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 略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镜录 略讲-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钟、电话铃声的效果如何呢?二者与引碧绝对不同,当然,这要有入定经验的人才会晓得。大家平时留意,每个环节都是大问题。
  云色性难思等者,即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等。
  这都是华严境界,到此佛说的都是心物一元极高深的道理。“色性、色法”是佛学名词,四大(土水火风)属于色法,物质世界的物质在佛学中属于色尘。在唯识学中再深一层分析有所谓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是可以表示出来的,例如青黄赤白黑……等七彩的颜色。无表色是抽象的境界,譬如意识上的思想是无法表达的;又如电子、原子、核子,只有专门学科学的在实验室中才能理解,电子分解到最后还是空,超过可以表达的作用,几乎到了无表色的境界,在物理学上称为“能”,它无法用现象表示出来,可是它有这个作用。
  还有,意识中所生的色(物质世界),等于意识到了心物一元的状态。譬如梦中的意识思想可以生起另外一个人物或世界。一般来说,佛法里小乘、大乘等显教,偏向于心的表达,亦即从心性方面入门,然而事实上,到了最高处,不一定靠心法入门,藉着物理一样可以到达。当然今天自然物理科学的研究,相对于佛法来讲,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而已!说不定几个世纪以后,人类也许会在物理方面能直接达到形而上,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的。固然现在还不能断定人类的智慧真能到这么高的境界。
  所以,色性本身也难思议,这一点青年同学特别注意!一般佛书都说佛性不可思议,现在这里告诉你,色性也不可思议,物质世界的东西与形而上道一样神妙不可思议,你不要轻视它,当然,也不可偏重物质,二者是一体的两面。
  因此,“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色法,它本身就佛,特别注意!色法本身就是佛。很明显地,如果不做科学讲法,而以普遍性的讲法面向生活层面、教育程度不相等的人说,色是陀罗尼自在佛,泥巴是地大,泥巴塑的佛像我们要拜,因为色的活动,它就是佛嘛!没有错!那样解释也对,但是很粗浅。进一步解释呢?“色等总持”,“总持”是佛经翻译的名词,比如“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现在极为普遍,似乎是显教法,实际上是密教。“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总持法门,通常不翻其意,若翻译则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
  为什么不翻译?因为无量寿、无量光只能勉强表达“阿弥陀”三个声音的一部分,无法表达全体。其实“阿弥陀”三个音就是总持一切的法门。“色等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总纲的总纲,以现代观念不叫总纲,叫中心的中心,它的本身就是佛。
  亦应云分别眼性难思有眼陀罗尼自在佛等。
  因此我们身体本身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佛,譬如眼根的功能,眼神经、眼球等,其本身也是不可复思议。现在医学、科学再发达,能医治许多眼疾,但是却治不好近视跟,眼睛本身有不可思议的业力。这一代人的眼睛业力重,近视眼特别多,慢慢地聋子也会多起来,因为电视、收音机发达,噪音危害愈严重。现在近视眼戴眼镜,将来耳朵毛病可能要普遍地戴耳机,未来人类也许全身都要借助各种仪器!
  眼睛有不可思议的功能,你懂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父母所生的这对肉眼,经过修持可以发神通而具备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又眼中云性空寂灭,即眼之度门。
  有些人悟道就是靠眼睛一看东西而悟道,譬如密宗的修法,专门利用眼睛观看佛像或观一朵花,现在则可以利用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设备。我理想曾有此构想,在一个房间装设物理的配备,配合光线等等,但是一算钱不得了!不过人一进到那种环境,自然可以到达念头、杂念不起的的境界,不是不可能,原理就是“眼中云性空寂灭”,眼观色,当下可以进到性空寂灭的度门,靠眼睛就可以得度成佛。
  眼等本净,亦应云色等度门。色等本净,不唯取相为染,无心为净而已也。
  拿眼睛来讲,眼与色二者本身就是净土,色是眼睛前面相对的光,它们没有什么脏或不对。那么走在街上眼睛多看人家一跟,人家会拿刀捅你,为什么?因为看你讨厌。其实眼睛本身无善恶,眼睛观色法是本净,这是个度门。所谓“度”就是利用这个方法修持可以成佛。“度门”是佛学名词。因为眼睛本身是净土,它无所谓善恶、是非,也无所谓美丑。一个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平常;一个不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很美、很可爱。所以眼与色本身都是净土,不净的是你意识分别所生,眼识起了作用,与意识一搭配而起善恶、是非。
  因此说眼、色本净,也可以反过来说,色等本净,取相为染污,执著相就是染污,只要此心不起分别,无心当下就是净土。真达到无心、无色相,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琉璃为地,一道清光、一片平静。
  所以说“无心为净”。什么是净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无心,无心是为净。

