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费,他老人家收学费是随缘,没有规定收多少,就是富有的人家多送一点礼物,贫穷人家少送一点,真正很清贫的人家老师还会帮助学生一点。夫子的心行在中国影响很大,世世代代的读书人我们常讲穷秀才,都是学孔子、学颜回。他们的一生没有别的,教育下一代,所以他们的地位虽然不高,生活很清苦,他很受社会大众的尊敬,道理在此地。他们真的是一生做出奉献,没有享受,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在苦行当中得到乐趣,就是不失自性。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做不到?一般人是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是什么?他有苦有乐。他要离苦得乐,苦他受不了,觉悟自性的人怎么样?苦乐不二,没有苦乐,这真乐;没有忧喜,真喜!那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他真的是入不二法门,心地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
  下面一个比喻,如大海水,因风成波,而不失湿性。大海表示我们这个世间六道,苦海。因风成波,这是讲自性,把海水比喻作自性。风是什么?动、妄动。起心动念是动、是微动,分别是大动,执著是大波大浪。不管怎样,纵然是大波大浪,水的性是湿性,性没有失掉。所以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应化在十法界,他不失自性,他能和光同尘跟凡夫示现完全一样,不失自性。我们在最近,就是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二次大战的时候,中国出现一个奇人金山活佛,江苏镇江金山寺妙善法师。他是抗战期间当中在缅甸过世的,他一生的事迹很神奇,在世的时候,他的行为很像古时候的济公长老。我们知道济公是宋朝时候人,跟岳飞同时代的,那是阿罗汉来应化的;妙善长老至少也是阿罗汉,他的身分没有暴露,在这个世间示现,确实是示现的非常自在。生活他随缘,饮食,很多信徒供养他都接受,但是从他的穿著那我们就晓得,他是过最简单的生活。他一生当中就一件长褂,里面是小褂裤,外面一件长褂,就那么简单,他没有第二件衣服。一生不洗澡、一生没有洗过衣服,冬天也是那一套、夏天也是那一套,他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这就叫人感到很惊讶。他生活多快乐!什么负担都没有。一天到晚是云游四海,没有一定的住所,你决定找不到他,但是你想他,他马上会出现,想著想著他就从外面走进来了。说话虽然好像是疯疯癫癫的,你细心听全是佛法。他还有很高明的一手,替人治这些疑难杂症,给人治病也没有药方,真的跟济公长老一样,他身上的尘垢很多,搓搓一把给你吃,你吃了病就好了。这是真的事情,距离我们现在不远。衣服虽然长年不洗,领子上都是黑的,可是闻闻什么?闻闻是香气,莲花香味。我是早年在台湾认识一位法师,乐观法师,这位法师曾经在抗战之前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两次,一次两个月、一次两个月,两次总共跟他住过四个月。对他很了解,说他的形迹很像济公,信徒们对他很喜欢,都很尊重他。这就是什么?游戏人间,他不失自性。
  这种示现,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随缘妙用,我们虽然做不到,也得认真努力学习,我们学习什么?在境界里面断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在这里断,也就是见思烦恼。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接触,破自己的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要学,常常要想身不是自己。我们自己呢?自己住在这身体里面。真有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是本性,身体是物质,物质里头有本性、本性里头有物质,它两个在一起离不开的。虽然离不开,各守各的,为什么?相是假的,性是真的,相是刹那生灭,性是不生不灭,它不一样。真妄和合,这是如来藏,要常作如是观,常常这样想,你就会很自在。对立,自性里头没有对立。所以我们有对立的念头是错误的。这个错误是根本上错误,所有一切烦恼习气都从这里生的。因为你有对立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冲突,有冲突才会有斗争;没有对立,什么事都没有了,没有对立就平等了,清净平等觉。有对立,哪来的平等?不平等就不清净、就迷惑颠倒、就不会觉悟,这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真修行,修行就在生活、就在起心动念、就在跟大众相处,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跟人有对立的念头,这行为是错误的,必须把它修正过来,这是化解冲突根本法,冲突化解才有和平。中国几千年来是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德目里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不失自性,这是学佛。
  佛也是跟这个比喻一样,随众生所感,万类殊形,而不失自性。佛随众生所感,众生的范围太大了,十法界依正庄严他都有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如海潮音,决定不会错过的,非常有信用,众生有感他一定有应。感应我们在前面都学过,四种,众生有冥感,佛有冥应、有显应;众生显感,佛有显应也有冥应。显是明显,我们有求於佛,心里常常念佛,这是明显的。佛的应呢?冥应是暗中应,我们自己不觉察,没有感觉到他应;还有一种很明显的,你自己感觉到佛菩萨来加持你、来帮助你。所以有显应、有冥应。我们众生的感有显感、有冥感,也有这两种;显感的时候有显应有冥应,冥感的时候也有显应有冥应,自然的。这个道理,我们看到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才真正体会到,佛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他在所有感应里他绝对不迷,不失自性就是不迷,觉而不迷,永远保持觉而不迷,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不迷,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也像诸佛如来一样不起心不动念,那我们跟佛的行持就没有两样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下面引《华严经》两句话,「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是为潜入无碍」。看佛哪里?看佛一个毛孔,或者看佛一个毛端,这是讲正报。在依报里面呢?依报就是一微尘。佛身上多少毛孔?遍法界虚空界多少微尘?「一切众生悉在中」,一点都不错。这是不思议的境界,这是华严的世界观,《华严经》讲的宇宙观。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条,第十「圆通无碍:谓佛融大法界而为其身,理无不具,事无不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上我们多次读过,这是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我他都在其中。我们大家本来都是佛,我们今天看到诸佛圆融无碍,我们也是圆融无碍,现在为什么有障碍?障碍自性里头没有,理上没有,事上也没有。障碍在哪里?障碍出现在我们的妄念,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障碍。