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偶像-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莫斯科的克格勃上校军官像手套一样正好适合戈迪夫斯基,证实了他的罪行。因
  此,第一总局悄悄地在莫斯科范围内把他的全部活动都监视起来了,这原本是第二
  总局的业务范围。结果是个败局。
  戈迪夫斯基绝非等闲之辈,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他真后悔不该回莫斯科。
  他应该接受伦敦朋友的紧急劝告,并呆在伦敦叛逃,实际上12年前他在精神上早就
  叛逃了。
  英国人曾经给过他一个在被监视情况下使用的紧急求援电文:“我遇到麻烦了。
  我现在需要帮助。”他把该电文发出去了,而且对方竟然收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
  (SIS )拟了一个帮助他脱险的计划,但是需要大使馆的帮助。英国大使的后台是
  对外事务办公室,他拒绝帮忙。
  于是,SIS 局长不得不利用他的特权,私下召开了一次会议,向英国首相求援。
  他解释了存在的问题。
  撒切尔凑巧认识戈迪夫斯基。去年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总统之前,
  他曾访问过伦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苏联大使馆来了一位外交官坐在戈
  尔巴乔夫旁边当翻译,他的名字叫奥列格·戈迪夫斯基。那时她没想到他正在为她
  工作,她印象很深的是她对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想法掌握得十分精确。戈迪夫斯基在
  头天晚上已经把情报转移过来了。
  此刻她起身离开了椅子。“我们一定要救他脱离莫斯科,”她下了命令,“他
  是一个勇敢的人,是我们的人。”一个小时之内,外交部长和英国大使被说服了。
  7 月19日上午,大使馆的各个大门同时敞开,轿车一辆接着一辆驶出了大使馆。克
  格勃的盯梢惊呆了。他们的监视车也一辆接着一辆出发了,紧跟着英国人的车向四
  面八方驶去。最后俄国人的车不够用了。这时两辆一模一样的货运篷车开出来了。
  后面没有车跟踪。其中一辆车突然转向开到正在早晨慢跑的戈迪夫斯基身旁,有一
  个声音在喊:“奥列格,快上车。”上校纵身从敞开的边门跳上了车。
  他身后尾随了两名第一总局的盯梢,他们也大声呼喊他们自己的备份车,他们
  的车疾驶过来,停车后将他两人带上了车。
  这一攫取行动故意放在一个角落的附近实施,拐弯后那辆货车不见了。行动成
  功后,它迅速驶进一条小巷。另外那辆一模一样的货车从路边开了过来,因此当俄
  国人转过弯时,他们看到的是一辆白色货车。俄国车跟在这辆货车后面跑了数英里
  路,最后把它包围了。货车停下来后,他们发现那辆车里装的全是为大使馆买的蔬
  菜。载着戈迪夫斯基的那辆车已经安全地进入了使馆大院。
  大院里军队机械师已经将一辆长车底多用途越野车进行了改装,他们在车的传
  输轴下面装了一个狭窄的间隔间。俄国人被塞进躲藏。两天后,这辆多用途越野车
  出发开往芬兰。在芬兰与苏联的俄方边界处苏联人不顾外交协议仍截住车进行了搜
  查,但是什么也没找到。一小时之后,一个全身僵硬的奥列格·戈迪夫斯基被放出
  了他的“监狱”,用车送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几天后消息传开了。苏联外交部向英国大使提出抗议,大使非常坚定沉着,他
  回答说他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几个月之后,戈迪夫斯基来到华盛顿与CIA 分享成果。在听报告的军官中有一
  个人表面上笑容满面,内心却害怕得要死,他就是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如果这个
  俄国人知道有个美国叛徒,他该怎么办?埃姆斯很幸运,因为答案是否定的,没有
  人知道此事。
  杰弗里·马奇班克斯认为他可以想出一个办法帮助他在莫斯科的同事搞清楚那
  份黑色宣言到底是真还是假。
  麦克唐纳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他无法亲自接触伊戈尔·科马罗夫本人。马奇班克
