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澜访谈录-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澜:所以那个时候希望能够更有一个代表知识分子立场的这样一份报纸?   
  金庸:我在报馆做了差不多有十年了,所以对报纸本身有热爱,有兴 趣了。当时经过这个大跃进之后,很多讲假话的事情都暴露出 
来了,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老欺骗没意思的,而且 当时《大公报》来跟我开笔战,来攻击我,我又找它的毛病,它的 毛病越找越多。         
第24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6)         
  杨澜:在〃文革〃的时候你曾经受到过生命的威胁对不对?   
  金庸:当时香港有一批文革的,很〃左〃派的。   
  杨澜:狂热的,当时有这种暴乱嘛,是吧?   
  金庸:对,他们把这些炸弹送到我报馆来,我的秘书看到炸弹就报警察,警察来拿了这个包放在马路上叫军火专家来引爆就炸了。   
  杨澜:那时候有过害怕吗?   
  金庸:当然害怕,没办法,已经骑虎难下了,总之〃文化大革命〃它越搞越无聊,我反对它越来越厉害。   
  杨澜:但是你每天就还是在写?   
  金庸:每天还在写。   
  杨澜:那您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呢?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自卫?   
  金庸:当时香港政府已经派个警察在家里,门口放个凳子,一个警察24 小时都在那里。   
  杨澜:都在你们家门口?   
  金庸:都在门口。警察给我一些假的车牌。   
  杨澜:假的车牌?   
  金庸:假的车牌,真的车牌可以套在上面的,比方我现在这个车牌,现在是BG2420,假的车牌可能3450 这样。   
  杨澜:最主要是为了迷惑人家跟踪你?   
  金庸:对,你每天换一个,他给我十个车牌,十个车牌换来换去,他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他就跟踪不到了。   
  杨澜:您那时候已经有小孩子了,对不对?   
  金庸:已经有孩子了。   
  杨澜:您那时候不害怕自己的太太和孩子有危险吗?   
  金庸:这个当时也顾不到了,我自己生命都顾不到了。   
  自从1955年《书剑恩仇录》石破天惊般地问世之后,金庸的武侠江湖从 此风生水起,群侠并出。如果说最初的几部作品还是以浪漫成分居多, 
那么到了《笑傲江湖》,人们已经可以明显地体会到金庸对政治和现实 的隐喻。其中的令狐冲也好,任我行也罢,还有被无数次演绎过的东方 
不败,他们或自由不羁或唯我独尊的鲜明性格和言行,无不透露着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金庸对社会变化和复杂人性的思考。   
  金庸:其实《笑傲江湖》我是想这种权利斗争在政治环境之下什么时 代都有,所以《笑傲江湖》没有时代背景,清朝也可以,明朝、宋 
朝、唐朝每个时代都一样的,不论哥哥弟弟、父亲儿子碰到权利 就杀人放火什么事都干了。   
  杨澜:在这部小说里出现的令狐冲跟您过去写的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都有很大的不同啊,他是一个很有自由思想的一个人?   
  金庸:特别强调一下,个人好像如果没有权利的欲,没有名利的欲,我就自由自在,潇潇洒洒,但是如果在大家权利斗争很厉害的时候,你想自由自在也不可能。   
  杨澜:所以其实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您对过去所谓的这种英雄形象的反思在里面的?         
第25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7)         
  金庸:我希望有一种个人,好像知识分子,中国自古以来有一种隐士 的欲望,希望不要做官,能够退隐,但是在当时要退隐不容易 
的,所以一个人能够脱离名利牵绊,能够不受这个权利的控制 是个很难的事情。   
  杨澜:我想说在您这些小说中出现的这些大侠,就是说从陈家洛到郭 靖、杨过、张无忌,然后乔峰,然后到了令狐冲再到韦小宝,似乎 
我们看到您笔下的英雄从原来正统的那种英雄越来越走向叛 逆啊,当然韦小宝是可能更反英雄的这样一个角色,这个是不 是反映出您当时有一种悲观的情绪?   
