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泛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 

        “尤里卡计划”诞生五周年之际,成员国已增至19个,研究项目共达 

  500多个,总投资约800亿法郎。 



                    二、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全球问题的提出 全球问题系指关系全人类利益、涉及全球范围,需要 

  世界各国协同一致行动才能解决的一些“人类困境”问题。例如,世界人口 

  剧增、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同科技 



① 尤里卡 (EURECA)是“欧洲研究协调机构”(European Research Coordination Agency )的英文缩写,与 



希腊文Eureka 发音相近。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曾脱口说出“尤里卡”这句话,意为“我 

知道了”,或“有办法了”。 


… Page 197…

与工业的发展有关。科技进步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 

也带来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了环境,使人畜受害。特别是当人们尚无生 

态、环境意识时,他们利用现代技术对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挥 

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各种不 

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全球问题加剧的社会因素。例如, 

频繁的战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迫使穷国以出 

口自然资源为生,或不得不接受富国已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产业,而又缺乏 

治理能力,从而使全球问题日趋严重。 

    所谓全球问题是因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产生的危机。其实它早已存在,只 

不过过去只是局部的危机,从60年代起逐渐发展成全球性危机。从30—70 

年代,相继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1930年12月,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烟雾事 

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烟雾事件,都是由于工业中含二氧化硫的烟尘 

排出后遇到异常气候不能扩散,致使居民中毒患了呼吸系统疾病。伦敦在4 

天内死亡4000人,事件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人死亡。1955年8月末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于汽车排放的废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 

应,生成烟雾,损害动植物,使400老人因此而死亡。1955年发生的日本富 

山骨痛病事件是因当地工厂将含镉废水排入河中,用河水灌溉,使稻谷含镉, 

人食用后患骨痛病,致使许多人在痛苦中死去。同期,日本还发生水俣事件。 

水俣湾附近的工厂将含汞废渣排入海水,使鱼中毒,人、猫吃了毒鱼后全身 

麻木、神经失常,这种怪病被称为“水俣病”。1961年起,在四日市连续10 

年发生因当地石油化工废气污染而造成的气喘病中毒事件。1968年在日本的 

九洲、四国等地发生米糠油事件,因油厂管理不善,油中含有毒物质,造成 

人畜中毒。据统计,仅1970年,日本受理的公害诉讼案件就达6万多起。 

     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 

了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此引起了一场对使用杀虫剂的争论。这场争 

论唤醒了欧美各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警觉。1968年4月30日建立的罗马俱 

乐部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该俱乐部是一个国际性 

的民间学术团体,由意大利工业家、社会活动家奥雷利奥·佩切伊创办。最 

初的30多位参加者是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 

学家等一流专家,他们讨论世界的现状和未来,讨论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种 

种棘手的难题。1972年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受俱乐部委托,发表了《增长的 

极限》的研究报告,列出导致“人类困境”的全球问题是:人口增长、粮食 

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该报告在西方国家引起强烈反响, 

发行600多万份。尽管它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但它使世界人民认识到 

全球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还是很有意义的。 

     世界人口问题 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 

增长时期。第一次是在新石器时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03%;第二次是 

在 19世纪上半叶,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5%。据联合国统计,1960—1965 

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99%,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材料,1965— 

197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2。11%,比第二个加快增长时期快5倍。世界人口 

在1800年时约有10亿人,经过130年,到1930年时增加了10亿人,又经 

过30年,到 1960年,又增加了 10亿人口。此后,增加 10亿人口所需的 

时间越来越短,1960—1975年,1976—1987年分别只经过15年和12年就又 


… Page 198…

各增加10亿人。到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 

     1990年 5月又进而达到 53亿,平均每天增加 25万人。据日本厚生省 

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计算,1987年7月11日18点23分46秒出生的婴儿是第 

50亿个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彼特瓦洛医院诞生的一个男婴是世界上的第 

50亿个公民。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专程前去祝贺。他说:“世界第50 

亿个人的出生既使人高兴,又使人担忧,这也是一种警告:世界人口达到50 

亿,毕竟太多了。” 

     当代世界人口激增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 

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 

传统习俗、文化水平也有很大影响。据统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少年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是40%,老年人口仅占3。8%;发达国家则相反,少年人口 

占23%,老年人口占11。4%,尤其在英、西德、瑞典等欧洲国家,65岁以 

上老年人的比例高达15—16%。人口老化造成劳动力紧张。领取退休金的人 

口增多,从而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发展中国家少年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供养 

