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依然千差万别,北欧国家与西欧国家不同,西欧国家间也存在差异。如联 

邦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它的特点 


… Page 104…

是国有化程度不高,总体计划调节和对企业的生产性干预程度较低,基本遵 

循的是有限干预政策,即“少直接干预,多提供支持”。而在法国,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参与却是极为广泛深入的。法国国有化 

程度高,宏观规划庞大详尽并且长期连续执行,制定规划的机构相当完备复 

杂,战后经济发展与国家计划化干预和调节是分不开的。在意大利,国家垄 

断资本采用国家持股集团参与私人企业活动的国家参与制形式发挥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调节的作用。它的特点是国家以较少的资本有效控制和支配为数 

众多的企业,并形成了中央政府国家参与部、国家控股集团、基层企业三级 

国家参与体系,发挥从制定参与政策、实施参与管理到具体业务经营的立体 

参与效能,从而使国家垄断资本发挥更积极的干预和调节的作用。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深入和加强,但 

走过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全面发展时期是50年代,60年代达到 

鼎盛阶段,而70年代渐渐为新的矛盾和危机交错缠绕,至80年代,普遍出 

现了抑制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甚至重新使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危机来自它自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一是国家财政开支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增长速度过快,国家债务负担沉 

重,使国家的干预和调节的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危机。欧共体国家财政开支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70年的37。9%上升到1983年的52%,政府净 

借款变化幅度大,各国财政赤字常年保持在高水平上,如英国和联邦德国从 

1973年到1982年,财政赤字分别由31。4亿英镑和28。5亿马克激增至101 

亿英镑和362亿马克。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也达到了天文数字,战后至80 

年代初的35年时间里,赤字总数达4479亿美元,1981年时,国债总额突破 

万亿大关。二是通货膨胀政策难以驾驭,通货膨胀恶性急速发展,持续时间 

长,使国家依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的反危机措施基本失去功效。50、60 

年代,欧洲各国普遍实施适度通货膨胀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基本控制在1—3 

%左右,偶然超至4—5%。70年代,通货膨胀开始失控,到80年代初,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了10%,意大利1980年达到21。2%。 

联邦德国较之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率一直偏低,但80年代比60年代仍上涨 

了三倍。三是国有企业生产的政策性亏损日趋严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加 

重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造成国有化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管理机制 

运行不畅和多数国有化企业属于“夕阳工业”,在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飞 

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矛盾的解决并非易事。1978—1983年,联邦德国政府仅 

公司持股一项造成的亏损即由1。6亿马克增至5。3亿马克,其他国家也是不 

堪负重。四是福利政策体系与计划参与政策系统日渐落后,远远满足不了战 

后几十年急速发展的形势需要,矛盾日益发展并难以解决。70年代末期以 

后,欧美许多国家政府试图采取否定计划与国有化的方式摆脱危机,但在国 

家垄断资本问题上陷于矛盾的两难境地。 

     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虽然危机重重,但不可能倒退到彻 

底否定国家干预和调节作用的自由发展时代。问题只有一个,即在资本主义 

发展的新形势下,怎样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系统的适应性,促进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从当代资本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这一点来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尚未行将灭亡, 

发展仍是个现实问题。 


… Page 105…

              二、一体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趋势 



     现代国际垄断同盟 一体化是指在国家垄断资本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 

出现的国际联合的新形式,它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趋势,也称现 

代国际垄断同盟。一体化的形成发展有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国家垄断资本在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内普遍形成结构性体系,已拥有行使国家干预和调节职能 

的强大物质力量;二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 

分工趋势的加强,促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垄断资本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的程度空前增强;三是诸如美国渗透控制欧洲、苏联强大对西欧造成威 

胁、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等一些综合因素使传统的欧洲资本垄断联盟解 

体或遇到严重挑战,为了共同的生存要求,形成一体化的政治前提。 

     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与国家和私人密切联 

系的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前者按照联系紧密程度可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 

