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里的沿途全都漂浮、摊积着黑黑的煤尘,我想再没有人会有乐观的心情。 

        据说开煤窑很挣钱。我到了山西以后正经打听了一下,开煤窑的确很挣钱,开煤窑的人每天挣收二三十万很平常,不算什么,因为还有每天创造一百万元收入的人。山西的地方政府税收因此也大有改观,山西的经济从原先的全国倒数一二改变到现在有巨大突破,而抗战老根据地吕梁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摆脱了往年的“陈旧落后”,力争到全山西的第二、第三。当地人都是自豪地指给我看:“看看我们街上开的车,我们的经济总算搞上去了!”顺着当地人黑糊糊的鼻翼、黑糊糊的手指的方向,的确目力所及,在黑糊糊的街上扬起阵阵煤烟的确实都是好车。但是有谁能够来看一看,这个“经济搞上去”了的山西,已经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山西?这些发了财、黑了手也黑了心的人难道真的不知道,还有东西比金钱要重要得多?是空气,人的生命,和生命带来的心灵。当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因为小企业的发展污染了水源的时候,我们还有办法制止,还可以“清洁、净化”水源,空气怎么过滤和净化?那是任何生命、草木、甚至连一只蚊子都要赖以生存的空气啊!如今山西因为这样大面积的“毁灭性挖掘”(在我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发展经济,是毁灭),使得万千年以来的乡村不再是净土,城市也失去了洁净的街道蔚蓝的天空,那些我眼见跑在肮脏街上的高级轿车,那“经济提升”了的百万钞票,要换取的是几代人的健康和良心。有了钱又怎么样?有了钱又能够怎么样?有了钱又要怎么样? 

      第五部分 … 山西曾经好风光(2) 
      第五部分 … 
      山西曾经好风光(2)  历来传统的山西人都是去外面的世界挣了钱,回到“世代不离”的家乡盖房,祖祖辈辈再荣耀地生活下去。因此山西人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今天尚能够看到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戴家大院”,“常家大院”。但是这样荣耀的传统在近百年内不可能再延续:山西人绝不可能去外面挣了钱再回到蓝天白云的黄土地为儿孙盖房了。去外面挣了钱的,他们已经没有了洁净、宁和、安详的家园,他们不会再回来;而依靠挖掘家乡土地、开煤窑的人,一旦有了钱都是将他们的孩子、家人、亲戚,统统转移到更远的城市——北京,上海,等等不是山西的地方去传宗接代过日子了。而留了下来,因为开挖煤窑而感慨“日子好过起来”的老百姓,他们的健康,他们后代的身、心健康,将在流逝的岁月中见证“衰败”。这方水土将不再留人。 

        这就是我们要发展的经济吗? 
        利用看景、拍片之余我也询问当地也许有些能力主宰这片土地的领导。他们说:“总要经济先发展起来了,再拿出钱来搞环境保护。因为没有钱,怎么环保?”他们又说:“比如二○○五年,因为煤矿的生产,我们可以拿出一个亿来治理我们的环境了!这在以前是不能够想的!” 

        我听不懂。这是怎样的亡羊补牢之法?为什么要在经由破坏、暴取的利润中才提取一点修复?而对于整个山西触目皆是的大面积环境破坏,这杯水车薪的“一个亿”又能够做些什么?能够还原什么?我内心哀凉。也许这“一个亿”的未来理想针对我个人更加微薄的力量来说是绝对的好事,起码它是一个亿的打算,而我,除了在我能够说话的地方说几句话,能够发表文字的地方写几个字,尽一点我因为工作而耳闻目睹惊动了良心的人的责任,其他我再无能力。 

        但是,我多么期望的是会有一个“谁”,来“力挽”一下我眼见的悲哀,能够有能力来制止如此的“经济发展和进步”! 
        美国也有过为求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挖掘革命”、“工业革命”,但是它们的历史实际上都非常的短暂。这种几乎可以说是亡命的、快速毁灭性的挖掘,对于我一生倾心的山西来说,还要进行多久? 

