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智慧,那人与禽兽有什么两样?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人有智慧。智慧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孝亲跟尊师,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都把它连起来讲,孝亲跟尊师是一桩事情。
  佛法修学的基础,从什么地方学起?有!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韦提希夫人,那就是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里学起,这是佛法教学。可是在近代这一个世纪,出家、在家这一条都做不到,这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古时候人能做到,现在人不能做到?古时候人从小父母就教,童蒙养正,他有这个基础,所以世尊这个教诲他很容易做到,孝亲尊师天经地义。
  这个世纪由於科学技术发达,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中国人实在也不争气,舍弃了传统文化,一昧的学习西方,实在讲,西方好的东西没有学会,西方那个垃圾全搬回来,我们受这么多苦难。西方的科技文明,西方的一些制度,现在走入死胡同,走不通!再走下去,《圣经》最后一章,世界末日。所以现在西方人到东方来寻宝,目的地就是中国跟印度,希望找到能够拯救现在这个社会的病态,怎样能够帮助社会恢复到正常。所以现在汉学在外国大学里头逐渐被重视,可是我们中国人现在依旧不重视。
  东方的学术,东方圣人的教诲,从哪里做起?童蒙养正从《弟子规》。我这些年来非常重视这个科目,这个科目是儒、释、道真实的基础。你有这个基础,《弟子规》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讲来好听的,是要落实,字字句句要落实到生活里面去,然后你学佛,那个佛给你讲的,佛家的基础「净业三福」,建筑在《弟子规》的基础上。因为没有《弟子规》的学习,佛法「净业三福」没有办法立足,原因在此地。绝对不是说我们现在的人福报比不上古人,聪明智慧比不上古人,这个话我不相信。
  那究竟我们错在哪里?真的,我们的基础教育比不上古人。古人真的是,这个好的家庭,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就重视思想的纯正、言行的端庄,她影响胎儿。出世之后,父母言行举止都是婴儿的榜样,让他看,让他听,他就养成习惯了,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圣贤的胚胎是这么养成的。所以接受神圣的教诲太容易了,伦理道德的教诲,它正常的,一点都没有困难。现在我们这个基础失掉,从小没人教,父母也不教,长辈也不教,到学校老师也不教,这麻烦可大了。你所学的都是一些技术,一些皮毛的常识,学术上没根。
  真正学问成就的人,他这一生的时候,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贫富贵贱,他一定生活得非常快乐。快乐,绝对不是物质生活丰厚,不是的,精神生活。诸葛亮,在家里耕田过日子,农夫,读书,不想出来做官,若不是刘备三顾茅庐,不会出来。出来干什么?他那个日子过得快乐无比。农闲的时候,没有事情,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游山玩水,吟诗作乐。纵然这个社会动乱,动乱它不是全面动乱,是局部性的,他还是过他安逸快乐的生活,不愿意涉及!有智慧。他对社会有没有贡献?肯定有贡献,贡献是教化。多数遇到缘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教学把他这个道传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样的人中国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你去看《二十五史》、《隐逸传》,就是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不出来做事。可是这些人都是地方的真正善人,真正有德之人。他教学,教学不是像佛菩萨,那是中国传统的这个思想,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师道有师道的尊严,真有学生非常诚恳到这儿来求学,没有不教的道理。不像大乘菩萨,大乘法里佛教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可以找到人家家里去教,送给人家,这菩萨,菩萨大慈大悲!菩萨旁边观察你能学,虽然你不来找我,我主动来教你。古今中外实在讲只有菩萨这个做法,其他的人都是师道尊严,要尊师重道,佛门里头降格帮助你觉悟,这是慈悲到极处。所以我们要跟佛学,那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我学佛,最初是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这是第一本教科书,教我读什么?读《释迦谱》、《释迦方志》。那个时候《释迦谱》跟《释迦方志》没有单行本,在台湾找不到,《大藏经》里面有,叫我去抄。我真的在台北善导寺太虚图书馆里面,《藏经》里头找到了,两种都找到了,释迦牟尼佛的传记。《释迦方志》只有一卷,文字不多,《释迦谱》有四卷,文字就相当多了。那个时候我学习,我就把《释迦方志》完全抄下来,一卷完全抄下来,《释迦谱》里面,我就没有完全抄了,摘要,就看重要地方,就等於写笔记一样做成笔记,没有完全抄这部书,但是《释迦方志》完全抄。
  我觉得这是好老师,你学佛你先要认识佛,你对他不认识,你对他不了解,对佛那分尊敬的心你就生不起来;你认识他,你了解他,你认为他真是伟大,确实是了不起。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他帮助社会,为一切苦难众生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政治做不到,放弃了王位,做不到;军事也做不到,所以统帅他也不干。这世间其他所有行业,包括今天讲的科学技术,都办不到这个事情。最后他所选择的,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一生搞这个事情,这个收到成果。
  自己给我们做出榜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你要想真正成就学问,真正能够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先修清净心。先把你的心,你心里面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对立这个念头要化解,矛盾要化解、误会要化解,然后是心平气和,你接受圣贤教诲很容易,不难了。你如果这个东西不能除掉,你跟圣贤一接触的时候,格格不入,你有障碍,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一桩事情。这个东西化解之后,在佛法讲的是破我执、破法执。我们今天知道这两种执著要是打破太难了,我执破了,六道轮回没有了,法执破了,十法界就没有了,你就回到一真法界,你就明心见性,这个事情多难。这个事情必须从小来扎根。
  我这一生算是很幸运,童年,我是九岁离开家乡的,我们住在乡村。我们那个地区的乡村还不错,还著重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大概总是受桐城派的影响,我们家乡属於桐城派的地盘,所以农村里面都有私塾,都有请一些秀才来教儿童。我记得我上过四个月的私塾,就是这个底子,就是这么一点基础,懂得什么?懂得尊师重道。以后离开家乡,第二年中日战争就爆发,八年抗战流离失所,我们做流亡学生年岁很小。我十四岁就逃难,一个人照顾自己。在这苦难当中长成,知道人生的疾苦。