  金庸:不是的,我越来越对人性可能了解多了,年纪大了对世界上的 事情了解多了,年轻的时候崇拜英雄,好像还是有点迷迷糊糊 
的,好像英雄真的是大英雄,但年纪慢慢大了之后,知道这个 大英雄后边其实有他自己卑鄙的一方面,有他见不得人的一 方面。   
  杨澜:也有很矛盾的一方面,像乔峰最后只有自杀才能够了结自己的痛苦,是吗?   
  金庸:是啊,到后来这些人性的困难慢慢了解了,起初写的英雄人物, 写的黑白分明、很简单的,鲁迅也分析这个,中国的小说以前都 是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   
  杨澜:二元论?   
  金庸:就很简单的。   
  杨澜:人性很复杂的。   
  金庸:人性没有这样简单的。   
  如果有人问金庸到底有多出名,恐怕把他称为近代华人世界拥有读者 最多的小说家也并不为过。虽然金庸称自己〃文人性格〃太重、不是当政 
治家的料,但是作为成功的作家和报业家,要对政治免疫,恐怕并不容 易。事实上,自从想当外交官开始,金庸的心里始终有一份〃政治情结〃。   
  杨澜: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在六七十年代你的书在大陆也是被禁 的,在台湾也是被禁的,在台湾被禁说是有统战思想是吧?说你 的书?   
  金庸:台湾毕竟主要因为《射雕英雄传》,毛泽东写过一首词。   
  杨澜:对,《沁园春?雪》嘛。   
  金庸:《沁园春》。就说,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射雕讲成吉思汗,他说你这部书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   
  杨澜:其实没有关系的。   
  金庸:其实没有关系的。   
  杨澜:很有意思是这两本书在大陆和台湾同时都被禁了,但是呢,同 时又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呢,两岸又慢慢地开始对你的书解禁 了,先是蒋经国邀请您去台湾,对不对?  
  金庸:是啊。   
  杨澜:他有没有跟你谈到你的武侠小说?   
  金庸:谈的。杨澜他喜欢谁?   
  金庸:他没有讲哪一个,他说我的武侠小说他都喜欢看的。   
  杨澜:他都喜欢看,他还让您去参观了金门是吗?         
第26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8)         
  金庸:金门我也去过。那时候对台湾的政府提各种意见,他问我作为 一个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的一个中立人士对台湾有什么 看法,有什么意见。   
  杨澜:他跟您的讲话当中至今给您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金庸:我总在劝他不要老是想反攻大陆,我说:你反攻大陆没有希望的。   
  杨澜:您就这么直白跟他说的吗?   
  金庸:你国民党的兵力六七十万拿到大陆一下子完全没有了,你搞得 台湾人民生活也痛苦,你这样子反攻大陆没有希望,不如你好 好地把台湾建设得好一点。   
  杨澜:他怎么说?   
  金庸:他说意见很对很对。他说:我最近也不大提反攻大陆了。   
  虽然生长在大陆,但上世纪50 年代离开之后,一直过去了30年,金庸才重返故土。而那一次大陆之行,令他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津津乐 
道的,则是他与邓小平的会面。   
  杨澜:您第一次见邓小平是什么时候?   
  金庸:1981 年。新华社邀请我去见他。   
  杨澜:他怎么样跟您谈起您的作品?   
  金庸他对《明报》意见,《明报周刊》,因为《明报》主要反对〃文化 大革命〃,拥护邓小平的,他说:你们《明报》意见大部分我同意, 
但有一部分我不同意的,我说当然了,我不是共产党,您的意见 我也有很多不同意的。   
  杨澜:听说他的桌上还曾经放过《射雕英雄传》,还是 …?   
  金庸:他桌上没有放。但后来他跟我要些小说去,他的床头放了。   
  杨澜:床头放,他有没有跟你说他喜欢哪个人物的?   
