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悠远,缓缓道:“难为她了。”
我转而注目于他,柔声道:“他们有没有把你怎样?”
他微笑着摇头,唇却苍白,我轻轻拉起他的袖子,却看到一道道触目惊心的鞭痕。
我倒吸一口气,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强忍着差点夺眶而出的泪水道:“你忍一忍,马上就到家了。”
他无限温柔地替我捋了捋额边的乱发,轻声道:“这点伤,没什么的。”
然而下一刻,他便倒在我怀里。
认识他这么久,他就像一个永远也不会倒下的巨人,铁血、阳刚、沉静、傲然。
而此刻的他,刚毅的脸颊煞白如纸,健壮的虎躯伤痕累累,冷静的双眸紧紧相阖,细长的睫毛却在山岳般的眉头下微微颤动着,犹若一个柔弱纯净的婴孩。
他终于倒下了,倒在我的怀里。
那一瞬间,我忍不住紧紧环抱着他,泪如泉涌。
——————————————————————————————————————————
朱元璋昏迷了整整三天,一连三天,都是马惠英在床前悉心照料,寸步不离。
而我,心有余却力不足。人家夫妻俩相濡以沫,我横插一脚又算什么呢?我只得夜夜在佛前祈祷他能快些醒来,三日之期将至,而徐达,还在孙敬实手中。
然而,事实却让我不得不再一次折服于朱元璋的谋略。就像精心计算过一样,他醒于第三日的午后,而醒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郭公放了孙德崖。
朱元璋的生命似乎是永不停息的,他丝毫不顾连续昏迷三天的虚弱身体,连夜处理了孙德崖徐达一事。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就没有一丝迟疑地、携着郭子兴马惠英等人返回滁州城。
郭子兴之所以愿意随朱元璋去滁州,皆因朱元璋非但对之前的事情只字未提,并且愿意将自己手下训练有素三万精兵拱手相赠。这样一来,郭子兴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与朱元璋冰释前嫌,而那些下属将领们则更加信服于朱元璋。
这让我想起昔年的汉高祖刘邦,那时他不也是恭恭敬敬地对项羽等人俯首称臣吗?
这期间,郭子兴也提议要自称为王,却被朱元璋极力阻止,朱元璋甚至恳求他遥奉北方红巾军首领韩林儿而君,奇怪的是,郭子兴居然也听其劝告,一切照做了。
朱元璋以其行动履行着他的诺言,但这是否真的只是为了我?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孙德崖被安然释放,徐达也毫发无损的被换回,濠州城又恢复其太平稳定,滁州城也蒸蒸日上。
除了……
今日难得清闲,我随朱元璋及汤和漫步于滁州城的街市中。
朱元璋漫不经心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滁州城情况如何?”
汤和油然道:“在李先生的治理下,滁州自是百姓归心、欣欣向荣。即便明日脱脱来犯,我们也有信心抵挡一阵子。”
我闻言颇感兴趣,问道:“哦?咱们现下的兵力如何呢?”
汤和答道:“滁州城内分有六大将,即徐达、花云、周德兴、郭英、耿再成再加上一个我,各管辖两千人马,总兵力约为两万人。”
我疑惑道:“当日攻下滁州时,咱们的兵力可是三万有余呢!”
汤和欣然道:“这便是李先生的高明之处。原先咱们的军队中看起来人多,其实都是乌合之众,不但蛇龙混杂,还不易分配装备马匹。李先生接掌总权后,遣散游手好闲的懒散之徒,又从有意效忠我军的士兵中挑选出精锐者,严加训练,以组成我滁州红巾军的主力兵团。再由咱们这六人分管,一边帮助当地百姓恢复民生,一边操兵练马、修筑防御工事。”
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皱眉道:“耿再成是何人 ?'…'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汤和答道:“元璋还记得吗?当日在横涧山中,只有一个人敢回答你的问题。”
朱元璋恍有所悟道:“这人就是耿再成吗?”
汤和点头道:“不错。他在攻打滁州时就异常勇武,立下不少战功。在城中练兵时又项项军中第一,假以时日,定是个不可多的人才。至少,是个悍将。”
我叹道:“当日攻入城中时,我见当地百姓各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而今却怎会变了一个模样似地?”
