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际书记。 

     社会党国际的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主义”,它综合了近代以来社会主 

义运动中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如伯恩施坦主义、考茨基主义、饶勒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存在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也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个庞杂的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即是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社会党国际成立宣言》 

中宣称,各成员党不必受某一思想约束,可独立持“中立的世界观”。社会 

党国际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政治实践。战后 

实践中出现了多种类型,如联邦德国的“参与社会主义”,北欧和英国的“职 

能社会主义”,法国的“结构改革社会主义”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以 

社会主义为政治目标,具体讲就是指导思想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 

化、社会民主化、文化进步和国际民主化,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是和平与民 

主。 

     社会党国际战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战后至60年代,基本理论与政策 

受西欧大国政治环境影响,虽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提倡消灭阶级差别, 

保障劳动人民政治经济权益,但有鲜明的反共主义色彩,把推翻共产党执政 

的任务放在重要位置上,并在外交上坚持东西方对抗、维护殖民主义政策。 

70年代以后,社会党国际逐步缓和了与共产党的关系,奉行较为现实的社会 

改良政策,但仍然既批判资本主义又否定共产主义。 


… Page 94…

     第三节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内政策与美国社会经济 



                  一、反共、反民主浪潮和麦卡锡主义 



    对内政策反动性的加强 战后初期,当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由于法西 

斯主义被粉碎而在政治上出现某种程度的松动时,美国却在内政上大大强化 

了反动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垄断组 

织对国家机器控制的加强,以及垄断资本推行独霸全球的侵略计划,是导致 

对内政策反动性加强的根本原因。统治集团力图把那些反对其对外政策方针 

的民主进步力量压制下去,以保证自己在夺取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有巩固的后 

方,在反苏冷战中增加自己的筹码。 

    还在战争结束前夕,美国统治集团就开始以“叛国”、“间谍”为名向 

国内进步人士进攻。1945年6月,美国战略情报局指控享有声誉的学术性刊 

物《亚美》杂志窃取并披露了它内部的“机密”报告,并扣上“叛国大罪” 

的骇人听闻的帽子。其实,那些材料不过是国务院前一时期对美国驻中国记 

者所作的无关重要的简况介绍。1946年,加拿大发生了一起“苏联间谍案” 

并涉及美国原子弹研究部门,由此在美国掀起了苏联“极权主义”和国内共 

产主义威胁的喧嚣。1947年3月22日,即杜鲁门主义宣布后10天,杜鲁门 

签署了9835号行政命令,即所谓“忠诚调查令”。命令对所有250万机关职 

员、学校教员和研究人员等进行忠诚检验。在执行忠诚调查计划的五年期间, 

联邦调查局审查了400万左右的联邦政府雇员和申请政府职位的人。 2000 

多人被解雇或被迫辞职。他们大多数不过是发表了不同政见,或仅仅与共产 

党的同情者有过一般交往。1950年,全国忠诚复审委员会主席塞思·理查森 

承认,在被解职的这些人当中,“一个间谍案件的证据也没有发现”。在忠 

诚调查期间,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及私人企业也都开展了忠诚调查和 

忠诚宣誓。全国有1350万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 1/5,受到某种形式的忠诚 

或安全调查。当时,一个人一旦受到全面调查,就成了嫌疑分子,邻居不敢 

和他打招呼,其子女不能参加童子军等。 

    美国当局的反劳工活动也在反共歇斯底里的叫嚣中加紧进行。1947年6 

月,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这 

项法案是由全国制造商协会和美国商会的法律顾问们草拟的。杜鲁门害怕失 

去工人选票,否决了这一法案。但国会两院以多数票再次通过。其主要内容 

是,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集体谈判的范围只限于50英里之内, 

禁止工会与资方订立只许雇用工会会员的合同;司法部有权制止罢工,法院 

有权发布命令,80天内不准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禁止联邦政府工作人员 

举行罢工,参加罢工者立即予以开除并禁止在三年内担任国家职务;禁止共 

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工会负责人必须呈交非共宣誓书,说明自己不是 

共产党员或同共产党有联系的组织的成员,说明自己不赞成共产党的观点, 

不鼓吹用武力或违犯宪法的手段推翻美国政府。美国当局不仅用这一条反对 

共产党的领导人,而且也用来反对任何可能被指控为共产党人的进步工会领 

导人。塔夫脱…哈特莱法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年的《华 

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那些 

工会权利。 

    美国进步工会领袖们愤怒谴责塔夫脱…哈特莱法旨在重新建立对劳工的 


… Page 95…

 “禁令统治”,他们抨击资方掀起“精心策划的、穷凶极恶的运动以摧毁或 

者摧残劳工运动”。广大工人谴责该法是“奴隶劳工法”,并为废除该法坚 

持了多年的斗争。 

     1948年7月,政府依据1940年国会通过的《史密斯法》,以“阴谋活 

动”的罪名对以威廉·福斯特为首的12名美国共产党领袖提起公诉。审讯把 

共产党说成是“阴谋组织”,而把全体共产党员说成是“阴谋”参加者。审 

判终了时,不仅被告被判罪,连辩护人也被判罪,其罪名是积极为被告辩护 

而“藐视法院”。联邦最高法院拒绝接受被告的上诉书,并判定《史密斯法》 

符合宪法。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当时在声明中指出,这个判决“破坏了长 

达160年之久的人权法案。保障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第一条修正案已失 

去它原有的意义了”。联邦最高法院非法剥夺了美国一个政党应享有的宪法 

权利和自由。 

     在反共(禁止)中和在美国侵朝战争的背景下,美国国会于1950年9月通过 

了《国内安全法》,即《麦卡伦法》。该法由两章组成:第一章是1950年颠 

覆活动管制法,第二章是1950年紧急状态期间拘留法。其矛头对准一切进步 

组织,首先是美国共产党。这项法律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在“一个外国政府” 

