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 2007年第3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诗刊 2007年第3期-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破的水壶——读'法'格瑞兹油画 
  一把打破的水壶,作为名字 
  依然完整,它破损的部分 
  流失过一些东西,比如水,时间与风 
  水壶的缺口,这命运的伤口 
  被神的目光触摸 
  被风的指纹烫伤 
  天生丽质的好女子 
  挎着这把残缺的陶器 
  不忍心把它抛弃或者摔碎 
  她在心里用善良和月光 
  把水壶,把受伤的爱情和记忆 
  修补得多么完美 
   
  卢森堡英雄广场 
  张守忠 
   
  一个活着的人 
  守护一位死去的战士 
  活着的人希望 
  不要忘记战争中逝去的英灵 
   
  一只和平鸽 
  落在纪念碑上 
  活着的人昂起头 
  期望和平鸽不要离去 
   
  低矮的春天 
  高 峰 
   
  瓦埠湖上梢,陡涧河下游 
  幽谷里现出野趣 
  现出了今年低矮的春天 
   
  那水边白的、红的、紫的 
  花,她们的寂寞也是我的寂寞 
  河水一天涨一厘米 
  托着花骨朵的嫩茎也在长 
  芳香不会淹着,也不会受凉 
   
  坡上的屋檐是老宅 
  门楣下是低矮的世俗的生活 
  春天就有一股人的气味,动植物的气味 
  南墙上现出忙碌的身影和语录 
  现出薄暮中的一条大板凳 
  现出一个青青的脑壳和一册卷皱的课本 
   
  一根劣质香烟 
  罗国雄 
  父亲递过来的 
  一根劣质香烟 
  突然不对我的胃口 
   
  是辛辣的烟味过于刺鼻 
  是递烟的手还沾满泥污 
  是手背上那个醒目的冻疮 
  膏药却涂在了谁的伤口 
  我不能隐忍的忧伤弥漫着 
  一个一个烟圈 
  加重了夜的浓度和深度 
   
  一根劣质香烟在指尖燃烧 
  父亲的背影像一截香烟 
  渐渐矮了下来 
  渐渐就要退到黑暗中 
  我焦虑不安,但却不能止住 
  烟灰不断地掉到地上 
   
  一根劣质香烟慢慢燃烧 
  它没有声响 
  无人知晓的痛 
  无人咀嚼的苦 
  在这个冰凉的冬夜 
  轻易废黜了我陪父亲守岁的幸福 
  我一口一口吸着 
  像吞下一粒一粒的毒药 
  但我不敢掐灭 
  就像不敢掐灭 
  父亲眼睛里,一根香烟 
  燃烧着的生动 
   
  一根劣质香烟 
  让我读懂了我的父亲 
  快剩下一个烟头的人生 
   
  雨 天 
  何波良 
   
  下雨的日子 
  你便关闭眼前的视线 
  让耳朵八方浸游 
   
  雨落梧桐是清脆的 
  雨打芭蕉是温馨的 
  雨泼荷叶是圆润的 
  但雨击打因雨 
  叠加而成的水洼 
  便有一种,雏鸡 
  啄破蛋壳的声音 
   
  雨,不避季节 
  雨,没有年龄 
  唐朝的雨,依然 
  打湿了宋、元、明、清 
  如是,你放开心池 
  一任雨去写意 
  便有了潮涨潮落 
  便有了舟楫帆影 
   
  春天刮大风(外一首) 
  宋烈毅 
   
  来到山上 
  树木无言 
  他不相信这山是 
  真的 
  有一种静穆 
  令他惊悚 
  他担心出现另外 
  的一个人 
  比他还要静穆 
   
  来到山谷 
   
  我们有天黑前的那种 
  紧张 
  我们都是来找蘑菇的 
  我们都是试图忘掉天黑的 
  但我们都不得不说 
  天黑了所有的孩子都要 
  回家 
  我们一路赶着 
  黑猪白猪回家 
  我们最终都是要回家的 
  我们喜欢栅栏 
  但我们又多么恐惧栅栏 
  我们都是出来找蘑菇的 
  钟声使黄昏迷茫 
  我们是听着钟声回家的 
  我们感谢钟声 
  我们在钟声中 
  一路赶着黑猪白猪回家 
  我们在山谷中 
  遇见了黑暗 
炊烟等
  炊 烟 
  赵 捷 
   