而妄想分别执著也不是真的,所以障碍可以放下。觉悟了,障碍就没有;迷了,障碍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佛融大法界,这个大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这是现在讲到天文学、讲到宏观的宇宙。我们现在对於宇宙的知识很浅薄,科学虽然这么发达,观察整个宇宙,说实在话,我们用万分之一来形容它绝不为过,太大了!跟《华严经》上讲的,我们现在所发现的不及它万分之一。《华严经》讲到世界海、讲到华藏世界海,然后告诉我们,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虚空界里无量无边,太多了。我们常常讲的净宗法门都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哪个部位?世尊告诉我们,华藏世界有二十层,好像一个大楼一样二十层,我们现在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阿弥陀佛的教化区是西方极乐世界,同在第十三层,在那个大楼第十三层。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佛讲这个距离当中是十万亿佛国土,那就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这是平面的还没有上下,那上下多少世界?这是一个大世界,我们现在天文学家没有发现,像这样的大世界无量无边,没有数量。前面我们学过,确实没有数量。这是什么?统统是心现识变的。讲到微观世界,每一粒微尘里面有华藏世界,有如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世界海,一微尘里头、一毛孔里头,这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宇宙观。
  下面这一句我们要特别注意,「融大法界而为其身」,这叫什么?法身。整个宇宙是自己,这叫法身。我们天天念的法身佛,法身佛有自己在里头。佛融大法界而为其身,我们每个人没有两样,也是融大法界而为其身,我们现在不知道,不知道大法界跟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佛法讲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为什么融大法界成为一身?因为大法界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自己的真身,禅宗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真如自性是本体,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能现、能变,所以它是一不是二,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我们常常讲经,因为这个东西很难懂,常常把它比喻,大法界好像我们的一个身体,我们自己是什么?我们自己是身体的一根汗毛,我们的汗毛很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器官像不同的宇宙,是一体。我们迷了,不知道是一体,我们是这根汗毛,他是那根汗毛,两个还互相打架、互不相容,变成这个样子。觉悟的人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所以「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才是事实真相。
  理无不具,事无不摄,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一多不二、依正不二、人法不二、因果不二,彼此统统无碍,哪来的障碍?理没有障碍,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人间,怎么会这么多障碍?迷而不觉,怎么办?要修学佛法。佛法是教育,修学佛法的教育就是自性的教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教育,你明白了,你通达了,你所有的障碍就没有了,全都化解了。根利的,像释迦、惠能这个人他马上就成佛,一念之间他就证等正觉,他就融大法界而为其身。根性钝的人慢慢来,一步一步的,如果是真的一心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走,进步很快。所以我跟大家讲,最困难的是前面十年,这是一个瓶颈不容易突破,突破之后,往后几何级数往上提升。一生当中开悟,一生当中往生净土是决定靠得住的。
  底下引经说,「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一跟无量不二,一多不二,「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了知,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你跟诸佛如来一样,你就现形去帮助他。这个现形不一定现什么形,现有情众生的形,现无情众生的形,你能现山河大地、你能现日月星辰,这叫「圆通无碍」,圆是圆满,通是通达。
  我们到这个地方把十无碍都是讲大意,我们学习过了。佛的十种无碍就是我们性德上的十无碍,也是我们现前真正的理与事。我们现在变成这样,就是对於诸法实相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严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很难得、很幸运我们遇到大乘、我们遇到《华严》,认真努力修学,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回归自性。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二卷)  2008/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偈颂第五首看起:
  【於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於法性。此中无有二。亦复无有一。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二首偈,《疏》里面讲「次二偈释前双非,一偈半」,也就是六句,有六句经文解释「非照义」。「初句是总」,就是我们刚才念的『於法无所著』,这个「著」不是执著,比执著的意思还深。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常讲的,於一切法不但没有执著,也没有分别,也没有起心动念,这是此地「无所著」三个字的含义。我们很清楚的理解到,如果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执著,都不执著了,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小乘的果位,证得阿罗汉果。如果在《华严经》上,那是十信位里面的七信位菩萨,七信位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就是执著没有了,还有执著的习气。到什么时候执著的习气没有?再提升一级,实际上阿罗汉就是要断习气,执著没有了,他有执著的习气,习气断掉之后他就升级,升等,到八信位。八信位断证功夫相当於辟支佛,诸位就晓得,阿罗汉执著没有了,辟支佛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再往上去就断分别,八信位的菩萨要把分别放下了,不但没有执著,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那么他就升等,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