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澜访谈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岁,他很高,但是他什么都不会做,他不 会开车。他不会做这个,他不会做那个。因为这是我们成天对孩 子们说,〃哦,不不不,不要碰这个,不要碰那个。不要做这个,不 
要去那里。〃但现在告诉孩子们说,〃OK,你会变得比现在小上 100 倍,但是你能做的事情却比现在多上1000 倍。〃   
  吕克·贝松:就是那些,就是一个相对性的比较过程。我的确长得很大,但是 我不会做事情。我变得很小,但是却能做更多的事情。你知道,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挑战性的。   
  杨澜:那的确会启发孩子们去动动他们的小脑筋。   
  吕克·贝松: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当我在和孩子们一起看电影的时候,整整 90 分钟里面,他们就一直是这样的……他们一动不动。他们就 
像是要把电影都吃下去,我想可能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的认真 对待孩子们的电影之一。   
  杨澜:所以你的第一批观众是谁?你的孩子在其中吗?   
  吕克·贝松:你知道这个制作的过程很长,我必须等待五年时间,才把整部 电影做好。所以坦率地说,电影的第一个观众就是我本人。因为 
是我自己写的剧本,我只是想在不受任何人影响的情况下,看 一遍电影,因为我需要看看我到底做成了什么。   
  杨澜:在和这些角色们一起待了这么久以后,你自己的反应是什么?   
  你仍旧能够有一个判断力吗?   
  吕克·贝松: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记得我眼里有一些泪水。我不知道这 些眼泪是因为这部电影本身的影响呢,还是因为我终于把它做 完了。   
  杨澜:或许两者都有吧。   
  吕克·贝松:是的。或许两者都有。最先的感觉就是,上帝,我希望我现在就是10 岁的孩子。   
  杨澜:那你觉得自己同主人公亚瑟之间,有什么共通点呢?你在这个角色里有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吕克·贝松:你知道,主人公在20 世纪60 年代是个十岁的孩子,我在20 世 纪60 年代的时候也正好十岁。所以当然了,我必须要挖掘我的 
记忆深处,去发现那些小的细节和你已经遗忘的那些关于那个 年代的情感。通过与我母亲之间的谈话,看一些照片,以及读一 
些我父母的笔记,我就可以再次重温到这些。我会说,〃哦,是 的,我好像记得……〃   
  杨澜:记得什么?   
  吕克·贝松:比如我的狗。我那时候有一只名叫〃塞奎提斯〃的小狗,它一直 都跟着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那个时候我没有兄弟姐妹,所以 
我的狗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向它倾诉我所有的秘密,它从来 都不会背叛我,它从来不会对任何人说任何事。当我发明了一 
个游戏的时候,它总是我游戏里面的一部分。它总是扮演坏人, 我总是搞一些坏角色来玩。你知道这种感觉,在花园里和你的 小狗待上几个小时的孤独感。         
第14节:吕克·贝松:又寂寞,又狂野(2)         
  也许是影片释怀了这份童年的孤独,又也许是这一抹孤独成全了影片 的由来,总之吕克·贝松最终用5年的时间和6500万欧元,完成了自己 的第一部真人与3D 
动画相结合的电影,而这部儿童影片也成了备受 瞩目的那个〃第十部〃。对于为什么只拍十部电影,吕克·贝松解释为这 
是对自己的某种约束,但是当灵感和激情迸发的时候,他也说自己管不 了那么多了。   
  杨澜:但是为了这个故事,你就不得不出一个系列的作品。但你刚才 也说了,如果做某件事情的话,你并不想去重复做过的事。但是 
作为作者和导演,你还是会去导演亚瑟的另一部影片?   
