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灭后念生,念念不一样,所有一切物质环境都随著你的念头在变,它怎么会一样?你说这东西从哪来的?就这么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著只有一法,如来所证;这一法所现的相,相也是一法,叫一真法界。所以净土宗殊胜,净土宗是直捷去证一真法界。它修的什么?修一心,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学。哲学有能有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有能有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诸法实相。
  所以这个地方答,用这个比喻来「答无量庄严」。庄严是指境界,境界里面有正报、有依报。正报的庄严,我们常常赞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个人面貌不相同,无论是面貌好、不好,都叫庄严;依报是环境,生活环境。通常我们解释「庄严」这两个字都用「美好」来解释,而实际上它的含义统统圆满包括。从佛菩萨到饿鬼、畜生、地狱,每个法界有每个法界的庄严,依正庄严不同!
  大地这个比喻也比喻得好,你看大地上有很高、高大的树木,千年的神木,庄严!有不到一寸的小草,那寿命很短。千差万别,这是讲我们举这个近的例子,如果把它引伸起来说,佛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像《华严经》上所讲的,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正报如是,依报亦如是,像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这些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唯心所现。
  儒家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心善、言善、行善,本来就善,所以它现出来的境界,现出来的相是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又会有十法界?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有六道、有三途,那什么原因?迷失了本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儒家讲一切众生本性本善,迷了,迷了之后就不善了。迷有浅深不同,迷得深的,三途六道;迷得浅的,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是迷失自性变现出来的。
  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跟一真法界依正庄严一样不一样?给诸位说,完全一样。从性上讲,丝毫差别都没有;从相上讲,差别悬殊很大,这个道理我们很不好懂。古大德为我们讲这个道理做了一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一样,这都是一真法界,性所现的相全是金色的,我们用这个做比喻,全是金色,美不胜收。十法界里面还是这个性,实在讲完全没有差别,但是什么?迷了,迷了就好比什么?有了染污,有了尘垢。菩萨法界这个色彩就没有佛色彩那么好看,为什么?佛那个干净,一尘不染,它这个已有染污,光彩比不上,必须把染污磨掉,光彩原来是一样的。到最低的法界是地狱法界,饿鬼、地狱。饿鬼、地狱里面好像这个金器一看起来就脏得不得了,很难看,根本看不出它是黄金,严重的染污。虽然是严重染污,你要知道它是真金,你慢慢去把它那个染污洗刷掉,把它磨掉,它的真,那个金色光明又现前了,跟佛没两样!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确实是如此。
  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诸佛如来识货,知道什么?知道我们完全相同。你只是迷,迷得太深了,迷就有染,被什么所染?被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染污了。要知道自性里头没这东西,自性里头不但没有烦恼,分别都没有;不但没有分别,起心动念都没有。起心动念是染污最轻的,菩萨;分别,那就重了;再加上执著,那更严重。执著是六道,分别是四圣法界!我们有没有把这个道理参透?有没有把这个理论能够应用在我们生活上?应用在生活上,菩提心就现前了。大乘教里常讲发菩提心,这个东西应用在生活上,你的心就是菩提心,真诚心现前了,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觉悟的心现前了,慈悲心现前了。
  再告诉你,这个现前是自然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自自然然现前。只要你真正明白事实真相,你起心动念你会为众生,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应化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干这工作辛不辛苦?不辛苦,为什么不辛苦?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辛苦?所以迷了就会辛苦,迷了什么?迷了就生起我执、法执,执著这个身是我,执著这些幻相是真的,那叫法执。不知道眼前所有一切现象没有生灭,一切法不生,既然不生,哪来的灭?这个道理就愈讲愈深了,一切法确实不生。
  一切法,佛说的「法尔如是」,法是自自然然,本来就是这样的。众生在这里头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亏吃大了。我们如何能回头?要跟佛学习。佛对我们没有别的贡献,只是把他自己修行证果的理论、方法传授给我们,我们能够依教修学,也能够契入他的境界,他那个境界是事实真相。换句话说,我们所证得的跟他证得的没有两样,这个教学就圆满了,我们讲佛度众生就圆满了。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很重要。
  十法界在迷的状况之下,各有各的庄严,这个庄严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各有各的爱好,这大家好懂。譬如一切众生都有爱美的心,那个美的标准各个人不一样。就是在我们这个人间,随著文化不相同,标准不一样;随著族群不相同,这庄严也不一样。譬如中国人喜欢穿红色的,认为红色的很美;去年我在印度尼西亚,那是回教国家,他们喜欢穿缘色的。我参加过一次婚礼,伊斯兰教的婚礼,新娘、新郎穿的服装都是绿色的,也很好看。这就是不相同,不一样。
  饮食方面更不相同,中国人喜爱的食物讲求色香味,像印度人吃的食物,我们觉得很难吃,他吃得很欢喜。中国人很讲求烹调,外国人只懂得烧烤,我们烧烤火气很大,他们从小吃习惯了。所以外国人吃东西,他饮料里头要加冰块,有道理,因为他吃的东西都是烧烤的;我们中国在餐饮里头没有听说有加冰块的,各个不相同。但是都以为美好,这就说明标准不一样。即使在我们中国,中国幅员很大,民族也很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江浙人喜欢吃甜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每个地方口味都说好吃。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你才能开智慧,然后才晓得宇宙之间没有绝对的标准,到什么时候有绝对的标准?见性了。也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那个时候的标准是绝对标准。绝对标准是根本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一样不好;还有喜欢、还有不喜欢,那就不是绝对标准。