  人老了 
  背就驼了 
  他习惯地走在 
  过去的路上 
  走着走着 
  就走成了一缕 
  袅袅升起的炊烟 
   
  炊烟很轻 
  炊烟很淡 
  炊烟飘散的时候 
  不易被肉眼发现 
   
  慰 问 
  李庆华 
   
  4000元人民币,8000张 
  装进20个信封 
  便是20户特困家庭除夕的欢颜 
  在摄像机的指挥下,面带微笑 
  将钱放在一双僵硬的手中 
  他们的脸上霎时有了神圣 
   
  经不住乡镇府的美意,只走访了 
  两三家路况好的村民 
  其余让村支书代为慰问 
  几杯酒下肚,便忘记了寒冷,脱掉大衣 
  后悔镜头里还留着真皮手套 
   
  去掉招待,去掉土特产,去掉编制作费 
  他们的慰问或许只剩下 
  半分钟当地的新闻 
   
  大 雪 
  刘 震 
   
  大雪,来吧 
  别在乎什么季节 
  从燕山可以 
  从纳木错可以 
  从额尔古纳也可以 
   
  我心中的白色火焰 
  燃着不碎的梦幻 
  我蹒跚的步履 
  携着少女的孤眠 
   
  请沿着我漂泊的长发 
  请顺着我的掌心向下 
  让肮脏孕育生命 
  让黑抹杀黑,让白拯救自 
   
  我匍匐的苍茫 
  始终捧着乌鸦的叫声 
   
  恋 
  孙福林 
   
  即将退休了 
  还没有正式批准 
  手续实行网上处理 
  退与不退无实质性冲突 
   
  生活交给社会养老保险 
  时间专利不需要申请注册 
  办手续是迟早的事 
  心急吃不成热馍馍 
   
  下岗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们过去是一个车间的工友 
  他们将“工作着是美丽的”名言 
  赠与我作退休留念 
   
  扁豆花悄悄地开了 
  宣家江 
   
  我终于看到了 
  看到它眼里涌动着 
  雨水——这闪光的泪珠 
  一朵一朵紫色的扁豆花开了 
  悄悄地 
  开在它行驶的窗口…… 
  我只有轻轻地把它的扉页合上了 
  我真的不敢去触摸它 
  更不敢去唤它的名字 
   
  父亲的农具 
  任培林 
   
  父亲走了 
  父亲的农具还在 
  整整齐齐摆在柴房里 
  就像一伙亲兄弟 睡眠很好 
  铁锈尘埃蛛网 
  开始从嘴唇喉咙 直至整个身体 
  我几乎感觉到因呼吸不畅 
  掀起的小小波动 
  我打开房门 迅即又关上 
  我怕惊醒它们 
  不仅是因为春天还远没有来临 
  就像我的父亲 
  他在春天着急的样子 
  总是让我担忧 
   
  古乡的阿婆 
  毕东耀 
   
  阿婆摇晃着扇子还没有出门 
  小桥边已坐满了纳凉的人 
   
  掉了牙的阿婆 
  讲着老掉牙的故事 
  一遍又一遍 
  瞌睡醒来 
  问故事讲到了哪里 
   
  走了 
  几乎是同一个声音 
  走了,我也该走了 
  这桥上太挤了,太挤了 
  阿婆喃喃地重复着 
   
  阿婆坐过的石凳凉了 
  我的心也骤然感到一阵 
  莫名的凉意 
   
  简 历 
  白 光 
   
  身份证 学生证 工作证 
  户口 档案 表格 简历 
  体检表 成绩单各种鉴定 
  姓名 性别 民族 年纪 
  受过什么处分或奖励 
  有什么特长和突出的业绩 
   
