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影响,在战后这家拥有世界一流人才和高技术的公司却迟迟不能重新展开工作,最后松下公司接管了它,为了使这家公司能从战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在选择社长时,松下进行了慎重的考虑,经过再三的权衡与考虑,松下把这家公司的重担交给了野村吉三郎。为什么要选择野村吉三郎呢?对此,众说纷纭,松下说他看中的是野村吉三郎的人格。由于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的支持,这家唱片公司终于复兴,这是靠野村的人格修养、经营知识和威望创造出来的。所以松下说:

  “人格的伟大,道德水平的高尚,对于一位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非常重要,因为,当在吸引人才、运用人才以及调节人际关系时,人们都乐于同那些人格比较高尚的人交往,而经营管理者正是利用这一趋向,以调节或调动本公司的职员的内聚力,使他们能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而且乐于为此效力。一般人往往看重经营者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经营者的人格。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组织家,他不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某一具体的技能问题,他的职责在于如何把本公司的全部职员协调好,统一好,使他们能内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因此,在商场上,不仅知识和技术重要,同时更须有正义的立场、公正无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尚的人格。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的一个用人要诀。

  遍览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伟人,他们事业的成功无不与其人格魅力有关,他们正是以此赢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才成就伟业的。

  松下认为,领导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襟怀,并以正义为前提。如此不仅能尽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可以使部属心悦诚服。其实不只是领导,每个社会大众也该当如此。

  悲天悯人是佛家的一种道德要求,也就是对人、地、物等都要怀着同情。其实,这是社会生活中涵盖最广的道德胸怀,因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增加民众的幸福,减轻人民的痛苦,所以把政治看作是发扬悲天悯人胸怀的道理,一点也不过分。军事亦如此,因为武力的目的并不在于砍杀,而是为了维护天下的和平与幸福。

  有一次,松下和立花大龟法师讨论这个问题。法师说:“政治就好比是一患念珠,患联念珠的丝带,就是佛教的精神,也正是悲天悯人的襟怀。试想,如果念珠缺少了这条丝带,珠子就会散落零乱。政治的运作过程中如果缺少悲天悯人的精神,就不能带给人民真正的幸福。”

  由此及彼,松下认为经营企业的道理也如此。企业的责任既是生产物品,那么就必须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来消除人民的贫困,使每个人生活更丰盈,更快乐,这才能算是达到了企业的目的与使命。

  企业和宗教虽然有物质与精神之分,但为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目标却是相通的,两者都是为了发扬悲天悯人的心胸,来造福大众。所以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者更应该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和志向。

  松下认为,悲天悯人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领导者为了完成企业的使命,往往需要很多员工为他工作,这些人也有权利要求从职务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因此,经营者除了促使社会繁荣外,还必须存有使部属满足、快乐的心愿,如果缺乏这种爱心,光靠职位和权术来支使员工,必然得不到别人诚心的帮助。他说:

  “我一再提到悲天悯人的心胸,可能会被误解,由此联想到温和柔弱的形象。其实不然,温和柔弱固然也是悲天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另一种方式却是肃穆庄严。比如佛教最强调慈悲,但是诸神中的天王却手持宝剑,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法相。可见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只应以温和的方式来表现,对于做错事的人,更要求采取严厉的责备方式,如此才能把是非善恶明白地表现出来。”

  所以,具有悲天悯人胸怀的领导者和经营者,一旦发现某人有不法的举动时,必须断然地给予纠正。如果为了私情或为了悲天悯人而悲天悯人,故意地隐匿过错,不但是误解了悲天悯人的真谛,到头来反而害了部属。这就是滥爱心的结果。因此,只有凡事以大局和正义为前提,该处罚的处罚,该奖励的奖励,才能算是真正了解悲天悯人的意义。