式两类,后者主要指多国垄断组织。 

     国家垄断资本在国际联合中,主要参与流通领域内的联合,而在内外经 

济政策方面保持独立性,这是一体化的低级形式。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区就属 

这种形式。50年代中期,英国曾建议建立一个“大自由贸易区”,即包括西 

欧北欧各国参加的松散工业品自由贸易区,这个建议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 

立而流产。1960年,英国联合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和葡萄牙等 

国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即“小自由贸易区”,它除了在关税方面采 

取一致对等减免政策外,其他领域内仍各行其是。 

     国家垄断资本不仅在流通领域实行联合,而且在生产领域内也实行一定 

程度的联合,逐步发展产生局部国际联合所有制,这是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 

式即典型形式。欧洲经济共同体就属于这种类型。自 1958年欧共体正式创建 

以后,它已逐步建立起关税同盟、形成经济和货币联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 

策,并努力向政治一体化发展。欧共体设置的组织机构拥有较大的权力,能 

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成员国经济部门的再生产过程,并拥有独立预算权和独立 

财政体系,1980年,欧共体预算收入达230亿美元,说明它拥有相当大的经 

济实力。在货币金融方面,欧共体已正式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和货币单位, 

实行成员国货币固定汇率制,在对外贸易方面原则上规定用欧洲货币单位结 

算。从这个角度看,欧共体内已形成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所有制,标志 

着一体化发展的最高形式。 

     国际垄断组织有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两种类型,前者属于一个国家所有 

的垄断组织,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有的垄断组织。多国垄断组织 

是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组织形式, 

它已经由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领域,并产生了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 

本的国际联合所有制。它一般具有四种形式,一是多国垄断组织内的各国公 

司在资产上直接合并,实现法律上的实际联合;二是形式独立,实际联合的 

合办公司;三是各国公司入股参加的混合公司;四是各国公司通过取得外国 

公司的部分控股而联合的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合趋势的加强,表明资本社会化越出了民族国 

家范围,达到更高的发展程度,从而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资本主 

义在战后不是衰亡而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但是,国际垄断同盟或一 


… Page 106…

体化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对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阶段性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 

世界内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一体化发展会出现一些变化,甚至可能产生新的 

形式,从而显出继续发展的潜力。但这种潜力并不是无限的,归根到底,国 

家垄断资本国际联合与发展,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垄断资本 

统治的实质,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 

走向更深刻的危机。 

     战后美欧经济合作与矛盾 二战使欧洲传统强国如英、法、德、意等 

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整个欧洲资本势力的衰退已使欧洲经济面 

临严峻的挑战,就工业生产而言,战后比战前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69 

%,法国下降28%,英国下降4%,意大利下降50%以上。四国工业生产占 

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30。5%下降到 22。2%,外贸也是每况愈下。昔日西 

欧帝国雄踞世界的局面已被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而取代。美国工 

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由战前的41。4%上升至1948年的56。4%,出口 

量由14。2%上升到32。5%,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西欧国家之和。 

     促成美欧战后经济密切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扶植西欧抗衡苏 

联、美国经济发展需要欧洲市场等因素都是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在 

杜鲁门政府“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美欧经济合作进入“黄金时代”。 

     在实施“马歇尔计划”过程中,美国对西欧援助总数达131。5亿美元, 

其中85亿即66%给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此外美国还向西欧 

提供了157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重点也是英、法、西德、意四国。从统计数 

字看,“马歇尔计划”和优惠贷款提供的援助数额占各国国民收入的百分比 

并不大,如“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援占英国国民收入3%,法国为4%,意大 

利为5%,联邦德国为2。5%,荷兰为8%,奥地利为9。5%,希腊为13%, 

比利时和卢森堡为4%,丹麦为3%,挪威为5%,土耳其为2%,爱尔兰为 

5%,瑞典为1%,冰岛为6%。但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对西欧战后经济发展 

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很难从这些数字中反映出来的。从资金方面看,西欧国家 

战后财政均已告磐,恢复经济所需的应急资金和启动资金极度匮乏,西欧范 

围内已无法筹集到恢复经济所需的起码资金。“马歇尔计划”无疑是雪中送 

炭,在关键时刻为西欧解决了战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战后西欧经济重建起 

步产生了推力作用。在工业恢复方面,西欧国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重新 

装备的资金和工业原料购买力。“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重要工矿企业在短期 

内完成了重新装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工业原料,到1949年,西欧工业产 

量已达到战前水平,西欧各国相继进入持续增长的繁荣时代。在对外贸易方 

面,美援使西欧国家逐渐恢复了活力,使西欧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进出口贸 

易稳步发展。在马歇尔计划131。5亿美元中,有88亿美元用于进口货物,主 

要购买粮食、化肥、原料、半成品、机器、车辆、烟草等。虽然西欧向美国 

出口贸易额很低,但西欧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相互依赖程度不断 

深入,为建立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区域联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欧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加强了欧美经济联系与合作,同时,随着 

西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欧美经济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形成愈演愈烈之 

势。首先,西欧国家比较一致地意识到欧美经济不平衡发展造成的问题,即 

美国全面进入欧洲,通过经济渗透实现政治控制欧洲,使欧洲屈为美国的小 

兄弟。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召唤西欧国家发展自 


… Page 107…

立的地区经济,用以抗衡美国的经济渗透和竞争。欧洲经济共同体、七国自 

由贸易区等组织形式的出现,均有摆脱美国经济控制的原因。自从欧共体建 

立后,欧美贸易战就不断升级、频繁发生,美国产品出口西欧受到严重挑战。 

欧共体内部虽已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