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中,左派三党仍居前列,获胜的人民共和党组阁,乔治·皮杜尔取代古
安出任总理。在修改宪法过程中,左派采取现实态度,制定出一部保留资产
阶级权利和传统秩序的新宪法,并于1946年10月13日全民投票通过,于
12月24日正式生效。法兰酉第四共和国宣告成立。
1946年11月的议会选举,社会党获胜,组织了一党政府,里昂·勃鲁
姆出任总理,但仅维持几十天,于1947年1月被保罗·拉马第取代。拉马第
组成左派三党联合政府,法共得到5个部长职务,其中弗朗索瓦·皮担祐了
国防部长一职。由于法共政治影响日渐增长,在政府中获得重要职位,引起
右翼势力猜忌,左派政治联盟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发生了进一步分化。1947
年4月,法国发生罢工浪潮,法共予以支持,社会党借机排挤法共,法共宣
布退出政府。左派三党政治联合即告破裂。此后,法国政坛更加风雨飘摇,
政府危机层出不穷。从新宪法生效到1958年5月戴高乐重新上台,12年间
政府更换19次,足以说明第四共和国迅速瓦解的原因。
第四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努力发展国民经济。
总的政策仍然是坚持国有化的方向,继续实现重要经济部门的国有化。1947
年初,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
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同
时由政府投资,在罗纳河流域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个计划对法国经济恢复
产生了积极影响。1947—1948年,法国工业生产恢复到并部分超过战前水
平,生产呈继续增长趋势。同时,法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数十亿美元,并无
偿使用尚未释放的德国战俘劳动力,无疑也有助于法国经济的发展。到 50
年代,法国经济稳定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虽然落后于美国、西德、日本等国,
但一直比英国要高些。但是,在第四共和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
国有化政策产生的低效率和巨额亏损开始困扰法国经济。加之不断进行的保
… Page 91…
护殖民地利益的战争,使法国军费空前增长,消耗不断增加,给经济发展带
来更为沉重的负担。这些因素导致第四共和国经济难以高速发展,并构成了
政治上的危机。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如火如荼的民族独立运
动。法属殖民地如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都发展成武
装斗争的局面。第四共和国政府采取严厉镇压政策,不断向殖民地增派军队,
军费也急剧增加。但是,镇压政策并没有奏效,反而使法国政府陷于政治经
济困境,危机重重。1958年5月13日,驻阿尔及利亚法军将领发动兵变,
兵变迅速蔓延到法国境内,政府再度出现危机。当时,兵变策划者和国内一
些政治集团都希望戴高乐能出山主政,戴高乐也发表谈话说他已准备好承担
国家领导重任。现任政府总理皮埃尔·弗林姆兰和总统科蒂与戴高乐举行了
谈判,决定按戴高乐提出的条件交权。5月28日,政府辞职,总统于29日
发表咨文,呼吁议会给予合作,否则总统也将辞职。6月1日,戴高乐正式
接管政府,出任总理。
戴高乐制定的政治纲领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建立总统制的新政体,全
面解决法国政治经济危机,二是结束殖民战争,政治解决殖民地民族独立问
题。
1958年6月12日,新宪法起草工作开始,9月4日,新宪法草案由戴高
乐正式提交给法国人民会议。新宪法加强了总统权力,削弱了议会作用,规
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拥有广泛的行政任命权,包括任命总理,总统可以解散
议会,有权在紧急状况下行使独裁 (这期间不能解散议会)。总统由选举团
①
选举产生,任期7年 。新宪法于9月28日举行的全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根
据新宪法,法国在同年11月举行了国会选举,12月21日举行了总统选举,
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标志着第四共和国的结束和第五共和国的
正式建立。
戴高乐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努力发展国民经济,首先在短
期内稳定了国内经济市场,缓解了通货膨胀、国库亏空、外贸逆差等矛盾。
从1958年开始,政府实施了三个现代化和装备计划,到60年代末,使法国
国民经济获得明显的进步与发展。60年代,法国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达到6。9
%,不仅高于英国和美国,而且超过了联邦德国。在农业方面,于60年代初
完成了机械化,产值逐年上升,60年代末,法国由农产品进口国转变为世界
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主要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经济增
长;摆脱法国经济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
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
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
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有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使农业
稳定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劳动力后备军和良好的产品销售
市场。
在殖民地问题上,新宪法规定成立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
① 1962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直接选举,虽然国会反对,但却在公民投票中以62。5%的多数获得批准。
… Page 92…
邦,各附属国在内政方面享有自治权并保留随时退出共同体的权利。多数殖
民地当局批准了新宪法,只有几内亚宣布于1958年10月独立。1960年,除
法属索马里外,其他殖民地都宣布独立,阿尔及利亚问题也得到政治解决,
法军撤回本国,法国自从1939年9月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和平。
三、北欧国家社会民主党政府及其福利国家政策
社会民主党政府 战后北欧五国,即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和冰岛都
相继建立了社会民主党政府。瑞典社会民主党早在1932年就取得选举胜利组
阁,1944年它再次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丹麦社会民主党虽在1945年10月选
