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问题。我们下的功夫很深,用的时间很多,得不到效果,那我们得找,毛病到底发生在哪里?佛法的修学,每个人都知道,世尊教学的内容就是戒定慧三学。你看一部《大藏经》,就依这个分成三大类,律藏、经藏、论藏;律藏是戒学,经藏是定学,论藏是慧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律没有了,佛就没有了;礼没有,儒就没有了。我们今天细心观察,学儒的,几个人守礼?学佛的,几个人持戒?在家同修十善做不到,出家同修三皈五戒、沙弥律仪做不到,其他的都不必说了。这怎么救法?我们就要想到,从前的人为什么能做到,现在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冷静的去思惟,细心去观察,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我们从小没有学过圣贤教诲,而中国五千年来,识字不识字是另外一个问题,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中断,这个民族还能够存在这个世间,道理在此地。
古圣先贤教我们什么?简单讲,就是道德!人只要受过道德的教育,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受过道德教育,守礼、持戒很容易。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法,这有什么希奇?从小他就有这个认知,他就养成习惯,所以学儒、学佛都有成就。什么是道?五伦是道;什么是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德。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贫富贵贱,哪一家不教小孩?从小教,教孝,孝亲尊师。不认识字也知道孝亲,也知道尊师,所以守礼、持戒不难,很平常。我们从小没受过这个教育,脱节了,养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对於守礼、持戒感觉得非常困难,跟我们日常生活完全相抵触。现在提倡的是民主自由开放,要提到礼,提到持戒,「这过去了,专制时代的,现在是什么时代,怎么还讲这些东西?」这是现代人的看法。所以圣教眼看著毁灭,走向末日,这就是我们学儒、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原因在这里。
现在我们要救,救要从根本救,从根救起,这个根就是道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五伦、十义、五常、八德,要细讲,要落实。所以,最近这些年,我们对这桩事情特别强调,从哪里下手?从《弟子规》下手,从《弟子规》、从《三字经》;佛法里面,从「净业三福」,从《十善业道》,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从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不多!如果认真努力的学,两年可以把这个根扎得很稳,两年这个根就活了。现在这个根快要死了,我们用这几门功课把这个根救活,然后无论学佛也好,学儒也好,学道也好,肯定有大成就。为什么?你有根了,这就是有些同学问我,为什么这么样重视这个课程?这是根,救根。
根之根就是《弟子规》,如果真的有《弟子规》的根,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很容易做到,你修学一点都不困难,你的成就决定可以赶得上过去的祖师大德。你要不在这上扎根,难!你一生所做的,从前李老师所讲的,佛学,不是学佛。佛学可以在世间拿到名利,现在所谓拿几十个佛学博士,与了生死毫不相干!那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德行,这点我们不能不认识清楚。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无论是在家、出家,你要是发心弘扬佛法,发心要利益众生,你一定要懂得时节因缘。你跟人家往来,他的年龄是老年,是中年,还是少年,你要看,应机说法。这个里面还有他正是在走运的时候,非常得意的时候,你怎么样教他;他这个时候在失败,失意的时候,非常消沈,非常痛苦,你又用什么方法帮他。活的,方法没有一定,总而言之,要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的心要清净、要平等,即使这个人过去曾经对我不好,甚至於还伤害过我,他今天遇到苦难,要不要帮助他?要!不能说过去这个人害我,现在他好运走完了,那正是幸灾乐祸了,那你不是个佛弟子,不但不是佛,儒你也做不到,儒有恻隐之心,我们今天讲有同情心。遇到这个人在困难的时候,当然他过去有些对不起我的地方,他不好意思开口求我帮助他,我们要明了,他有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他,还要人来开口说吗?人家开口说,那我们就错了。除非是不知道,知道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去帮助人。经教里头佛常说,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要记住成就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灵性。他是个恶人今天遭难,我们不要考虑他是善是恶,他有灾难立刻就要救他,救难要紧。
下面有个更深的意思,「又以无命者法而教化之」,这一条重要。前面所说的种种帮助,是一时的,是现前的,这一条则是永久的。那用什么方法最好?《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给我们示现得太好了!我们要观机,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一定要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他,这才是永久的离苦得乐,不再搞六道轮回了。「教化甚深」这个十句,每一句都有这两个意思,一个就是现前,一个是永恒的,著重在永恒。
所以,一定要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示现。众生羡慕果报,所以佛教化众生,先把果报示现给你看。然后再跟你讲这个果报是什么因修的,你就相信了,你就会起而效法,帮助众生的目的就能达到,一定要让他觉悟,起而效之。譬如财富,我们要展示出来给你看,真有!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同时这是做很好的示现。我在年轻的时候,四十岁之前,物质生活非常艰难,在最艰难的时候遇到韩馆长,我住在她家里,不是短时间,住了十七年。住了十七年我才有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那是大家供养的,才有这么个小地方,很小!大楼里面的一层,一层大概十分之一的样子。我们最初买的这个地方,台湾这是讲五十坪,五十坪多少?要用现在一般讲的话,两百个平方米,四个平方米是一坪,两百个平方米,就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我们做「华藏佛教图书馆」。图书馆刚刚成立,美国有个同修送给我们一个摄影机录相,这是那个时候他想请我到美国去讲经,没有办法去。他说:法师,那你讲经的录相带可不可以给我们?我说:这个可以,但是我没有设备。他就送了一套设备给我。所以,我们的图书馆就加上个「视听」,图书馆不大,是「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
