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最好的老师-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非干部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是否公正,这直接影响学生干部的 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造就良好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可做这些工作:第一,学生干部的产生,必须经过真正的民主选举,即使学生自荐,也应投票通过。这样才能使 学生们感到班干部是“我自己的选择”而非教师的强加,从而有积极配合的思想感情基础。第二,定期让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议或投信任票,既使学生干部随时感受 到同学的鼓励与监督,又以此引导学生公正无私地评价班干部。第三,期末发动全班同学向班干部写致敬信,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还可评选“最佳班级活动”、“ 最佳学生干部”等。第四,对少数工作不佳的学生干部,一方面要进行个别的帮助与指导,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工作中某一点可取之处,然后在班上大力表 扬,以鼓起这些学生干部的热情与信心,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
“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


   初一时,我班学生自愿捐款买了一个开水保温桶。学生捐钱与否、捐多捐少均出于自愿(结果有的捐了五角,有的捐了五元,全班每人都捐了)。教室里多了一个 保温桶,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喝水的困难,但在我看来,它将时时刻刻发挥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效益。每天灌开水、擦保温桶、当水不多时先让别人喝……这 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无一不反映出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
  保温桶刚买回来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年龄太小,我便每天为他们挑开水往保温桶里灌。我整整挑 了一年,到了初二,我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做。本来我可以按学号排序让学生轮流服务,也可以安排班委干部或者小组长来做这件事情,但我认为,班级中 应该有一些事情由学生自愿去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为他人奉献为集体尽责的精神。于是,我在班上强调,每天往保温桶里灌开水的事完全由学生们自愿去做。
  我一点不担心这样一来,保温桶会空空如也,因为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学生会心甘情愿把提开水灌保温桶当作为集体出力的机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每天总有一些同学早早来到学校,到开水房去提水来把保温桶灌满。有时为了争着去提水,学生之间还吵架抢桶呢!
  于是,我常常借保温桶里的水教育大家:“我们因为有了默默无闻为集体服务的同学而感到了幸福。”学生们也从一杯杯的热开水中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
  由为保温桶提水而产生的“保温桶效应”,时时刻刻在无声地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位学生。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曾为集体提过水呢?凭着对学生的了解,我估计不是,相反,肯定也会有学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样,一部分人无私客观上便纵容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私。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仍然不动声色地发挥“保温桶效应”。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们说:“请喝过保温桶里的水的人举手!”自然是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然后我又接着说:“请曾经为保温桶灌过水的人举手!”这次便只有大部分同学举手了。
  “那么,这就说明还有一些同学从来没有为保温桶提过水,却享受着别人提供的服务喽?”我就这么淡淡地问了一声,却让少数学生低下了头。
  “请同学们记住卢梭的一句话——‘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我没有更多的批评,但这两次举手和我引用的卢梭名言,都自然使那一部分没有提过水的同学惭愧,并受到教育。
  以后,为班上提水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学校伙房没开水了,学生们还争着自己掏钱到街上茶馆去提回开水;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同学常常从家里带来菊花晶、果珍之类的饮料冲在保温桶里让大伙儿喝。
  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还意味着:让集体舆论影响、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化。这既是指教会每一个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让集体中的一部分学生影响、感化、促进另一部分学生的转化。就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而言,后者更重要。
   我们往往赞美这样的班主任,他总是善于通过促膝谈心对个别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不错,个别帮助有时是很有效的,仍值得提倡,但这决不是最科学的 方法。第一,教师不太可能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个别谈心上,因为班主任毕竟还有其他大量的工作。第二,对一个“顽固不化”的学生多次谈心,往往只能使他的心里 产生厌恶、反感,而面部表情却越来越满不在乎。我就常常陷入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之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良好的集体舆论,或许会“柳暗花 明又一村”,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有时会收到比个别谈心更好的效果。
  杨雪梅最使我棘手,她从小失去父母,因而很自卑,而且脾气很怪,对什么 都很冷淡,集体观念也很差,我找她谈了几次,她明显地很反感,于是我决定通过同学来影响她。一次,她在校园里随地扔果皮,被罚扫校园,我没有批评她,而是 悄悄叫彭艳阳、王小勤几个同学去帮她扫地,以此感化她。我还叫组长多接近她,首先是和她建立感情,然后再引导她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帮班上抄黑板报,为 同学的壁报画插图等。后来,她对集体已有了明显的热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同学们的影响。
  在两届的“未来班”,我 都在班里设立了图书柜,书籍、杂志的借阅办法是学生随看随取,自由取书,看后自觉放回书柜。整整三年,没有丢失过一本书和杂志。这当然不能说明这两个班的 学生都是绝对诚实。几年来,他们中也许有的学生产生过把书悄悄拿回家的念头,但是,我敢肯定,凭着集体强大的正面舆论,也凭着对班集体的热爱,这些学生会 意识到:在这个集体小小的范围内,是不应该偷偷地把书窃为己有的。我想:这种风气不是靠对一百多学生逐个谈心所能产生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让集体的舆论影响每一个学生,这有一个关键的前提,这就是教师得首先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集体,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1)