汤和有些犹疑道:“这是李先生的另一项举措。他将原来滁州府衙的银两悉数散出,还富于民,又下令免去滁州的各种赋税,组织军民一起屯兵建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这样一来,库房里的钱一定用的七七八八了。
汤和见我们皆默然不语,又续道:“这段时间内,有不少四方贤士慕名而来投靠咱们。李先生还从中选出贤德之人,分管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将城中百姓的衣食住行、城防和军队的运作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城中所有人,无论军民,都上下齐心。”
朱元璋忽然笑道:“实话实说,咱们的库房里是否所剩无几?”
汤和以手挠头,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要问李先生。你不是将所有的钱都交给他保管了吗?”
朱元璋重重拍了下汤和的肩膀,似是欣慰似是感慨,叹道:“好小子!真没想到滁州城竟也被打理的颇有规模。钱财不算什么,没有了,可以想办法再赚来。关键是民心,民心如水,覆水难收啊。”
汤和不禁微笑着抬头,正欲说什么,忽听大街上一阵狂乱的马蹄声。
第五卷,火之卷:凤舞九天 (十五)波澜又起
只见城门口冲入一人一骑,马踏惊尘,众人纷纷退闪躲避。
城墙上早已全神戒备、百弓齐拉,守城的将士见状喝问道:“来者何人,速速下马!”
那人身穿戎装、头戴红头巾,胯下骏马冲势不减,人却慌里慌张从马上跳下来,径直扑倒在朱元璋面前,再抬头满面风尘已化作滚滚热泪,他痛声道:“朱将军!求求您救救我家主公吧!”
此言一出,我和朱元璋不禁面面相觑,朱元璋扬手示意墙上的众士,兵刃皆收。
我正感慨于这些士兵的纪律之严明,朱元璋已走上前扶起那人道:“你家主公是谁?发生了何事?你且不要惊慌,慢慢讲来。”
那人挥袖抹去一脸血污,勉自镇定道:“我家主公就是孙德崖孙大帅,元军南进,攻打大帅的六合城。大帅无力抵挡,眼看就要兵临城下,唇亡齿寒,还请朱将军相助啊!”
我心中骇然,他说的不错,六合城与滁州襟带相连,若是六合城破,下一个遭殃的势必就是滁州。但孙德崖和郭子兴几番过节,只怕不是说出兵就出兵的。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震,遂即肃容道:“这件事情我会立即向郭公禀报,你先跟汤和去说明详细情况。”
那人却不依不饶地拽住朱元璋的裤脚道:“将军!将军,你一定要派兵救我们主公啊!”
汤和犹豫道:“元璋,这……”
朱元璋当机立断道:“此事不容迟疑,你放心,我一定会力劝郭公发兵。”
—————————————————————————————————————————————
府堂中,马惠英正闲适地倚在太师椅上,皱着秀眉吞咽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郭子兴则在一旁笑呵呵地叮嘱着她什么,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怎能不其乐融融呢?马惠英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这可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郭子兴的第一个孙子。当然,这也是马惠英一直以来并不随军而行的真正原因。
马惠英听得声响,慵懒地抬起眼,一见是我们二人,喜上眉梢,笑道:“你们巡视完了,情况如何?”
郭子兴的面上溢满难得的慈爱,亦笑着回望我们。
朱元璋轻咳一声,道:“都好,李先生将滁州城治理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并无什么不妥,只是……”
郭子兴似是瞧出什么不妥,面色也凝重起来,试探道:“只是什么?”
朱元璋所幸正色而立,直言道:“方才孙德崖的亲兵赶来滁州,说六合城遭遇围攻,央求咱们派兵援助。”
郭子兴登时变色,拍案而起,怒喝道:“岂有此理!这个孙老儿好大的脸面?我救谁都不会去救他!”
他说着,一阵猛咳,抓住身旁的扶手不住颤抖。
我眼见情形不好,急忙上前,拍拍郭子兴的背,温声道:“您老人家先别动怒,仔细自己的身子,若犯起病来,旁的不说,马姐姐总是要担心的。”
自从他濠州遇刺之后,身子便每况愈下,更落下病痨,时常咳嗽。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日日相处,不免亲厚。加之我于他有救命之恩,又与元璋关系非比寻常,他已然将我当做半个女儿。
他温颜拍了拍我的手背,又示意惊慌不已的马惠英不必多言,抬眼望着元璋,沉声道:“你该不是想要劝我发兵救那个小人吧?”
