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何在,我们要知道。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知道这一切法平等的,依报、正报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会变成这种现象?那还是善导大师说得话好,「总是遇缘不同」!这句话答得太好了,遇缘不一样,所以现的相不相同。不管现的什么相,你要仔细去观察,还是相同的。什么相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虚妄」是相同。前面我们读过,「体相无所有」,这是相同的。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一真法界跟天堂、地狱不二,为什么?都是无所有,都是毕竟空,都是不可得。我们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你没有见到事实真相,见到事实真相,你不会起心动念,你不会分别执著,那你就是觉了,佛菩提性当家做主了。佛菩提性在哪里?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所以,清凉大师讲,「显光所照处,以明离见」。你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不起心、不动念,离见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偈颂的前面两句,『能见此世界,其心不摇动』。「世界」是所见,不是不见,确实见到了。为什么他的心不动?他了解事实真相,心不动才见到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是凡夫,凡夫人「能见此世界」,其心不是不动摇,其心是大动摇;摇动,大风大浪,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名闻利养。随顺自己意思的,贪求无厌;不顺自己意思的,摒弃消灭,不就是造这个业吗?这是大起大动,这是凡夫。不管你怎么样摇动,还是无所有,还是毕竟空,还是不可得,你以为你自己得到,其实不可得。
  不可得的道理前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佛给我们讲到究竟处,念念不住,哪里是真的!所以说,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性,性体;妙有是性德,就是性的德用,有体、有用,体用都不可得。因为体不是物质,六根接触不到,六根里头最利的、作用最大的是意。意是什么?意是心想,这个作用最大。眼、耳、鼻、舌、身必须要藉物质的器官来帮助你,才能产生作用,如果失掉这个器官,你就不起这个作用;但是意起作用,意是精神这方面。佛法中常说,意识作用之大,对外,它能缘虚空法界,它去想,能有这么大的范围;从内,它能够缘阿赖耶,最深处了,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习气。但是,它就缘不了自性。
  所以,用意识修行的人太多太多,一万个修行人,实在说起来,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用意识,就是用思惟想像,没有离开思想。难得有那么一个不用心意识,不用他就入了,他就见到诸法实相。不用是什么?不用是离见。你用这个你没有离见,你还有能见、有所见,从能所里面就起分别,就起执著,所以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如果不用心想,不用思惟,不用想像,这是自然而然,任运不知不觉超越十法界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诸法实相就是一真法界,你就契入了。《华严》这部经里对这桩事、对这个道理说得很多,几乎九会七处,会会都说,处处都说,这是如来无尽的慈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提示我们。这是他们从凡夫修成法身菩萨,修成诸佛如来,是过来人的修学经验,把他们的经历提供给我们做参考。
  所以最重要的,「其心不摇动」。你的心本来不动,现在有没有动?现在还是不动。你不相信,「我的心很不稳定,我的心很不安」!你看二祖见达摩,不是请达摩祖师替他安心吗?心很不安,心很乱!其实怎么样?其实你错认了心。你是什么不安?你是什么在动?你的念头,你把念头当作心了。说老老实实话,你的心本来不动。前面不是说过吗?你不能够肯定、你不能够相信,自心是不动智,自心是不动智佛。不动智佛是从理上讲的,天台大师所说六即佛里头的理即佛,你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的自心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觉的时候不动,迷的时候也不动,不会说是迷的时候,我心动了。心还有动还有不动,这不是真心。没错!这叫妄心。妄心里面有思、有想,有分别、有执著,我们常讲胡思乱想。
  六道、九法界,都把妄心当作真心,这个错误就大了!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了,说一切众生错用了心,把妄心当作真心,用妄心去修行。妄心修行顶多能成就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也就是说,能修到四圣法界,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是妄心变现的,所以妄心能达到;一真法界不是妄心变现的,妄心达不到,离了妄心,真心就现前。一真法界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真」上加上「一」,这个字妙极了。只要你的心一,这个境界就现前了;只要你心一,这个境界你就证得;只要你心一,这个境界你就得受用。所以我在讲席里常说,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能所不二,能所是一。宗门大德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你什么时候真正认识「一」,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世出世法圆融无碍,只要你认识一。
  可是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是二、三,就不是一了。一是什么?一是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一。念佛法门以这个为目标,念佛求什么?一心不乱。「一心」,我们现在读《华严》知道了,一心是什么?是不动智佛,是自性本定,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是真心。「不乱」是智照,如果我们用经里面的比喻来说,一心是不动智佛,不乱是文殊师利,他照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丝毫都不会错乱。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说,「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你能懂得吗?我们要不是通过学习,像《楞严》、《法华》、《华严》、《圆觉》这些大经大论,这句话听不懂!通过这么多经论的学习,现在听这个话觉得有味道了。
  一心不乱,怎么不是上上深妙禅?念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通一切法门。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叫吉祥云比丘),给善财童子介绍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种念佛法门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哪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显示法门殊胜无比。「般若经」上佛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话怎么讲?你要懂得《华严》里面所讲的「主伴圆融」,你就明白了,一点矛盾都没有。我们修念佛法门,念佛是主,好像八万四千法门,今天念佛这个人他来做大会主席,他代表整个大会。明天大会里面禅宗代表做主席,禅宗代表八万四千法门。后天天台法华做主,法华代表全体法门。所以,主席,这个主、这个代表,他不是独一,他是任一,任何一个都能做主席,任何一个都能代表圆满的法门。
  《华严经》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圆融!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本来是圆融的。我们世间人讲包容,包容就不是本来的,我要学习包容别人,我要学习包容万法,我心量太小了,这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见性,性里头本来如是。说个包容,包容已经多余了。本来是一,一对一怎么包容法?二才有包容,我包容你,你包容我,二才有包容,它不二,不二哪来的包容?大乘是不二法,二不是佛法,不是大乘法。小乘法里面虽讲二,二到最后还要归一,那才是佛法;二要归不了一,就不是佛法。二,心就动了、就迷了,所以动是妄动,妄心动;动是迷动,迷惑它就动,你不迷怎么会动?
