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考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梦考证-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适(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初名嗣糜,学名洪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五四运动前后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1917年 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随后又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提倡白话文,宣传民主、科学,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倡导和推动作用。是最早尝试白话新诗的创作者之一。1920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最早话剧《终身大事》,推动了早期话剧创作。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等小说的研究中自成一说。对《红楼梦》着重考证作者的身世、经历,创立“自传说”,被称为“新红学”。1919年接编《每周评论》后,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传杜威的点滴改良的实用主义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并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白话文学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等。 

  一 
  《红楼梦》的考证是不容易做的,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他们怎样走错了道路呢?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 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这种附会的“红学”又可分作几派:
  第一派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他们说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当时名士冒辟疆的妾 ,后来被清兵夺去,送到北京,得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死,清世祖哀痛的很,随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去了。依这一派的话,冒辟疆与他的朋友们说的董小宛之死,都是假的;清史上说的清世祖在位十八年而死,也是假的。这一派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即是清世 祖,林黛玉即是董妃。“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 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以上引的话均见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 索隐》的提要。)
  这一派的代表是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这一派的根本错误已被孟莼荪先生的《董小宛考》(附在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之 后,页一三一以下)用精密的方法一一证明了。孟先生在这篇《董小宛考》里证明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故清世祖生时,小宛已十五岁了;顺治元年,世祖方七岁。小宛已二十一岁了;顺治八年正月二日小宛死,年二十八岁,而清世祖那时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小宛比清 世祖年长一倍,断无入宫邀宠之理。盂先生引据了许多书,按年分别,证据非常完备,方法也很细密。那种无稽的附会,如何当得起孟先生的摧破呢?例如《红楼梦索隐》说:
  渔洋山人题冒辟疆妾圆玉女罗画三首之二末句云“洛川淼淼神人隔,空费陈王八斗才”,亦为小琬而作。圆玉者,琬也;玉旁加以宛 转之义,故曰圆玉。女罗,罗敷女也。均有深意。神人之隔,又与死别不同矣。(提要页一三)
  孟先生在《董小宛考》里引了清初的许多诗人的诗来证明冒辟疆的妾并不止小宛一人;女罗姓蔡名含,很能画苍松墨凤;圆玉当是金晓珠,名( 王丹),昆山人,能画人物。晓珠最爱画洛神,(汪舟次有《晓珠手临洛神图卷跋》,吴(上艹下园)次有《乞晓珠画洛神启》)故渔洋山人诗有“洛川淼淼神人隔”的话。我们若懂得孟先生与王梦阮先生两人用的方法的区别,便知道考证与附会的绝对不相同了。
  《红楼梦索隐》一书,有了《董小宛考》的辨正,我本可以不再批评他了。但这书中还有许多绝无道理的附会,孟先生都不及指摘出来。如他说:“曹雪芹为世家子,其成书当在乾嘉时代。书中明言南巡四次,是指高宗时事,在嘉庆时所作可知。……意者此书但经雪芹修改,当初创造另自有人。……揣其成书亦当在康熙中叶。……至乾隆朝,事多忌讳,档案类多修改。《红楼》一收,内廷索阅,将为禁本,雪芹先生 势不得已,乃为一再修订,俾愈隐而愈不失其真。”(提要页五至六。)但他在第十六回凤姐提起南巡接驾一段话的下面,又注到:“此作者自言也。圣祖二次南巡,即驻跸雪芹之父曹寅盐署中,雪芹以童年召对,故有此笔。”下面赵嬷嬷说甄家接驾四次一段的下面,又注道:“圣祖 南巡四次,此言接驾四次,特明为乾隆时事。”我们看这三段“索隐”,可以看出许多错误。(1)第十六回明说二三十年前“太祖皇帝”南巡时的几次接驾,赵嬷嬷年长,故”亲眼看见”,我们如何能指定前者为康熙时的南巡而后者为乾隆时的南巡呢?(2)康熙帝二次南巡在二十八年(西历一六八九),到四十三年曹寅才做两淮巡盐御史。《索隐》说康熙帝二次南巡驻跸曹寅盐院署,是错的。(3)《索隐》说康熙帝二次南巡时,“曹雪芹以童年召对”,又说雪芹成书在嘉庆时。嘉庆元年(西历一七九六)上距康熙二十八年,已隔百零七年了。曹雪芹成书时,他可不是一百二三十岁了吗?(4)《索隐》说《红楼梦》成书在乾嘉时代,又说是在嘉庆时所作,这一说最谬。《 红楼梦》在乾隆时已风行,有当时版本可证。(详考见后文。)况且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曾提起曹雪芹的《红楼梦》。袁枚死于嘉庆二年,诗话之作更早的多,如何能提到嘉庆时所作的《红楼梦》呢?