  金庸:他说你的武侠小说我喜欢看的,没有指出哪个人物。跟我谈的镕镕很详细的就是朱基。朱基看我的小说。   
  杨澜:您那个线不能在手里拿着,您得把它放回去。   
  金庸:哦。他常常去考人家,你读金庸的小说,他讲他这副对联什么,如果人家讲得出,他就说,你可以跟我谈谈金庸的小说了。   
  杨澜:不过我觉得查先生,这个历史有的时候很有一点讽刺的意义, 你曾经是一个被两岸都不接受的人,然后后来又被两岸都接受 
了,甚至还能够在两岸的高层之间有某些信息的往来是通过您 来完成的,或者说能不能这样来理解,其实在中国半个多世纪 
的各种战乱和政治的纷争当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的,就 是中华民族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而且在您的小说当中实 际上是有相当集中的一种体现?   
  金庸:看过我小说的人,我的小说基本上……   
  杨澜:大家都能接受?   
  金庸:代表中国的传统思想。   
  杨澜:您觉得这个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第27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9)         
  金庸:我觉得忠孝仁爱这种道德观念,对人应该要真实的,应该对父母有孝敬,这种价值观念是中国人大致一样的。   
  杨澜:两岸的政治领袖同您的这样一种见面以后,会不会让您对所谓中华民族的未来有一个更积极的看法?   
  金庸:我觉得两岸的领导人大致,无论蒋经国、邓小平、胡耀邦都是很 通情达理的,而且我感觉到他们对于国家都有一种献身精神, 
不是自私自利,好像要利用国家、利用权力来达到自身目的的, 一种为国为民的精神都有的,所以我想从为国为民这样一种感 情出发,中华民族应该有前途的。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边深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不能自拔, 一边又抑制不住地好奇这些沁人心腑的情节,金庸到底是怎么想出来 的?   
  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金庸从来不谦虚自己的天赋。而无论是写作还 是经营报纸,他确实都表现出了过人之处。但是唯独涉足政治,恐怕旁 
观者会感叹他的〃心有余而路不平〃。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同〃左〃派 激进分子的激烈碰撞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 
草过程中,金庸提出的方案又遭到了民主派的猛烈抨击,从而令他经历 了〃文革〃之后的又一场论战风波。   
  杨澜:在这之后您担任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里面政治体制小 组的组长,也推出了所谓主流方案,那么曾经有一段时间民主 
派对您的攻击也是很厉害的,您也是在《明报》上又跟他们开始 了第二场大的笔战啊,这一次的感觉跟〃文革〃的时候那个感觉 有什么不同?   
  金庸:我觉得跟〃文革〃是一样,我就坚持,〃文革〃的时候坚持反对中 国文化,我就觉得中国文化应该值得保护的,中国文化不能够 一笔抹杀的。   
  杨澜:因为当时对您的批评 他们就说您可能是两面倒了,从过去 被〃左〃派批评,现在是被右派来批评,他们也用一些很难听的 
话了,就觉得是不是您已经堕落了等等,对您来说您的主张其 实没有变?   
  金庸: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正确的,他们是错误的,你是牺牲香 港人的,香港人七百万人,八百万人这个福利经济对中国都有 
好处的,你去胡搞,明明搞一件事搞不成的,你去为了自己自私 自利的目的去搞,搞不成的。你把几百万人的利益牺牲掉了,把 
香港搞垮了,对你有什么好处?总而言之这个事情最后我认为 是不成功的。   
  杨澜:所以从您的角度来说,您的立场并没有改变?   
  金庸:完全没改变。   
  还是从香港的角度?   
  金庸:我是为了香港好,当时跟〃左〃派斗争也是为香港好,现在跟这 些民主派也是为香港好,你牺牲香港利益为你自私自利目的, 我这个人,我觉得这种事情不能做的。  
第28节:金庸:〃帮主〃的心事谁人知(10)         
  金庸常常被武侠迷们称为〃大侠〃和〃帮主〃,在他笔下众多风流潇洒的 男主人公里,人们总也禁不住会猜想哪一个更有金庸的影子。而那些令 
?#91;无数读者欷感叹的情感故事,则更让人好奇哪一种爱情才是〃金大 侠〃心中的理想。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金庸和每个人一样,也在人生的旅 途中经历着快乐和伤悲。   
  杨澜:在您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让人神往的爱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