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对美国修改《泰丁斯…麦克杜菲法》,延缓独立。 

    在群众运动压力下,1946年4月菲律宾举行大选。曾在日伪政府任职、 

并标榜民族主义的自由党领袖罗哈斯当选为自治政府总统。实际上,罗哈斯 

奉行的是亲美政策。所以,美国便决定移交政权。7月4日在马尼拉鲁尼塔 

公园举行菲律宾独立仪式。罗哈斯就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原美驻菲高级专 

员公署改为美驻菲大使馆。美菲先后签订了《美菲贸易协定》(1946年7月 

4日)、《美菲军事基地协定》(1947年3月14日)、《美菲军事援助协定》 


… Page 115…

 (1947年3月21日)、《美菲共同防御协定》(1951年8月)等,美国通 

过这些协定继续占有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并享有许多方面的 

特权。尽管如此,菲律宾的独立还是为它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缅甸的独立 缅甸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已有60余年,抗日战争胜利 

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重返缅甸。以昂山为主席、德钦丹东 (缅甸共产党 

主席)为副主席的“缅甸反法西斯自由同盟”领导着一支十分强大的民族独 

立运动力量。英国面对这种形势,不得不采取妥协政策。1945年5月英国公 

布了《缅甸白皮书》,答应逐步给缅甸以“独立”。昂山等民族主义领袖也 

希望通过和平途径解决独立问题,遂于9月10日与蒙巴顿将军签订了《抗日 

军问题协定》,同意交出武装,部分部队改编为缅甸国防军,接受英国总督 

的指挥。1946年9月,昂山参加了英国总督领导下的行政委员会,1947年1 

月27日又赴伦敦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双方都作了让步,规定缅甸 

可以“在英联邦内或英联邦外尽快取得独立”。 

     英国实际上极力拖延缅甸独立的日期。英国总督重返缅甸后积极扶植右 

派势力,迫害爱国民主力量、镇压工农运动。昂山对此十分不满,1947年4 

月制宪会议选举后成立了以昂山为总理的临时政府。昂山邀请以德钦丹东为 

首的缅甸共产党参加制宪会议。6月10日制宪会议通过“缅甸联邦宪法草 

案”,宣告缅甸将成为独立的共和国,脱离英联邦,并派议长吴努赴英要求 

立即移交政权。昂山还发表了许多措辞激烈的讲话,强调如果通过和平途径 

不能取得独立,“就要付诸武力”。7月13日他在仰光群众大会上说:“除 

了完全独立外,缅甸不同意任何东西”。英国殖民者和缅甸反动势力对此感 

到恐惧。7月19日,一群手持自动武器的暴徒刺杀了正在开会的昂山和其他 

六位部长,后查明主犯是受英国指使的反动政客吴素。这一事件激起缅甸人 

民的极大愤怒,全国掀起了更加强烈的反英运动。 

    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1947年10月17日艾德礼与缅甸临时政府总 

理吴努在伦敦签订了《英缅条约》,同意移交政权,承认缅甸为主权完全独 

立的国家。但又规定保留英国在缅甸的一些特权,缅仍留在英镑集团内,军 

事上承认同年8月缔结的《英缅防御协定》。该协定规定缅甸只能与英国进 

行军事“合作”。1948年1月4日缅甸联邦宣布脱离英联邦而正式独立。1953 

年1月缅甸废除了《英缅防御协定》,又取消了一些英国在缅甸的经济特权, 

从此,缅甸完全以新兴独立国家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马来亚的独立 1945年9月英军以“受降”为名在马来亚登陆。马来 

亚共产党和各派抗日力量视英军为反法西斯盟友,并与之达成协议,解散抗 

日武装和各级人民委员会。英国则趁机恢复了殖民统治,是年10月公布了《马 

来亚政治改革白皮书》,准备对新加坡和9个马来土邦分而治之。1946年12 

月又颁布了《改制建议书》的蓝皮书,将新加坡划为直辖殖民地,并恢复原 

土邦各素丹的特权。 

     1948年2月1日由总督任高级专员的马来亚联合邦宣告成立。接着,6 

月18日颁布紧急法令,在全国大肆逮捕马来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血腥的“6·20事件”。 

     马来亚共产党转向农村,再次拿起武器,宣称要为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而斗争。1949年2月1日组建马来亚民族解放军,主要领导人是陈平。游击 

区一度扩展到全马3/4的土地,殖民当局调集大军连续围剿六七年而不能制 

胜。英国不得不调整殖民政策向马来亚的资产阶级让步。1955年宣布让马来 


… Page 116…

亚实行“部分自治”,并由联合邦政府代表与马共游击队谈判。同年4月10 

 日马来亚最大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马来亚联盟党宣告成立,简称马 

华印联盟,是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纯马来人政党,1946年 

5月成立)、马华公会(1949年2月成立的华人组织)、印度人国大党(1946 

年2月成立)三党联合组成。该党在1955年7月的大选中获胜,组成以该党 

主席阿卜杜勒·拉赫曼为总理的政府。翌年,拉赫曼赴英谈判,要求独立。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在英联邦内独立。9月,英马签订《防务 

与互助协定》,允许英国继续保持驻军和基地。 

     1956年3月,新加坡人民和各政党举行“独立运动周”,数十万人举行 

签名、游行活动。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 (1954年11月建立)起了重 

要作用。该党奉行“独立的、非共产主义、非暴力和民主社会主义”。1956 

—1958年李光耀代表新加坡与英国进行宪制改革谈判。1959年5月人民行动 

党在大选中获54%选票,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了以李光耀为总理的新 

政府。6月3日英国被迫同意新加坡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宪 

等权利。新政府的成立为新加坡在1965年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四、西亚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就 