  吕克·贝松:这是有些差别的。说实话,在这个故事上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因 为它是如此不同的一个世界。你可以在其中发明出所有的事 
情,我真的是爱上这些角色了。你能够讲那么多的故事。它是那 么富有乐趣,我本来只是打算写一本书,但是我写了整整四本。 你知道,我停不下来了。   
  杨澜:在过去的四年里。   
  吕克·贝松:是的,去重新体会每一个角色。所以这更像是把一部六个小时 的长片剪成三个部分。我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所以我仍然为了 
这个故事的延续而感到激动和兴奋。对我来说这不是问题,我 仍然想做成这件事情。   
  吕克·贝松的早期成名作之一,是他1985年拍摄的影片《地铁》。讲述的 是男主人公为了逃避追杀而躲进地铁,却因此发现了隐藏在这个地下 
世界中的奇特人群和生存状态。而这样的剧本其实与吕克·贝松第一次 见到地铁时的深刻印象是分不开的。因为虽然出生在巴黎,但是在15 
岁之前,吕克·贝松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活,当城 里的孩子们都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却一直跟随从事潜水的父母在南欧 
的海岸线上迁徙。而那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 《碧海蓝天》,还有那 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男主角雅克,正是演绎自贝松特殊的早年经历。   
  杨澜:你是和父母一起在希腊居住,对吗?   
  吕克·贝松:我在克罗地亚,希腊和南非居住。环绕着地中海一带。那时候没 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游戏。所以基本上,当你想玩的 
时候,你必须要自己想出一种游戏,没有其它的可行性。有意思 的是,我记得自己抓起一块石头,然后这块石头在两小时之内 
可能就是一艘海盗船,两个小时以后,你又转换到太空,就有了 一艘太空飞船。但是要知道你使用的是同样的一块石头; 你一 
直都在用着相同的石头。所以那很有趣,那就是想象力。尤其是 在希腊的时候,你知道,我有几个月的时间并不会说希腊语。所 以甚至无法和其他孩子一起交流。        
第15节:吕克·贝松:又寂寞,又狂野(3)         
  杨澜:但是我觉得这种孤独感正好帮助了你。因为你能把时间留给想 象。而想象力对于一个导演,电影导演,是非常关键的。   
  吕克·贝松:是的。但那个时候你并不知道。有意思的是,当我差不多七岁的 时候,我甚至没有去学校读书。我母亲教我所有的东西,当然这 
得在她抓到我的时候。问题是她必须要先抓住我才行。   
  杨澜:所以你那个时候总是到处跑,是吗?   
  吕克·贝松:是的。有的时候,她四、五天都抓不到我。   
  杨澜:你在开玩笑吧。你会四、五天都不在家吗?   
  吕克·贝松:我待在希腊的岛屿上,我总是到处跑。   
  他16岁就已经写出了《第五元素》   
  17岁的时候他疯狂地爱上了电影,却被电影学院拒之门外   
  吕克贝松将告诉你他如何走进电影世界说起经典的科幻电影,《第五元素》应该是其中之一。这部在1997 年上 
映时创下全球近3亿美元票房的商业巨作,正是由吕克·贝松编剧并导 演。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关于23世纪的未来故事,竟然是吕克·贝松在 16 
岁时就已经写好了的,而更令人吃惊的还在于,到了20 岁那年,他 已经创作了30个电影剧本。   
  吕克·贝松:我想我13 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了。你知道,写作能够在纸上释 放你自己。我并没有足够的天赋去画画或者去歌唱,或做其它 
任何艺术上的事情。我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抓来纸和笔,然后 写下我的故事,或者别人的一些故事。我一个接一个地写,渐渐 地适应了它。然后在我16 
岁的时候,我几乎天天都要写作,你 知道就是一页一页地那样写,我在16 岁的时候写成了《第五元 素》。   
  杨澜:这真的很神奇。   
  杨澜:但我们也听说了,你不得不把500 页的书稿扔进垃圾桶。为什么要扔掉它们呢?   
  吕克·贝松:我那时正在写作的是非常长的一部《第五元素》。我有很多很 多想法,但是我一点都没有自己的章法,所以我不是很满意。 我先写了200 
页,扔了它们,然后又写了200 页,又扔了它们。 之后我又扔了100 或200 页的手稿。那以后,我觉得我怎么那 
么愚蠢,我十分后悔扔掉了那些手稿。并不是因为它们写得 好,只是因为可以作为纪念品,你知道,我在那个时候,我对自 
己的要求非常严,我总是说不不不,这个很糟糕,我就会扔掉 所有的东西。   
  杨澜:是的。我应该做得很完美。   
  吕克·贝松:是的。这很难,你才16 岁。当你写了《第五元素》,你把它拿给你的朋友,你的母亲,给他们讲你写的故事,他们只是取笑你。   
  杨澜:你给他们看了?你那时拿给他们看你的作品?         
