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克农传-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八月二十二日延安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毛泽东:延安毛泽东先生勋  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电速驾!蒋中正梗八月二十三日   
    蒋介石以“时间紧迫”、“问题重要”为由,要求毛泽东与周恩来“偕临”重庆,同时,他在报刊、广播中大作宣传,妄想给中共造成不愿和平的事实。   
    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周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二十四日   
    毛泽东在此电中,虽然通知蒋介石“准备随即赴渝”,但仍决定让周恩来与蒋介石先行接触,如果蒋氏果真有和平诚意,再赴重庆。对蒋介石不能不防。张学良被软禁南京,李济深、胡汉民被囚禁汤山,这一幕幕蒋介石导演的政治丑剧,人们记忆犹新。此次蒋介石主动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参加和谈,莫非也是一出“鸿门宴”?蒋介石究竟意欲何为?中共中央接到蒋介石的邀请电后,紧张地思考着对策。   
    李克农的情报系统被派上了用场,他们日夜监听蒋介石和其驻延安联络参谋的来往电讯,希望能从中获取信息。然而,国民党的密电无法破译!怎么办?搞到密电码!   
    李克农下达了命令,情工人员四处活动。果然,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能人们,不负李克农厚望,将密电码弄到了手。有了密电码,国民党中央与其驻延安联络处的电讯联系就不再是秘密了。李克农日夜监听,不放过每一个字。办公桌上的电文盈尺,李克农详加分析:原来,蒋介石料定,毛泽东自秋收起义后,就没有离开过根据地,这次,他也不敢到重庆来。如果毛泽东不来,破坏和谈的罪名正好扣在共产党的身上;如果毛泽东应邀赴会,也可以乘机拖住毛泽东,争取时间作好进攻共产党的准备。如意算盘不可谓拨得不精明。   
    情报迅速送到毛泽东处,毛泽东洞察了蒋介石的险恶用心。1945年8月2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人与从重庆回来的王若飞一起开会研究毛泽东去重庆的问题。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同意毛泽东去重庆。   
    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毛泽东在会上报告了前夜的讨论意见,说:“这样可以取得全部的主动权。自然,去谈判就必须作一定的让步。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当日便向党内正式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向全党通报: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8月28日,毛泽东要走了,李克农亲往送行。他守候在机舱口,严防无关人员登机。   
    毛泽东走过来,紧握李克农的手。李克农心里暗暗地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他深情地说:“主席,你要多保重……”便哽住了。毛泽东似有所察,笑着说:“克农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嘛!这回去重庆,正好和分别了20年的蒋委员长见见面,有啥子不好嘛。”毛泽东安抵重庆,李克农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蒋介石却很尴尬,他的情报网肯定地告诉过他:毛泽东绝不会来重庆。可毛泽东真的就来了!   
    毛泽东的专机抵达重庆机场时,蒋介石正在慌忙召集各院院长会议,紧急讨论国共和谈事宜。国共双方谈判开始时,国民党方面竟拿不出任何谈判方案。   
    国民党代表邵力子极力辩解说:“国民党没提出具体方案”是“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倘若政府先提具体方案,也许使中共方面认为政府已有一种定见,而有碍会谈的进行。”这种借口,不能不让人感到滑稽和可笑。   
    这一切,确实使老谋深算的蒋委员长脸上无光! 
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成立     
    经过国共双方多次的谈判和斗争,终于于10月10日签定了《双十协定》。根据协定规定,中共主动让地撤兵。蒋介石本无心讲和,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中共情报组织已获悉陈诚在国民党高层军事会议上关于“复员即动员”的讲话,意即抗日是复员,反共是动员。这其实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信号。李克农将这一情报及时上报中共中央,经毛泽东批准后,发出《中情通报》,指出蒋介石正在加紧准备内战的严峻形势,使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预先准备。这是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时,中共中央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发出的最早的警报。   
    果然,蒋介石一切准备就绪,即以88万之众的大军围攻解放区,妄图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战争阴云重又笼罩在中国的上空。   
    12月下旬,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特使”、陆军上将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在他的参与下,国共双方经过商议,于1946年1月5日,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10日,由张群和周恩来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由双方各向所属部队发布停战令,并定于1月13日午夜12时全面停火。   
    根据双方协议,由张群、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同时,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令。军调处执行部由国民党的郑介民、共产党的叶剑英和美国人罗伯逊代表三方组成。   
    中共代表团旋即开赴北平。叶剑英作为中共及八路军、新四军延安总部的代表,主持中共代表团的工作。李克农受命担任了代表团的秘书长。   
    戴着黑色圆边眼镜,留着八字胡须的李克农,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草绿色呢军服,胸前佩戴着军调部标志的蓝色三连环肩章和圆形铜牌胸章,颇有军事家的风度和外交家的潇洒。他将以这样的姿态,在国民党和美国代表之间巧妙周旋。   
