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相关内容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引言

    拿破仑·希尔

    只要相信,就能做到。

    命运由你自己主宰。

    你对很多事物都无能为力,但是,你能把握的唯一真正要紧的事物是:你的思想和态度。成功几乎不受外力作用,矢志成功者哪怕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也能踏上成功之路。大多数问题的解决只有一条绝无仅有的途径:你自己。

    完美的人生很像乘着橡胶筏在急流险滩上漂流。一旦你下到水中,就很难改变主意,中途掉头,就只能逆流返回平静的水域。而漂流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惊险刺激,如果不试一试,你也许永远无法体会身处险境的绝望,也永远无法体悟成功时刻的喜悦。

    要下决心度过完美的人生。

    你离金矿也许只有三英尺。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相关内容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序言

    马克·维克多·汉森

    1908年,有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作家叫拿破仑·希尔,当时他还在当记者。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采访了美国首富安德鲁·卡耐基。采访结束后,卡耐基给25岁的希尔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带着这封信,走近商业、政治、科学和宗教各界成绩斐然的500位时代翘楚,去探讨成功的共性。

    希尔在这些采访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著名的《思考致富》(ThinkandGrowRich)。他在书中提出了13条个人奋斗的人生哲理。希尔为当时兴起的个人发展运动推波助澜,后来这股风潮席卷了整个世界。

    在这本全球经典的第一章,希尔讲述了主人公R·U·达比的故事。达比的淘金梦功亏一篑,因为他在挖到离富含黄金的矿脉只有3英尺的地方撂下了铁锹。

    达比的故事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距离伟大的功业、距离成功比想象的要近得多。《思考致富》点燃了很多人成功的希望,它虽然在当年大萧条的时代出版发行,但它现在是、将来也仍然会被世界各地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千千万万读者奉为圭臬。

    10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现在,拿破仑·希尔基金会致力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再次为人们点燃希望,注入勇气。

    基金会派遣一支新组建的团队,带着本会的推荐信,前往世界各地采访我们时代的精英,探讨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什么让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中也绝不放弃。

    这些采访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也会将把这些感受在《离金矿只有三英尺》中一一与读者分享。读了这些佼佼者的故事,你就会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奋斗不息,是什么让他们锲而不舍,为什么他们肯把自己的成功故事与你分享,让你也能迈上伟大的成功之路。

    基金会欣喜地发现,这些时代精英几乎全都承认,拿破仑·希尔的经典著作是他们成功的幕后推动力。

    我也可以实话实说,希尔的教诲启发了我,让我明白了成功的根本所在。更重要的是,希尔给了我力量,让我在别人对我的追求和抱负不以为然时也不轻易放弃。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旦明确了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打定主意以后,不管挑战多么严峻,也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人人都具备上帝赋予的天资,可以与全世界分享。

    是的,肯定会遇到挫折;是的,肯定会历经挣扎。那些尽管内心恐惧、仍然一往无前的人,将成为明天的领袖。

    不要坐等事事顺遂,理想状况永远不会出现。挑战、障碍、不够完美的情况始终存在。怎么办?马上行动起来。你每前进一步,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机敏,更加自信,离成功也更近。

    这本书能让你洞悉自己的独特天赋,如果你找到了它,就要朝着它不懈努力,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半途而废,因为你离金矿只有三英尺了。

    一切逆境、失败、难题,都可以播下相应或更大收获的种子。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赴约扑空(1)

    格雷格猛地拉开出租车的门,钻进车里,一屁股坐在后座上。他要迟到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一手举着手机,一手抓着一卷报纸,看上去像个标准的华尔街白领。他大声告诉司机一个地址。司机翻了翻白眼,表达了对这位乘客的态度。

    今天早上格雷格刚从纽约赶回来吃了一顿商务午餐,现在他的心情还留在东海岸。他约好和女友在公寓见面,他迟到很久了。

    格雷格是圣迭戈本地人。

    车子驶过好几个街区,他一直在打手机,中间的停顿仅限于拨号码或者接别人的电话。有什么好消息吗?他心里想。可是,并没有让他开心的电话留言。

    突然,他很突兀地停止了通话。“嗨,等一下!”格雷格对电话那头说,“这件西服不是我的。刚才在饭店,有个傻瓜把他的衣服给了我,他搞错了。”

    司机无意中听到这句话,看了看后视镜,说:“要我把您送回上车的地方吗?”