        山西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我在浙江外景地的《神雕侠侣》剧组。浙江的山依然青青,水依然涟漪,浙江的人都依恋他们的家园。浙江同样有在外面打拼奋斗之后回家乡买房造楼的荣耀。浙江的居住,浙江的人文,浙江的环境都给我很大的安慰,这是我总要在浙江选择外景拍摄的原因。我不知道浙江同样古老延绵的历史有没有在浙江的土地下面埋下煤层?若是浙江人知道了他们的脚下也许也有可以日进百万钞票的煤,他们是不是也会不顾一切地去挖掘? 

        这个联想太可怕了! 
        失去了现实中的山西,再得到一些历史中的山西—— 
        人类的原始社会之后,中华大地“春秋”开始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在这个时期里,山西基本上处于中心地位。中华大地的“夏族”,发祥于山西的西南部。传说大禹的时候,势力发展到豫西,曾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因夏族兴起于晋西南,故晋西南素有“夏墟”之称。商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制国家,虽然它的统治中心在河南,但商朝的先世,却一度活动在山西。据《史记》说,商的始祖契、契的儿子昭明第二次迁都时就迁在砥石,砥石在今平陆县东。历史记载“商朝在西北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止伯封地,就在吕梁地区的石楼县境。土方在今大同和忻州地区北部,辔方在今吕梁地区和晋中地区北部,唐在翼城,虞在平陆,基方在隰县,亘方在垣曲等。在山西境内也有不少发现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夏县东下冯和垣曲古城南关的商城遗址,反映了商族在晋南的早期活动。吕梁山以北地区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建筑遗址、青铜器、讣骨、殉葬墓等,有的青铜器上铸着“囚”字,“囚”是“鬲”字的象形,这是族徽的标志。根据地域和甲骨文的有关记载分析,他们可能是夏商时期“有鬲氏”的遗存。山西还是西周时期的唐国。周武王灭商以后,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广封诸侯,晋国就是武王的儿子成王封给他弟弟叔虞的一个侯国。初因封在唐(今山西翼城县西),故又称唐叔虞。司马迁《史记》里“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讲的就是叔虞封唐的故事。唐国地处黄河之东,地盘不大,以都城翼为中心,仅占有曲沃、绛邑一带地区,方圆不过百里。唐叔虞到唐国后,尊重当地的制度和习俗,鼓励民众兴办水利,发展生产,安定了统治。周围许多戎狄部落多来归附。周公旦曾作《嘉禾》诗,赞扬他治国有方。唐叔虞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自己做了第一代晋侯。现山西简称为“晋”。山西有盛唐时期最大的桥梁工程:黄河蒲津渡遗址。 

        山西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殿堂型建筑实例: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山西有中国仅存的辽代建筑模型:大同华严寺天宫楼阁;山西有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有中国元代最杰出的壁画作品之一:建于元代的芮城永乐宫的芮城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建筑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山西有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大同九龙壁;山西有中国最具古城风貌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古城内的宫观衙署、商号铺面及四合院式住宅与城墙,因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所有特征,而于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西有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它是我国武庙之最,始建于隋,历史上数次被毁,现存为清代所建,占地总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山西有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之一:晋侯墓地,它位于曲沃县北赵村,是西周重要的诸侯国晋国君主及其家属的墓葬,埋葬时代几乎贯穿于整个西周时期;山西有北齐绘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太原娄睿墓壁画。娄睿墓内满绘墓主人生前豪华显赫的生活场面及死后飞升天界的空幻境界壁画,现存二百平方米,完全摆脱了秦汉以来壁画墓的刻板程式,采用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添补了我国美术史上北齐绘画的空白;山西有…… 

