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法门就是二十五种,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这二十五个人都是圆初住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示现的身分是初住菩萨;在《华严经》上示现的身分,将来到五十三参诸位读到是第七回向;在《法华经普门品》里面地位是等觉菩萨,所以在哪一会他用什么样身分来示现。

    这个地方我们把话再说回来,应该从哪里下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用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见性见,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这第一念,这一念佛知佛见,这一念是见性。可是凡夫没有办法保持,到第二念就起分别执著,第二念就落到意识里头去,你能够永远保持第一念,你不就成佛了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眼睛睁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时候是见性见色性,你的见是真实的,外面色也是真实的,诸位晓得这就是一真法界。可是第二念起来他就有分别、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立刻就现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人家是一真法界?因为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时空是一不是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是在这个境界里头。第二念起来的时候,妄想、分别、执著现前,就把一真里头变现出无量无边的障碍。不只十法界,十法界是讲大别,十实在讲不是数字,十表无尽、表无量,道理在此地。

    大乘佛法里面叫修行,修行叫修观,修观不仅仅是宗门,教下也修观,止观。所以修观是我们佛法修行,也是一个总纲领,在佛门里术语叫‘大陀罗尼门’,是个总纲领。不会修观的,才叫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修观就不带业。你念念是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佛家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执著,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分别;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就清净,没有妄想就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你能与这个相应,那当然成佛了,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所以一个念头起来就坏了,那个速度之快,比光、比电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快速堕落,快速的在变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真正懂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生佛不隔毫端,就在一念之间’。我们的看法,我们六根跟六尘境界的接触是错误的接触,诸佛菩萨的接触是正确的接触;他是大觉的接触,我们是迷邪的接触。这桩事情佛跟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转变在自己,佛菩萨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转变在自己,修行在个人,佛菩萨再慈悲,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我们自己懂得转变、肯转变,佛菩萨看到欢喜,我们不懂转变、不肯转变,佛菩萨也无可奈何。这是说毗婆尸佛胜观的意思。

    注解里面末后他引用《大庄严论》一首偈,在一百四十二面最后一行,这个偈子四句我们要记住。‘无病第一利’,利是利益,什么叫真实的利益?没有病。‘知足第一富’,世间人追求富贵,什么是富?知足是富。过去佛弟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第一富,知足。‘善友第一亲’,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善友。‘涅槃第一乐’,涅槃跟前面讲过,涅槃的意思玄奘大师翻得好,‘圆寂’,功德圆满,清净寂灭,这是第一乐。他末后这两句话,‘此乃受即不受,无受即受’,这两句话的味道很长、意义很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果然能回头、能觉悟、能认真的学习,说这个“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他当然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他这个‘胜妙乐’,就是末后这个偈子所讲,决不是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决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之乐,你要把这个看作乐,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乐佛法里面讲乐是坏苦,不是真乐。胜妙乐是真乐,末后这首偈子实际上就是解释‘受胜妙乐’,他说‘受即不受,无受即受’,这才是真正的胜妙乐,与前面因行里头胜观相应,胜观才得胜妙乐。我们看下面第七尊: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宝胜如来”,‘宝’是珍宝,我们世间世人重视所谓七宝,这是佛经里面常说的。古人重视希望拥有,现在人也重视,也希望能够获得,有了宝物代表你的财富,可以使你物质生活富裕而没有缺乏。佛法里面也有宝,宝此地注解里面所说的四宝:常、乐、我、净,这是出世间的四宝,也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比配物质上来说。而实际上讲应当说三宝,佛、法、僧三宝,三宝里面才有常乐我净,离开三宝常乐我净到哪里去求?求不到。三宝大家知道佛、法、僧,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一点作用都不起,有名无实。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行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自动,自动来保护你。这才叫三宝。

    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蕅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著,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蕅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法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有他另外一种讲法,唤醒大家回头,这很有道理。

    佛家要修行证果,头一个要把我舍掉、把私舍掉,你执著有个我一切都为我,执著有个私的念头,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不是佛法。佛法,佛是觉的意思,佛法是觉悟之法,你有一念私情夹在里面,你是迷法,是迷惑颠倒之法不是佛法。我们今天将迷染法看作佛法,你在佛法修学会有什么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觉正净是宝,是宝中最殊胜者,三宝都是属于自性,不在外面也不在别人。释迦牟尼佛没有教我们皈依他,早年是教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是皈依他,大家都懂得自性觉正净是三宝,叫自性三宝。但是对于形相上的三宝要懂得尊重,为什么?没有形相的三宝,你怎么会知道自性三宝,必须要用形相的三宝常常启发你、诱导你,让你时时回归自性三宝,所以形相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见到佛像、听到佛名,立刻就回归自性觉,看到经书、看到法物,就能回归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形象,就知道回皈自性净,所以形相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形相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如果没有这个形相很容易忘掉,又迷惑、又颠倒、又造业,继续还要受苦报,这才是真正的三宝,真实三宝。“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就皈依,闻名就回头,毕竟不堕恶道,他的生活、他的行为能与自性觉正净三宝相应,他怎么会堕恶道?纵然造作恶道的因,恶道的缘断了,所以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这一句跟前面‘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一个意思。再看第八尊: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前面一尊‘宝胜’,这一尊“宝相”,宝胜的意思广,宝相完全是从形相上来说的。但是说到相,我们就要想到性,为什么?相是性变现的,性是能现能变,相是所现所变。我们就最浅显的地方来看,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闻佛之名我们就体会到宝相。佛的宝相怎么来的?修因所得的果报。人人都希望相好,都希望相貌庄严美好,要知道这是果报,容貌是果报,体质也是果报,你的身体健康长寿是果报,容貌好丑也是果报。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属于果,修的是什么因?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引用的这些经典可以去参考,你在这个经典原文去找,查《大藏经》太麻烦,《金刚经讲义》很普遍,诸位手上都有,你去看看。

    譬如佛的广长舌相是好相,什么因修成的?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你要真正修善因,你才得善果,得善的宝相,如果不是修善因,你的相貌就不能够圆满。世间人也有一些好相,福相,你仔细去观察,他是福相,他不是宝相,宝相里面有真、有善、有美,福相里面有美,它没有真、没有善。所以与这些人接触,我们现在人讲磁场,你跟他接触的时候,那个磁场不会感到很舒适,不会感到很欢喜,这就是他只有美,他没有真、没有善。如果我们接触一个修行人,他没有地位,他也没有财物财富,他是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人,他长得也不美,可是他有真心,他善良,我们跟他接触的时候,那磁场不一样,感觉得很舒适,那个相叫宝相,诸位细细去体会,你逐渐逐渐你就明了了。‘宝相如来’,我们读到这个名号,立刻就要懂得修因证果,正是表种善因得善果,表这个意思,你听到这个名号,你就能够断恶修善。恶就是烦恼习气,你能断见思烦恼,能断十恶,能修十善,这是你修行证果的基础。

    经文末后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