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供奉今昔佛,经说福等故。
    小乘行人说:“佛陀若无接受供养的心,供佛怎么会有福德呢?如果有供养、有收取之心,佛陀才可能回报你的供养,然而按汝宗所许,佛陀的一切执著分别消于法界,去供养怎么会获得福德呢?没有心的佛陀,就相当于无心物,我们用多少金银财宝去供养石头、瓶子或一座山,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佛陀岂不也是如此?”
    中观宗答道:那不一定。如果无心就得不到利益,供养舍利就不应该有功德了,但佛陀在《绕塔功德经》中云:“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以清净心供养住世佛,或者以清净心供养佛涅槃后的舍利塔,这两个功德完全等同。《层花经》中也说:“今日供养我,未来供舍利,功德果报等。”
    所以,没有心并不一定得不到功德,对境若是佛舍利、佛像,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波斯匿王请问经》中说:“不论对佛塔或佛像,作顶礼以额头触碰,是人将成为宝器,受到诸天神与众人尊敬。”
    我们这里有几个道友,前段时间放假回去,别人供养一点路费、生活费,怎么都不敢接受:“这是人民币啊,不行不行!上师,别人供养我钱啦,我可不可以供养您?我好害怕哦!”马上拿去放生,自己不敢吃。但如果你对佛法有信心,在没有接受供养之前,先用头碰一碰佛塔或佛像,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个窍诀。(众笑)
    好多人刚出家时,对因果非常谨慎,但出家多年后,若还能保持这种心态,那我会非常随喜。我以前的时候,别人供养十块钱,我都不敢接受,供养一块钱,我就很害怕,给他念了很多咒语。但现在,肆无忌惮地摧毁因果,这个倒也没有,但心态还是改变了很多。我们重视因果非常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太极端了,你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却一点供养也不接受,那吃什么、穿什么啊?
    不管怎么样,对佛塔佛像接触、供养、顶礼的话,这个功德非常大,自己的身体也成了宝器。以前我讲过“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依靠一尊小佛像,三个人都获得了成就解脱。尤其是遇到装有舍利的佛塔,如五台山大白塔、彭县龙兴舍利塔等时,应想到供养它的功德与供养住世佛的功德等同,在其面前祈祷发愿很重要。
    即便不是舍利塔,只要形状是佛塔,见到后也应该马上摘帽。在藏地,人们看见佛像、佛塔或出家人时非常恭敬,马上把帽子摘下来。但我看到极个别的寺院中,有些人戴着帽子顶礼,帽子也特别大,这样不是很好。也许汉地很多地方不太懂,但以后还是应该改过来,以恭敬心作承事的话,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当然,即使没有恭敬心,以无记心也能得到利益。从前有一座佛塔,这个佛塔很古老,有许多裂缝。这附近有一只猪,有一次下大雨,猪就在淤泥里滚来滚去,全身沾满了泥巴。不久,太阳出来了,猪身上的泥巴干了之后就卡在身上,它觉得特别痒,东看西瞧看到一个塔,于是很高兴,就走到塔边,身体蹭着这个佛塔,要把泥巴蹭掉。它蹭来蹭去,身上的泥巴正好补上了佛塔的裂缝。以这个功德,这只猪死后转生天界,后来逐渐成佛。(我们看见佛塔时,肯定比这只猪强。我们会故意转绕几圈,看见有裂缝,有条件的话也会把它补上,这样的功德应该更大。)
    因此,佛陀、佛像虽没有分别心,但仍可以利益众生。按照月称论师和寂天论师的观点,佛位时没有能取所取的智慧,但有没有能取所取的自然本智,这种自然本智能直接或间接利益无量众生。所以我们平时到寺院中,见到金灿灿的佛像或唐卡时,一定要合十,内心祈祷:“暂时让我身体好、心情快乐,即生中修法不要有违缘,究竟令我生生世世利益无边众生。”
    现在汉地很多人都会发愿,我看了以后很高兴,即便是个普普通通的居士,去寺院也知道发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这个愿真的很难得、很珍贵。以前他们总是希望家庭和合、赚钱买一辆车……但现在知道了,在短暂的人生中得到这些没有意义。所以,懂佛教与不懂佛教还是有差别,懂佛教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价值。
