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是传老庄思想底正宗。老在并称初见于《淮南子·要略训》在《道应训》上底话,而
《道应训》底内容又与《韩非》底《喻老》很相近,想是《道德经》古注底一种。在
《淮南子》里引证《道德经》及《庄子》为立论根据底地方很多,又可见作者是传老庄
思想底。《原道训》底主张全出于《庄子》:其尊天保真,是庄子底根本学说;贱物贵
身,是《在肴》等篇底意思;外物反情是刻意、缮性等篇底主张。综观帷南》全书是以
老庄思想为中心来折衷战国以来诸家底学说,可以看为集汉代道家思想底大成。
    《淮南》最古的注有许慎及高诱二家。旧传《道藏》本有许注民人,但与高注相混,
不易分明。陶方传疑《原道》以次至《修务》十三篇底往多详,《缨称》以下八篇多略,
详者当是许、高注杂混在内,略者必系一家之言。来苏魏公枚集》内有《校淮南子》,
题叙云,《集贤》本卷末前贤题载云:许标其首,皆是闲信,鸿烈之下,谓之记上;高
题卷首,皆谓之《鸿烈解经》,《解经》之下,曰《高氏注》,每篇下皆日训,又分数
篇为上下。此为二本不同处。《隋唐书·经籍志》记许慎注二十卷,高诱注二十一卷,
《旧唐书》载《淮南商信》二十一卷(商信即间治之讹),高诱注二十一卷,惟《宋史
·艺文志》载许慎注二十一卷,高诱往十三卷。今《原道》以次有题篇者适十三篇,大




概北宋时高注仅存此数,与苏魏公所说高注十三篇相符,至于许注二十一卷,乃合高注
而言,故知高注篇内必混入许氏残注。故来本及《道藏》本并题为汉太尉祭酒许慎记上,
而《缓称》以下几篇全无高注,只存许氏残说,故往独简。陶氏本此以著《淮南许注异
同治》,今《淮南依本以刘文典先生底《淮南鸿烈集解》为最备。
     
丁 阴阳思想
    在《淮南》里可以看为道家新出的思想便是阴阳五行说。卫生保身是生活底问题,
而阴阳五行为宇宙问题。在战国末年道家都信阴阳五行之说。“阴阳”这名辞初见于
《老子》,其次为《易·系辞传》《苟子》、庄子八《韩非子》、《吕氏春秋》,凡战
国末年所出底书没有不见这两字底。《苟子·王制篇》:“相阴阳,占没兆,钻龟陈卦,
主攘择五卜,知其吉凶妖祥,怄巫踱击之事也。”在那时底巫现已能采用阴阳说,足见
此说流布底广。《史记·孟子苟卿传》说邹衍说阴阳,衔为西纪元前三世纪底人物,在

《孟子胆未见“阴阳”这辞,可知在孟子时代,这说还不流通,到苟子时代便大行了。
后来的儒家甚至也多采用阴阳说。在战国末或汉初所成底《易·说卦传》有“立天之道,
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及“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底
文句,是以仁义配阴阳。或者孟子还尊孔子底不问闻天道,故单说仁义,但在一般的儒
家在宇宙论上已采用了阴阳说,如《礼记·乐记》与《乡饮酒义》都以阴阳配仁义。汉
代于仁义礼智四端加入信底一端,以配五行,于是阴阳与五行二说结合起来。但儒书里
也有单来五行说底。如《洪范》庶徽中说五行而不说阴阳是一个例。《洪范》底体裁很
像战国末年底作品,为《尚书》中最新的一部,大概这书也是注重人生方面,所以忽略
了宇宙论底阴阳说罢。自战国末至汉初,阴阳说渐流行,甚至用来配卦占够。对于利底
解释也采用阴阳说,《礼记》中附会阴阳底如《郊特糊、《礼器》、《祭统》、《儒
行》、《乡饮酒义》等,都是。《大戴记》及《韩诗外传》亦多见阴阳说,董仲舒底思
想也是阴阳化底政治论,此外《墨子》、《管子》、《韩非》都有为后学所加底阴阳说。
    道家底著作中说阴阳越多底,年代越后。《庄子》底《德充符》、《在看》、《天
地》、《天道》、《天运》等,多半受阴阳说底影响。《庄子》里越晚的篇章,阴阳这
两字越多见。《淮南》里头,阴阳思想更属重要。我们可以说阴阳说底流行始于西历纪
元前约三世纪之初,而盛于汉代。《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底二。三、七、八月,《仲夏
纪》底位乐篇》,《季夏纪》底《音律篇》等,都有“阳气”、“阴气”底名辞。阴阳
是属于气底,《庄子·则阳》有“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底话,
《淮南·天文训》“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高诱注“袭合也,精气
也”。《庄子·大宗师》,《淮南·您真训》、《泰族训》等篇有“阴阳之气”底话,
通常学说“阴阳”便够了。宇宙是形质或精气所成,故《吕氏春秋·有始》说“阴阳材
物之精’,《易·系辞传》也有“精气为物”底文句。气有阴阳,而此阴阳与物质底关
系如何就不很明了。在宇宙里,有明暗、昼夜、男女等等相对的差别,从经验上说,别
为阴阳,本无何等标准,但到后来一切生与无生物都有了阴阳的差别。有时以积极和消
极的现象为判别阴阳底标准,例如《天文铭*说:“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气,从超越阴阳底现象说,为万象底根元。这气也名为精,是万物所共具,在《吕
氏春秋·正月纪》八十月纪》《十一月纪》里有“天气”、“地气”,《二月纪》有
“寒气”、“暖气”,《义赏篇浦“春气”、“秋气”,《应同篇》有五行之气,这都
是超越性质底气。万物得这气才能把各个的精采或特能显示出来。帕氏春秋·季春纪·
尽数》说:“精气之集也,必有人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
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复明。’汽在物体里头,无
论是生物或无生物,都能发挥其机能或能力,故一切各有其特殊的气。从性质说,气有
阴阳底分别。但这分别毫不含有伦理的或宗教的意义。鬼神、男女、善恶、生死等等,
虽有阴阳底差异,在起头并没有什么轻重。在《淮南子》时代,对于宇宙生成底神话好
像有两种,一是天地剖判说,一是二神混生说。前一说是浑饨初开,气轻清者为天,气
重浊者为地底见解,《诠言训》说:“洞同天地,浑饨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
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宇宙一切的事物都从太一剖判出来,
故阴阳是从太一或太极分出底。《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
出阴阳。”又说:“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易·系辞传》也说:“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礼记汛运》说:“夫礼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
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这虽是解释《苟子》里底话,却也源于道家底名词。这“一’
浮是道家所常用,有浑饨底意思。《天文训》说:“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洞瞩,
故口太阳。道始于虚零,虚霆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
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无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
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二神混生说,如《精神训》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支漠闽,倾
像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
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放精神,
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

