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我们学佛多年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人事之间,总是离不开烦恼、染著。如何能化烦恼为菩提,转染著为自在?这四首偈教导我们是最好的方法,关键是学了要会用。我们在真止学习了杜顺和尚《还源观》的「入五止」,后面是「起六观」,这个说法与我们中国传统祖宗的教诲完全相应。止是格物,观是致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这是中国老祖宗教导后人的。有先后次第,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就能成圣成贤,在佛法里面就能够修行证果。杜顺和尚是华严宗第一代的祖师,五止里面,就是格物,革除物欲,也就是放下。首先教我们放下缘,离缘也就是不攀缘。放下,诸位要知道不是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佛菩萨就不能帮助众生了,帮助众生要办事。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我们,所以放下要知道是心地上放下。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杜顺和尚第一句就教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跟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第一句话完全相同。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跟杜顺和尚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桩事情,同样的境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知道能大师成佛了,杜顺和尚也成佛了,佛佛道同,没有两样。
我们中国老祖宗真的是佛化身再来的,怎么晓得?我们在《大学》头一句见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们想想看,明明德跟自性清净圆明体、跟本来清净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能够回归到自性,老祖宗教我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顺序来修,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放下、看破。杜顺和尚说得详细,先「显一体」,再给我们讲「起二用」,这两种作用都是自然的。第三个是三种周遍,三种周遍都是举一尘做例子,一尘周遍法界,一尘出生无尽,一尘包含空有,举这个为例子。再「行四德」,然后才讲止、才讲观。由此可知,如果真的说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放下,那前面的四德就没有了。特别是四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代一切众生受苦。我们要想学佛,要想行菩萨道,代一切众生受苦,一切众生给我们的苦都要接受,没有反驳的余地,老老实实接受就是。能接受就能化解自己的业障,消自己的业障,增长自己的福慧。别人冤枉我们了,要不要受?要受,那个消业障、增福慧更快,业障消得快,福慧也增得快,冤枉。如果真的有过失,那就消业障,没有过失是增福慧。如果有反驳、要申冤,就抵消了,你的业障还在,没消掉。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我们业障老是消不掉?天天在消,天天在造,造的比消的多,怎么能消得掉?
离缘,我们是随缘,不是不随缘,随缘,没有随缘的分别执著,这就真的叫离缘。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说两句好懂的话,有心无心、有意无意,这个好懂。古德常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的人无所谓,不是有意说的、有心说的,随便说的,可是听的人有意。如果他把意思错会了,往恶处去想,愈想愈恶,无心当中结了怨,你说冤枉不冤枉?可是冤枉要报,它有报应的,冤冤相报,不是没有果报。如果是有心的,你听了也有意,这是两方面宿世的业因。甲这一方无心,乙这一方有意,这个怨是从乙那一面生起的,他有意他就生心,无意不生心。我们修行人,佛教我们放下,祖宗教我们格物,我们应当怎么做?一切事里面都要能够做到无心无意,那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怨结可以化解,不再造业。古德给我们讲,人生在世应当把过去的业障消除,不再造新殃。新殃就是有心有意他去造,造新的业,无心无意就不造,这个很重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无心无意?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只想极乐世界,意里面我只缘极乐世界,只缘佛菩萨的教诲。这样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他过佛菩萨的生活,哪里会有烦恼?哪里会有染著?染著、烦恼不能断,没有别的,就是你有心、你有意。道家说,这个话不是佛说的,道教里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没有赏赐你的,你有心的,「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他做的错事他是无意做的,有意作恶,惩罚他,无意的时候不罚他。这是道教讲的,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学习要想真正断烦恼、离染著,要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里面学无心无意。这讲得也比较玄,我们再说得白一点,就是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就是无心无意的意思,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离缘止。
第二个绝欲,绝是断绝,欲是欲望,欲望真的害人!我们在六道里生生世世搞轮回,轮回里面总离不开三恶道,为什么?我们一想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深。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就行了,这八个字就是三恶道。我们想想我们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跟这八个字相应?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如果相应,自己就要知道,念念都是在做三途业,果报,三途境界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我们今天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在佛门里面做好事,修善,修善一定要懂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是真善。如果有执著、有分别,就是你还是用攀缘心在做善事,这个善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得定、不能开慧,这一定要懂得。可是怎么样?有福报,福报到哪里享?那就看你在哪一道,你享那一道的福。你在人道,你享人间福报,你在天道享天福,你在畜生、饿鬼道也都享福,只有地狱道里没有福报,有福也没法子享,其他的四道都有,连阿修罗道也有。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要想远离欲望,根本的修学方法就是把自私自利要降低。