举中失败,但很快于1947年10月的选举中获胜组阁。挪威和冰岛的社会民
主党(工人党)都是1945年大选获胜组阁的。芬兰战后初期建立了民主合作
政府,它是由在大选中获胜的社会民主党、农民联盟和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共
同组成的。1948年,社会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组织起一党政府。
北欧国家社会民主党政府均在战后大力推行社会改革政策,广泛实行民
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利用国家调节手段监督发展经济,并建立起旨在保
障劳动者社会政治经济合法权益的国家政策体系。其中“福利国家”政策被
普遍推行,对稳定战后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
进作用。战后至50年代初期,北欧国家均摆脱了经济困境,相继出现了经济
繁荣的景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战后北欧国家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
社会民主党政府长期坚持社会改革政策的结果和社会民主党能长期执政的主
要原因。
瑞典的福利政策 以“福利国家”为特征的社会改革在北欧五国内各具
特色,其中瑞典最具代表性。福利国家政策,早在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第
一次上台执政时就提出来了,它在“人民之家”旗号下推行。内容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各种保险制度,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
童津贴;二是提供各种免费或低费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托儿等。这种
政策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二战后,社会民主党政府积极推
行因战争中断了的社会福利政策,并有新的补充和发展。
1946年,瑞典议会通过基本退休金法案,规定凡67岁(后改为65岁)
以上公民均可按月领取退休金,数额为退休前15个最高收入年份平均数的
60%,来源为劳动者交纳的保障税。1975年,由劳动者个人交纳改为企业
负担。1959年,议会通过补充规定,使领取退休金的情况和过去工资、技能、
收入等级挂起钩来。全民医疗保险开始于1955年,内容主要有医药保证和病
休津贴、婴孩、病孩家长津贴等。凡有正式收入的成年人按月缴纳收入的12。8
%作为医疗保险税,即可免费就医。对因病、护婴、护理病孩的人实行90%
的津贴,不满12岁的孩子的家庭,每年可领取两个月的特别家长津贴。高等
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并提供奖学金和学生贷款(无息)。失业者可得到纳税
后平均工资92%的救济金,在劳动市场,失业者可得到现金救助。在住房方
面,政府大规模兴建住宅,用津贴方式提供给居民。此外,国家还兴办养老
院、提供家庭服务等各项社会服务。瑞典的福利国家政策比之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政策系统完备,福利水平高,受益面广,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之为“福
利国家的橱窗”。
但是,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推行,瑞典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Page 93…
从70年代起不断困扰国家经济发展。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
引起巨额财政赤字,刺激了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
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
再则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担负,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设备改造更新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影响到整个国家生产水平,也使
国民收入增长滞缓。这些问题被称作“瑞典病”,久治难愈。
职能社会主义与社会党国际 北欧国家社会民主党政府的战后社会改
革措施的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主义,也称“职能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认
为,这是通过社会改良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其实,从国家本质上
看,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欧国家仍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战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所谓的“职能社会主义”仍然是
国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类似“瑞典病”这一矛盾,
恰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和危机的制度
特征。1951年6月30日,世界上34个国家的社会党、工党、社会民主党组
织在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召开大会,决定正式成立社会党国际。经过战后数
十年发展,社会党国际已发展成拥有69个组织成员、在十多个国家入阁主政
的国际组织,尤其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
社会党国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国际。一战
后,第二国际破产派生出伯尔尼国际和维也纳国际即第二半国际,1923年,
这两个国际联合组成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本中止了
活动。二战后期,西欧社会党人重又开始建立新国际的活动。经过1945年3
月伦敦会议、5月克拉克顿会议,于1947年11月安特卫普会议上正式建立
了社会党国际的常设机构,即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在其后几年中,数次召开
代表会议,到法兰克福会议已是第八次代表大会。法兰克福会议讨论并通过
了社会党国际组织的章程和纲领,选举了领导机构,确立了组织机构,总部
设在英国伦敦。摩根·菲利普斯当选国际主席,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当选
国际书记。
社会党国际的理论基础是“民主社会主义”,它综合了近代以来社会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