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全48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尊宿语录(全48卷)-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辟支佛果。而皆灭度。各各起塔供养。一一礼拜叹言。不如生于一子得无上菩提。省我心力。祇如今于百千万众中。有一人得者。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劝众人。须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贵使贱。亦如无住车。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价宝珠。亦名运粪入。若不守此为解。如王髻中明珠与之。亦名无价大宝。亦名运粪出。佛直是缠外人。却来缠内与么作佛。直是生死那边人。直是玄绝那边人。却来向者岸。与么作佛。人及狝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萨。狝猴喻凡夫。读经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许。解得三乘教。善得璎珞庄严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觅佛即不得。教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犹不许亲近。何况自为。是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涅槃经中。被配入十六恶律仪中。同于畋猎渔捕为利养故杀害。大乘方等犹如甘露。亦如毒药。消得去如甘露。消不去如毒药。读经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语。决定透他义句不过。莫读最第一。亦云。须看教亦须参善知识。第一须自有眼。须辩他生死语始得。若辩白不得。决定透不过。祇是重增比丘绳索。所以教学玄旨人。不遣读文字。如云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如是说者名真说。若说文字皆是诽谤。是名邪说。菩萨若说当如法说。亦名真说。当令众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说人不说字。说义不说文。说道欲界无禅。亦是带一只眼人语。既云欲界无禅。凭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习二种定。然后得至初禅。有想定无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无想定生无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无禅。禅是色界。问如今说此土有禅如何。师云。不动不禅是如来禅。离生禅想。问如何是有情无佛性。无情有佛性。师云。从人至佛。是圣情执。从人至地狱。是凡情执。祇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祇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无取舍知解。是名无情有佛性。祇是无其情系。故名无情。不同木石太虚黄华翠竹之无情。将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经中不见受记而得成佛者。祇如今鉴觉。但不被有情改变。喻如翠竹。无不应机无不知时。喻如黄华。又云。若踏佛阶梯。无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阶梯。有情无佛性。

