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贤行满,佛果亦就」,这是讲到《华严》上说的,龙女是《法华》,这是转到《华严》。我们知道在隋唐时代,中国人称那个时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是那个时候建立的,每个宗派的祖师大德应该可以说都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国力盛极一时,佛法也盛极一时,帝王大臣护法,高僧大德辈出,经典大致上翻译完成,到宋朝时候翻译的经典很少了,大部分都在唐朝中叶的时候就完成,是佛教的黄金时代。普贤行,纲领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怎么落实?学《华严经》的人都知道,落实在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善财童子把十大愿王做出来给我们看。五十三参是怎么回事情你可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就没法子修,你也学不到。善财童子是代表一个大乘学人,就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一个代表、一个榜样,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现在社会里各行各业的这些人物,出家的有六个人,其他统统是在家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童子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你细细观察,那个十愿是不是全部都做到?我们如果对这个不懂,那你就没有法子学,你怎么能学普贤菩萨?所以《华严经》是活的,不是死的,这个经本是说明书。我几十年都没有看戏,没有进戏院,我年轻的时候有时候看看戏、看看电影,戏院去过,电影院也去过。进入电影院,进去的时候就拿一张说明书,这个剧情的说明,戏院也是的,今天有哪几出戏,也都有个说明书给你看。我们这个经本是说明书。《华严经》在哪里?《华严经》是我们现实的社会,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就是五十三参,所以它是活的。你们听听龙树菩萨讲,在大龙菩萨那里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本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说什么?我们实际上的生活状况,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都不漏。我们要学做好人,要学做善人,要学作佛,要学作菩萨,学做圣贤,这说明书里面先告诉我们,然后你亲身去历练,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你必须在事相上去经历,炼什么心?炼普贤菩萨十愿的心,炼文殊菩萨十波罗蜜的心。普贤菩萨每一愿里面都包括其他的九愿,愿愿如是,每一愿里面都具足文殊菩萨十波罗蜜,而十波罗蜜里面,每一个波罗蜜都具备其他九波罗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这是华严世界。
  华严世界不远,就在我们眼前,就看你能不能契入?你能契入,那你所过的这个生活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普贤菩萨的生活,文殊菩萨的生活,一切诸佛如来智慧德相的生活。迷了你不知道,你在搞六道轮回,悟了的时候,六道轮回就变成一真法界。所以普贤行满这四个字重要,我们学了要会用,尤其是前面四条,前面四条是基础,一定要非常坚固。你看头一个就是教礼敬,为什么见人要行九十度鞠躬礼?这是学《华严经》的,这是修普贤行的。为什么要对人能够布施?首先布施什么?布施尊重,布施爱心、敬爱,布施关怀,布施照顾,这都属於布施波罗蜜里面的。这里头有财、有法、有无畏,一个布施里面具足圆满的波罗蜜多。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持戒里头有更深的意思,威仪有则,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
  我们这个道场虽然小,供养万姓先祖的牌位,为什么?这一般寺庙里头没有的。这是提倡孝道,现在社会大众把祖先都忘掉了,我们这个地方天天跟祖先们致敬,做样子给人看的。孝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成佛、成菩萨的真因。我们供养老师的这些遗像干什么?现在人不尊重老师,我们这个做法就是教导大家尊师重道。供祖先牌位是孝亲,孝亲不能忘记尊师,尊师的重要意义是重道,你对於道学重视你才会记得老师的恩德。这是《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那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摆在前面两句,这两句没有了后头全都没有。所以在中国学儒、学道、学佛都要从孝亲尊师做起。怎样孝亲尊师?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你能够做到,那叫孝亲、那叫尊师。如何具体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具体落实,上面指导的原则就是普贤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认真去学,其乐无穷。你真正去学的话,你就会体会得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的乐,他乐在哪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是在圣教里面学,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这里头就有真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学了管用,这真的学会了。所以普贤行满,你看十愿、十行满了,佛果亦就,他在最后教善财童子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念佛的人普贤十愿要是修行圆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同居土,也不在方便土,在实报庄严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真正是阿惟越致菩萨,不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是他自己真正证得的。方便土里面、同居土里面,虽然他是带业往生的,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使他等於阿惟越致菩萨,那是受加持的,不是他自己证得的,可是普贤行满的人是自己证得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华严经》上七地以上,这不是普通菩萨。
  下面长者引文殊菩萨的一段开示,我们看,「如文殊师利菩萨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这首偈在《华严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也很熟悉,虽然很熟悉,不是我们境界,确实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可是我们现在念这首偈,意思大致都不迷惑,能够相信,功夫好的人能够肯定,没有怀疑。一念普观无量劫,念劫圆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这个住就是现在。这个境界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境界,在方便有余土里面就是四圣法界,必须入定,在定中里面才能把时空维次突破,但是在实报庄严土里头不必入定,因为他已经证得自性本定,他都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自性本定就是六祖大师跟我们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是自性本定,不需要再入定,都是这个境界,可是在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需要入定。你们看《地藏经》,很多同修《地藏经》都念得很熟,你们看到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可思议。在自己遭遇苦难的时候,遇到真正善知识来帮助她,遇到阿罗汉,阿罗汉是四圣法界的,不是六道里面。自己母亲造作罪业,过世了,不晓得到哪一道,向阿罗汉请教。阿罗汉先入定,出定才告诉她,你的母亲造作罪业,现在堕在什么地方,告诉她怎样帮助她离苦得乐,阿罗汉要入定。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也要入定,十法界里面的佛陀还是要入定,到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就不需要,为什么?念念都在定中。也就是说,实报庄严土里面这些菩萨,就是从发心住以上,他们不再起心动念,那就是自性本定。