    供以真俗心,经说皆获福,
    如供实有佛,能得果报然。
    小乘行人认为,以实有的供品,供养实有的佛陀,最后得到实有的功德。而大乘中观宗认为,以幻化的心,供养幻化的佛,最终得到幻化的果。尽管二者所许有所不同,但供佛能得福果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均有可靠经典作为依据。
    汉传佛教的藕益大师说:“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大圆满虚幻休息》中也说,所供对境是幻化的,供养者是幻化的,供品与功德也是幻化的,这样的幻化,在幻化的世间中可以成立。最后的结果,诚如《圆觉经》所云:“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所有的幻都灭了,觉心才真正圆满,这种觉心不可动摇,即是如来正等觉果。但在此之前,还是应当积如幻的资粮。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口口声声说“我是禅宗的,参得很不错,两三天不吃不喝还如如不动”,这个不是很关键;藏传佛教一些修密宗的人,整天看明点、看什么,连一个咒语都不念,这样也不好。前段时间,我要求举办“念佛法会”,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尽快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在没死之前,最好能够念一遍。麦彭仁波切的《佛菩萨名号宝珠鬘》,我看了以后非常非常激动,觉得每一个佛号的功德都那么大,很多人若没有看到就死了、没有听到就死了,真的太可惜了。所以这个法本,大家应当尽量弘扬。
    虽然佛陀是幻化的,我们也是幻化的,但幻化中要灭除幻化的罪。毕竟我们造了许多幻化的恶业,这些恶业没有灭除的话,今后在幻化的地狱里,定当感受无量时日的幻化痛苦,就像在噩梦中感受痛苦一样。因此,地狱虽然是一场梦,可是梦没有醒来之前,痛苦依然不会消失。但愿众生不要做这样的梦,一定要依靠佛的加被与自己的善心,获得解脱的希望。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要求大家念佛。每个佛号的功德,我不用在这里啰嗦,麦彭仁波切引经据典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一点也不信,那就不是佛教徒了。非佛教徒的话,对很多道理不承认,这个我们也没办法。就像量子力学所研究的东西,外行人觉得都是假的,但没有必要跟他辩驳。同样,非佛教徒对佛经中所讲的念经、供佛、观修的功德,一点也不承认,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皈入佛门,佛陀时代也没有这种要求,可是我们要尽可能将佛法如意宝在很多人的心里浇灌,这一点相当重要。
    我有时候看见一些人,地位很高,是国家级的领导,很多人都很羡慕,但由于内心没有佛法理念,生活得特别苦恼;有些人十分有钱,世间的有漏财产非常充足,但由于没有佛法的滋润,日日夜夜很痛苦;有些人长得非常漂亮,像天人一样,尤其是丑陋的人看了以后,觉得他肯定很快乐,但由于没有佛法的甘露妙药,整日特别懊丧,有很多伤心事……相反,有些人没有地位、没有财产、没有其他福报,但内心中有了佛法如意宝,所以过得非常快乐。
    藏族有些老年人,他们老了以后,有一颗虔诚的信心,每天拿着转经轮念佛,住在哪里都特别开心。而我们炉霍附近一个地方,虽然是藏族,但以前受外道影响,现在不是很信佛教。我每次坐车路过那里,看到那些老年人坐在木头上,一直等死,特别可怜。真的,内心中没有佛法的话,老年人特别孤独,活得也很无聊,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这些人,依靠讲道理若能说服,那是最好的;如果他们实在不听,也可以用一些方便方法来引导。当然,让他证悟离戏大中观,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放一个佛像,让他在佛像前供一朵花、一盏灯、一支香,一天磕一个头,一天不行的话,一年磕一个头,那也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大家对佛陀有颗虔诚的信心,这样,获得人身才有意义!
