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戴安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真实的戴安娜-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吹饺思业淖笆遣焕衩驳摹!   �
    戴安娜正式进入王家轨道并不是1980年,而是1979年冬天,她收到一份邀请书:参加在桑德林汉姆举行的皇家周末射击晚会。到了1980年夏天,戴安娜在王室圈子内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她到考德雷勋爵在萨塞克斯郡米德赫斯特的家观看查尔斯打马球。她的出现引起了看球的新闻记者们的注意,但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他们甚至不知道她是谁。此后不久,女王邀请她到“英国”号皇家游艇上过母牛节,周密的掩饰躲过了记者们窥探的眼睛;她还是没有引起注意,实际上人们都没注意她。    
    自那次草垛上的谈话后,他们的浪漫恋爱便开始了。戴安娜的同居伙伴兼密友卡罗琳·巴塞洛缪回忆说:“查尔斯亲王不声不响地登场,占据了戴安娜心中的特殊位置。”他邀请她去皇家艾伯特纪念堂听音乐会,她的外祖母弗莫伊夫人与他们一同前往。音乐会结束后,他们回到白金汉宫他的寓所共进晚餐。    
    这是一次简单的约会,但是皇室成员对其安排得非常细致。从查尔斯写给他的私人秘书的便条中便可以看出来。    
    随后,查尔斯王子又邀请她乘坐皇家不列颠号快艇,参加考斯市划船周。在游艇上,戴安娜发现查尔斯王子的朋友似乎知晓王子对她的用心,对她非常、简直过分的友好、殷勤。这令她非常的不自在。    
    8月份刚完,1980年9月份,查尔斯又邀请戴安娜去巴尔莫勒尔宫,参加9月上旬的周末游戏活动。    
    位于苏格兰高地的巴尔莫勒尔宫是维多利亚女王于1848年买下的一处房产,王室成员一直对它抱有特殊的感情。    
    寒冷阴雨的巴尔莫勒尔宫的钓鱼周末,被视为王室成员对准新娘人选的即席考验。    
    客厅里放着一把椅子,如果一位莽撞的客人要坐那把椅子,王室成员就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喝道:“别往那儿坐!”因为那把椅子是维多利亚女王坐过的椅子。    
    如果客人能够成功通过了这个“巴尔莫勒尔考验”,那么他会被王室接待。未能通过的客人,会像苏格兰地的雾霭一样,来得快消失也快。    
    幸运的是,戴安娜没有去巴尔莫勒尔宫的主屋。她姐姐珍妮·斯宾塞女士不久前和女王的私人秘书罗伯特·弗洛斯结了婚,弗洛斯拥有巴尔莫勒尔庄园上一所假日别墅的使用权;这对夫妇带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居住在那儿。因此,她和姐姐、姐夫住在宫里一个相当雅致的房舍。查尔斯每天都打电话给她约她散步或野餐。在一群王亲国戚面前,戴安娜表现得举止大方,性情温顺。    
    查尔斯有事出门的时候,她文文静静地在房内做女红,安心等他回来喝下午茶。    
    戴安娜顺利地通过皇室严格的考试,在王太后和女王眼中,这个女孩美丽,温柔、甜蜜、活泼,几乎没有任何私生活上的污点———正是王室所需要的美丽的贵族处女。    
    在巴尔莫勒尔,戴安娜和王子玩得很开心,直到第伊河对岸的一副望远镜侵入了他们田园诗风光般的生活中。皇室记者詹姆士·惠特克发现了亲王和一个不明身份的姑娘在河边钓鱼。戴安娜机警地逃走了,没有让记者们找出任何线索。    
    但是很快,她便被发现身份行踪,遭受记者们围猎的岁月开始了。从早到晚她住处的门口都有记者等着,而在工作的“年轻英国”幼儿园,她常被摄影记者所纠缠。有一次她同意了他们拍照,条件是以后不再来打扰她。不幸的是,拍照时由于阳光从她身后照过来,她的棉布裙子透光,双腿清晰可见。据报道,查尔斯对此评论道:“我知道你的腿很美,但没想到它会成为展览品。难道你必须让每个人都看见它吗?”    