  活在有没有之间的人生
  又以《智论》三观束之,分别色相等是假名观也;性空寂灭,是空观也;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
  再说,以《大智度论》般若宗的观点来说,以三智三观的道理来约束这个理论。在天台宗的理论,眼睛能够分别色相就是假观。而我们知道色尘本净,意识不起分别,眼睛观外面的境界——色尘,不起作用,性空寂灭,这就是空观。空观并不是究竟,你落在空的意境上还住在空。“此二”,空与假,“不二”,并非二分。所谓假是代表有,世界上一切的有都是假有,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这个肉体都是你的假有,因为你占据了它,活八十岁就租用八十年,并不是属于你,只是暂时归属于你使用。所谓身外之物,这个肉体上面的衣服更不是我的,是我们假体上面的假东西,等于假中作假,这个世界一切东西都是假,没有一样是真的,因为我们生命所有一切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属于我之所有,所以说假观就是有观。
  这个世界的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过严格来说,也非真空,对于假来说,勉强叫真空,其实这个空也是假空,因此你在修证空的境界中,拼命想把空抓住,你抓不住的,因为空也是假,那也是意境修持偶然暂有的一个境界而已!你要抓它是智慧不够。不过,对一般人来说,教育是个诱导法。有时你告诉我达到空了,我说:“好啊!你了不起!证到空了,好好保住,保持住。”实际上,我嘴巴给了个方便。明知道他一定保不住,保不住更可贵,慢慢修持再找回来,慢慢跟他兜圈子,大家逗着玩,假观,都是假的。
  “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空有二者不二,是一体的两面,懂了以后,住空而不被空骗,就是不执著于空;住有也不被有骗,有即是空,空即是有,这叫中道观。天台宗说“中道”;龙树菩萨著的论是《中论》;西藏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也有《中观》方面的论述。其实说一个中,早已不中了,有这一个中观存在都是方便说法。
  三无前后,皆是一心。上来无碍,深妙唯思。始学之流,如何趣入?
  他说有、空、中三止三观修定的法门,是没有前后之分的,如果你认为非先修定,然后修慧;或者先修慧,然后修定,再修中观,那都是空话。“三无前后,皆是一心”,明白了一心,当下就到。“上来无碍”,前面所讲的这些根本就没有障碍、没有次第,但是严格分析、思议它,却是“深妙难思”,不可思议。“始学之流,如何趣入”,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怎么样能够趣入?几乎是进不来,不要说功夫进不来,理论也进不来。

  眼外青山心底峰
  今当总结,但能知事理无碍,根境一如,念虑不生,自当趣入。
  永明寿禅师对我们作一个结论。他说你们初学者其实也很容易进来,怎么进来?总归一个结论,“但能知事理无碍”,你只要知道事与理没有障碍,是合一的;“根境一如”,六根与外境是一个;“念虑不生”,这些乱七八糟的道理,一股邋遢全丢到太平洋、印度洋,也不管有没有根器,有没有智慧。总而言之,我就是佛,万事不管,不滞于万事,你做到就行了!“我就是佛”这句话,连狂一点的也不敢承认,为什么?“万事不管”,对不起,做不到。你样样都要管,那么你就不是佛。你真能够做到“念虑不生”,那么“自当趣入”,自然入佛知见,《法华经》说的入佛知见。
  是以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
  永明寿禅师真是天纵其才,他的文章才华于此又表露无遗。“事中即理”,我经常说,人世、宇宙间的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而我们不知其道理,是学问不够、智慧不够。有没有鬼?有,的确有人看到,道理在哪里?不懂。反过来说,有其理必有其事,在理论上,只要人能够想得出来的幻想,在宇宙间就可以构成事实。你说没有看见,那是经验不够;你说积人类过去五千年经验没有看到,那六千年就会有了,你慢慢活一千年等吧!所以说“事中即理,何曾有碍”。
  “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绝对纯粹的唯心论,这个心包括心物一元的心,此心以外没有佛法;此心以外,也没有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都是这一心所造的,“心外无境”。所以永明寿禅师的师父天台德韶国师就有这么的诗偈: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心外无法”’,这是他有名的偈子,也是他的招牌、广告。他在天台山山顶住过,心外无境,人生在这个境界是很舒服,所以他不肯下山,一口吞了诸方。
  如是则入宗镜之一心,成止观之双运,才能究竟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无尽行。
  才华洋溢的佛法句子,我经常赞叹这些地方是他的“无上咒、无等等咒”,透过文学而表达佛法最高的境界,此所谓掸。他说如果你真做到“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的话(这四句是名言,要记注!),那么《宗镜录》所谓“宗镜”,把各宗各派、三藏十二部的精华,用此“心”镜一照,到达这个境界,无所谓修止、修观、修定、修慧,止观已双运了,你就可以到达究竟处。那么这个时候,“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顿之教,圆满功德,是无尽之普贤愿海。这一段又显露了永明寿禅师的才华,文学价值之高!宋代文章到他手里,真是美到极点!

  佛法的文学境界勘破人生的戏谑
  又若心不安人,在三界内,未入止观门,非习学之者。
  注意这句话!不但文字好,也是一条鞭子。你尽管学佛,在理论上吹嘘;功夫上两条腿坐得麻麻地痛,此心不安的人,永远在六道中轮回,根本没有证入止观法门。换句话说,净土也属于止观。一心不乱就是止;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净土现前就是观。然而心若不安,在三界内,你根本没有进入止观法门。那么,你们虽号称学佛,却“非习学者”,够不上是真正学佛的人。这是一条鞭子抽打我们。
  接下来也是绝佳的文学意境:
  情牵万境(“境”另一版本作“种”),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处,何省暂离。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耸高阜于慢山,横遮法界;汹长波于贪海,吞尽欲流。若蚁聚蜂攒,攀缘役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皆是不能自安心耳。
  一路的鞭子打下来,我们看了真吃不消!每句话都骂到了底。现在青年同学写文章,每一句话都能藉以发挥成很好的文学作品,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天份。
  这一段古文也是骈体文和韵文,且是音韵对仗,真是高明到了极点。平常念不说,尤其在高山顶上念,味道无穷。当年我在峨嵋山顶闭关,空山绝岩,到了冬天,万山冰雪,那真是!别说没有人,鬼也看不到半个影子,太清净!有时无聊起来,自己拿这一段一念……啊!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天大、地大,就是我最伟大,那真是“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天地无人,只有我一个,念这种韵文,那个味道出来了!在古代这种韵文是用念诵的,而且要背,还可以配点音乐,音乐调门很短,是单调的。我今天喉咙不大好,但还是要念给你们听(师诵念:“情牵万境,意起百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