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澜访谈录-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澜:在您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让人神往的爱情,你觉得哪一对人物中间的爱情是代表了您对爱情的一种理想的想法?   
  金庸:我对爱情理想的想法,不能说哪一段,总之对人很忠心的,没有 三心二意的,一直从一而终的这种感情我是很钦佩的,自己也 做不到的。   
  杨澜:自己做不到,所以很愿意去把它描绘出来。   
  金庸:是啊。   
  杨澜:您在最前面说,觉得这一辈子没有对谁不起,只不过就是在你的那个婚姻当中有过婚外情,你对这件事情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有内疚是吗?   
  金庸:是啊。   
  杨澜:但是您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时糊涂呢,还是说是命运当中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   
  金庸:避免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没有自己故意去控制自己感情,所以也觉得对不起人,这不对的,不好的。   
  杨澜:后来您的这位……就是这位太太,朱梅女士去世的时候好像身边也没有人是吧,在医院里?   
  金庸:我不知道。   
  杨澜:您都不知道?   
  金庸:我不知道,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帮助她,她拒绝,她不愿意见我, 我通过叫儿子去照顾她,她也不愿意见到,她情愿独立,她去世 
之后还有相当多的财产都分给了三个子女,就这样。   
  杨澜:这件事情是你一辈子很大的遗憾吗?   
  金庸:我觉得遗憾。   
  杨澜:可能有一件事情我觉得也是我很难提起的,但是我看到您跟池 田大作先生的那个谈话录里边,也有说到,就是儿子19 岁去世 对你一辈子的打击是很大的。   
  金庸:嗯。   
  杨澜:那个痛苦要到多少年才过去?   
  金庸:一直要到我真的学佛教,对人生比较了解多一点了才过去,大概要三四年。   
  杨澜:我想对于您这样一个很有独立思考,而且又很智慧的一个人要 接受一套宗教的学说,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金庸:是啊。我儿子去世之后大概三年四年,我一直研究佛教,研究佛 教的书,从这个佛教里面得到的智慧,就自己个人的痛苦而言, 
觉得其实每个人大家都有一样的痛苦,想到是这样,做人就是 痛苦的,你是避免不了的。   
  杨澜:即使像您这样一个我觉得一直希望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的人,其实也有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         
第29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11)         
  金庸:也是做不到的。   
  杨澜:你会自责吗?你觉得自己需要对他的去世承担责任吗?   
  金庸:对他的去世,大概我没有责任,但是可能有间接影响,至少他不喜欢我跟他妈妈离婚,但是他自杀不是因为我的关系。   
  杨澜:所以这个痛苦,我想对一个父亲是很难承受的。   
  金庸:是啊。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精神上最痛苦的时候。   
  杨澜:但是您不去跟别人分享是吧,你不会去跟别人诉说吧?   
  金庸:没有诉苦,我这个痛苦快乐,我自己个人是很保守的,什么感情都放在自己心里,跟人家没关系的。   
  我们的采访在金庸位于港岛北部的办公楼里进行,从16 年前卸任《明 报》社长之后,金庸平时很少回这里办公,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分给了社 
会活动和各地游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就是1999年他受聘于浙江 大学人文学院,担任第一任院长,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此后,关于金 
庸的学术水平和任师资格的争论,一度成为学术界的焦点之一。   
  2004 年底,金庸辞去了浙大的职务,开始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   
  虽然金庸常常为笔下的武侠人物选择〃潇洒归隐〃的结局,但是在现实的江湖中,也许谁也无法轻言退出吧。   
  杨澜:您曾经说过一个话,说武侠小说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这些古代 的事情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是恰恰看 
到金庸的小说被无数遍地改编,然后可以成为电脑游戏,然后 成为每一代年轻人的、主流的、通俗的、文化的这种产品,这之 间有矛盾吗?   
  金庸:我没有说武侠小说没有前途,我意思是说要发掘武侠小说越来越困难了。   
  杨澜:要再写下去越来越困难?   