    戴安娜发现了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每次开着她那辆引人注意的红色梅特罗牌汽车出门时,后面总有一队记者追踪。可是她从来也不发脾气。关于她对亲王的感觉,记者们的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她总是给予有礼貌但使人不得要领的回答。她那可爱的微笑,使人产生好感的态度和无懈可击的举止很快就赢得公众对她的喜爱。她的好友卡罗琳·巴塞洛缪评价说:“她对这件事的处理很有分寸。她不想以任何方式在报纸上渲染此事,搞得满城风雨,因为她的姐姐就是因此而毁掉了做王妃的机会。戴安娜认为,如果查尔斯王子和她有什么特殊关系,这个关系决不应该是新闻舆论促成的。”


第二章 幸与不幸的开始—嫁入王室一、仙履奇缘(3)

    1980年10月份,查尔斯王子带着戴安娜参观了占地353英亩的海格洛夫,这是王储7月份,即他开始向戴安娜求爱时买的一个乡间别墅。他们参观拥有8间卧室的大楼时,王储要求戴安娜负责它的室内装修,因为他很欣赏戴安娜的鉴赏力。然而,戴安娜却认为,这是个“很不合适”的建议,因为他们尚未订婚。    
    歇斯底里的新闻界不顾一切地要把戴安娜和查尔斯拴在一起,戴安娜和查尔斯都得重新估量自己在这场感情的位置与要求了。    
    在才19岁的戴安娜眼中,查尔斯正是她理想的王子。他是个忧郁孤独的王子,责任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她愿意冲破这一切障碍,克服重重险阻,与他走在一起,带给他温柔的慰藉。    
    在此以前,她从未交过真正意义上的男朋友,对查尔斯缺少衡量和对比的标准。查尔斯的忧郁孤单,唤起她的母性,那种温柔的,想照顾他一生一世的冲动。她以为那就是爱情。19岁的她,哪里知道,母性不是爱情,怜悯也不是爱情,忧郁的另一面是冷漠,孤单的另一面是以自我为中心。    
    至于查尔斯,戴安娜在与他恋爱的过程中,像驯服的小狗一样乖巧,他以为也不过如此。他最敬重的蒙巴顿勋爵的谆谆诲言犹在耳边:“找妻子,你应该挑个迷人的、性情甜美的女孩子,在这之前,她从未碰上任何可心的人,从未陷入情网。”    
    他以为,戴安娜最合适不过,她会成为一个俯首贴耳、任劳任怨、传宗接代的好伙伴,至于婚姻生活所追求的爱情与幸福倒在其次。    
    他也以为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另外,这次的恋爱得到了王太后和女王的鼓励,这才是最重要的。她们的言辞比较谨慎,但毫无疑问,戴安娜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查尔斯的两位好友,卡米拉和特赖恩女士,似乎赞同王子的选择。她们的意向,可以说也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另外,还有不少朋友消除了他们之间年龄差异的问题的疑虑:    
    戴安娜处于生育年龄的高峰期,而在一个世袭的君主国家中,生育健康的继承人的能力是最最重要的。    
    就这样,查尔斯下定了决心。在滑雪假期,查尔斯从瑞士打电话给戴安娜,告诉她,等他回来会有重要的事对她说。本能告诉她,那重要的事和她的终身大事有关。单纯的戴安娜以为王子爱上了她,因为他要把威尔士王妃的荣耀和名位都给她,而不是别人。可是她哪里知道,给她名位不等于给她幸福,王室婚姻的主要意义往往不在于爱情而在于责任。    
    1981年2月6日,度假回来的查尔斯约戴安娜在温莎堡见面。查尔斯王子特地在白金汉宫那间有舒服的皮椅子的蓝色会客室里,安排了一顿充满浪漫气氛的晚餐,预定了鲜花和蜡烛,并且要侍卫不要来打搅。    
    天已经挺晚的时候,查尔斯对戴安娜说,他非常想念她,随后就直截了当向她求婚。    
    戴安娜第一个反应是难以置信地傻笑。查尔斯倒是一本正经,强调他的请求是认真的,说有朝一日她便是王后。此时她心里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对她说,她根本不会成为王后,相反她的日子会十分艰难。但尽管如此,她却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一再对他说她是多么地爱他。“好,无论爱意味着什么。”这是查尔斯的回答,随后在他们正式订婚时,查尔斯再说了一遍。    
    查尔斯上楼打电话给母亲伊丽莎白女王,向她汇报求婚的成果。女王正在桑德林汉姆。戴安娜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她沉浸于幸福中,并没有注意查尔斯话里话外的犹豫含糊和保留。她对查尔斯的爱,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的新娘的幸福感占据了主要地位。至于嫁入王室后的处处麻烦,似乎已经微不足道。    