  在中国,一般人都晓得中国佛教里头有个济公,济公确实有这个人,是被小说宣传他才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如果没有小说,大概这个世界没人知道有济公这么一个人。小说里面所说的不能完全相信,但是也不能不信,为什么?民国初年,就是民国二十几年,这抗战期间他还在,江苏镇江金山寺有一个法师,当时人家称他作金山活佛。他的法号跟以前普陀山的妙老和尚名字相同,不是一个人,普陀山的妙老在后,他在前。他是抗战时候圆寂的,圆寂在缅甸,这个法师真的很像济公,那不是假的。
  早年我在台湾,煮云法师跟我说过。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听他的故事听得很多。可是确确实实有人跟他见过面,跟他在一块相处过,证实他有很多神异之处。譬如,你心里头想什么他知道,我们一般人讲他心通,他有这个能力。很多的事迹跟《济公传》上很相似,人家请他吃饭,他很欢喜,总是满众生的愿,每个人盛饭来供养,他欢欢喜喜吃掉了。有一次一餐吃了二十多碗,别人就说:这不行,你们不可以再添了,不可以再送饭来,你们把老和尚撑坏了。老和尚笑笑,饭后,有人来问他:老和尚,你这一餐怎么会吃这么多?他给人家怎么说法?不增不减。
  一个星期不吃饭也没有问题,一次吃个几十碗也没有问题,不增不减,而且什么都吃。这是什么?这就是到平等一味,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我们一般人有分别、有执著,他没有。所以我们观察金山活佛他修行的功夫,执著没有了,执著要是真的断了,至少是阿罗汉的境界;分别要是断了,那是菩萨的境界。至少他是阿罗汉的境界。金山活佛的传记,我们这个道场有,诸位可以看看,真人真事。这是出於近代,距离我们现在不算太远。这些理论在佛经里面都可以找到,并不是迷,但是确实有相当的深度。
  这是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无量庄严!金山活佛穿的衣服就是一件,他什么都没有,里面是一套旧的小褂裤,外面穿一个长袍,一年到头也不洗。他不洗澡,他那个衣服也不洗,几十年都是那么一件,春夏秋冬都一样;换句话说,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就一件衣服。你要问,他为什么能做到?在理论上讲,他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如果也做到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一味了。这是讲到绝对标准,一味。
  我自己这一生当中见到一个人,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因为我们不是跟他生活在一起,只是一个星期去听他一次教诲,接受他的教导,我跟他三年,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我一桩奇怪事情,就是春夏秋冬他穿的那个衣服都是那么厚,冬天当然没有问题,夏天也穿那么厚,我们那时候有一点疑惑。夏天穿那么多,他不热?诸位同修,在十楼的讲堂里面,你们可以看到章嘉大师的照片,他那个服装四季都是那个样子。这是我们跟他老人家接触三年感到疑惑。也有人问过他,也是一位老法师,道源老和尚,夏天看到他也穿那么厚,道源法师穿得很薄,还得拿个扇子搧著,看他老人家是如如不动,穿那么厚。这是道源法师告诉我的。他就问章嘉大师,大家都称他佛爷,他说:佛爷,天这么热,你穿这么厚的衣服,你不怕热吗?大师说了一句话:心静自然凉。道源法师听了之后非常惭愧,心静,这在佛经上讲的道理,什么叫心静?你有分别,你心不清净,你有执著,你的心也不清净。他这一句话里头含意很深!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就能体会到修行境界不相同,菩萨做如是的示现,表演给我们看。实在讲示现的方式也是种种差别,无量无边!要紧的,我们要会看,我们要会学,学,活活泼泼,才能真正得受用,才能真正利益众生。最重要的还是利益众生。末后这一句,『诸佛法如是』,跟这个比喻相似,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再看下面一首,下面是第八首:
  【如日无云曀,普照於十方,光明无异性,诸佛法如是。】
  此地说的『云曀』就是我们讲的云彩,多云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太阳,这阴天,那下雨就更不必说了。有没有太阳?有,我们知道,被云层遮盖住了,看不到。如果是万里无云,太阳就显得特别的明亮。『普照於十方,光明无异性』。这个比喻是用日比喻,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廓日普照,答知无量心,无私普照,穷皂白故」。无量是十法界里面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佛都知道,他何以能知道?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佛为什么知道?在佛法里面,不但佛法,许多宗教里头也有讲神通。
  神通有六种,实际上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眼叫天眼通,耳叫天耳通,知道别人心里面的念头叫他心通,知道自己过去未来叫宿命通。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六种神通是本能,人人都有的,是性德。本来有,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告诉我们,现在你并没有真正的失掉,只是有了障碍,它不起作用。这个障碍叫烦恼障、所知障。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闻利养,你有贪瞋痴慢,这烦恼,你有这个东西,这能力丧失掉了。还有一种障碍,所知,所知实在不是障碍,障碍所知的这个障碍就叫做所知障。什么东西障碍所知?分别妄想。妄想分别,所知障,妄想执著是烦恼障,你有这两样东西,你自性里头的本能失掉了,不起作用。
  你的障碍去一分,你的能力就恢复一分。古人用月亮做比喻,你看看初二、初三的月亮,月牙,十五的月亮,满月,月光就表示我们的性德。那个月我们看的黑暗面,没有看到它的圆满的光明,那叫障碍,就好比佛法里面讲的业障。这个业障分分除,这性德分分显,显露出来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障碍,所知障、烦恼障都不出妄想分别执著。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去妄想分别执著而已,但是你要懂程序,先去执著,再去分别,最后去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最难去的,所以从执著下手。如果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了,我们自性的本能就会透出一些。佛跟我们讲小乘初果有两种能力现前,天眼、天耳;二果又加两种,宿命、他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