  金庸:对,如果有聪明才智之人,那么把这些资料也可以发展的,我想将来这个武侠小说的前途不是写古代了,可能是写现代了。   
  杨澜:当然我们看到西方社会有他们的《蝙蝠侠》、《蜘蛛侠》,还有《超 人》啊,中国也有这些飞檐走壁的英雄啊,所以有一些学者一直 
也是说,其实武侠是中国人自我陶醉或者是自我麻痹的一种方 法,其实因为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出神入化的武功存在嘛,是不 
是因为中国人一直很自卑,所以需要有这些超现实的英雄来拯 救我们?   
  金庸:我想其实这些人对武侠小说不懂,武侠小说并不是表面上好像 有着武功,或者一些奇怪的技能。武侠小说精神在侠,这个侠字 
不是武字,侠就是为了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 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的,永远有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 
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的。因为武功只不过是武侠小说细 节化的,容易使人家了解的原因,容易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太 注重武功的话,这种人对武侠小说完全不了解的。  
第30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12)         
  杨澜:作为人生的境界来说,您现在最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是什么?   
  金庸:我现在年纪大了,我希望把学业告一个段落之后,那么平平淡淡过生活,过一点清闲的生活,平平淡淡的,能够游山玩水一下。   
  杨澜:回顾自己的一生,您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成功吗?   
  金庸:我觉得不能说成功,只能觉得自己一生运气还不错,蛮好的,碰到一些关键问题,常常自己做的选择做得比较好的,都对自己有利的。         
第31节:赖声川:暗恋桃花源(1)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曾创造美国伯克莱大学最好成绩的戏剧研究博士,他开创的戏剧即兴创作方式被喜欢戏剧的人们广为传诵。   
  杨 澜 印 象   
  剧场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观赏的平台,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表演的舞台,而 还有一些人呢?则把剧场当作了一种 生活方式,就像赖声川。   
  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剧场,正在为即将与北京第二轮公演的《暗恋桃花 源》做状态准备,对于赖声川和他们表演工作坊来说,能够在剧团成 
立20周年时,将代表作带来祖国大陆,也许是尤为特殊的一份纪念 吧。   
  《暗恋桃花源》讲述的是暗恋和桃花源剧组被阴差阳错的被安排在同 一天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排练,其中暗恋是讲1948年一对恋人在 
上海,因战乱离散,此后同在台湾却40年才得以重逢的悲剧故事。 而桃花源则讲述了渔夫老陶被偷情的妻子和房东逼迫,而误入人间仙 
境桃花源的荒诞传奇。于是在同一个舞台上,观众们一会儿看〃暗 恋〃,一会儿又看〃桃花源〃,前一秒钟还是悲剧。后一秒钟又成为喜 
剧。如此绝妙的戏中戏结构。《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首演以 来,经历5个板块,以20年不败的票房,经演舞台。   
  杨澜:好了,赖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访问。   
  赖声川:我的容幸。   
  杨澜:《暗恋桃花源》在上海首演的时候非常地轰动,有大陆观众这么热烈的反响是你预先能够想到的?   
  赖声川:不敢想。就是说在上海的反应,在上海大剧院,我感觉到那 种热烈的程度,就跟在台湾也是一模一样的,在北京演出的 
时候,会比较好像多了一层观众在思考的感觉,所以反应是 有,但是他的反应的那种不是像上海那么直接。看到好笑就 笑,看到难过便啜泣。台湾跟上海在这一方面比较像。   
  杨澜:在上海的演出很轰动的一部分就是林青霞显身,因为她多年来已经相当地低调了。   
  赖声川:这个屋子里,有三代人〃云之凡〃跟我们在一起。除了我们。 我的好朋友从香港特意飞到上海来,今天跟我们大家一起来 看戏。我们永远的白色的山茶花… 
…我们的林青霞小姐。   
  杨澜:你觉得她还有你的夫人丁乃竺女士,还有袁泉这三代的〃云之凡〃出现在一起,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有什么的意义?   