    不是没有人警告过戴安娜。戴安娜的外祖母费莫伊夫人,作为王太后的侍从,很清楚宫廷生活与戴安娜的差距。她曾经同戴安娜谈过嫁入王室所牵涉的诸多困难,曾警告戴安娜说:“你要懂得,他们的幽默感和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我想对你不合适。”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也让戴安娜心神不定。亲王身边有一批阿谀奉承的朋友,他们对查尔斯吹须拍马,百般顺从。她本能地感到这种关系不利于查尔斯。看一个人怎样,先看他周围的朋友,这是不会错的。    
    另外一点便是幽魂不散的卡米拉·帕克·鲍尔斯夫人。她对查尔斯与戴安娜为数不多的几次约会似乎了如指掌,而且还指点戴安娜怎么对付查尔斯。    
    在与王储交往中,戴安娜曾向他问及他以前的女朋友。王储坦率地告诉她,这些女人都是已婚妇女。用他的话来讲,“她们很安全”,因为她们要顾及自己的丈夫。然而,戴安娜认为王储还爱着帕克·鲍尔斯夫人,因为他在她面前表现得非常忠诚。    
    至于查尔斯与戴安娜的个性差异,那就更明显了。他们俩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    
    查尔斯性格内向、孤僻,爱好静静坐下来,阅读一本思辩性很强的心理学或历史学书籍;但戴安娜看见这类书就头痛,她连初中毕业会考都没通过。    
    查尔斯热衷于马背上的运动,冬天的打猎,夏天的马球,每周3至4次,无一次间断。    
    戴安娜则自从小时候在桑德林汉姆公园骑马摔伤胳膊,从此对马背产生了畏惧心理。    
    查尔斯酷爱古典音乐、歌剧,而戴安娜则做着跳芭蕾的美梦,戴着立体声耳机听流行音乐。查尔斯的爱好还有画画,他可以坐着用水彩颜料和速写本画画好几个小时,可以钓鱼一整天。    
    至于戴安娜,她是一个活泼的女孩,爱好网球运动,而查尔斯从不玩。她愿意与人交往接触交谈,与家人、朋友打电话可以几个小时地没完没了,购物逛街更不用说了。    
    不难得出结论,查尔斯和戴安娜是完全属于两个时代、两种世界的两个人,一个是严肃古板的乡下佬,另一个则是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现代女孩。如果他们真心相爱,愿意相互迁就,也就罢了。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地位、身份决定了他们间的鸿沟很难填平。一刹那的感动可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成就不了一辈子的幸福。    
    查尔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早已习惯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早已习惯他人对自己的顺从,习惯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但戴安娜的个性决定了她决不是百依百顺的、任人把弄的玩偶。    
    这些话只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人看来,这无疑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完美结合。当事人也是如此。    
    戴安娜兴奋地跑回自己的宿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的同伴们。有一个同伴正在厕所里,戴安娜就隔着厕所的门向她报告了这一消息。姑娘们兴奋得抱在一起哭起来。    
    一阵热烈的祝贺拥抱过后,她们开了一瓶香槟。    
    随后,4个女孩子开车出去,围着伦敦城一通飞驰分享她们秘密的喜悦。    
    查尔斯以传统的方式向戴安娜提出了求婚并获得了同意。作为王室成员,查尔斯很清楚戴安娜要面对的是什么。所以,他建议戴安娜离开一段时间,同时仔细考虑。    
    两天后,戴安娜与母亲和继父一起飞往澳大利亚度假,在她继父的牧羊场上,享受最后10天宁静而隐蔽的平民生活。    
    在那儿,追随而来的记者被家人挡了驾,他们说在别的地方。实际上戴安娜在她父母亲在一个朋友的海滩别墅中。    
    戴安娜考虑的不是接受或拒绝,而是与母亲一起筹划与婚礼有关的细节,比如请哪些客人,需要置备一些什么服装等。    
    整个新闻界都在寻找戴安娜的下落,但只有查尔斯亲王才知道她身藏何处。日子一天天地过,对亲王的思念也越来越浓。查尔斯一次电话也没打来,戴安娜只有想千百种理由为他开脱。最后她只好打过去,但是查尔斯不在白金汉宫的住所里。后来他才回了电话,这惟一的电话稍微安慰了戴安娜的自尊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