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意加」,意加是从『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一直到『此三昧力,法如是故』,这一段是意加。清凉大师说这意加是「冥被以益智」,我们凡夫看不出来,那些圣者就很清楚,阿罗汉以上。在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接受诸佛如来的加持很清楚,确确实实让他智慧增长。凡夫有没有?有,你不去干你当然做不到。特别是干什么?在李老师以前,道源老和尚这在台湾是发心讲经的法师,还有谛闲老法师那是更早,我们祖师辈的。谛闲法师我没见过面,可是在他的著作里面他讲到,他讲《圆觉经》,江味农居士他们一帮,那是很有名的居士是他的听众,他们听经的时候在写笔记,一堂课下来之后,他把笔记写好、整理好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就问他,「你写的这个是我讲的吗?」他说「是。」老和尚说「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老和尚自己不知道,佛菩萨加持的,自己不晓得,就这么说出来。老和尚有没有准备?有,你看看他有《圆觉经讲义》。那个听众的笔记,江味农写的那叫《圆觉经亲闻记》,你两个对照一看就晓得,老和尚准备没有准备这些东西,他讲的时候讲出来,冥加!益是增加,增加你的智慧,不知不觉就出来。
李老师也告诉我,他讲经,这一天讲的,他工作很忙,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十年,他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差不多是五个人做的,工作量很大。这一天讲经他这一天不工作,整天的时间在预备晚上这堂经的功课。我们现在老师讲备课,这一天不接见人,把心定下来看经,充分准备。上台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有时候准备的东西能用得上一点,有时候完全用不上,一上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下台之后,这是从哪里来的?三宝加持的。以后就轮到我们这一代,我们发心学讲经,也得上台、也要备课,不能松懈这是敬,对佛菩萨的尊敬、对经教的尊敬、对老师的尊敬、对听众的尊敬,不可以掉以轻心。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上台讲的时候有可能所准备的很多都用不上。才能体会到,像谛闲老法师那么一个境界,李老师的境界才体会到,从来没有想他就说出来。老师教了我一句话,讲经的秘诀:至诚感通。什么叫至诚?真诚到极处自然就感通。我们有了这个体验之后,你要真信,要真放下,感应、加持就会更明显、更殊胜,这个对我们帮助就大了。
第三「身加,摩顶以增威」,这是最末后的一句,我们这一段最后的一句,『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这是身加。这是首先把这段经文里头三个小段给我们说出来。然后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导,主要的是第二段意加,他说「意加中,先加后释」,后面再解释,「前中与十种智」,这就是从「无碍智」到「无夺智」,这十种。「初总」是总说,「谓四无碍解智,是说法所依故」,这就头一句「无碍智」,就是佛法大乘教里面讲的四种无碍智,也叫无碍辩,辩是辩才,四无碍辩才。这一句是总,后面九句那是别说,别说里面「皆乐说无碍」,四无碍里头最后一个乐说。大师解释得不多,可是给我们点出来,前面无碍智,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四种,这是什么?这是说法必须要依赖的,你没有这四种智慧,你就没办法说法。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什么人说?有无碍智的人来说,无碍智肯定是要佛加持。
第一个是讲「义无碍智,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这种智慧靠什么?靠读经,读经要会读。我们现在实在讲佛经是有难处,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错,你这路就走偏。义是义理,法是诸法,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这是法,一切法的义理你都能够通达,这个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师以前告诉我,他说你发心要讲经,讲经第一个条件要通达世出世间法。这个诸法就是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都得通达,了了是透彻明了。谁能做到?李老师举例,佛法这一部《大藏经》,就三藏十二部经,你这一生能不能通达明了?世间法不要说别的,就说咱们中国第一部大丛书《四库全书》,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念得通达明了?不可能。《四库全书》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想、很羡慕,但价钱太贵,那个时候应该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万。我哪里有这个钱?可是有一天有个居士,他发心要送我一套,供养一套,这非常难得,他供养我这一笔钱,刚好就买了一部《四库全书》。而且这一套是商务印书馆最后的一套,我跟商务印书馆结了这个缘,买来之后寄到达拉斯,那时候就放在达拉斯,我们自己道场的楼上。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就告诉我,「法师,假设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读书,来读这部《四库全书》,读一百年,这部书还没念完。」你就可想那个分量之多,这就难!通达世间法,了了通达一切法的义理,谈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讲经。这怎么办?