    
思考题
    873、获得无上佛果时,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不可能有利他的念头,这是否说明佛陀就无法利益众生了?请以比喻说明理由。 
    874、佛陀是怎么样利益众生的?这与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同?明白此理后,对你有哪些帮助?
    875、佛陀曾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但获得佛果之后,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了,这是否意味着众生就得不到饶益了?为什么?请从比喻、意义两方面进行剖析。
    876、供养有收取心的对境,可依之生出供养等福德,但是佛陀没有分别心,供养他为什么也能获得福德果报呢?这与供养一块石头有何不同?
    877、小乘的供养与大乘的供养,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你认为哪种更为合理?为什么?
     
第一百六十二节课
    前面已经讲完了“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今天开始讲“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
    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壬一、辩诤:
    见谛则解脱,何需见空性?
    这是小乘与大乘之间的辩论。现在的南传佛教属于小乘,小乘声闻宗有各种分类,比如1)幻化声闻:诸佛菩萨化现为声闻形象;2)大菩提声闻:佛陀在有关经典中授记的声闻,如舍利子、目犍连等;3)一边寂灭声闻:趋入寂灭涅槃的无余阿罗汉;4)增上慢声闻:自称已证悟了圣者果位,但实际上并未现见真谛,只是自己的傲慢心而已。
    此处作者辩驳的对象,就是增上慢声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小乘宗都毁谤大乘,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许多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阿罗汉果的小乘圣者,接受般若空性,听受过大乘教法。在小乘宗中,唯有增上慢声闻对大乘有看法,他们认为,现见四谛十六行相的真理,即可断除障碍而获得解脱,并不需要修持诸法无自性的空性。
    关于四谛十六行相,是指苦、集、灭、道四谛中,每一谛各有四种行相——苦谛有无常、苦、空、无我四相,集谛有因、集、生、缘四相,灭谛有灭、静、妙、离四相,道谛有道、如、修、出四相,总共有十六种行相。个别小乘宗认为,只要证悟了这十六种行相,便可解脱三界、出离轮回,用不着现见大乘所讲的法无我空性。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十六种行相中的“空”相与“无我”相,就属于大乘所讲的空性。但小乘宗并未觉察到这一点,因此对大乘信士开始辩论。
    下面对他们进行回答。
    壬二(答辩)分三:一、以教略说;二、以辩答广说;三、摄共同之义。
    癸一、以教略说:
    般若经中说:无慧无菩提。
    中观宗回驳:你们的说法不合理。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根本不可能得到解脱。在大乘《般若经》——《大般若经》十万颂、《中般若经》二万五千颂、《小般若经》八千颂,还有《般若摄颂》、《心经》等中都说明了,凡是获得圣者果位者,必须要证悟空性,除了空性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
    《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必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管你是求声闻果、缘觉果,还是法王如来的果位,都必须依靠般若空性,断除对相状的执著。佛经云:“凡执实有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也说:“具为声缘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声闻、缘觉、菩萨、佛陀四圣的真正来源,就是般若佛母,因此弥勒菩萨在造论之前,恭恭敬敬地顶礼空性智慧。
    颂词中的“慧”,指空性智慧,或者叫般若波罗蜜多。颂词中的“菩提”,从广义上讲,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因此,没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证得三乘菩提。
    这一点,大家务必要记住。现在有些人认为闻思空性是多余的,想解脱可通过其他方法。有些声闻宗说“见真谛即解脱,何需见空性”,有些密咒师说“见大圆满即解脱,何需修空性”,有些净土宗的人说“念佛即解脱,何需见空性”,有些禅宗的人说“参禅即解脱,何需见空性”……但是依据佛陀的教义,要想真正得到解脱,一定不能离开般若空性。
    当然,证悟空性是因人而异的。极利根者,如六祖禅师或印度、藏地的个别大成就者,依靠上师的表示,马上即可明心见性。而我们一般根基的人,必须要遵循道次第,依靠闻思修行而获得证悟。
    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