  第二派说《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这一派可用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作代表。蔡先生说:
  《石头记》……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 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之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石头记索隐》页一。)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当时清帝虽躬修文学,且创开博学 鸿词科,实专以笼络汉人,初不愿满人渐染汉俗,其后雍乾诸朝亦时时申诫之。故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道:“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又黛玉见宝玉腮上血渍,询知为淘澄胭脂膏子所溅,谓为“带出幌子,吹到舅舅耳里,又大家不乾净惹气。”皆此意。宝 玉在大观园中所居曰怡红院,即爱红之义。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页三至四。) 
  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不但“女子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与“汉”字“满”字有关系也;我国古代哲学以 阴阳二字说明一切对待之事物,《易?坤卦?象传》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是以夫妻君臣分配于阴阳也,《石头记》即用其义。第三十一回……翠缕说:“知道了!姑娘(史湘云)是阳,我就是阴。……人家说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清制, 对于君主,满人自称奴才,汉人自称臣。臣与奴才,并无二义。以民族之对待言之,征服者为主,被征服者为奴。本书以男女影满汉以此。(页九至十)。
  这些是蔡先生的根本主张。以后便是“阐证本事”了。依他的见解,下面这些人是可考的:
  (1)贾宝玉,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康熙帝的太子,后被废。)(页十至二二。) 
  (2)《石头记》 叙巧姐事,似亦指胤礽,巧字与礽字形相似也。……(页二三至二五。)
  (3)林黛卫影朱竹垞(朱彝尊)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垞之号也。……(页二五至二七。) 
  (4)薛宝钗,高江村(高士奇)也。薛者,雪也。林和靖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江村之姓名(高士奇)也。 ……(页二八至四二。)
  (5)探春影徐健庵也。健庵名乾学,乾卦作“三”,故曰三姑娘。健庵以进士第三人及第,通称探花,故名探春。……(页四二至四七。 )
  (6)王熙凤影余国柱也。王即柱字偏旁之省,國字俗写作“国”,故熙凤之夫曰琏,言二王字相连也。…… (页四七至六一。) 
  (7)史湘云,陈其年也。其年又号迦陵。史湘云佩金麒麟,当是“其”字“陵”字之借音。氏以史者,其年尝以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也 。……(页六一至七一。) 
  (8)妙玉,姜西溟(姜宸英)也。姜为少女,以妙代之。《诗》曰“美如玉”。“美如英”。玉字所以代英字也。(从徐柳泉说。)……( 页七二至八七。) 
  (9)借春,严荪友也。……(页八七至九一。) 
  (10)宝琴,冒辟疆也。……(页九一至九五。) 
  (11)刘老老,汤潜庵(汤斌)也。……(页九五至百十。)
  蔡先生这部书的方法是每举一人,必先举他的事实,然后引《红楼梦》中情节来配合,我这篇文里,篇幅有限,不能表示他的引书之多和 用心之勤,这是我很抱歉的。但我总觉得蔡先生这么多的心力都是白白的浪费了,因为我总觉得他这部书到底还只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我记得从前有个灯谜,用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打一个“日”字。这个谜,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猜得中的。因为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其次,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陈的陈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枺弊掷锏摹澳尽弊秩サ簦淠荆O碌摹叭铡弊郑攀敲盏祝∧闳舨荒苋普庑矶嗤渥樱菹氩旅眨〖偈棺觥逗炻ッ巍返娜说比照娓鲇猛跷醴锢从坝喙娓鱿胱拧巴跫粗制灾。瑖炙仔醋鞴饰醴镏蛟荤觯远踝窒嗔病暴ぉぜ偈顾嫒绱怂枷耄癫徽娉闪艘桓龃蟊坎寺穑克蚜四敲创笃Γ降字蛔隽恕皣弊趾汀爸弊值囊恍〔糠荩换褂姓饬礁鲎值钠溆嗖糠莺湍亲钪匾摹坝唷弊郑疾辉龅健懊彰妗崩锶ィ≌庋龅拿湛刹皇潜棵章穑坑明梓肜从啊捌淠辍钡钠洌板攘辍钡牧辏挥萌媚锢从啊扒А钡那杭偈拐嬗姓庵钟吧浞ǎ际峭谋棵眨〖偈挂徊俊逗炻ッ巍氛媸且淮饷囱谋棵眨蔷驼娌恢档貌铝耍
  我且再举一条例来说明这种“索隐”(猜谜)法的无益。蔡先生引蒯若木先生的话,说刘老老即是汤潜庵:
  潜庵受业于孙夏峰(孙奇逢,清初的理学家)凡十年。夏峰之学本以象山(陆九渊)阳明(王守仁)为宗,《石头记》“刘老老之女婿曰王狗儿,狗儿之父曰王成。其祖上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势利,便连了宗”,似指此。 
  其实《红楼梦》里的王家既不是专指王阳明的学派,此处似不应该忽然用王家代表王学。况且从汤斌想到孙奇逢,从孙奇逢想到王阳明学派,再从阳明学派想到王夫人一家,又从王家想到王狗儿的祖上,又从王狗儿转到他的丈母刘老老,--这个谜可不是比那“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谜还更难猜吗?蔡先生又说《石头记》第三十九回刘老老说的“抽柴”一段故事是影汤斌毁五通祠的事;刘老老的外孙板儿影的是汤斌买的一部《廿一史》;他的外孙女青儿影的是汤斌每天吃的韭菜!这种附会已是很滑稽的了。最妙的是第六回凤姐给刘老老二十两银子,蔡先生说这是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