  赖声川:蛮感动的,我觉得尤其是青霞她专程从香港来,她说她就是 要到上海来看戏,那带了8个朋友飞过来。然后其实 本 
来也没有要她上台,反而最后发现要她上台来,才是一个更 容易退场的一个方式。   
  因为我知道,后边的门都是人堵着,那么这一次我也是见识 到像李安,我们就没有用这种机制 他就被包围住了,但 是观众是非常地热情。   
  杨澜:我们在剧院里也访问了很多观众,竟然很有意思,70%的人时是同样的一个问题要问你。   
  你猜猜这个问题是什么?   
  赖声川:不敢猜。   
  杨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众1: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把两部戏拼在一?   
  观众2:是怎么样的生活经历让他写出了这么好剧本?   
  观众3:这部戏对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想到拍这个?   
  观众4: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好像古装的怎么能够在同台演出?   
  观众5:他是哪里来的,有这样子的一个创意?   
  杨澜:这是70%的观众要问同一个问题。他怎么想出这么一个怪主意来的。   
  赖声川:我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朋友或者家人甚至自己,如果是所谓悲到极限… …   
  杨澜:会笑。   
  赖声川:你不见得会笑。脸部表现,如果你哭半个小时,完全没有办 法控制的,你的脸是长什么样子,以及你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你笑只有半个是这样,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然后你长什么样, 其实好像拍一张照片。   
  杨澜:连声音都会变像的。   
  赖声川:你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它的悲跟喜已经不一样。它超越 了,甚至它是这两个的共同泉眼。所以我一直在想,我有机 
会的话,能够把这个悲剧跟喜剧同样放在一个舞台上会怎么 样。   
  杨澜:什么触发了它呢?   
  赖声川:我觉得是在台湾的生活吧。因为我们在台湾的生活,每天, 在1983年,我们经过一个……那几年经过很剧烈的经济发 
展,每天的日子不像过去那样很单纯,而是基本上每个人, 你一天工作8个小时,你要被干扰20次… …当然现在可能更 多了 
对,你一下要处理这件事,等一下要处理很荒谬的 事,然后你再回来处理这件事,然后再回来,那个非常荒谬 的事又来了……其实人生本身就是这样子。所以我觉得对于 
这些观众朋友的问题来讲,我觉得其实《暗恋桃花源》为什 么可以打动这么多人,有时候我也在想,我觉得其实它就是 因为长得很像人生本身,它解决人生一些问题,人生本身就 
是这样,一下子悲一下喜,一下搞一些很严厉的事,一下子 就变得很无厘头,然后它是定制定存的一种状态。 我们非把问题解决好。怎么解决?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 
老哥,你非把人吓一跳不可。你知不知道有话慢慢讲?因为 这个事情对我们导演很重要。这个事情难道说对我们不重要 吗? 
我们可以打一个商量。现在是没得商量啊。这样子吧。 我们把舞台分成两半,这一半我们排戏。那一半你们爱怎么 办怎么办……         
第32节:赖声川:暗恋桃花源(2)         
  杨澜:当时他正好用一个,两个导演。两个戏班子在排戏的这样一个情节来贯穿。这个跟你在剧院里的经历有没有相似之处?   
  赖声川:有。   
  杨澜:同时两个讨厌鬼来租场地。   
  赖声川:所以我说蛮好玩的,后来我们的电影版,就是林青霞演的电 影版,我记得1993年在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放映。《纽约 时报》就给我写了一个评论 
《纽约时报》写评论我们总是 要看一下 他就说这个电影真的很好,可它有一个很严重 的批评。他说这个剧情根本就不可信。   
  杨澜:不合理。   
  赖声川: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剧场同时租给两个剧团。   
  杨澜:同时租给两个导演。   
  赖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