东的声音:“萧菩萨怕冷咧!还游泳?他呀,恨不得一天到晚把自己当个活菩萨供起哟!”
  看到毛泽东先将一只足球用力甩入江中,随后一个纵身鱼跃,身体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一个猛子扎进了冰冷的江水,子升打了一个寒战:“你以为我是你啊?早春二月下河游泳!人不可违天时,你那是逆天而行。”他说着话放下画架,挨在斯咏身边坐下了。
  警予抱着蔡和森的衣服上船后,船就开了。船橹摇荡,渡船在水面划出长长的波纹。船的前方,男生们正劈浪前行,打打闹闹地玩着那只足球。毛泽东钻出了水面,踩着水,向船上挥着手:“萧菩萨,下来啊下来啊,水里舒服得很呢!”
  子升没理他,假装看着远处的橘子洲,余光却全在斯咏身上。江风吹来,斯咏裹紧了身上的衣裳,伸手试了试江水,江水冰冷,她的手才一伸下去,就猛地缩了回来。子升正想掏出手帕递出去,却听到斯咏对着击水的人群高声问:“润之,你们真的不冷啊?”子升黯然把手放在口袋里停了一会,然后空着手伸出来,抓住了身边的画架。
  “到了水里还冷什么冷,一身都发热,哎,玩几个花样给你们看啊!”毛泽东一跃老高,玩起了花样,侧身、平躺,倒立、翻筋斗……涌动的江水中,他似乎比鱼还自由。
  何叔衡看得呆了,说:“这个润之,到了水里,简直是条龙。”
  水里的和船上的都正看着毛泽东表演,毛泽东一个猛子却不见了。大家都知道他水性好,开始还想着他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给大家一个惊喜。可等了好一阵,还不见他浮出水面,大家禁不住都焦急起来,本来看得很开心的斯咏和警予竟吓得在船上大呼小叫。慌乱中,在船的另一边突然间水花涌起,毛泽东从斯咏的背后一头钻出了水面,攀住船舷挥手弹了开慧一脸的水,大叫:“我在这儿!”
  “哎哟,你吓死人了!”斯咏惊魂未定地拍着胸口。
  “你怕我淹死啊?一条湘江,再过50年我都能随便游。”
  “再过50年?再过50年你70多了,活不活得到那时候还难说呢?还游湘江?”萧子升说。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萧菩萨,你还莫不信,五十年以后,我游给你看看!”
  开慧擦着脸上的水问:“毛大哥,水里真的不冷啊?”
  “这个水啊,是下来前冷,下来反而不冷了,越游越热乎。不信你下来试试啊。”
  开慧把脱下的鞋和外衣往斯咏手里一塞,捏住自己的鼻子,扑通一声,真跳进了水里,水花溅了斯咏他们一身。水中的开慧游了几下,兴奋得直冲船上喊:“好舒服啊,还有谁要下来啊?”她边游边与毛泽东等在水里玩起了足球,球在青年们当中飞来飞去,一时间江中水花四溅,开慧的欢笑声响成了一片。蔡畅和开慧年龄相当,看到开慧在水里玩得那样开心,也依傍着船舷,乐得手舞足蹈。而警予的眼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蔡和森。
  三
  过了江、上了岸、进了橘子林,换上干衣裳,大家就开始分工:一拨人去找当地的农民买红薯、一拨人去拣干柴。不用谁吩咐,蔡和森很自然地就跟在了警予身后,俩人一个捡柴,一个抱柴,动作蛮协调的。走出很长一段路了,警予看看身边一声不吭只顾着抱柴的蔡和森,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蔡和森前后左右张望着,实在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就问警予笑什么。警予抬起自己脚上的皮鞋,借着手里的柴棍摆了个俏皮的姿势,说:“我一直以为咱们只有在擦皮鞋的时候能配合默契,却不想,捡柴的时候也挺默契的。”蔡和森抱着柴就往回走,边走边说:“ 我倒觉得我们默契的时候还很多呢。”警予愣了一下,脸微微地红了,赶紧撵了上去。
  他们回来的时候,其他人早已经把柴和红薯堆在一起了,何叔衡和毛泽东正熟练地把一堆红薯埋进了挖好的土坑里,然后在上面搭着柴架子。看样子这两个人在家都是做活的好手,几弄几弄,一股青烟冒过,火苗“噌”地就起来了。
  等待红薯烤熟的这段时间,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萧三他们又在沙滩上踢起了足球,开慧套着毛泽东的长衫,袖子长得连手都伸不出来了,却还在沙滩上蹦着跳着给得了球的人加油。沙滩旁,子升架起画架写生,他的背后斯咏和蔡畅津津有味地看着浩浩湘江、连绵岳麓从子升的笔下流淌出来。警予和蔡和森却哪里都没有去,坐在火堆旁边添柴、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