生活很艰难,很苦!可是布施,无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个我懂得、明白,我从二十六岁学佛就很认真的干,我也不求任何果报,应该要这么做。四十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场地,不止,四十多了,四十多才有这个场地,小地方。我记得我有这个图书馆那一年,正好是我讲经弘法二十周年,这个能算得出来,我是三十三岁出来讲经,五十三,有图书馆是五十三,四十岁的那年就住在韩馆长家里。到哪里去讲经?这个我就非常感谢她了,她替我借地方、租地方,替我找听众,她的这些朋友邀集来听。听众不多,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没有一定的场所,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像打游击一样。五十三岁的时候才有图书馆。
以后慢慢的,就是谚语所说的时来运转,这个果报,三种布施的果报,慢慢都现前了。四十五岁那年寿命到了,我没有求寿命,那年灵源老和尚邀请我在夏安居当中讲《楞严经》。我记得我讲到第三卷,生病了,得到重感冒,心里面一想寿命到了,所以我也不看病,也不吃药。为什么?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心也很定,韩馆长每天给我做三餐稀饭,吃点咸菜,念佛求生净土,这样过了一个月之后病好了,好了继续讲经。我记得在那个时候,台大跟师大有四个同学,在我生病那段时间,大概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常常来找我。
所以,我们对於随其命这个里头,特别要注意无命者法,怎么样能够超越寿命。大乘佛法里头有,这个《华严经》里面讲得非常透彻。你真正契入,才晓得身有生灭,性没有生灭,灵性是自己,身不是自己。现在科学里面讲能量,能量是自己,不生不灭,这个身有坏的时候,我们的能量没有坏。世尊在《楞严经》里面,对波斯匿王那一番谈话说得很明白。佛举「见性」,我们眼能见这个能量,说明身有生灭,见性不生不灭,闻性不生不灭;六根的根性是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生灭是假的。波斯匿王听懂了,非常欢喜!那个时候波斯匿王六十二岁,有这么大的寿命,应该要教他了生死超三界的修行方法,这才真正对得起他。所以,生灭跟不生灭要讲清楚,要叫他真正能体会到生灭不必重视,不生灭的我们要特别重视。
能量、德行,这个佛家常讲带得去的,这个世间荣华富贵带不去,无论有多少财富,走的时候一样带不去。所以佛讲,带得去的要重视,带不去的,随缘就好,有也好,没有也好,不要去计较这个,要计较带得去的。记住,佛法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至少你要懂得带善业,当然最好的是净业,佛菩萨教我们的,我们要修净业、修善业,决定不能修恶业,恶业就错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接著看第三句:
【随其身。】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身二义者,谓随其所受何等类身而受化故」,这是第一种意思,这都是说现前。我们知道佛菩萨度化众生那个范围太大了,遍法界虚空界,通常大乘教里面把它归纳为十法界。十法界身分不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譬如我们得的是人身,佛要度我们,得现人身;天人的身跟我们不一样,佛要度天人,得要现天人身;佛要度畜生,要现畜生身;佛要度饿鬼,要现饿鬼身,『随其身』!大的说。
小的说,这一段所讲的,随其所受身,这个前面跟诸位讲过,六道众生到哪一道去投胎,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我们今天都到人道来,我们的引业相同。虽然得人身,我们的种族不一样,中国这是黄皮肤黄种人,西方是白种人,非洲有黑种人,有红种人,种类不齐。所以在我们现前,我们常常讲的,种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信仰不一样,这个就差别很多。那么,是哪一种身,你就要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他,这个意思很深。总的来说,处处要为他著想,你才能教化众生,不能以自己为本位,要以他为主。度众生,度就是帮助的意思,你要帮助他,不是叫他帮助我。所以,我要随顺他,不能要求他随顺我;要求他随顺我就难了,我随顺他就容易,这是最高的原则,不能不知道。
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在信仰方面、在生活方式方面,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习惯,佛教在这点做得很圆满,使我们不能不佩服,它不坚持自己。你看佛教传到中国,明显的随顺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居住的房舍,贵族住的是宫殿,佛教传来是帝王派特使迎请过来的,现在讲是国宾的身分。所以,以后长时间住在中国,中国人接待他,也建造宫殿给他住,这是对他尊重,而不是印度式的教堂。从印度到中国来的高僧,接受中国的饮食,也接受中国的穿著,而不是用印度的方式。中国人欢喜,很容易融入中国社会,很容易跟中国文化打成一片,随其身。
所以,为什么佛教传到中国,在中国就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他宗教就比较困难,这不无道理;融入社会,我跟你打成一片。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早年我住在台湾,有些出家的同学移民到国外去,到我这里来辞行。我就劝他,你们到国外,要记住两千年前印度这些高僧到中国,他们那套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融入当地的文化,你才真正能够做到弘法利生。像道场的建筑,你在哪个国家,最好用哪个国家那些宗教道场的形式,不要用中国宫殿式的这种建筑。这种建筑你在外国,人家一看,当地人说你们外国文化,他自自然然就有一道界限,很不容易把这个界限化掉,有隔阂。也要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方式,可以的,但是我们采取素食,而告诉他素食的好处。要懂得这些道理,人情事故一切随缘,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以后我们也到美国,我们在达拉斯建的道场,在圣荷西建的道场,很多同学都去过,是当地现代化的建筑,当地人看到欢喜。到澳洲来的时候,更是这样的,我们在此地买下基督教的教堂,保持原来的样子,一丝毫不改变。只是教堂里面十字架换成阿弥陀佛,除此之外都没有改变,所以当地人对我们非常好,我们尊重他们的传统,尊重他们的文化。但是我们在此地讲的是佛经,教堂改成念佛堂,我们在这个里面念阿弥陀佛。我们的生活方式用自助餐,完全跟他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