  斯考虑亲自与这位爱国武装联盟的领袖进行一次深人的谈话,从中或许能找出答案,
  看看这位自封为右翼保守爱国主义者的灵魂深处是否隐藏着疯狂的纳粹野心。
  他认为他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可以协助他联系这次面谈。去年冬天他参加了一
  次野鸡射击活动,在客人中有一名刚任命的英国主要保守日报编辑。7 月21日,马
  奇班克斯给这位编辑通了电话,向他提起了那次野鸡射击活动,与他约好第二天在
  詹姆士大街他的俱乐部里共进午餐。
  1985年7 月,莫斯科戈迪夫斯基的逃跑在莫斯科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7 月的
  最后一天,在捷尔任斯基广场克格勃总部三楼克格勃主席私人办公室内。
  这个灰暗的办公室曾接纳过地球上最为血腥的怪兽在此办公。亚戈达和叶若夫
  都曾在此呆过,他们执行斯大林的命令用数以百计生命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效
  仿者还有贝里亚和塞尔沃,这两个意大利精神变态者,以及谢米恰斯内和最近去世
  的尤里·安德罗波夫。从1963年至1978年,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克格勃的领导,他
  的任职时间比其他任何人都要长。
  T 形桌上签署的命令使多少人惨遭严酷折磨,多少人死于冰天雪地、荒芜人烟
  的西伯利亚,多少人跪在寒冷的空旷土地中被手枪子弹穿颅枪毙。
  维克托·切布里科夫将军现在不再有那么大的权力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死
  刑命令必须由总统本人亲自颁布。但是对于叛国者,他们仍然有权签署死刑令,今
  天的会议就是研究将要对叛国者实施的逮捕令。
  第一总局局长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坐在克格勃主席桌子的对面,此刻他正
  准备全力为自己辩解。是他的手下把事情搞糟了。第二总局局长正处于攻势,这位
  矮矮胖胖的宽肩将军名叫维塔利·博亚罗夫,他正在厉声痛斥第一总局。
  他愤怒地说:“整个事情真他妈的……”即使在将军的圈内,说话时使用的词
  汇也非常重要,从他的用词可以断定他来自劳动人民家庭,言语非常粗鲁。他的意
  思是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克留奇科夫嘀咕着。
  主席说:“现在我们来规定一个工作范围。在苏联领土范围内的叛徒,应由第
  二总局负责逮捕和审讯。如果再发现叛徒,将按照这个规定执行。听明白了吗?”
  克留奇科夫嘀咕道:“还会有更多的叛徒。还有13个呢。”
  大家都不说话了,室内的寂静持续了几秒钟。
  主席小声问道:“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你不是正要告诉我们什么事
  情吗?”
  克留奇科夫这才把六个星期前在华盛顿查德威克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遍。博亚
  罗夫长长地嘘了一声口哨。
  切布里科夫问他:“你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
  “我已组建了一支特工队来处理这事。他们一个一个地都搞清楚了,共有14人,
  实际上还剩13人是CIA 的间谍。他们都是俄国人。其中一些人容易辨认,另一些人
  不太好辨认,花的时间长一些。”
  切布里科夫当天下令:铃铛小组负责分析所获得的情报,但是叛徒的名字一经
  确定,必须将它转交给联合反叛徒委员会进行逮捕和审讯。第二总局执行逮捕和收
  监任务。审讯时必须有第一总局的人员在场,以便掌握审讯内容。
  其它情况下,由第二总局决定是否拘留和交存,第二总局按照常规方式处理抗
  拒或坦白事宜。
  一周之内,切布里科夫将军神采奕奕地将CIA 的成功一五一十地向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作了汇报。总统的反应令他感到吃惊。这位仅在3 月份才任命的新总统
  对于他们对美国人的现代间谍活动取得的成绩并未感到高兴,反而对CIA 对于苏联
  的渗透,尤其是对于两个情报机构(克格勃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渗透达到