     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的独立 帝国主义列强曾通过国联将委任统治 

制这一变相的殖民主义制度强加给西亚诸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亚人 

民就为取缔委任统治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直至战后才取得了完全的胜 

利。 

     叙利亚和黎巴嫩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战时,英军和自由法国部队进驻 

这两个国家。1941年9月28日,戴高乐宣布两国为独立国。1943年12月又 

同意放弃委任统治。但战后他没有履行诺言,英法占领军拒不撤走,并镇压 

民族独立运动,迫使两国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反对占领者。1946年2月已成 

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叙、黎两国向国际社会求援。安理会作出了要求外国军队 

迅速撤离叙、黎的决议。1946年4月17日英法从叙利亚撤走最后一批殖民 

军。叙利亚将这一天定为独立日。12月31日英法军队撤出黎巴嫩。叙利亚 

和黎巴嫩的独立成为西亚民族民主运动新(禁止)的前奏。 

     约旦原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为巴勒斯坦的一部分,1921年以约旦河为 

界与巴分离,建立外约旦酋长国,英国仍保留委任统治权。1946年3月22 

 日英约签订同盟条约,废除委任统治,3月25日约旦独立,改国名为约旦哈 

希姆王国,但英国仍保有驻军等特权。1948年3月15日又签订为期20年的 

 《英约同盟条约》,使约旦继续受英国控制。约旦人民的抗英运动不断高涨, 

1957年3月约旦政府废除该条约,7月英军被迫撤出。 

     以色列国的建立 中东地区委任统治地的独立运动中以巴勒斯坦地区 

的经历最为曲折。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了巴勒斯坦,1922年实行 

委任统治。英国利用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根 

据1917年英国发表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尔福宣言》,要在这里建立一 

个“犹太民族之家”,并吸引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移居到这里。据统计,1918 

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为5。6万,占居民总数的7%;1922年增为8。4万,占 

11。1%;1939年增加到44。5万,占29。7%。委任统治当局奉行“扶犹排阿” 

政策,唆使犹太资本家排挤阿拉伯人的手工业和工商业,掠夺阿拉伯人的土 


… Page 117…

地。1927年犹太人占地9万公顷,1947年增至18。5万公顷。犹太人还建立 

了地下武装,致使阿犹之间的流血冲突不断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争取阿拉伯世界对战争的支持,1939 

年发表白皮书,转而限制犹太人的移民和土地转让,并提出将让阿拉伯人政 

府“掌管”巴勒斯坦10年。战后,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更注重维护与阿拉伯 

人的“友谊”。这些都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1945年5月以本 …古里安为主 

席的“犹太建国协会执行 机构”向英国提出让10万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 

并建立犹太国。该建议遭到英国拒绝,于是犹太人开展了包括恐怖活动在内 

的各种反委任统治的斗争。 

     美国有500万犹太人,美国统治集团为了扩大它在中东的利益,需要在 

中东寻找支持,故积极扶植犹太复国主义者,对英国施加压力。1945年 11 

月,英国同意组成英美联合调查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该委员会提出了1946 

年发10万张犹太移民证的计划,以及一个将巴勒斯坦划分为4个省的“分省 

自治计划”。这些计划都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对,犹太人也表示不满。1946年 

8月犹太建国会巴黎会议通过了“在巴勒斯坦适当地区建立有活力的犹太 

国”的新计划,这个犹太国拟建在从加利利和特拉维夫到阿克的沿海平原上, 

再加上整个内格夫沙漠,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65%。美国对此计划表示支 

持。英国提出贝文计划,因阿、犹双方反对,遂于1947年2月将此问题提交 

联合国处理。 

     1947年4月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会议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11 

月29日第二届联大对专门委员会的报告进行表决,英国没有料到美苏立场一 

致,故只好投弃权票,结果大会以33:13的多数票通过《巴勒斯坦将来治理 

 (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第181'二'号决议)》。决议规定1948年8月1 

日前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建立两个国家:犹太国,面积1。5万平方公里, 

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5%,其中犹太人49。8万,阿拉伯人40。7万;阿拉伯 

国,面积 1。1万平方公里,其中阿拉伯人 72。5万,犹太人 1万。两国经济 

上实行联合,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由联合国管理。 

     1948年5月14日,大卫·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 

了以色列国的诞生。他出任临时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 

故乡,从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征服后,犹太人便散居世界各地,且命运多舛, 

历尽艰辛。两千年来,犹太民族不仅保存下来,而且能最终重建国家,这确 

实是历史上的奇迹。但是,也应该指出,巴勒斯坦也同样是阿拉伯人的故乡, 

从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而犹太复国主义者从立国 

伊始,就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扩大领土、大量吸收移民以实现“大以色列计 

划”这个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而与阿拉伯国家尖锐对立,冲突迭起。仅在 

 “分治决议”通过的半年里,犹太人恐怖组织“哈加那”、“伊尔贡”、“斯 

特恩帮”就向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发动了无数次的袭击,造成了30多万难民 

无家可归。 

     巴勒斯坦战争 阿拉伯人一直认为“在阿拉伯区域内建立一个异教徒国 

家是对阿拉伯人的侵略行为”。因此,阿拉伯诸国要不惜一切,抵制以色列 

国的建立。1948年5月15日,即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宣布对 

以色列进行“圣战”。巴勒斯坦战争(又称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宣战国 

有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在阿拉伯联军中还有沙特、也门 

和巴勒斯坦人参加,总兵力共4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而以色列军 


… Page 118…

只有3万人,基本上处于被包围状态。战争一开始,埃及军队迅速控制了巴 

勒斯坦西南部,约旦军控制了中部,叙、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