古尊宿语录卷第一终。古尊宿语录卷第二。

大鉴下三世(百丈大智禅师)语录之余。

  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滞著于善。善根人无佛性。故云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触恶住恶名众生觉。触善住善名声闻觉。不住善恶二边。不依住将为是者。名二乘觉。亦名辟支佛觉。既不依住善恶二边。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萨觉。既不依住。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始得名为佛觉。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万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无价宝。能于一切处为导师。无佛处云是佛。无法处云是法。无僧处云是僧。名转大法轮。
  问:从上祖宗皆有密语递相传授如何。师云。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祇如今鉴觉。语言分明。觅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什么密语。
  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师云。空喻于沤。海喻于性。自已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问伐林莫伐树如何。师云。林者喻于心。树者喻于身。因说林故生怖。故云伐林莫伐树。
  问:语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无患。患累既同。缁素何辩。师云。但却发箭。途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伤。谷中寻响。累劫无形。响在口边。得失在于来问。却问所归。还被于箭。亦如知幻不是幻。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亦云。认物为见。如持瓦砾。用将何为。若言不见。木石何殊。是故见与不见。二俱有失。举一例诸。问本无烦恼三十二相如何。师云。是佛边事。本有烦恼。今有三十二相。祇如今凡情是问。无边身菩萨不见如来顶相。如何师云。为作有边见无边见。所以不见如来顶相。祇如今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是名顶相现。
  问如今沙门尽言。我依佛教学一经一论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养。为消得否。师云。但约如今照用。一声一色一香一味。于一切有无诸法一一境上。都无绉尘取染。亦不依住无取染。亦无不依住知解。者个人日食万两黄金。亦能消得。祇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于六根门头刮削并当。贪爱有绉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缕线。个个披毛戴角牵犁负重。一一须偿他始得。为不依佛。佛是无著人。无求人。无依人。如今波波贪觅佛。尽皆背也。故云。久亲近于佛。不识于佛性。唯观救世者。轮回六趣中。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文殊是七佛祖师。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萨。无端作见佛想闻法想。被佛威神力故。犹降二铁围山。不是不解。特与诸学人作标则。令诸后学人莫作与么见闻。但无一切有无等法有无等见。一一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如意宝。是名宝华承足。若作佛见法见。但是一切有无等见。名眼翳。见所见故。亦名见缠。亦名见盖。亦名见孽。祇如今念念及一切见闻觉知。及一切尘垢祛得尽。但是一尘一色。总是一佛。但起一念。总是一佛。三世五阴念念谁知其数。是名佛塞虚空。是名分身佛。是名宝塔。是以常叹言嗟。见今日所依之命。依一颗米一茎菜饷时。不得食饥死。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达者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要生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者个人有自由分。心若不乱。不用求佛求菩提涅槃。若著佛求属贪。贪变成病。故云佛病最难治。谤佛毁法乃可取食。食者是自已灵觉性。无漏饭解脱食。此语治十地菩萨病。是从初至十地也。祇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尽名野干。灼然销他供养不得。祇如今闻声如响等。嗅香如风等。离一切有无等法。亦不住于离。亦无不住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为求无上菩提涅槃故名出家。犹是邪愿。况乎世间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贪一门徒。爱一弟子。恋一住处。结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无阂。祇是自诳。祇如今能于自已五阴不为其主。被人割截节节支解。都无怨吝之心。亦不烦恼。乃至自已弟子被人鞭打。从头至足。如上一一等事。都无一念生彼我心。犹依住无一念将为是。此名法尘垢。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所以常劝众人。须惧法尘烦恼。如惧三涂。乃有独立分。假使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无少许生珍重想。此人步步是佛。不假脚踏莲华。分身百亿。祇如今于一切有无等法。有绉毫爱染心。纵然脚踏莲华。亦同魔作。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执有即属常见外道。执无即属断见外道。执亦有亦无即属边见外道。执非有非无即属空见外道。亦云愚痴外道。祇如今但莫作佛见涅槃等见。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名正见。无一切闻亦无无闻。名正闻。是名摧伏外道。无凡夫魔来。是大神咒。无二乘魔来。是大明咒。无菩萨魔来。是无上咒。乃至亦无佛魔来。是无等等咒。一变众生谄曲修罗。二变二乘曲谄修罗。三变菩萨谄曲修罗。是三变净土。但是一切有无凡圣等法。喻如金矿。自已如理。喻如于金。金与矿各相去离。真金露现。忽有人觅钱觅宝。变金为钱与他。亦如面体。真正无诸沙卤。有人乞。变面为与他。亦如智臣善解王意。王若行时。索仙陀婆即便奉马。食时索仙陀婆即便奉盐。此等喻。学玄旨人。善能通达。应机不失。亦云六绝师子。志公云。随人造作百变。十地菩萨不饥不饱。入水不溺入火不烧。倘要烧且不可得烧。他被量数管定。佛则不与么。入火不烧。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他使得四大风水自由。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自已滓秽谄曲心。尽透过三句外。得说此语。菩萨清净弟子。明白所有言说。不执无有一切照用。不拘清浊。有病不吃药。是愚人。无病吃药。是声闻人。定执一法。名定性声闻。一向多闻。名增上慢声闻。知他名有学声闻。沈空滞寂及自知。名无学声闻。贪瞋痴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药。毒未销药不得除。无病吃药。药变成病。病去药不消。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涅槃经云。有三恶欲。一欲得四众围绕。二欲得一切人为我门徒。三欲得一切人知我是圣人及阿罗汉。迦叶经云。一欲求见未来佛。二欲求转轮王。三欲求刹利大姓。四欲得婆罗门大姓。乃至厌生死求涅槃。如是恶欲。先须断之。祇如今但有取染动念。尽名恶欲。尽属六天。总被波旬管。
  问: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如何。师云。但息一切有无知见。但息一切贪求。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除粪。祇如今求佛求菩提。求一切有无等法。是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祇如今作佛见作佛解。但有所见所求所著。尽名戏论之粪。亦名粗言。亦名死语。如云大海不宿死尸等闲说话。不名戏论。说者辩清浊名戏论。教文都总有二十一般空。淘择众生尘累。沙门持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么会。宛然依佛教。祇是不许贪著依执。若希望得佛得菩提等法者。似手触火。文殊云。若起佛见法见。应当害已。所以文殊执剑于瞿昙。鸯掘持刀于释氏。如云菩萨行五无间而不入无间地狱。他是圆通无间。不同众生五逆无间。从波旬直至佛。尽是垢腻。都无绉毫。依执如是。名二乘道。况乎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祇名诤论僧。不名无为僧。祇如今但不贪染一切有无诸法。是名无生。是名正信。信著一切法。名信不具。亦名信不圆。亦名偏信不具。故名一阐提。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人法俱绝。人法俱空。透三句外。是名不堕诸数。人者是信。法者是戒施闻慧等。菩萨忍不成佛。忍不作众生。忍不持戒。忍不破戒。故云不持不犯。智浊照清。慧清识浊。在佛名照慧。在菩萨名智。在二乘及众生边。则名识。亦名烦恼。在佛名果中说因。在众生名因中说果。在佛名转法轮。在众生名法轮转。在菩萨名璎珞庄严具。在众生名五阴丛林。在佛名本地无明。是无明明。故云无明为道体。不同众生暗蔽无明。彼是所此是能。彼是所闻此是能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是生语句。是出辙语句。不明不暗。不佛不众生。总与么也。来去断常。佛与众生。是死语。遍不遍同异断常等。是外道义。般若波罗蜜是自已佛性。亦云摩诃衍。摩诃是大义。衍是乘义。若守住自已知觉。又成自然外道。不用守如今鉴觉。不用别求佛。若更别求。又属因缘外道。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佛亦不是无为。虽不是无为。又不是冥寞。犹如虚空。佛是大心众生。鉴觉多鉴觉。虽多他鉴觉清净。贪瞋鬼捉他不著。佛是缠外人。无绉毫爱取。亦无无爱取知解。是名具足六度万行。若要庄严具。种种皆有。如不要他。不用亦不失。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修行非是执劳负重。唤作修行。却不与么。三身一体一体三身。一者法身实相佛。法身佛不明不暗。明暗属幻化。实相由对虚得名。本无一切名目。如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成佛献盖等。是升合担语。要从浊辩清得名。故云实相法身佛。是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亦名虚空法身佛。亦名大圆镜智。亦名第八识。亦名性宗。亦名空宗。亦名佛居不净不秽土。亦名在窟师子。亦名金刚后得智。亦名无垢檀。亦名第一义空。亦名玄旨。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二报身佛。菩提树下佛。亦名幻化佛。亦名相好佛。亦名应身佛。是名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亦名平等性智。亦名第七识。亦名酬因答果佛。同五十二禅那数。同阿罗汉辟支佛。同一切菩萨等。同受生灭等苦。不同众生系业等苦。三化身佛。祇如今于一切有无诸法。都无贪染。亦无无染。离四句外。所有言说辩才。名化身佛。是名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亦名大神变。亦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