  了如此深人的程度感到震惊。
  他不顾克格勃谨慎行事的恳求,下令尽快收拾那些已被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暴
  露出来的叛徒,将他们一网打尽。
  铃铛小组的负责人是老谋深算的尤里·德罗兹多夫将军,他过去是伊勒格斯分
  局的局长。他推测这样做的结果会断送埃姆斯的性命。如果如此闪电式地逮捕他们
  的特务,CIA 将知道他们中间有一个双重间谍,一旦展开调查,很快就能找到他。
  使他极为惊奇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同时博亚罗夫将军在准备他的反叛徒委员会,叛徒一经确认和逮捕后,由他们
  来审讯。他打算挑一名特殊人物来领导这个委员会。档案就放在他的书桌上:一名
  上校。年仅40岁,但经验丰富,一位从未失败过的审讯员。他迅速翻开了档案。
  他1945年出生于以前叫彼尔姆的莫洛托夫,自从斯大林的忠实的追随者莫洛托
  夫丧失体面后又开始叫彼尔姆。他的父亲是一名获得勋章的士兵,他在战场上大难
  不死,返回家乡之后喜得一子。
  小托尔亚在北方城市里受到严格的正统教导,慢慢长大了。根据档案记载,他
  那狂热的父亲十分憎恨对英雄斯大林品头论足的赫鲁晓夫,他的儿子全部继承并坚
  持父亲的观点。
  1963年他18岁时应征人伍,调到内政部(MVD )的内部部队。这类部队的任务
  是保护监狱、劳改营和拘留所并用作反暴乱队伍。这个年轻的士兵工作起来真好比
  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在那些单位里流行镇压和集体控制精神。这孩子工作得如此出色并获得了珍贵
  的回报,他被调到列宁格勒军事外语学院,这实际上是克格勃的训练院校。那里的
  毕业生以冷酷、奉献和忠诚而著称。这个年轻人在那里又一次显露风采,再一次获
  得回报。
  这一次他被调到第二总局莫斯科州分部任职,他在那里工作了四年,赢得了
  “机警接待官、彻底调查官和严厉审讯官”的美称。他确实对审讯很内行,拟写了
  一本评价很高的专著,从而被调到第二总局总部。
  从那以后他再未离开过莫斯科,总部以外工作主要是针对他所仇恨的美国人,
  收集美国大使馆的情报并跟踪他们的外交人员。在这期间,他在调查局工作了一年,
  然后又回到第二总局。高级军官和教官特地在档案中记录了他对英国人、美国人、
  犹太人、间谍和叛徒的刻骨仇恨,他们对审讯时他表现的那种虐待狂感到无法解释,
  但是可以理解。
  博亚罗夫将军满意地合上了档案。他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人。如果想迅速得到结
  果而不浪费时间,阿纳托利·格里申上校正是他要找的人。
  第五章
  詹姆士大街的中部有一幢匿名的玄武石建筑,它的大门是蓝色的,外面摆了一
  些绿色盆景植物。它没有名称,而那些熟悉它的人们很快就能找到它;那些不了解
  它的人们根本无意进去,只不过是从它的门前边路过而已。这就是布鲁克斯俱乐部,
  它从来不对外宣传。
  然而,这里距英国政府所在的怀特霍尔大街不远,政府的公务员们却十分钟情
  这里的酒吧。7 月22日中午,杰弗里·马奇班克斯就在这里宴请《每日电讯》报的
  编辑。
  布赖恩·沃辛顿,48岁,有二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生涯。两年前,加拿大业主在
  英国《泰晤士报》发现了这个人才,聘请他填补了《每日电讯》编辑的空缺。沃辛
  顿的工作经历是在国外,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出现。年轻时,他的第一次体验实战,
  就是报道了福克兰群岛的战争,后来在1990——1991期间又对海湾战争进行了实地
  报道。
  马奇班克斯在酒吧的一个角落里预定了一张桌子,远离其他人群,以避免谈话
  被人窃听。不是每个人都试图窃听别人谈话,而在布鲁克斯的酒吧里,也许人们从
  来没有偷听别人谈话的想法。然而,要改变陋习毕竟是件困难的事。
  “我想,过去我可能提到过,我是在对外事务办公室工作。”马奇班克斯说,
  餐桌上的盘子里已经摆上了小虾。
  “我记得你说过,”沃辛顿说。他仍然三心二意,盘算着是否要接受这个午宴。
  他每天总是从早晨10点一直工作到日落,而现在要花两个小时吃午饭,如果算上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