    格雷格翻到衣领标签处看了看,发现是名牌后笑了。他马上恢复了自以为是的口吻:“回去干吗?这衣服比我那件好多了,那个倒霉蛋只好穿我那件旧西服了。”想到那人发现被换了件旧衣服,一定会生气发火,他得意地笑了。

    司机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继续开车。唉,他对这位乘客人品的评估基本正确。

    格雷格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他表现得对别人漠不关心,对别人的感受满不在乎。他一心只想让自己“样子很帅、很成功”,虽然他还不算成功。

    实际情况是,他开了一家小小的营销公司,公司的实力远比他名片上虚张声势的头衔逊色。他债台高筑,内心失落,毫无成就感,与他刻意营造的成功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雪上加霜的是,他和女友米娅的关系也在急剧恶化,濒临崩溃。

    此时此刻,他的生活状况好像是骑着瘪了胎的自行车行进在乡间坑洼不平的道路上一样。他切切实实地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帆风顺的场景,一切就像欢迎英雄凯旋的盛宴。他有规划,有战略,有使不完的劲;他的人生一片光明——那时他还没有遇到阻碍(在人们眼中十分平常的阻碍)。

    这是他的致命弱点。他有高远的梦想,他也知道有了梦想以后接下来要干什么,可是他没办法克服逆境。在眼下深重的经济危机中,他像许多人一样看不到希望。

    换句话说,格雷格空有满腔抱负,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中。在得克萨斯,人们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情况:“戴着牛仔帽,却没赶过牛”。

    “到了。”司机喊了一声,在一幢气派的公寓楼前靠边停了车。很少有人住得起这么豪华的房子,目前的格雷格尤其住不起。

    格雷格钻出汽车,把一沓钞票从窗口递进去,嘟囔着说:“零钱别找了。”司机看了看计价器和揉得皱巴巴的20美元,知道他给的小费少得可怜,只有区区10美分。司机心里想,又一个吝啬鬼,于是恼恨地把车掉头开走了。

    “晚上好。”格雷格一进门,门卫弗兰克就走过来打招呼。弗兰克把格雷格的信和一张催缴租金的单子交给他,探着身子悄悄对他说:“先生,我跟您说件事。”

    格雷格指了指贴在耳边的手机,没有理睬弗兰克。他还在边走路边打电话。弗兰克自大楼正式入住就一直在这里工作,看到格雷格这副德性,他耸了耸肩,转身去干别的活儿了。遗憾的是,格雷格这样对待弗兰克不是第一次。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赴约扑空(2)

    电梯门开了,格雷格终于放下手机,这是因为他知道电梯里不能打手机。他匆匆把电话挂断。电梯里没人,他很高兴。他按下了自己所住楼层的按钮,背靠在电梯壁上,电梯门前的镜子照出他的样子,他被自己迷住了。

    他凝视着自己,心里想,我穿着这件名牌西服真帅。

    电梯在平稳上升,他的脑子却不平静。身边并没有交谈的对象,他的脑子却转个不停,眼下的麻烦事让他很苦恼,直到电梯“叮”的一声打断他的沉思。

    跟往常一样,他出了电梯,走向自己的房间,开门进去,喊女友的名字:“米娅!”