    北平,千年的古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此时,她却处在一片混乱与恐怖之中:大街上,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横冲直撞,神气十足的国民党官兵和警察在街头耀武扬威、气势汹汹;交通路口到处是架着机枪的地堡和沙袋垒成的掩体,随处可见乞讨的老人和小孩;商店冷冷清清,连过往的行人也显得紧张而又压抑。这景象使李克农预感到:国民党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独裁统治的,内战迟早要爆发,军调部的工作必定不会轻松。   
    中共代表团分住两地,一部分住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北平饭店,李克农率电台、机要科和其他有关人员则住在翠明庄。翠明庄是一座三层的典型中国式建筑,飞檐画栋,古色古香。这时门前已由威风凛凛的八路军哨兵守卫着,是一处既秀丽而又略显神秘的地方。   
    安顿妥当,李克农立即投入工作。军调部要处理的事情既多且繁,方方面面都少不了李克农。有人给他粗算了一下要管的事情:对外,要和叶剑英一起出席三方联席会议,主持交涉、交际、新闻发布活动;对内,统管代表团的党务、政治思想、人事、秘书、财务、机要、电台、行政、接待、通讯、警卫,以至组织追悼会、办喜事等等,几乎是无所不管。   
    代表团的成员以及武装警卫,大多是由各解放区抽调来的,干部有老有新,有男有女,有文有武。各执行停战小组人员前来北平赴任或汇报工作川流不息,从延安、重庆、南京、华北、华中、东北、中南各解放区来的流动人员,经北平时也由中共代表团负责接待。   
    各地来往的领导干部,被代表团的同志戏称为“各路神仙”。他们当中有的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有的则要顺便看看北平市容;还有的希望借钱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有人干脆向代表团行政处提出想做一身合适的衣服。遇到这种情况,李克农总是嘱咐行政处的同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这些领导的要求,如果确实有困难,就婉转地加以说明,请求谅解。有些难办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亲自向他本人报告,这样就基本解决了矛盾。   
    中共代表团成员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抗战胜利后,有人想回家过日子;有人想结婚;有人想提高自己地位;还有人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工作。   
    军调部建立初期,凡是穿军服的都要佩带军衔,而中共尚未评授军衔,为便于开展工作,只能参照执行。周恩来作为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和张治中、马歇尔一样,佩戴上将军衔。在中共代表团内部,叶剑英戴的是中将军衔,李克农戴的是少将军衔。一天,李克农听见有干部为戴衔的事情不满而发脾气,非常生气,立即到行政处去,要把他的少将军衔换个上校军衔。他说:“我们共产党员为革命出生入死,难道就是为了争这个牌牌?”代表团的同志觉得李克农说得对,但换个牌牌并不能解决问题。有的同志说:“您可以换个上校牌牌,我们都可以换个中校牌牌或少校牌牌,但我们今天佩戴军衔,是为了对外工作方便。您是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叶剑英委员的主要助手。您戴的军衔低了,同国民党、美国的对手站在一起,就不相宜了。”李克农听罢也就摇摇头不说话了。 
军调处的内部思想     
    此后,中共代表团内部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把事情讲明,道理讲通,解决了大家的思想问题,使工作能顺利开展。   
    中共代表团建立初期,专业人员不够,一些招兵买马的活儿也落在了李克农的头上。军调部年轻的英文女翻译、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的王光美,就是这时在李克农面前报到工作的。   
    王光美是辅仁大学理学院的学生,思想进步,颇具才华。她当时毕业后,正准备到美国去留学。   
    一天,北平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找到她,让她到军调部的共产党代表团去当英文翻译。王光美略加考虑,欣然应允。按组织上的安排,她骑车来到了翠明庄。   
    李克农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只有20来岁、身材苗条的女大学生,笑眯眯地说:“你就是王光美同志,欢迎欢迎!”说着,他把王光美领进二楼的一个房间,那是他的办公室兼卧室。王光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李克农询问了王光美家里和学校的一些情况,王光美直率地作了回答。   
    这时,从隔壁房间里传过来一阵粗犷而又缠绵的歌声:“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王光美很爱唱歌,她听得入了迷。   
    “很好听,是吗?”李克农问。王光美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这是陕北民歌,歌名叫《走西口》。以后你如果到延安去,还可以听到那里的民歌信天游,也很好听。”李克农笑道。“我干什么事?”王光美忽然想起了正事,忙问道。“你是怎么来的?”李克农避而不答,却反过来问她。“骑自行车来的。”王光美说。   
    “你先回家休息,明天我们派车去接你。你把住址留下来。”李克农最后说。   
    第二天一早,叶剑英乘坐的那辆小车开到了西单的一条胡同里,把王光美从家里接走。就这样,王光美成了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中共代表团英文翻译。   
    翠明庄坏境优美,住得相当舒适,伙食也很不错,但斗争却依然激烈,气氛并不轻松。   
    翠明庄对面左右两侧楼房都驻有国民党的特务机关,甚至连翠明庄内部的一些服务人员,也是国民党特务乔装打扮的。中共人员举手投足,常常受到特务们的严密监视。随着军调部工作的逐渐开展,中共代表团与中央和各根据地的电讯联系大大加强,国民党特务的监控,给电台和机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情报工作成为国民党特务破坏的重点,也是共产党方面工作的难点。拿机要科来说,科员都是从各根据地选调出来的股长以上的机要干部,政治可靠,业务精通,这没话说。但许多人并没有在国统区工作的经验。李克农很担心,他常常告诫大家:“同志们,机要和电台是美蒋妄图破坏的重要目标,他们现在已经集中了国民党和美、英、日等国100余名破译人员,力图破译侦收我党的密码电报,窃取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