  抖落迷迷蒙蒙的灰尘 
  钻入模模糊糊的字迹 
  启动隐隐约约的记忆 
  寻找一个一米七八的身躯 
   
  在一个盛夏的中午 
  书亭前直立 
  偶尔的车笛把入神的阅读惊醒 
  淡淡的一笑 
  扶了扶眼镜 
   
  孤独的钉子 
  魏书旗 
   
  孤独常常像一枚钉子 
  咬紧我 
   
  我咬咬牙 
  用力把它砸进鞋子里去 
  故意不拔出来 
  孤独也有发软的时候 
  当我亮出灵魂里呼啸的锤子 
   
  致石头——罗丹雕塑《沉思者》 
  孙海兴 
   
  为何这般心的形状 
  为何这般剔透明亮 
  你是一颗被遗弃的诗人的心脏 
  攥紧能感受你激烈的心跳 
  抚摸能感觉你凄凉与忧伤 
   
  为何这般头的形状 
  为何这般山的力量 
  你是一颗被抛弃的诗人的头颅 
  一个凝固的精神 
  一个鲜活的思想 
   
  月光下,感受一句宋词 
  吴广川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今夜,我坐在故乡的桥头 
  等待辛弃疾的到来 
   
  月色淡淡 
  蛙声阵阵 
  凉风悠悠地送来 
  稻花的清香 
   
  视觉、听觉、嗅觉 
  一同获得美的享受 
  和700多年前辛弃疾看到的景致 
  没什么区别 
  只是,夜深了 
  辛弃疾仍没有来 
   
  关于水 
  易 涛 
   
  看那江河湖海的流淌 
  看那冰川雪山凝固的庄严 
  天上的云层汽带 
  将水贮存于云海 
  广袤的地球植被 
  在水的分解中完成光合转换 
   
  谁在无视水的流走 
  谁让水改变了纯洁的颜色 
  谁在漠视着 
  生命之源 可曾问 
  文明的翅膀能飞多高 
  未来的航船能驶多远 
   
  雪 
  查有梁 
   
  走在雪的平原上 
  身后的脚印逶迤成一行诗 
  天空仍然飘着雪花 
  云层隐匿了鸟的歌 
   
  走在雪的平原上 
  脚下发出“嚓嚓”的声音 
  世界是一片银色的寂静 
  空气 偕冬梅一样清新怡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思绪在云层的诗人 乐雪的柔顺 
诗人来信
  主编并《诗刊》编辑部: 
  你们好。欣闻贵刊五十华诞,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首先,是因为我从少年起就是贵刊的读者。你们发表的代表性的诗作给当时还年轻的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仍难以磨灭。如果说有些作品对几代青年的人生道路都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看也绝不为过。其次,是我前几年在西藏所作十二首词去年在贵刊上得以发表。由于我是长期坚持用新声韵写作中国传统诗词的业余作者,所以能够在贵刊上占有一角之地,也体现了你们的包容性和贵刊所登作品的多样性,对我和我的吟友们也是一个重要鼓励。 
  在当今不少人崇拜金钱、痴迷物欲之时,用诗歌来唤起和培养中华民族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来传达和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之情,实在是当务之急。为此,我衷心祝愿贵刊永葆青春,再创辉煌。 
   
  尊敬的《诗刊》诸位朋友: 
  “您驮着厚重而来,您载着春天远行。”纪念《诗刊》50周年华诞,是诗坛文界的盛大节日!作为一名军旅诗人,谨向《诗刊》和“诗刊人”表示由衷的祝贺和敬意! 
  《诗刊》对于我具有诗歌生命里程碑的意义。在我的生命记忆里,有两种诗的符号铭心刻骨:一是小学课本上的“课本诗”,她是童年时代“诗的启蒙符号”,牵我手走进诗的梦想和歌的王国。二是《诗刊》园地,她创刊那年我14岁,是我中学时代“诗的成长符号”,伴我走过诗意四季。回顾青年从军,戎马倥偬;诗情军旅,阳光人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难忘《诗刊》,崇敬《诗刊》,感激《诗刊》。欢庆《诗刊》跨世纪远航,又仿佛咀嚼着一段段诗意人生,余香满口,有一种“送亲”的感受。我曾应约为《诗刊》写一句心语:“一卷《诗刊》在手,崇高伴我上路。”愿与“诗刊人”在路上共勉! 
  祝年轻的《诗刊》,穿过历史风烟,跨越岁月沧桑,以坚定的约定,带着美丽的栏目和美好的诗篇,踏上更为深刻、全面的审美之旅! 
沈鹏诗词近作(八首)
  沈鹏,1931年生于江苏江阴。幼学诗、书、画,入大学后攻读文学、新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艺术顾问。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编与编辑的出版物800余种。出版有诗词、评论、书法等个人专集20余种。 
  创作心得:人只能用生命的一部分时间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