        山西曾经有很多,很多,没有纸墨能够容下。而今天的山西除了煤还有什么?我们会为以后的山西留下什么?我们难道终于要让后人在历史书上写下—— 
        山西,在二十一世纪盛于煤、后毁于煤…… 
      第五部分 … 关于《天龙八部》的阐述 
        故事的定位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大陆拍摄的第三部。相比较前两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来讲,《天龙八部》的小说线索丰富到了复杂的地步,涉及的人物更为繁多,结构为故事情节开展而“随心所欲”,因此对于电视剧的拍摄来讲,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但这又是所有金庸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最具英雄气概的小说,如何将这样一部小说以电视剧的形式同样让读者——观众喜欢,既吻合电视剧的表现特点,又不失原作小说的风貌和气概,关键在于电视剧故事表现的定位:我们想怎么来讲述一个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充满异域风貌、传奇色彩、人情人性的故事?我们的主题定位在哪里? 

        首先电视剧不可能像原作小说一样,各色人等依次出场,而小说的重要人物乔峰却在七、八集之后——小说的第二本中才出现。如何重新结构?重新结构的依据是什么?这就关系到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谁是《天龙八部》的男主角?是段誉,还是乔峰?而确定不同的男主角,也将意味着不同的女主角——是与段誉有关的五个“妹妹”,还是阿朱阿紫? 

        在剧本的讨论阶段,众说纷纭。段誉的戏好看,可能更符合当今年轻观众喜欢的“男男女女、欢欢爱爱”的视点,也就是说可能更具备卖点。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觉得金庸先生的小说如此受到欢迎、几十年势头不退的原因,绝不是轻巧的“男男女女、欢欢爱爱”,更多的读者也不会是这么认为。金庸的小说里面一直借助着历史真实的事件背景,散发着一股强劲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我们拍摄金庸的武侠故事所不能忽略的。在《天龙八部》里面这股强劲的力量是什么? 

        我觉得来自于乔峰。 
        因此故事的展开应该围绕乔峰。乔峰复杂又扑朔迷离的身世本身也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而他身世的揭秘又是连贯小说、转则情节的重要细节:他从汉人乔峰变成为契丹人肖峰,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出场,事态的变异,铺垫下肖峰最终结局的因果。而肖峰的结局,承系了金庸先生对于民族祥和的忧重呼唤,民族和解的希望,民族团结的寄翼。这是这部看似充满男女欢情、离奇情节、异域风光的好看小说的真正主题。否则就不会有乔峰如此悲壮地结局,就不会安排乔峰以自己的死来呵止汉民族与契丹人之间看似没有止尽的、循环往复的仇杀。 

        这也是我对《天龙八部》的理解,是我要拍摄《天龙八部》的真心用意。也是四十集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定向。 
        情节的改变 
        我们已经拍摄的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前两部、尤其是第一部《笑傲江湖》,遭到观众剧烈反对的,就是对于金庸小说原作情节的改编。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电视剧的表现手段不允许以小说的样式和情节进展来展开。既然我们已经将《天龙八部》的故事定位在乔峰的身上——乔峰是《天龙八部》的男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应该从乔峰开始。原作小说中乔峰婴儿时候发生的故事是在小说进行到一半以候回溯到的,我们决定将这一回溯提前到电视剧的第一集第一场——将原作中的那场杀戮作为乔峰这个人物的开场与伏笔,而不是观看者的伏笔来展开。借一个例子,既是观众是可以预先看到屏幕上的谈判桌下埋有炸弹,而屏幕上的人是无知的,这是悬念的一种。我们借以此种悬念的方式展开《天龙八部》的故事。 

        “侠”的定义 
        “侠”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传统到根深蒂固的印象——而不是形象。难就难在印象:它是根生在每个人心里的想像,因每个人对于现实的理解而异。在从古至今的武侠小说里面,侠的塑造是中国封建社会压抑、不公平、不强调法制的现实环境中诞生出来的、寄以人们无限希望的非常人形式。侠的出现都是缥缈不定、出手不凡,来无踪、去无影,危难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