如何能把自私自利降低?要把利益众生的念头提起来,念念想到众生的利益,就不想自己了,自私自利的心就淡了。怎么样能叫众生得真实利益,怎么样能叫更多的众生得利益,心量就拓开了,量大福大。这是真的,福报大小跟你的心量大小恰好成正比例,小心量的人纵然拥有亿万财富他也不快乐,为什么?他心量太小,福不大,拥有财富再多,不但不乐反而带来苦恼。为什么?天天患得患失,在这里斤斤计较,怎么样想多赚一点钱,赚的钱没地方用,到最后死了还给别人,自己带不去。这个人是很愚痴,但是这样的愚痴人世间很多,不在少数。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你能赚很多钱那是你命里有的,你有这个福报。钱怎么用法那是智慧,没有智慧不会用钱,用钱都造业。所以,智慧比福报更重要,福报有没有不在乎,智慧关系大了,有智慧没有福报他也能不被烦恼所障,他也不会染著世法。这个例子古往今来很多,看看佛门的祖师大德,在家修行的高士,出家是高僧,真有修行的人,生活清苦,他得大自在,他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迷惑,这是我们认真要学习的。所以欲要断,纵然是为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好事,不能叫他变成欲望,变成欲望就错了。譬如在佛门里面布施,施财,谚语有句话说佛是大福田,在这里面种福田施一得万报。一般人听到了,佛门里布施一块钱将来回报是一万块,一本万利,都来布施。他能不能得到?不见得,为什么?他是名利心来修福的。如果佛门里面没有这个果报他就不来了,听说有这么大的果报他才来修福,这个心就不善,他怎么能得大福报?福报有没有?福报有,肯定有,福报大小随著他的心量,量大得大福。真的,施一文钱,如果是量大,他得的福报大。如果他量小,完全是自私自利,是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众生,他到佛门来布施他得的福小。这有个道理在里头,你总要懂得。佛门里面修福,纯正的目标是求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是为什么?是为度苦难众生,这个心好,这个心纯净纯善。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为了自己发大财升大官,不是为这个事情,完全是为利益众生。所以,总是看你起心动念,你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
后面三种止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得定,开慧了,自然契入。第一个是「性起繁兴法尔止」,这是对於大自然,大自然的现象你不会起心动念,你也不会分别执著。可是现在你看一般人,一般人好奇,总是想去研究。科学家在研究宇宙怎么起源的?生命怎么形成的?人到底从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不知道是性起繁兴,他不知道。所以他要去研究,他止不住,天天在这个地方去研究。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来,为什么?佛法里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是不动的,我们今天用识,识心、妄心,妄心是生灭的,妄心是动的,用生灭心去探讨不生灭的真理是永远达不到的。这句话是老实话,真实话。佛在经上讲得好,我们用意识,就是经里讲的思惟想像,这个能力确实很大,思惟想像,对外能够缘虚空法界,像今天的科学家探讨太空物理、探讨量子力学,在外面能达到这么大境界,从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这是做内功。内功,科学家没有用,多半是什么?修行人。不仅是佛教,包括采取禅定方法都属於这一类,禅定是用内功,能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自性要怎样?自性要很深的禅定,入禅定也不能有禅定的念头,有禅定的念头还在意识里头。也就是说甚深禅定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无,你就见到了。为什么有人入很深的禅定见不到?就是禅定里面他还有意识,有心意识。再往上提升,心意识没有了,叫离心意识,这里头没有心意识,那完全是自性。所以,沾著心意识,你的性就变了,就叫阿赖耶,就不是叫清净心。这些事情总要搞清楚、搞明白。落在心意识里面,你的烦恼习气可以伏住,断不了,它没有转变;如果离心意识,烦恼习气马上就转变,变成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因定开悟。为什么有人定开不了悟,有人定开悟了?总在用心不同。用真心的人开悟了,用妄心的人不能开悟,他的定功可以到色界天、可以到无色界天、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没有办法突破六道轮回,这个界限他不能突破。这就是以甚深禅定,佛经上讲第八定,够深的,四禅八定,为什么不能见性?没有放下心意识。你懂得宇宙所有一切现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起就是唯心所现,繁兴就是唯识所变,性起是一真法界,繁兴是十法界。你知道这个现象,你自然不再去研究,为什么不再去研究?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值得研究,假的有什么好研究的?譬如你昨天晚上睡觉做了一场梦,你今天醒过来之后你去研究那个梦,那个梦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梦里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你研究一辈子你也研究不出个道理来,为什么?假的。你在这上花这么多时间、花这么多精力去研究,叫白费了,你错了。但是世间干这种糊涂事情的人可多了,这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性起繁兴是事实真相。所以明白了,法尔就是自然的,自然你放下,不在这些事情上去操心。
第四、第五,这个境界就达到最高层,无念、非相,非相就是无相。不但无念,没有念头,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外面所有一切的现相也没有,《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我们六根面对六尘境界,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无心、用无意。别人对我们有心,我对他无意,别人对我有意,我对他无心,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得大自在,不再造业了。真的是古人的两句话,「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不造新业,旧业就消掉了。这是把修行的门路真的找到,循著这个门路做,这一生短短的数十寒暑你就决定能成正果。最怕的是有心有意,有心是分别,有意是执著,这个麻烦大了,那你肯定脱离不了烦恼,你没有办法摆脱染著。这是相当於《大学》上教我们的格物,《大学》前面的三句话是三个纲领,那就是人生的指标。所以圣贤之道真的是很了不起,你看第一个就教我们「明明德」,明明德用佛法来讲就是明心见性。第二个告诉我们「亲民」,也有古德说应该是「新民」,两个意思都可以讲,都能讲得通。你用佛法来讲,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们想想对不对?明心见性之后干什么?度众生。第三句讲「止於至善」,这句话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四弘誓愿的后面三句都是止於至善,「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断烦恼是自己的德行止於至善,学法门是自己的智慧止於至善,成佛道是自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