    他们已经交往了5年,而这一年过得尤其不顺心。她喜欢以前的格雷格,而不是他现在刻意营造的形象;他呢,千方百计逃避作出承诺。

    他们试着想去做心理咨询,却始终没有成行。每次到了预约的时间,格雷格总有急事去不了。米娅知道,格雷格人不坏,但她不确定格雷格是否是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走到门厅,格雷格发现家里少了东西。岂止是少了,房间里简直空空荡荡,什么都没了。

    格雷格站在那儿很是纳闷。他进错门了?他出去看了看门牌号,门牌号没错。窗外,城市的夜景一览无余(可以说相当壮美,就因为视野好,这里的房价被抬得很高)。可问题是,客厅空空如也:原来放着家具,现在什么都没了。

    他抓起电话,直接拨通了前台。

    弗兰克应声接起电话:“是的。刚才您进来时我就想告诉您,她两天前就走了,她让我告诉您……(她说了什么没有?)嗯,我想还是不说为好。”

    “算了,我知道了。”格雷格不耐烦地说。他放下听筒,环顾了一下房间。他不得不佩服她做得漂亮。就像格林奇造访霍镇一样,她把房子整个洗劫一空,只留下一把椅子和一张边桌,椅子是他最喜欢的,他也几乎一天到晚都坐在上面,而边桌上只摆着一个相框。

    相框上插了一张便条。他把便条取下,念了出来:

    格雷格:

    这是你在巴哈马拍的一张照片。你看,沙滩上是你一个人,这就是我对我们俩关系的感受。我祝愿你找到一个像你爱自己那么爱你的人。

    米娅

    格雷格把纸条丢在一边,脚步沉重地穿过房间,把那件穿错的衣服脱掉,听凭它掉在光秃秃的地板上。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他松开领带,一张名片从身上掉出来,落在地板上,正面朝上。

    发现衣服穿错以后,他当时没想起来去掏一下口袋,看看衣服的主人是谁。

    他弯腰把名片捡了起来。

    名片上赫然印着乔纳森·巴克兰的鼎鼎大名。巴克兰是本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商界大亨,在政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格雷格把名片翻过来。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写。他又翻到正面。这件衣服难道是巴克兰先生的?他心里想。

    格雷格笑了。他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他的心情顿时从失落变成了蠢动。

    现在,他可以用这个借口给巴克兰先生打电话了。能跟巴克兰先生这种身份的人搭上关系,哪怕很短暂,也比现在堆在他脚下的新衣服值钱多了。

    他把空荡荡的公寓和女友的不辞而别抛在脑后。他走到电话机前,拨通了商界领袖巴克兰办公室的电话——也许他要时来运转了。

    人类思想蕴含的黄金,比从地下挖出的黄金多得多。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觉醒(1)

    乔纳森·巴克兰公司总部大楼的大堂很有气势,进口木地板和高至天花板的玻璃窗让格雷格既觉得渺小,又顿生踌躇满志之感。对今天这位自命不凡的访客来说,这种感觉很奇特。

    站在这里,格雷格想起了他小时候见识过的高楼大厦,爸爸出差时偶尔会带着他进城。跟着爸爸见识世面的经历刺激了格雷格的成功梦想,他不由得把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眼前一事无成的现状做了比较。唉,事情肯定不会像他计划的那样发展。

    他突然想到,他已经几个星期、也许几个月没跟家人联系了。这几天要打个电话回家,他心里暗想……等他有好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再打电话。他不想让家人觉得,他没有赚到钱。

    一名接待员笑吟吟地迎接他:“欢迎光临‘世界资本大厦’。请乘电梯到大楼的54层,祝您愉快。”

    在前往目的地的几分钟之内,格雷格调整好了心态。他摆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架势,暗暗给自己打气:要展现出自己最有光彩、表现最好的一面!他准备在走出电梯后,体现出自己全部的自信和魅力。

    电梯门开了,这位心急的客人像一头桀骜不驯的西部野牛般冲了出去。“老伯请让一下。”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门口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先生推开。老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