领导下的、要“在世界各国”建立“共产主义的极权独裁制度”的一种“阴 

谋”。并根据这种诬陷规定,所有“共产党组织”都要在司法部进行登记, 

还授权总统,在其认为国家处于“非常状态”时期,可通过司法部把“共产 

主义组织”的成员无限期地关押。《国内安全法》是对人权法案和美国宪法 

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公然践踏。 

     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0月中国人民革命取得了胜 

利,这两件事使美国统治集团受到沉重的打击。他们大肆渲染“共产主义威 

胁”笼罩于美国大地。共和党则加紧了对执政的民主党的攻势。他们指责民 

主党政府是“丢失中国”的罪魁,并且“面对共产党的渗入丧失了辨别能力”。 

正是在这反共主义的一片喧嚣声中,麦卡锡主义出笼了。 

     麦卡锡主义 1950年2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在西弗 

吉尼亚州惠林市发表演说,指责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他声称,“我 

手中有一分205人的清单,这些人是在国务院工作、却从事颠覆活动的真正 

共产党人”。不过后来减为57人,不久又增至81人。从此,麦卡锡就开始 

了法西斯式的迫害活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卡锡主义”此后在美国政治 

生活中统治多年。 

     麦卡锡煽动反共歇斯底里,到处捕风捉影,任意指控,制造白色恐怖。 

受麦卡锡攻击的人,从政府官员到好莱坞电影演员的广大社会阶层,当时几 

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怀疑的,而受到怀疑就等于有罪。对许多人来说, 

受麦卡锡委员会传讯就意味着被解雇工作、丧失社会地位和被列入“黑名 

单”。很多美国人天天担心忽然祸从天降。许多教师、工会会员和公务人员 

被“从他们的职位上赶走,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人的生计被毁了”。在这种白 

色恐怖下,社会学教师如果不骂“共产主义奴役”,就有被解雇的危险;辛 

辛那提棒球红队一度改了名字;连美国小姐候选人都必须陈述对卡尔·马克 

思的看法。1950年至1952年期间,麦卡锡周游全国,对罗斯福和杜鲁门民 

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横加攻击。与中国问题有关的外交人 

员如谢伟斯、戴维思、范宣德和欧文·拉铁摩尔等均遭审查和迫害。许多民 

主进步人士和科学家亦不得幸免。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先 


… Page 96…

是被怀疑为苏联间谍受到指控,后被诬犯有叛国罪,最后被剥夺了参加绝密 

工作的权利。170个以上的进步团体遭到迫害。150个城镇通过并实施各自的 

 “共产党登记法”,并据此逮捕美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许多加入美国籍 

的外国侨民遭到严重迫害。 

     麦卡锡主义的出现,遭到了美国共产党、一些劳工组织和进步团体的有 

力揭露和坚决斗争。报刊上出现了强大的反麦卡锡主义的舆论力量,许多城 

市爆发了抗议示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也危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杜 

鲁门政府的反动政策为麦卡锡主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但反过来又自食其 

果,遭到麦卡锡的一连串攻击。共和党右翼利用麦卡锡主义对民主党政府的 

 “揭露”,为1952年大选获胜铺平了道路,但到了1953年底,麦卡锡达到 

了权势的顶峰,居然把矛头对准了艾森豪威尔政府。麦卡锡利用他担任参议 

院政府活动委员会和这个委员会的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把指控 

的范围扩大到美国陆军,终于为当局所不容。1954年12月,参议院通过了 

谴责麦卡锡的议案。麦卡锡丢掉他在参议院的所有主席职位。从此,麦卡锡 

主义作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潮流而载入美国史册。但是,由 

于麦卡锡主义植根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反动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全球霸权主 

义,只要美国当局坚持这一逆潮流而动的政策,麦卡锡主义的阴影就不可能 

彻底消除。 



                        二、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杜鲁门政府面临的新问题 战后美国在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的同时, 

为着巩固统治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也不能不实行社会经济改革。首 

先被提出的是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杜鲁门在战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棘手问题。首当其 

冲的是军队的复员,1945—1946年美国经历了“武装力量瓦解”的过程。五 

角大楼原计划一年内只复员 200万人,但由于士兵们纷纷要求尽快返回家 

园,复员人数骤然增加造成国内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种种困难。美国 

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保持和扩大战时获得的经济利 

益,从1945年秋季起掀起了巨大的罢工浪潮。杜鲁门承认说,“劳工纠纷在 

大战行将结束的几个月内发展了起来,并在我任总统的初期突然激烈起来。 

这是我作为美国总统所面临的国内问题中最困难和旷日持久的问题之一”。 

此外,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权的斗争也在加剧,加上通货膨胀、物价 

飞涨、房荒问题严重等等,都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不稳,并有可能 

导致30年代大危机的再现,这一切又影响了美国全球扩张政策的推行。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它的“公平施政”纲领。 

      “公平施政”的内容和实质 1945年9月6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战 

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内容21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