  什么叫不迷?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讲过多次,眼,睁开眼睛见色,第一念没有起心动念,耳听声音,第一念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不摇动。「其心不摇动」,我们是真的不摇动,第一念是真,是自心不动智佛。但是凡夫可怜,可怜在哪里?第二念就动了,就摇动了。第二念几乎跟第一念同时起来,实在讲是有先后,太快了!我们平常用形容话来讲,这个快的速度是多快?几乎是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够觉察它有先后?真的是有先后,有第一念,有第二念,第一念跟第二念的差距是千万分之一秒。所以,我们把真心忘掉了,为什么?真心不相续,妄心相续,妄心障碍了真心;虽有真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纯粹是妄心,这样把一真法界扭曲了,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再有严重的迷惑颠倒,就变成六道三途。
  十法界里面的人其心摇动,法身菩萨,这我们讲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能保持第一念,绝对不会变成第二念。这个事情是难,是不容易,这是大圣的事情,不是小圣,阿罗汉是小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己生惭愧心,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要觉悟,我要回头,我要恢复性德。这个念头起来,就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了。开始觉悟,应该要怎样修行?就是对於一切境界要看淡,要放下!古大德讲修行就是放,现在还要放,将来还要放,永久都在放。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明了,明了诸法实相;你不肯放下,你永远不会明了,读经也不会明了,听诸佛菩萨讲经你还是不会明了。什么原因?你放不下!你心在动摇。真正放下,你的心就不摇动了。这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秘诀。
  我们在许许多多佛家的变相图里面看到四众修行相状,在中国著名的敦煌、云冈、龙门、大足,许许多多地方的石窟,你去看雕塑,你去看绘画。这些出家二众、在家二众,你看他们修行的样子,他是怎么修的?看破、放下而已矣!天天看破,天天放下;天天放下,天天看破,就学这个,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回归到自然。什么叫自然?不存一点意思就是自然,为什么?本来没有意思,你本来是不动智佛,一动就不自然了!最初那个不动,就是刚才讲,第二念,第二念你就变了,就起心动念了,就不自然了。第一念是自然,见也自然,听也自然,嗅、尝、觉、知,没有一样不自然;自然而然就是诸佛菩萨,一丝毫过失都没有。所以你要晓得,一起心动念,不自然,一分别执著就不自然。
  我们学佛不是学别的,就是学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回归到自性,你就反璞归真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跟真性完全相违背,背道而驰。反璞从哪里反,要知道;归真,真是什么要清楚。从起心动念回过头来,归不起心、不动念;从分别执著回过头来,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回归自性。观世音菩萨用功的方法,《楞严经》上,菩萨给大家做了报告,他老人家用耳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怎么反闻?他耳朵有没有听到外头声音?有!一般人听到外面声音,第一念是用真心,一点没错,闻性,听到的是声性,这是诸佛如来的境界。但是第二念他就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把自性转变成识,识里面就有分别,就有执著。随著分别、执著往外头流,分别这个身,分别那个身,执著这个,排斥那个,排斥也是执著,取舍!取舍都是执著,这叫向外流溢。
  观音菩萨他听外面声音跟一般人不一样,他反闻。反闻是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永远保持自性,自性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在耳根对音声永远保持第一念,绝对不落第二念,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我们凡夫不行,听到外头声音,好听的多听,在欣赏,不好听的排斥;换句话说,好听、不好听都起烦恼。起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在根尘相接触,你起七情五欲,把你里面七情五欲的烦恼勾引起来了。这一勾引你就发作了,一发作就造业,业必有果报,有因不能没有果,这是凡夫。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习「能见此世界」,这个世界里头一切人事物,你见的时候你的心不摇动,永远保持第一念,那你就是法身菩萨。你的不动智佛现前了,你的文殊师利菩萨现前了,文殊菩萨是妙慧,无所不知;如如不动,无所不知。
  第三句是『於佛身亦然』。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我们把这个注解念一念,「谓上半於前所见世界,令离妄动」。这上半就是前面两句,我们见世界一切人事物,你能够不摇动。理由是后头两句,「知真法界,不应动故」。真法界如如不动,真法界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想看,无所有,谁动了?毕竟空,还会动吗?不可得,是叫你自己不要去打妄想,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为什么?不可得。「次句」,第三句,「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