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立三之谜-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李立三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的资格参加了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主席团常委。大会的第一天,他就在大会上发言,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向大会表示:“我们工人阶级以国家主人翁的最高觉悟,继续发扬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负起这个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艰巨责任。”他强调“全体人民的生活都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的改善,只有在发展人民经济,提高生产,增加整个国家财富当中才能求得。因此,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全国人民当前的最高利益,也是工人阶级当前的最高利益。中国工人阶级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坚决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以此正确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建设新中国的坚强意志和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    

 


第五部分东山再起的辉煌(8)

  9月30日下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在投票结束、计票过程中,全体与会人员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6时,代表们后回到会场,宣布选举结果: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委 员: 陈 毅  贺 龙  李立三  林伯渠  叶剑英  何香凝    

  林 彪  彭德怀  刘伯承  吴玉章  徐向前、 彭 真    

  薄一波  聂荣臻  周恩来  董必武  赛福鼎、 饶漱石    

  陈嘉庚  罗荣桓  邓子恢  乌兰夫  徐特立、 蔡 畅    

  刘格平  马寅初  陈 云  康 生  林 枫  马叙伦    

  郭沫若  张云逸  邓小平  高崇民  沈钧儒  沈雁冰    

  陈叔通  司徒美堂 李锡九  黄炎培  蔡廷锴  习仲勋    

  彭泽民  张治中  傅作义  李烛尘  李章达  章伯钧    

  程 潜  张奚若  陈铭枢  谭平山  张难先  柳亚子    

  张东荪  龙 云    

  这63个人,是当时我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最知名的代表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各方面、各党派的实力人物,在国内、国际都有巨大的影响。    

  10月1日下午2时,李立三参加了在勤政殿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会议结束,全体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下车登楼,3时,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正式成立了。”李立三就站在毛泽东的右边,历史记录下了这一庄严时刻。庆典活动直到晚上9点25分才结束。    

  图57: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左一为李立三    

  开国大典结束后,身为总理的周恩来积极做组阁工作。10月19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任命了政务院副总理,政务委员及其下属委、部、会、院、署、行34个机构109名正副职主要负责人。    

  李立三是16名政务委员之一,同时被任命为劳动部部长,享受副总理级待遇。    

  10月21日,周恩来召集第一次政务会议宣告政务院正式成立,新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迅速走上正轨。    

  11月1日,政府各部门正式开始办公,完成了组建新政权的历史使命。    

  七、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国初期,李立三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为了报效祖国,他始终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不负“坦克车”的美名。    

  当时,党中央给他委以重任:他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书记、中共中央政策讨论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委员、中央人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全面工作的副主席、党组书记兼工资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工资司司长等。    

  图28:1949年5月,李立三夫妇与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在颐和园    

  李立三主持全总机关工作以后,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下大力气把全国工人阶级迅速组织起来。    

  1949年,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为800万人,其中,组织起来的工人只有370万人,尚未达到工人总数的一半。同时,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存的还有一个原国民党统治区由朱学范领导的中国劳动协会,为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全国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有机统一。    

  随着全国各地大工业城市相继解放,工会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地把工人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把革命进行到底。然而,当时的工会工作,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会在组织上存在关门主义倾向,在工作方法和作风上也有形式主义的缺点。    

  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问题,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李立三的主持下,全国总工会于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在北平召开了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和解决工会组织问题和劳资关系问题。全国72个单位的25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李立三致开幕词并作了工会组织问题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各大城市相继解放,全国即将解放的形势,向工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伟大而复杂的任务,就是要把全国工人群众迅速组织起来,更进一步提高觉悟,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把革命进行到底和艰巨的建国任务。他说,在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是主力军,那么到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工人阶级就应该是主力军,工会要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造成宏大的有组织的队伍。李立三着重指出了当前工人群众还没有全部组织起来的原因是工会组织发展上的“左”倾关门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会要真正落实刘少奇提出的“要在一年左右,基本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的要求。必须纠正工会组织发展上的“左”倾关门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解决好与组织发展有关的如公营企业中工厂管理民主化问题、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问题。配合行政搞好生产问题、劳动保护与福利工作问题、解决好劳资关系问题。    