朱元璋拱手,目色诚恳道:“元璋不敢!但我以为,此兵不得不发。”
郭子兴颤抖着指着朱元璋,为之气结:“你……”
朱元璋走近一步,不卑不亢道:“这不是在救孙德崖,而是在救我们自己啊!”
郭子兴通身微震,意味深长地望着他,淡淡道:“说下去。”
朱元璋开口道:“六合与滁州的关系,可谓是休戚相关。巢倾则卵破,这才是元璋一直担心的。还望您老人家三思!”
郭子兴推开我的手,沉默着坐进太师椅中,夕阳的余晖波澜般推搡于他久经岁月风沙的面庞上,竟有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良久,他沉声道:“我只给你一万兵马。”
朱元璋喜不自禁,拜以军礼郑重道:“多谢大帅。”
他说完,立刻领命而去。这就是他的生命,流水不腐,永不停息。
郭子兴轻叹一声,那叹息遥远而萧索,似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呼唤:“我老了,剩下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吧。”
我有些怔忡地望着他略带悲伤的神情,忽然在他脸上读出了父亲的味道,不觉道:“您不老,您是抗击鞑虏的民族英雄!英雄是不朽的、满载荣光的,他将被万世传唱、千古流芳!”
他偏过头,和蔼地冲我微笑,我这才发现他铁一般刚毅的面庞已刻满青春不再的印记。
他轻抚着我的发丝,柔声道:“孩子,你看这日出日落,哪里是永昼?哪里又是永夜?再看那潮起潮落,推翻了谁家王朝,又捧起哪位英雄的王图霸业?”
他说着,端起桌上的酒杯,喃喃道:“哪里有金雕玉琢的杯盏,盛起永恒不朽的荣光?”
我不觉愣住,马惠英挺着肚子款款而来,目光柔和得似一弯春水,自从她怀孕后,原来的英姿飒爽都褪作属于母性的柔软细腻。
她像一个小女孩般,温顺地趴在郭子兴的双膝上,柔声道:“义父,在女儿心中,您就是永远的英雄!”
郭子兴嘴角微微上扬,举起酒杯一仰而尽,轻声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英雄,英雄……”
顺着他苍然而幽深的眸子,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暗暗蛰伏的不甘,对青春已逝的不甘。那一瞬间,我恍然读懂了他所有的心事,他之所以猜忌朱元璋,并不是因为他怕朱元璋不忠,而是因为他老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理想的门在抵抗着岁月,却挡不住这倾泻一地的夕阳。那曾经斑斓辉煌的英雄年少,只会是一个老者无尽的寂寞与不甘。可是再不甘,你也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大浪淘沙般的铁血规律。
也许有一天,朱元璋也会老,我也会老,你也会老,到那时,黄袍加身的尊贵、剑指天下的荣光与飘然远逝的青春相比,都不是浮生一梦罢了!
第五卷,火之卷:凤舞九天 (十六)上兵伐谋
正午时分,初冬薄雾里的寒日在兵甲的反射下竟也十分耀眼。
六合城外,数十万元兵如潮水般漫涌而来,我们的人马混在其中却恰如水滴融入汪洋般微不足道。
熟悉的喊杀声、擂鼓声、鸟兽的惊鸣声在盛大而辉煌的日光中此起彼伏,乍看下去,与当年的濠州之战如出一辙。事实上,这次的围城更惨烈、更可怕。
朱元璋肃立在城墙上,只留给我一个漠然的背影。我看不到他的神情,也不知道此刻他的眉头是否蹙如山岳,只看到他坚硬的黑甲在阳光里熠熠生辉,他宽大的战袍在寒风中纹丝不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麋鹿兴于野而目不瞬,这是一个战士应有的胆魄。
我走上前,望着脚下苦苦挣扎于生与死的众人,忧心道:“这样下去,势必难以为继。”
朱元璋的身躯依旧岿然不动,他淡淡道:“阿棠有什么好建议?”
这次脱脱下令围城,派出了数十万大军,而我军只有区区几万人,任凭我搜刮肚肠,又能有什么好建议,只觉得心急如焚。但他这般泰然自若,又让我忍不住怀疑他定有良策。
我试探道:“上兵伐谋,朱大公子可是深谙以弱胜强之术的个中高手,定然有所谋略吧。”
他霍然回头,一双虎目里流转日光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