  文殊菩萨给我们讲,「一念普观无量劫」,一念是菩萨一念,无量劫是六道众生,或者方便土里面这些相似即的菩萨们,你去看他,他们有时空,所谓不同空间维次,他们有。那我们要晓得,不同空间的维次,现在科学家证明确实有,确实有这个东西存在,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没有数量的,无量无边。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是个学科学的,近代的科学家,确实从科学里头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理论上讲是没有边际,但是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还不知道。我们学佛,在大乘佛法里这么多年的薰习,能有一点体会,不同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它跟一切法没有两样,我们相信它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样形成的。所以修定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伏住,让它不起作用,时间虽然很短,空间维次可以突破,不能完全突破,可以突破一部分。譬如阿罗汉,能够突破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这只要有四禅八定就能做到。四禅八定那个力量不是把烦恼转变,只是定功把烦恼伏住,叫它暂时不起作用,他在伏住那个时间里面,六道的空间维次没有了,所以他能够统统看见,就是这么个道理。定功愈深的人突破的层面就愈大愈深,完全突破,没有了,《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换句话说,在十法界里面有时空维次,超越十法界就没有了,再回头来看十法界,清清楚楚。
  我们看这末后一句,「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这方便是什么?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的色界、无色界天,跟方便有余土里面相似即菩萨们,他们以入定的这种方法能了知,对於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是什么一回事情他清清楚楚。可是这些分证即位的法身菩萨们,他们是自性本定,像大乘经里面常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十法界众生有感,他们立刻就有应,随类现身,依旧在大定当中。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释迦牟尼佛是八十岁圆寂的,外国人讲七十九岁,他是为我们示现,演戏给我们看。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大彻大悟,悟了之后就开始教学,一直教到他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我们就想到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不但他是这样的,当时跟他一起修行的这些弟子们,经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亦复如是,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再回头我们想想,像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开悟见性,开悟见性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是完全平等的。他为什么能开悟?不认识字,一天经都没听过,也没有参过禅,也没有念过佛,为什么能开悟?这正是他告诉无尽藏比丘尼的话,开悟这桩事情与学不学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所以诸位要记住,放下执著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我们就晓得,佛法整个的教学,没有别的,看破放下。
  我这一生很幸运,遇到好老师,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知道佛法非常殊胜,有没有秘诀让我快一点契入。他就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一点不错,是真话,不是假话。我那时候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财、法、无畏三种布施,从这里下手。我们的根性不高,没有办法像惠能大师一样,我们慢慢的放,一天放一点,一年放一点,真的愈放愈有智慧,愈放身体愈好,这是个证明。真学佛没有别的,把一切烦恼习气统统放下,把分别执著放下,这有真成就。放不下,那是搞佛学,对於生死轮回没有关系,这不可以不知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九卷)  2009/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从「明知三乘三只出世成佛是权方便教」,从这里看起。
  长者很慈悲,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一生都是从事於教学的工作,因为众生对於自性迷悟浅深次第不等,所以有千差万别。根性如是,佛的教化亦如是。因为佛的教化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不一样,所以他教的方式、内容也就不一样,可是我们知道他的目标、方向决定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就知道,佛讲的三乘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佛说三大阿僧只劫,这也是方便法,三大阿僧只劫是讲时间,出世成佛是权教、是方便教,权就是方便的意思,它的对面就是真实,这是权巧,逐渐把我们向上提升。真实法,你看前面说龙女一刹那她就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圆满就成佛,什么时候圆满?一念之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三十岁的时候把十二年学习的东西放下,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都是一念。非常的难得,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也给我们做一个实验。在五祖忍和尚那里听《金刚经》大意,五祖给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这一句下豁然大悟。这哪有时间,哪有三乘!不必小乘、中乘、大乘,不必经历这些,这是什么?这是上上根人。谁是上上根?人人都是上上根。谁是中下根?你迷得深就是中下根。总是迷悟不同产生差异,这个差别就太大了。所以佛为我们说无量法门,为我们说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那些都是方便教。佛是用方便契入真实,就是刚才说的方便有多门,他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