人口比例过大,造成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紧张,特别是粮食问题成为发 

展中国家沉重的负担。 

    粮食、能源、自然资源问题 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 

造成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加上气候的影响,首先使土地退化现象 

日益严重。世界耕地面积共有14。75亿公顷,仅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1%, 

人均耕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950年,世界人均耕地8。4亩,1960年减至7 

亩,1966年为6。4亩,1974年5。5亩,1980年4。6亩。耕地减少,一则因 

为人口增长,一则因为沙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据联合国估计,自 70 

年代以来,世界上有2/3的国家直接处于沙化威胁之下,沙漠已吞没了40% 

的耕地,每年沙化土地达9000万亩。土地的退化首先是由于人类的过度使 

用。联合国估计,90年代初,约有12。3亿公顷土地 (占农用土地的26%) 

的退化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土地的退化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尽管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但 

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增长幅度仍在逐年递减。1950—196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 

增加 34公斤, 1970—1980年增加 15公斤。尤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 

食生产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70年代后,多次出现粮食大歉收,使经 

常挨饿的人数达9 000万人。 

     人口激增、工业发展、城市化过速还引起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人类可利 

用的淡水资源本来并不丰富,全球总储水量中只有6%是淡水,而淡水的99 

%存于冰川和地下,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资源的0。4%,占地球总 

储水量的0。0091%。淡水分布极不平衡,除近两极的地区水源较丰富外,多 

数地区淡水十分缺乏。而淡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1950—1970年的用水量比 

1900—1950年增加 2倍。据统计, 1950年世界用水量为 13。6亿立方米, 

1990年增加到 41。3亿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51。9亿立方米。其 

中工业用水增长最快,1900—1975年增长19倍,农业用水量增长6倍。发 

达国家的用水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均生活用水为加纳的70多倍。 

如果按目前每年以4—5%的速度增加用水量,而不改变用水制度,到2000 

年,许多国家会出现极度缺水的局面,到22世纪末,地球上的江河将可能干 

涸。 


… Page 199…

     1973年的能源危机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尽管它是由政治问题引起 

的,但也足以引起人们对全世界能源危机的思考。当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消 

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4。5%。地球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是有限的,按 

当时的开采水平推算,约30年就可采尽。世界的能源供应迟早会由于石油短 

缺而出现缺口,而且缺口会越来越大。人类只有设法节约能源,才能解救危 

机。另据统计,一个欧洲人每天的耗油量相当于150个印度人一天的耗油量。 

发达国家人口虽然只占世界人口的 1/4,但消耗的能源却占世界能源消耗的 

3/4。所以,在解救人类能源危机方面,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三、保护地球环境的努力 



     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在众多的全球问题中最严重的是环境危机问 

题。首先使人们感到不安的是大气的污染。50年代初,瑞典、比利时、荷兰 

等气象学家最先发现酸雨,这是现代工业、交通排入大气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与大气中的氧、水蒸汽结合而产生的稀硫酸、稀硝酸,随雨、雪、雹、雾落 

到地面。当其酸碱度 (PH值)低于5。65时,具有很大的腐蚀性,能使湖泊 

丧失生机,森林枯萎,土壤酸化,如被人吸收,可以致癌。在北美、欧洲, 

约35%的森林已经受害,水源也已受到污染,使水生物受到影响。六七十年 

代,世界各地都发现了酸雨,人们称其为“空中死神”。另一个环境危机是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由于大量燃烧石油、 

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加上森林遭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化氮、甲烷 

等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使本已存在的温室效应加重,从而严重地破坏了地 

球气候系统的热量平衡。研究表明,在过去10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已增加了25%,平均气温升高了0。3—0。6摄氏度。特别是80年代以来, 

气温持续上升,1988、1990、1991年为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年。如 

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个世纪内,全球气温可能上升1。5—4。5℃(每10 

年升高0。3℃),这将导致气候带分别向两极移动数百公里,将对陆地生态 

系统产生严重后果。农作物、森林、草场会退化,有些地区的气候会变得非 

常干旱,还有些地区会暴雨成灾。海水的热膨胀和极地冰雪的融化会使海平 

面上升,使一些岛屿和大陆沿海低地被侵蚀、淹没。 

     臭氧层变薄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臭氧层是在地球上方25—40 

公里之间的平流层。臭氧好比是一个自然过滤器,吸收和阻挡了对生命有害 

的太阳短波紫外辐射。但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地向大气排放的氯化物急 

剧增多,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1984年南极一监测站发现该站上空的臭氧总 

量水平只有60年代初的60%。据估计,全球上空平流层的臭氧量减少1%, 

则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量约增加 2%。紫外辐射强度的加大,会引起皮肤癌 

和白内障,抑制人的免疫系统,损害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强化大气的温室 

效应。破坏臭氧层的氯化物 (氯氟烃)主要来源于喷雾剂的气溶液、空调设 

备和冰箱的制冷剂和塑料产品的发泡剂。 

     70年代后,一系列地区性的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更引起世界人民 

对环境的关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将一座农药厂设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文 

市。1984年12月3日凌晨,制杀虫剂的原料、有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