  抗战期间,三年失学,尝到失学的那个痛苦的滋味,所以培养出好学,这一生好学这个志趣都在患难当中启发培养成的。遇到佛法之后,体会很深刻,感到人生苦短,一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释迦牟尼佛这条路好!真的是自利利他,自他不二。所以佛能够一切放下,真的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自己成就之后,全心全意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破迷就是帮助别人离苦,帮助别人觉悟就是帮助别人得乐。这个事情,好事,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好了。这个事情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纯善而不夹杂一点罪过,这个遇到了之后,生大欢喜心。
  所以人要发心,发心它真的有感应。我在台湾遇到这三个老师,是感应,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能成就。方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使我认识佛法;多年对它的误会,以前也认为它迷信,这个化解了,对佛法生起尊重的心,敬仰的心。章嘉大师给我奠定基础,接受他老人家三年的基础教育,以后亲近李老师才会有成就,没有章嘉大师那个三年基础,我到李老师那里还是不会成就。这种际遇可遇不可求,总在发心纯正,不能为自己的利益,有为自己利益著想,你不可能有成就。为什么?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不能突破,你怎么能入佛门?
  所以佛成就之后,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在十法界、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众生有感你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身,都是从事於教学工作,这个肯定是佛菩萨。所以说无论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肯定他所示现的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这是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的应化身,不是菩萨,是佛。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这些人,看他的形相,这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细细观察,一个原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永恒不变,那就是舍己为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最好的榜样与道德完全相应。
  这个地方顺行,顺行就是顺著道而行,顺道而行是德。道是讲的自性,决定没有违背自性。现在我们讲自性,一般人很难理解,我们换一句话来讲,大自然运作的法则,这个大家比较好懂。自然运作的法则是道,是性德,不可以违背自然运作的法则,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学,学佛的行那就是修行,以佛为标准,你就得佛的果位,得佛的果位就是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我们现在人所讲的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功名利禄,我们世间人讲这个,佛的这三句圆满具足,你没有一样得不到。所以「令物行之,亦得斯果」,希望十法界众生都能够学佛,都能够得到如佛一样的果报。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学习第五首偈:
  【十方求法情无异。为修功德令满足。有无二相悉灭除。此人於佛为真见。】
  第一句是「离过」。清凉大师在这个前面有简单的交代,第五首偈是「求法行」,求法。第六首是「说法行」,第七首是「听法行」;下面是「破相行」,破相行有三首,第八、第九、第十,这三首。所以这六首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确实是修学大乘佛法重要的指导纲领。这一首这是求法,求法第一句离过,「初句离过」,清凉说「胜他名利,名为异情」,大师给我们点出来字句行间的真实义,文字虽然不多,非常重要。
  『十方求法』,这是先把求法的范围给我们说出来。『情无异』,这就是大师跟我们说,求法这桩事情胜过一切名利。世间人一生他求什么?总不外乎名利二字。你要是冷眼观察,你现在看看我们香港,马路上真的是车水马龙,来来去去奔波忙碌,他为什么?除了名利,他还有什么?现在不是忙於求名求利,现在是忙著争名夺利,你说怎么得了!忙著求名求利,这个社会是安定的、是和平的,日子还好过;忙著争名夺利那就不得了,日子不好过。
  所以现在的社会,从小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竞争。上幼稚园就要竞争,这从哪里来的?从外国来的,这不是中国文化。诸位如果真的念过中国书,中国人教儿童让,礼让,还不是忍让,礼貌,让是美德。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的学生们,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老师的德行,结论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公认的夫子之德,温和(没有暴躁)、善良、恭敬、节俭、礼让,夫子这个五德以后就变成中国人童蒙养正教学的宗旨,教儿童教什么?就教这五样东西,从小教他。所以从小就懂得礼让,哪有竞争的。人人都懂得礼让,这个社会多么祥和,这个世间多么美好,真的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没有竞争,只有礼让。绝对没有竞争,哪来的斗争?哪里来的战争?没有这个事情。真的是风调雨顺,没有天灾,没有人祸,这是教育的功德。我们今天,你家里要有小孩,你怎么教他?你是不是也教他竞争?好像不跟人竞争,你将来在这个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了。
  前年,亚视何守信来访问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法师,中国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自私自利,好像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我给他的回答:这句话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这话错的,不是正确的。这句话能成立,在西方应该是可以,但是最后的归宿是世界末日。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现在再要爆发战争,是核武战争、生化战争,是整个人类毁灭的战争。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於尽,大灾难,不是小事。如何能化解?人人懂得礼让,这问题解决了,不要争!
  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