第16节:吕克·贝松:又寂寞,又狂野(4)         
  是的,一部分作品。我给他们看过一两次。他们就会取笑我。   
  杨澜:取笑你什么? 他们说些什么呢?   
  吕克·贝松:首先因为我总是在书写上犯很多错误。你知道我太糟糕了。   
  杨澜:拼写。   
  吕克·贝松:是的,就是拼写。所以他们就会因为拼写嘲笑我,他们才不看里 面写了些什么内容。那深深地困扰着我。而且在那个时候,你知 
道他们并不能相信,我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或是一名导演。他 们只是觉得随便你去吧   
  虽然得不到任何肯定,但吕克·贝松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唯一值得 安慰的,也许是他同样一直在坚持的摄影,倒是得到了不少人的鼓励。 
当时的他显然还没有研究过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写作和摄影,但 到了17岁那样,当他的这两大个人爱好与电影狭路相逢时,奇妙的化 学反应产生了。   
  吕克·贝松:有一天,我去一个片子的拍摄现场。他们在拍一部电影,是一部 短片。他们需要一些帮手,我正好认识一个在片场的朋友,我只 
是好奇,或许我应该去看看这个所谓的〃电影〃,所谓的〃拍摄〃。 然后我就去了现场,我立刻就完全地爱上了电影。   
  杨澜:你在现场都做了些什么?   
  吕克·贝松:什么都不做。无所事事。   
  杨澜:站在那里,拿一些东西?   
  吕克·贝松:是的。把摄像机从这里拿到那里,把桌子从那里搬过来,你知 道,就是帮帮忙,拿拿东西,拿着电线或者其它诸如此类的事 
情。但是在这部短片中大家都不拿片酬。那是一个星期天,每个 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这种专心并不是因为金钱或其它一些 
事情,只是来自于在片场的那种愉悦感。演员们都很棒,导演在 和演员说话。   
  杨澜:非常神秘。   
  吕克·贝松:摄像机在移动,有长杆的……   
  杨澜:长杆话筒?   
  吕克·贝松:是的,话筒。所有这些都让我吃惊。我觉得,天哪,这是什么?这 就是天堂。所以我回家后,我在片场待了两天,我就睡在那里, 
看着整个场子。我回家之后,就对我妈说,我想我知道自己这辈 子要做什么了。我要去拍电影,在那个时候,还不是说我要去做 导演,因为导演对我而言,听起来太复杂了。   
  杨澜:是啊。   
  吕克·贝松:然后她说,是的,让我们以后再谈论这个。首先你应该去学校念 书,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我说,不不,我要去巴黎,我就要那 
样做。她朝我尖叫,〃不,孩子,你要先完成学业。〃你知道,我就 去收拾我的……   
  杨澜:行李?   
  收拾行李,然后我就走了。   
  杨澜:真的吗?这么说来,你在17 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了?因为你下定         
第17节:吕克·贝松:又寂寞,又狂野(5)         
  决心要投入到电影行业中。   
  吕克·贝松:是的。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 我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意气风发的吕克·贝松来到了巴黎,报考国家电影学院。当被问到 自己喜欢的导演时,他脱口而出的都是当年好莱坞的大腕,而这显然对 
不上欧洲学院派的路子,于是第一轮面试之后,一腔热情的吕克·贝松 就被淘汰了。   
  吕克·贝松:我的面试只进行了40 秒。40 秒之后,他告诉我说,不,你无法 进入这所学校,你走吧。在当时我非常地后悔和遗憾,因为如果 
我可以对那些想要做电影的年轻学生提些建议的话,我想说, 如果你能进专业院校,那就进去上学吧。因为在那里,你能够碰 到你的朋友。   
  杨澜:但是那让我更好奇了。当你被专业院校拒绝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