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度彼岸:波罗蜜乘。
⑦秘密咒:金刚乘。
度彼岸中复有二种传承,谓①见传承及②行传承。其行传承复有从③慈尊传及④妙音传。於密咒中,亦复具足传承非一,谓⑤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其种种教授传承等。亲从闻学诸尊长者,如《讚》云:「恆亲近尊重,谓⑥寂靜
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说有十二得成就师,然余尚多善巧五种明处者,前已说讫。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決择胜者密意。此阿闍黎於五印度、迦濕弥罗、邬仅、尼泊尔、藏中诸地,所有弟子不可思数。然主要者印度有四,谓与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师,号毗⑦柁跋,及法生慧、中狮、地藏,或复加入友密为五。哦日则有宝贤译师、错译师、天尊重菩提光。后藏则有迦格瓦,及⑧廓枯巴天生。罗札则有卡巴胜位,及善护。康地则有大瑜伽师、阿兰若师、智慧金刚、卡达敦巴。中藏则有枯、、种三。是等之中,能广师尊所有法业,大持承者,厥为度母亲授记莂,种敦巴胜生是也。造者殊胜略说如是,广则应知,出《广传》文。
①见传承:深观派。
②行传承:广行派。
③慈尊:弥勒菩萨。
④妙音:文殊菩萨。
⑤五派传承:密咒传承:一、一切密咒之总传承,二、集密传承,三、母部传承,四、格瑜传承,五、阎曼德迦传承。
⑥寂靜:馨底巴。
⑦柁:音“舵”。
⑧廓:音“扩”。
显示法殊胜中法者,此教授基论,谓《菩提道炬》。依怙所造,虽有多论,然如根本极圆满者,厥为《道炬》。一具摄①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二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於受持。三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
①经咒:经、续,即显、密。
*“《道炬》三大别法:一、具摄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二、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於受持。三、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参考《掌中解脱》一O六页)
《略论释》(四一页):“论中所云余轨式,指
共通乘及小乘。云胜者,以无著至金洲大师,龙树至大智鹃,诸善巧皆备,故非余轨之所能逮。能知《炬论》之三殊胜,亦即於广中《朗忍》,无不具足。”
此论教授殊胜分四:一通达一切拢涛尬ナ馐ぃ磺新}言现为教授殊胜,三易於獲得胜者密意殊胜,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今初
拢陶撸纭栋闳舻乒闶汀分性疲骸秆月}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①所应徧知,②所应断除,③所应现证,④所应修行。即薄伽梵所说至言」,谓尽胜者所有善说。
①所应徧知:苦。
②所应断除:集。所应徧断除。
③所应现证:灭。所应徧现证。
④所应修行:道。所应徧修行。
达彼一切悉无违者,谓於此中解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此复随其所应,有是道之正体,有是道之支分。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徧摄①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如《释菩提心论》云:「如②自定欲令,他发決定故,诸智者恆应,善③趣无谬误。」《释量》亦云:「彼④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自若未能如实決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
①三种种性:下中上三士。
②自定:正确理解经义所生坚定信心定解(趣向各自解脱之道——決定解)。
③趣:开示。
④方便:所要讲的经典内容自己了解。方便生:将此讲给四众听。方便生因:方便生之因,即是方便。不现:隐蔽不显,自己不先了解。彼难宣:无法为他人开示。