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
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高诱注:“二神,阴阳之神也;混生,棋生
也。”这是阴阳二气。至于男女两性,在《淮南》别篇里还有一个化生者。做林训》说:
“黄帝生阴阳;上骄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婚所以七十化也。”文娟七十化不详。
黄帝,高诱注说:“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骄、桑林,皆神名。”相传
女娟也持土为人,依这里底说法,两性是黄帝所化生。个人身中也有阴阳,最主要的便
是魂魄。《主术训》说:“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元房,各处其宅。守而勿失,上

    太一。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元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尚与人
化,知不能得。”《易·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一样的意思。
    阴阳在创物底事功上有同等的地位。一切事物都具有这二气,故《苟子叫论》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易》底八卦互合而为六十四卦也是本着这个
原则而来。阴阳相互底关系有并存的与继起的两种。并存说是从生物上两性接会底事情
体会出来,如上头所引机论》底文句,便是这个意思。《吕氏春秋·正月纪》,赐》泰
卦《家传》,《淮南·本经训》等,都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合而后万物化生
底见解。阴阳底感应有同类相引,异类相会底现象。《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说
“以阳召阳,以阴召阴”,《览冥训》说“阴阳同气相动”,是相引底现象。《览冥训》
又说:“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而万物生焉。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
造乎?”这是异类相合痛说法。继起说以阴阳性质相反恰如男女,故时常现出调和与争
斗底现象。阴阳二气有这现象,才有生出万物。若二气配合则极平等,万物便没有特别
的性质,一切都成一样了。《韩非·解老》说:“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这恐怕是
汉初底说法。又,阴阳有动静开闭底现象,如《庄子·天道》及《刻意》说:“静与阴
同德,动与阳同波。”顺道训他说:“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动是阳的,静是阴的,
开是阳的,闭是阴的。动静开闭不能并存,故有继起与胡胜底现象。《吕氏春秋·仲春
纪》说仲春行冬令则阳气不胜,注说因为阴气乘阳,
    故阳气不胜。阴阳在四时底次序上有一定的配置,时令不依次序则阴阳气必因错乱
而相争斗。仲夏与仲冬是阴阳相争底月份,一年之中二气底强弱都从这两个月份出来。
昼夜底循环,寒暑底更迭,便是阴阳继起底关系。这也可以名为阴阳消长说。《月令》
与《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便是本着这观念而立底说法。在《苟子·天论》里已有消长
底观念,如“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
生,各得其养以成”,便是这说法。这思想是战国末年成立底思想。阴阳消长与时间变
化底关系,大概是由于生物现象由发生以至老死底观念所暗示。动的、生的,属于阳,
静的、死的,属于阴,放生物在时间上有阴阳底分别。《吕氏春秋·季春纪·图道》说:
“物动则萌,萌则生,生则长,长则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国道也。’
卫明表示生物在时间上有动静底现象。《恃君览·知分篇》说得更明白:“夫人物者,
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无固有衰赚废伏,有盛盈益息,人亦有困穷屈
匾,有充实达遂。此皆大之容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
    阴阳说本与道家思想不很调和,道家把它与自然无为连结起来,成为本派底宇宙观。
《庄子·知北游》说“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与《天运》底“调理四时,太和万
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经纶,一清一浊,阴阳调和”,都是与无为
结合起来底说法。《原道训》底“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也是从无为底观点说。
四时底运行是因阴阳底变化,如《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
相生,相杀”,都是道底表现。道家承认事物变化底现象,但对于变化底理由与历程自
派却没有说明,只采阴阳说来充数。《您真训》起首说阴阳末分底境地,与《诠言训》
所说底太一,究竟是将阴阳化生万物底说法附在道上头。《本经训》说:“帝者体太一,
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