  会议明确规定了当前全国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在一年左右,基本把全国工人阶级,首先是产业工人组织起来,以担负起领导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提倡大家办工会,建立起工会的民主生活。工会干部要在群众中选拔,纠正委派制度和包办代替现象,强调工会工作要切实实行民主,把工会真正办成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会议具体地解决了有关组织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工会会员问题,工会会费问题,工会经费问题,工会组织系统及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关系等问题。明确规定了按产业组织工会的基本原则,明确在目前中国的特殊情况下,地方工会,特别是城市总工会的重要作用,它将成为全国总工会领导下工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议通过了《关于会员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工会组织系统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工会经费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工会经费的规定》草案,提交全国总工会常委会批准执行。    

  在李立三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下形成的这些文件,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基本上解决了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组织问题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确定了迅速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成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及恢复与发展生产的可靠柱石的指导方针,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他们都到会上作了重要讲话。8月11日毛泽东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与会人员时,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肯定了六次劳大决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作方针,肯定了李立三领导全总一年来的工作。他说:“六次劳动大会解决的问题是纲领性的……六次劳大贯彻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是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这是很好的。这个方针,在苏联没有,在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没有,是我们独有的。”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些地方工会出现关门主义问题指出:“我们应该除了反动分子、破坏分子、资本家不让参加工会外,其余落后的、犯过错误的、参加过国民党的都让参加(工会),把他们团结起来,变成力量。”特别强调:关门主义是客观上帮助敌人。    

  这次会议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会议刚刚结束,8月26日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了《关于贯彻全国工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工会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城市党委,认真加强工会建设,把广大工人群众组织起来,是搞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基本环节。要用主要注意力和自己的主要干部,去加强工会工作。各地遵照中央指示,选派了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到各级工会的领导岗位,各地的工会组织迅速建立起来,不少省市由党委第一书记(如北京市的彭真)兼任工会主席,加强了对工会的领导,为工会工作的发展,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第五部分东山再起的辉煌(9)

  为了实现全国工会组织的统一和领导,1949年11月6日至10日,原蒋管区由朱学范领导的中国劳动协会代表会议在北京进行。刘少奇、李立三、刘宁一、朱学范都在会上讲话。李立三在长篇讲话中,着重强调实现全国工人阶级大团结的伟大意义和当前全国工会工作的方针。会议宣告:中国劳动协会将自行解散,它的会员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系统,分别参加到各地各产业工会去。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下,共同为谋求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劳协”的财产、档案、资料等全部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    

  15日,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中国劳动协会结束的通知》,肯定了中国劳协对中国工人阶级统一事业的贡献,欢迎“劳协”会员参加其所在单位的工会组织成为会员,“劳协”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并加以适当照顾。    

  这标志中华全国总工会健全组织机构任务的完成。    

  1950年4月5日至25日,全国工会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工会基层组织、生产工资、合理化建议、组织工作、文教工作、安全卫生、居住生活、互助、女工工作等11个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条例以及工会小组的组织条例。研究了各产业工会组织范围问题,制定了关于产业工会范围的草案。拟订了《关于建立组织员的规定》、《关于各级工会如何总结工作与进行选举》及《审查委员会组织条例》等草案。李立三到会讲话。会议统一了全国工会组织工作中的各种制度,为巩固和发展工会组织奠定了基础。    

  八、广泛建立起产业工会    

  1949年10月19日,全总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在1950年5月以前,首先将铁路、海关、邮政、电信、五金、纺织、食品、煤矿、文化教育、出版10个全国性产业工会建立起来。    

  11月4日,全总常委扩大会议再次讨论决定,为了迅速完成组织全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全国铁路、邮政、电信工会筹备委员会应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在1950年3月以前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委员会。全国纺织、煤矿、五金、食品、文化教育、出版、轻工、店员等各产业立即建立工作委员会。    

  11月9日,《工人日报》就此发表了《建立全国性的产业工会是目前组织工会的中心环节》的社论。    

  12月25日,全总正式发出了《关于成立十个全国性产业工会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下,在1950年5月以前将铁路、邮电、海员、纺织、燃料、五金、食品、教育工作者、出版印刷事业、搬运工人10个产业总工会组织起来,以便统一努力生产的行动,便于经常教育,进行研究与规定统一的工资制度与福利待遇办法。    

  12月12日至19日,全总召开店员工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店员联合筹委会。要求按行业组织工会。李立三在讲话中阐述了店员工会对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实现人民政府的商业政策和劳动政策的重要性。    

  12月27—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