《释量论略解》卷四(一三五页):“具悲摧苦故,勤修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解云:“具足悲心之加行道菩萨,应精勤修习息灭众苦之诸方便行,以是欲摧灭他苦之異生故。此因決定,以方便所生之苦、灭二谛,及彼之因,集、道二谛,是不现见事故,若自对彼不现见者,则难为他宣说故。”
《略论释》(四四页):“欲为人说法,须先知说之方法,已知,然后为人说。”
《广论》卷九:“若自不先趣方便,不能度他,故欲利他当先自调。”(本書五一六页)
了知三乘道者,即是成办菩萨求事所有方便。①阿逸多云:「②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③《胜者母》中亦云:「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
①阿逸多云:见《现观庄严论》。
②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现观庄严论·文句颂解》(一六七页):“饶益世间者,如经云:‘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为令一切有情,皆得无上正等菩提故。’复次饶益世间者,诸道(资、加等五道)菩萨之果法也,谓以四摄方便饱利世间有情故,如《普门品》等所说。”
师子贤论师《现观庄严论·义疏》(二八页):“声闻缘觉菩萨及无上大觉等之位次,如其所有,於中随一皆摄一切智性之三种现证所有。如是摄者,三类相续亦互摄也。”
③《胜者母》:《般若经》。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种道。共者即是①劣乘藏中所说诸道,此等何因而成应捨,故除少分希求独自寂靜乐等不共者外,所余一切,虽大乘人亦应修持。故诸菩萨②方广藏中,广说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①劣乘藏:指二乘声缘三藏。
②方广藏:大乘三藏。
复次正徧觉者,非尽少过圆少分德,是徧断尽一切种过,周徧圆满一切种德,能成办①此所有大乘,亦灭众过备起众德,故大乘道徧摄一切余乘所有一切断证德类。是故一切②至言,悉皆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以能仁言,③无其弗能尽一过失,或令发生一功德故。又彼一切,大乘亦无不成办故。
①此:成佛。
②至言:佛之教言。
③无其弗能尽一过失:一切过失皆能断之意。
设作是云:若入波罗蜜多大乘,虽须劣乘法藏所说诸道,然於趣入金刚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诸道非为共同,道不顺故。此极非理,①以度彼岸道之体性,悉皆摄入:一意乐,谓於菩提发心;二行,谓修学六到彼岸。是则一切定应习近,如《胜金刚顶》云:「纵为活命故,不应捨②觉心。」又云:「六度彼岸行,毕竟不应捨。」又余咒教,宣说非一。
①以度彼岸……六到彼岸:《广论》(广化旧版本):“以度彼岸道之体性,悉皆摄入发菩提心意乐,及六度彼岸行。”
②觉心:菩提心。
众多趣入无上瑜伽①曼陀罗时,亦多说须受共不共二种律仪。共者即是菩萨律仪,受律仪者,即是受学三聚戒等菩萨学处。除发心已如其②誓受学所学处而修学外,虽於波罗蜜多乘中,亦无余道故。又③《金刚空行》及《三补止》、《金刚顶》中,受④阿弥陀三昧耶时,悉作是云:「⑤无余受外密,三乘正妙法。」⑥受咒律仪须誓受故,由见此等少有开遮不同之分,即执一切,犹如寒热徧相违者,是显自智极粗浅耳。
①曼陀罗:坛城,佛所住之处所。或曰淨土。
②誓受:藏本:“受学”。
③《金刚空行》及《三补止》、《金刚顶》:指密乘中三续部典籍。
④阿弥陀三昧耶:莲花部三昧耶戒。
⑤无余受外密,三乘正妙法:“外显内密及三乘,正法各各作受持。”下三部外密,无上部内密。
⑥受咒律仪须誓受故:谓在受咒律仪时,须立誓而受故。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①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②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波罗蜜多道者,如《佛母》中云:「所有去来现在佛,共道是③此度非余」,是趣佛陀道之④栋梁,故不应捨。金刚乘中亦多说此,故是经续二所共道。若於其上更加密咒诸不共道,灌顶三昧耶律仪,二种次第及其眷属,故能速疾趣至佛陀。若棄共道,是大错谬。若未獲得如是知解,於一种法獲得一分⑤相似決定,便谤诸余,特於⑥上乘若得发起一似胜解,如其次第遂谤棄捨⑦下乘法藏诸度彼岸,即於咒中亦当谤捨下三部等,则当集成⑧极相係属,甚易生起尤重異熟毁谤正法深厚业障。其中根据至下当说。
①诸正至言,极随顺故:所有佛说一切言教,皆极随顺不违。