   另外,学生干部的培养,也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干部自治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了。不 过,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决不仅仅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把这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干部时,不要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 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会议,而应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培养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让自己的个 性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之间展开平等的道德、纪律教育,并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演说等等能力。
  在第二届未来班组 建班委会时,我先让同学们选出了他们自己满意的正副班长,然后我宣布由两位班长自己确定任命班委。由于刚进初中,大家还不熟悉,这无疑给两位班长出了一道 难题。因此我决定发动大家自荐,以培养更多人的奉献精神。于是,我以布什为竞选总统穿着印有“请选我当总统”字样的背心长跑宣传、罗马尼亚的中学生如何参 加学校管理等为例,教育大家:一个人从小就应有自信心、进取心和为公众、为社会尽职献身的精神,这决不是出风头和骄傲,而是高尚、正直和勇敢的体现。果 然,放学后,三十多位同学拥到班长那里报名。两位班长为了照顾众多的报名者,决定一个委员设两名,整个班委任期两个月,“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随时准 备接替“不称职的班委”。这既是对未任命者的安慰,又是对新干部的警策。13人组成的班委,可谓“机构臃肿”,但是为了争取连任,干部们不得不挖空心思地 没事找事干,于是生活委员杨伟昭的“红领巾银行”成立了,宣传委员沈建的小报《 鸣蝉 》出版了,劳动委员潘芳奕的卫生管理条令订出来了,文娱委员罗梦琴的“五线谱讲座”也开始了……总之,新干部的荣誉感和少年儿童的自我表现欲望促使工作的 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了。
  要使学生干部担负起教育同学、维持纪律的重任。我从不要求小干部给我汇报某同学的坏表现(以免造成同学与学生干部的对 立),我对小干部们说:“如果同学不守纪律,你们应设法帮助、制止他。动辄告状,是推卸责任的表现。”这样,学生干部不得不去思考工作方法。上期第二十二 周的一天自习课,我来到教室,往日的喧闹竟被鸦雀无声所代替,进去一看,同学们静静地在自习,但有两个学生流着泪站在座位上。无疑,学生干部用罚站的方式 镇住了课堂纪律,这在教师看来,是不足取的方法,但是对学生来说,这却是他们自己管教自己的一个大胆创举。我们可以设想,久而久之,不仅是学生干部,就是 全班同学也将会意识到,良好的课堂纪律靠我们自己创造。
  如果学生具备了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那么,他们会自觉乐意地去组织每一次班级活动,维 持班上的好风气,想方设法帮助后进同学,这样,学生干部工作热情的源泉,就由兴趣、表现欲上升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了。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并保持、发展这 种责任感,那么,它将会由对一个班集体发展升华到对一个社会、整个祖国的责任感,这,才是我们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根本目的。
  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
   科学的学生自理,既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 志。其含义有二:一是班级管理中必须要有班主任的权威,没有这种权威,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无从体现,学生集体便失去了思想核心,班集体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二是班主任的权威不应表现为直截了当的“发号施令”,而应当以学生集体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学生集体”,而不是少数学生干 部。换句话说,让学生自理并不仅仅是班主任把自己的权威变成学生干部的权威,而是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是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根据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体会,完成这种“权威转化”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四点。
   一、引导集体。引导集体是指班主任在班集体形成之初,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 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新生开学,我往往递进地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对此,学 生的回答往往一致:“当然希望啦!”)“既然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呢?”(学生们经过思 考、议论,认识也能统一:“当然应该。”)“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呢?”(通过学生反复讨论甚至争论,至少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当 然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另外,对于某些非要教师自己提出的纪律要求,班主任 也应尽量设法通过学生的口提出来。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有时我还出一些小调查题让他们笔答:“以后班里出现违纪现象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当你犯了错 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基于对学生心理的了解,更出于对学生的信任,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没有让我失望:“希望李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而且学生往往还 提出许多具体的措施。这样,我以后大胆管理班级,就不是我与学生“过不去”,而是满足他们的愿望。因此,引导学生集体,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进校之际,便在思 想上处于自我管理的位置。
  二、利用集体。利用集体是指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与教师权威一致的积极因素,利用这种积极因 素来抑制集体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这些积极因素既是学生集体中的客观存在,又与教师意愿不谋而合,因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