所以李老师教我一把钥匙,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通世出世间诸法义理?用感应,我们有感,佛就有应,应就是加持。怎样感?真诚到极处。你学经教不是为自己,如果我学经教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就没有感应。我学经教为的是什么?上为正法久住。佛法常住在世间,那个常住是要有人传,没有人传,佛法就没有了;第二个,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要沾上一点名利在里头,跟佛菩萨加持的缘就断了,这很难。所以佛法加持,这么多年来,我们自己感受很明显,我们有一分诚意,佛加持一分,两分诚意加持两分,十分诚意加持十分。所以一般人有的时候名利还没有完全放下,也能得一点加持,一、二分,那一、二分也就相当可观。我们比上祖师大德,比那些大修行人,那不如他们;可是比起一般人,好像似乎是高明一点,我们有那么一点真诚,真诚不足,还达不到标准。这个道理,我们这么多年学习经教里头,体验到、认识到。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怎么落实?就是古大德讲的秘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讲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两种讲法是异曲同工,都讲到绝妙处!所以我常常想,我们老祖宗肯定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要不然这些原理原则怎么跟佛法讲的那么相同,那么样的接近,这就是至诚感通。经教、法门,有人说它有浅深、有高下,对,不能说没有,古来祖师判教,你看把它判大乘小乘、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这都是说它的浅深,有浅有深、有广有狭。可是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我们初学的人听不懂这两句话,诸法平等,性上平等,理上就不平等,相上更不平等,怎么说诸法平等?到我们学习《华严》时候才了解,诸法真平等。特别是读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的一段谈话,才真正体会到,佛讲的诸法平等,是方方面面都平等,我们修行求法的门路就找到了。你喜欢哪一部经、喜欢哪一部论,你把你的基本功做好,基本功是什么?净业三福是基本功,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没有这个基础,你那个一门深入很苦,能不能行得通是有问题。如果你基础扎好了,没问题,你这个一门,任何一部经论,你只要真的长时薰修。中国老祖宗是千遍,千遍是有限的;长时薰修是无限,还是佛法高一著,一门深入。
你把万缘放下,你的真诚、清净、平等、觉现前,你每天读诵是真诚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正觉心,会开悟、会见性,教下里面怎么说?大开圆解。所以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搞多、搞杂错了,功一定用在一点,天天钻,总有一天把它钻通,通到哪里?通到自性。所以明心见性是所有法门的终点,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的终点就是明心见性。念佛也不例外,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你看多有味道,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诀。为什么?你依照方法这叫持戒。我选一部经,这个经有长短没关系,长的像《法华经》、《楞严经》。还有人选《涅盘经》,《涅盘经》很长,两种翻译本,一个三十六卷,一个四十卷,都很长。还有人读《华严经》,《华严经》一天没办法念完一遍,八十卷,念的时候恭恭敬敬。所以大众在一起诵经的时候敲木鱼,木鱼是什么?打拍子,让我们念得整整齐齐,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是恭敬,不能够草率。一个字一个字念,为什么?你的心才定;如果念得太快,你心浮气躁不定,那个没用处。所以念经是修定,你看是修戒,依照这个规矩修戒,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时候就开智慧,戒定慧三学就用这个方法一次完成,这是真修行。要不要求解释?不需要,没有解释。这是真的,一切经教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量义,所以你讲不完。当你在读诵的时候没有意思,不要想这什么意思、那什么意思,那就错了,为什么?你的妄心、妄念起来。念经就是把妄念打掉,所以不可以想这个经文的意思。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教得好,怎样读诵?怎样去听讲?所以听教是听教诲,咱们用什么心态去听教?用什么心态去读诵?第一个,听教不能执著言说相,要用这个态度。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跟言说一样,那我们读诵就不要执著文字相,别执著它。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佛教里头这些名词术语,你看「善男子」这是佛教的名词术语,「佛」这是术语,「威神」这是术语,这都不要执著它,名词术语。第三个很重要,离心缘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读诵就是读诵,读诵是修定。你这一想它,这一段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是什么意思,把你的定破坏掉,那叫不会念,你念经没用处。念经,什么叫有用处?念经得定就有用处,定开慧。现在几个人会念?几个人会听?所以禅宗的大德遇到他的学生,老师常常问的一个口头禅,「你会么!」这个话意思很深。听经你会听吗?你念经你会念吗?会念的人得定,会听的人开悟。你听经没有开悟,读经没有得定,不会!所以这个经典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要拿佛经看作世间书,那就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於诸法义了了通达,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开悟就通达。惠能大师没有念过经,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听过人讲经,五祖讲《金刚经》他听过一次,一次就开悟,为什么?他会听!五祖跟他讲肯定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会听。也就是马鸣菩萨讲的,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他做到。我们平常在读诵的时候也是这样,《起信论》上教的,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名词术语相,千万不要起心动念想这一段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不要管,要晓得这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读经也是修定。只要读经的时候你能够守住这个,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会得定。所以你看,读书千遍,念的时间长,定的时间久,哪一法不是禅定!法法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就搞错了。净土宗修不修定?修定,念佛是修定,这一句佛号一门,你能够执持不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恭恭敬敬,都能得定!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要念佛?妄念太多、杂念太多,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一起就用阿弥陀佛把它取而代之,这叫会念,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念掉。念佛不是念给佛听的,这要晓得,可不能弄错!念佛是把自己的妄念给念掉,我们现在常讲心浮气躁,你怎样把心浮气躁给念掉,你不就得定了吗?这是讲通达的方法。
如果我们念的经不长,譬如自古以来有不少人用《心经》做早晚课,仪式不重要,前面烧香拜佛那是表自己的恭敬心、真诚心,最重要的是你读经。《心经》念熟了都会背,读的时候不要太快,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这短,短怎么样?遍数多,你以这个为早晚课诵的话,念十遍。十遍也不长,看个人的时间,工作很繁忙,十遍可以,十遍才二千六百字,不到三千字。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你没有事情,你有时间。念一百遍大概就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好,这么长的时间定下来,时间愈长愈好,显出有功力。所以在过去一般出家人,他选一部长的经,选《法华经》的人很多,选《楞严经》的也很多,这样的经从头到尾一遍很好。如果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