②上上三乘五道:三乘此指声闻乘、波罗蜜乘、金刚乘。五道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波罗蜜乘视声闻乘为上,金刚乘视波罗蜜乘为又上。
③此度:六度彼岸,即波罗蜜多道。
④栋:广化旧版本“桥”。
⑤相似:不真实。
⑥上乘:如密乘。
⑦下乘法藏诸度彼岸:下乘法藏如波罗蜜乘。
⑧极相係属……业障:与此极相关连,甚易引生极重異熟报之毁谤正法极重业障。
是故应当依①善依怙,於其一切②正言,皆是一数取趣,成佛③支缘,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诸现能修者即当修习,诸现未能实④进止者,亦不应以自未能趣而为因相,即便棄捨。应作是思:愿於何时於如是等,由⑤趣遮门,现修学耶。遂於其因,集积资粮,淨治罪障,广发正愿。以是不久,渐渐增长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学。善知识敦巴仁波卿亦云:「能知以⑥四方道,摄持一切拢陶撸轿沂Τぁ!勾擞锛词羌罂晒鄄齑ΑS墒且蛟担源私淌谀苌憔湟磺卸笠兑徊固刭ぢ蕹煞鸬乐卸肌9蚀司咦阃ù镆磺新}教无违殊胜。
①善依怙:善知识。
②正言:佛法。
③支缘:支分缘起。
④进、止:藏本:“趣、遮”。
⑤趣、遮:“修、断”。
⑥四方道:《略论释》(四七页):“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复次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
一切拢韵治淌谡摺W苤馨熘钣馔眩质本迷叮磺欣种奖阏撸羌次ㄓ孝偈ふ咧裂浴R阅芸疽磺腥我澹±朊笳撸牢ǚ鸸省H缡且嗳纭断嘈灸浮吩疲骸复耸兰渲懈奚魄伸妒ふ撸瑥讨钦抻啖谑ば远ǚ怯啵枪盛鄞笙勺粤⑵蹙芙晕鹇遥的材峁旃时艘嗨痨墩ā!构手钇蹙靶勘Α⑹ふ呗}言,是胜教授。虽其如是,然因末代诸所化机,若不⑤具足定量释论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⑥诸大车,造诸释论及诸教授。⑦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诸广大经论,须能授与決定信解。若於教授虽多练习,然於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与決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唯应棄捨。若起是解:诸大经论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行心要正义教授,遂於正法执有别别讲修二法。应知是於无垢经续无垢释论,起大敬重而作障碍。说彼等中,不显⑧内义,唯是开闢广大⑨外解,执为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业障。是故应须作如是思而寻教授:诸大经论对於诸欲求解脱者,实是无欺最胜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诸教典,不能定知是胜教授,故应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寻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执:谓诸经论唯是开闢广博外解,故无心要,诸教授者,开示内义,故是第一。
①胜者:佛。
②胜性:诸法空性。
③大仙:佛。
④皆勿乱:皆无谬误。
⑤具足定量释论:具足造论三胜因之论释。
⑥诸大车:深见、广行二大派。
⑦是故若是清淨教授……决定信解:帕繃喀:“对一切佛语及其裕湍懿簧嵋蛔秩渴游淌谡撸褪撬降摹父恋薄埂R磺新}言全部併入我们自己成佛所需的教授中,好像佛陀等专门为我说的,从而对一切经论生起极大的恭敬。”(《掌中解脱》九九页)
⑧内义:佛法精要。
⑨外:表面。
大瑜伽师①菩提宝云:「言②悟入教授者,非说仅於量如掌许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说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又如③大依怙之弟子修宝喇嘛云:「④阿底峡之教授,⑤於一座上,⑥身语意三,碎为微尘。今乃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须如是知。如敦巴仁波卿云:「若曾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虽经长时学众多法,然於修轨全未能知,若欲修法,诸更须从余求者,亦是未解如前说义而成过失。此中拢蹋纭毒闵帷吩疲骸阜鹫ㄓ卸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