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米丘林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米丘林_2-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用自己果园产的甜美的水果招待儿子。望着儿子已经斑白的头发, 

米丘林问道: 

      “说真的,你爱好你的事业吗?” 

      “爱的,爸爸!并且一点儿也不比您的爱好差。”儿子的回答使父亲感 

到高兴。随后,米丘林便引导儿子到果园里去,他指点着给儿子看自己引以 

为豪的最近几年的“杰作”——“凤凰卵·基泰伊卡”苹果、“早熟·金黄 

色·基泰伊卡”苹果、“皮平·沙福兰”苹果、“斯拉夫温卡”苹果、“大 

密林”苹果、“北方佳人”樱桃、“莱茵·克芦笛·改造”杏以及“布瑞·冬 

季梨”等等,并问儿子: 

      “你现在自己来判断一下,那时出走的行动是聪明还是笨拙呢?” 

      “您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爸爸!” 

      “总有自己的一套,这点你说对了!” 

     儿子给父亲讲述了自己40多年来的奋斗,老人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 

道:“我希望你照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显然你没有像寄生虫那样生活……” 

     儿子愉快地走了,米丘林仍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中。 

     苏联的科学界和劳动人民都在研究和学习米丘林的学说,甚至在少年儿 

童中,也开展了“少年米丘林”运动。米丘林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农业 

建设的科学理论基础。而米丘林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后代,希 

望自己的事业有人继承。 

     说到继承米丘林的事业,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偷果子结下缘份”的有趣 

的小故事: 

     米丘林的果园里培育了又大又甜的果子。附近调皮馋嘴的孩子看在眼 

里,便常常钻进果园偷吃。一天,他们又来偷吃,早已有所防备的米丘林出 

其不意地站到顽童们的面前,并且抓住了他们的“小头头”。这个孩子吓坏 

了,他乖乖地站在那里,准备接受一顿训斥。 


… Page 19…

     可是米丘林并没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自己的屋子里,让他吃水果。然 

后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知道吗?这些果树不是一般的果树,它们是用来 

做实验的,摘掉了一个果子也许就会把一项重要的实验给毁掉了。实验是很 

有意义的事,如果成功了,可以培育出许多新的、好吃的果子,还可以让一 

棵树多结出好几倍的果子。这些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将来没准儿你也会 

爱上这种工作呢!” 

     那个孩子认真地听着,点着头。后来,再也没有顽童到米丘林的果园偷 

果子了。 

     15年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个年轻英俊的农学院果树专业毕 

业生来拜访米丘林,并要求到他的实验园里做实习生。这个青年叫雅可乌列 

夫,他就是15年前偷果子的“小头头”,经过那次米丘林教育,他果真爱上 

了培育果树的工作;后来在实验园里通过米丘林的精心指导,他当了生物学 

博士,成为米丘林事业的卓越继承者。 



                                 八、尾声 



     春风秋雨,岁月流逝。1934年,80岁高龄的米丘林已从事园艺活动60 

个年头。他培育出的新品种已经超过了300个。1935年,国家和科学研究机 

关又授予他生物学博士的学位。不幸的是,这年的2月底,80高龄的园艺家 

米丘林突然病发,经卫生人民委员部和克里姆林宫卫生总署指定大夫会诊, 

确诊是胃癌。在病中他得到了科学院选他为名誉院士的喜讯。 

     1935年6月7日,这位伟大的自然改造者怀着无限欣慰之情与世长辞 

了。苏维埃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把他安葬在米丘林斯克广场。在他的墓碑 

旁,种植了他亲手培育的品质优良的果树,永远地陪伴着这位伟大的园艺大 

师。 

     米丘林在苏维埃政权时代一共工作了 18年,这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时 

期。联共党和苏维埃政权对他的研究工作的充分支持,为米丘林事业的发展 

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因此,这也是他发挥最大限度创造性的时期。 

     米丘林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辩证唯物主义者。他用自己辛勤的劳作, 

从无数次失败中吸取经验,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使它为人类的实际生 

活服务,为全世界生物学家,特别是为农业科学工作者开辟了一条唯一应遵 

循的道路。 

     米丘林的伟大又在于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曾坚决拒绝美国的诱惑, 

在沙皇时代所遭受的艰苦坎坷生活中,也没有中断过他的研究工作。 

     米丘林从一个小小的车站站务员开始他的科学研究生涯,直至成为一名 

伟大的自然科学改造者和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者。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他的成功在于他不说空话,而是老老实实地面对实际,从千百遍的实验中找 

真理,找自然界的规律并掌握它。米丘林之所以成功,又在于他的缜密细致 

的工作作风。他从无数次缜密观察中去发现果树的许多变种,因而育成许多 

新品种;从无数次实验中,他把南方的果树栽培到北方,使它们像在南方一 

样地开花、结果。这和保守主义者及教条主义者的科学家只注意变异的“显 

著”,而把许多他们认为不显著的东西都从眼底滑走,和“寒带人民就命定 

吃不上水果”这些谬论是完全不同的。米丘林的成功,还在于苏维埃政权对 

他的研究工作的支持。我们知道,米丘林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同沙皇 


… Page 20…

反动统治作斗争,同反动学说作斗争,同贫困作斗争。他从来没有低过头, 

没有放弃过他所信仰的真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把生物科学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得以飞速发展。 

     米丘林说过:“我们不能期待自然界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界索取。” 

这正是他多年辛勤劳苦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全部米丘林学说的精髓。 


… Page 2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