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诞生。 

        (2)美国也着手建立区域集团化组织。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变。作为倡导与坚持全球性国际经济体制的 

  美国,自80年代后期以来加快了同加拿大、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步 

  伐,以作为抗衡欧共体1992年底统一大市场建成的重要手段。美、加、墨三 

  国政府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 

  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的进一步 

  目标体现在布什总统1990年6月发出的“开创美洲事业倡议”中,意在实现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长期计划。 

        (3)亚太地区集团化动向更加活跃。 

       亚洲是最富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面对欧洲、北美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 

  展,日本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8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 

  地区经济合作最突出的变化是本地区的相互经济关系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了该 

  地区与美国的经济关系。现在日本在该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着 

  主导地位。1989年日本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达44亿美元,等于美国对这 

  一地区非军事援助的31。6倍。近几年日本与东亚地区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 

  过它与美国贸易的增长速度。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和东亚地区内部贸易 

  额都已分别超过它们与美国的贸易额。日本正以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编织无 

  形的“东亚经济圈”。由此而引起的日本外交的进一步变化是“脱美入亚” 

  的趋势开始抬头。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联合自强,也在加强各种共同体和一体 

  化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并加 

  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 

                                                                   ① 

  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些集团化经 

  济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国际结合的一种形式,反映着各成员国垄断资本的 

  国际竞争和联合的利益和要求。它是现阶段垄断资本争夺和分割世界市场的 

  一种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另一种性质的国际经济联合 

  体。其基本职能是加强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由于力量悬殊,它们不 

  可能同大国及其主导下的集团相抗衡,有些组织还不能不具有一定的依附 

  性。 

       经济全球化 与集团化加强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世界经 

  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所有集团虽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但都不是缩小而 

  是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的犬牙交错关系和相互渗 



① 据英国 《独立报》1993 年5 月15 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同样数量的钱在不同国家所能购买的 



商品和服务来计算各国的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则工业化国家的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 

为54。4%,明显低于过去一般的估算。但美、欧、日三家仍是世界最具影响的经济实体。 


… Page 330…

透。集团间的贸易呈现进一步增长的势头,资金流动更是主要在美欧日之间 

进行。西方国家生产资本输出逐渐取得了在资本输出中的决定性地位,且把 

重点转移到发达国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独特现象。为了 

扩大市场占有额,美日欧发达国家抓紧了对外直接投资。它们不但大力增加 

集团区域内的投资,也更加重视到对方国家或集团进行投资,以便所出产品 

能够在对方自由流通并享受各项优惠。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 

代初增加2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 

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 

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 

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已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 

和销售有20%是在国外进行的。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影响的增强 从机遇方面看:(1)两极格局瓦解, 

美俄缓和,中国与美、俄、日关系正常化,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苏联解体,从战略安全角度看,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对中国的威胁, 

也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关系的调整。(2)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走向多 

极化,美苏两霸,一个已经解体,一个相对衰落,而其他力量中心的力量却 

在上升。这就增加了中国外交的回旋余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地位和作 

用比过去更大了。在多极格局中,谁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11亿多人口的 

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地 

位正在提高,要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没有 

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外国一些投资战略家指出,一个迅速工业化的 

中国将决定亚洲的命运,并将在世界今后20年中出现的最大规模蓬勃发展中 

居领先地位。 

     中国面临的挑战 从挑战方面看: (1)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 

护主义盛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2)当前日益明显的世 

界经济国际化趋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中国 

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有不利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调查研究,不失时机地实事求是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情 

况,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具体地说,既不能借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盲目崇拜西方,迷信私有制,放 

弃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能看不到资本主义虽然本性未改,却面目已非,不能 

仍然停留在某些传统观念上。要结合中国国情,去认真地有分析地吸收和借 

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更不用说去尊重那些在国际交往中被多数国家和地 

区所接受的国际惯例,以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它们把矛头针对第三次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国 

家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压它们放弃社会主义。早在1989年11月邓 

小平就尖锐地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 


… Page 331…

                                             ① 

  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论断正在被近年来的实际所一 

  再证实。 

       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 今天,中国面对国际上新的机遇与挑战,再次 

  表现出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 

  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出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 

  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千万不可丧失时机。 

  大会同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召开的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和系统化,成为指导中国90年代经 

  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尽管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 

  程,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经过一段时间后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 

  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 

       这些年来中国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3年 

  4月,各国公认的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了有关国 

  家国际竞争力的题为《新出现的市场经济》的排序报告,中国的排序位居印 

  度、俄罗斯等20个转轨大国之首,这不仅表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 

  展水平超出其他转轨国家,而且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引起了世 

  界各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经社信息和政策分析部发表的1993年世界 

  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强劲有力。它在积极转向市场经济之时, 

  并没有把国有资产私有化。中国的经验与俄国和东欧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形 

  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然,同其他改革一样,对外开放中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西方资产阶级 

  乘中国对外开放的机会,妄图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腐蚀社会 

  主义机体,国内也有人反对或者破坏社会主义,拜金主义的腐败社会风气有 

  所滋长,资产阶级自由化观念也在乘虚而入,这些不仅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 

  展的严重障碍,而且起着腐蚀社会主义的作用,是必需认真对待并予以克服 

  的。 

       目前,全体中国人民正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 

  引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遵循“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社会主义的中国正展现其无限 

  生机。 



① 《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44 页。 


… Page 332…

                          后 记 



本卷编写分工如下 (以章节先后为序): 



                    。。。。。。。。。。。。。。。。。。。。。。。。。。。。。。。。。。 

第一章至第十一章绪言                                  彭树智 



      。。。。。。。。。。。。。。。。。。。。。。。。。。。。。。。。。。。。。。。。。。。。。。。。。。 

第一章                                                  张象 



      。。。。。。。。。。。。。。。。。。。。。。。。。。。。。。。。。。。。。。。。。。。。。。。。 

第二章                                                张宏毅 



      。。。。。。。。。。。。。。。。。。。。。。。。。。。。。。。。。。。。。。。。。。。。。。。。 

第三章                                                卢文璞 



                        。。。。。。。。。。。。。。。。。。。。。。。。。。。。。。 

第四章第一、第二、第四节                              延艺云 



            。。。。。。。。。。。。。。。。。。。。。。。。。。。。。。。。。。。。。。。。。。 

      第三节                                          张宏毅 



      。。。。。。。。。。。。。。。。。。。。。。。。。。。。。。。。。。。。。。。。。。。。。。。。。。 

第五章                                                  张象 



            。。。。。。。。。。。。。。。。。。。。。。。。。。。。。。。。。。。。。。。。。。。。 

第六章第一节                                            张象 



            。。。。。。。。。。。。。。。。。。。。。。。。。。。。。。。。。。。。。。。。。。 

      第二节                                          卢文璞 



            。。。。。。。。。。。。。。。。。。。。。。。。。。。。。。。。。。。。。。。。。。 

      第三节                                          张宏毅 



            。。。。。。。。。。。。。。。。。。。。。。。。。。。。。。。。。。。 

      第四节                                   延艺云 张宏毅 



      。。。。。。。。。。。。。。。。。。。。。。。。。。。。。。。。。。。。。。。。。。。。。。。。。。 

第七章                                                  张象 



            。。。。。。。。。。。。。。。。。。。。。。。。。。。。。。。。。。。。。。。。。。 

第八章第一节                                          张宏毅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