  身为领导者,懂得悲天悯人,自然能竭尽心力去爱护部属,部属了解上司慈善的心愿,尽管因错误而受到惩罚,也能心甘情愿,并在惩罚中学习做人处世的正确方式。所以,要想成为受部属尊重的好上司,悲天悯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样,要想集合众人迈向你的事业目标,悲天悯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松下指出,心灵的镜子能够反映人生的正邪。只要有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站在镜子面前,以端正衣饰。因为镜子是最公正无私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形状,它都会毫不献媚邀宠地据实反映出来。

  由此,松下有所感怀地说,人应该有能力承认错误并乐于改正才是。人应该时时为自己的言行找一面镜子,看看其中的是非曲直。他说:“仪表固然可以在镜子面前整饬,但心术不正,却无法显现出来。人往往不容易发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的错误,那是因为没有一面心镜的关系。那么,如何寻找树立心镜呢?其实简单,只要时时保持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心镜就几乎无处不有了。”所以,我们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所有的东西,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心理;所有的人,都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关键在于自己有无这样一颗谦虚检验自己的心。

  事实上,自己以为是凭自己的头脑去想、凭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事,往往都是受教于别人的结果,没有向别人借鉴和学习,很难不犯错误地完成自己的事业。幼儿时向父母学习,学生时向教师学习,落后时向先进学习等等,正是建立在借鉴别人积累的正确经验的基础之上,才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智慧是不断地以他人和客观事物为镜子积累发展起来的。因此,凡是能够使我们从中看见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的,都可引以为我们的镜子。默默无语的木石,雪白的流云,天真无邪的婴孩,广大无边的宇宙,悠久的历史等等,事无巨细新旧,都蕴藏着宇宙的真理,都可折射出人类珍贵无比的智慧与体验,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借鉴。谦虚地向万物求教并检验我们的思想正确与否,才能产生新的智慧。这种勇于探索借鉴的心理,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松下说,古代的圣贤教我们先除去我们本身的眼障,这样才能把周围的事物看得更清楚。有了谦虚而坦诚的心胸,所有的人和物都会成为我们借鉴的镜子,他们会把你的想法和行为的正误,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

  同样听一个人讲话,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讲得真不错,有道理;另一种是“废话联篇,不知所云”。当然,由于谈话的内容和技巧不同,反应也会不尽相同。但是既然费了时间来听,还是谦虚吸收点什么比较好。你把那些讲话当废话处理,自然无所收益。可是认为有道理,就会将对方所说的,引用在自己的人生或工作之中,有时甚至会触发灵感而获得新的思想和观念,无论如何,总是会对自己有所裨益的。

  对此,松下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说:“经营公司也是这样,看了人家的公司,能觉得经营不错的人,就会吸取对方的经营之道,用来发展自己的公司。这就等于是借用别人的智慧,而且是无偿的。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诚恳虚心地去请教:贵公司的经营很成功,有什么秘诀吗?可以告诉我吗?对这种谦虚诚恳求教的人,除非是特别机密的事,一般对方都会坦白率直地回答你的提问。我时常想,无论什么事,虚心是非常重要的。虚心就是谦虚的心,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接受的心。前题当然是不能迷失自己,让人牵着鼻子走。要一方面坚持主体性、自主性,一方面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他说,自己开始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开发了一件新产品,往往不知道该定多少价。于是就跑到零售商店里去请教。因为如何定恰当的价格,去问常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零售商店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不是什么事都像松下举例子那么简单,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这比一个人独自在黑暗里摸索要少出许多错。但愿我们都能培养这种虚心。能够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人学习,这本身离成功就不远了。

  失败永远不如成功好,这是当然的道理。但是,如果策划三件事,三次都成功了,且无任何危难可言,那就应该警惕了。因为这会滋生出可怕的自以为是,导致极不谦虚的态度。最终,把别人的正确劝谏当作耳边风,实在是再也没有比这更危险和更糟糕的了。

  松下说:“景气好,生活富庶,如果能够长久这样,真是求之不得。然而,天气总有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景气而言,有时好,有时萧条,不可能永远是和平繁荣。这就是人生,就是社会。社会安稳,好景长在,做事顺遂,倘若可以长久如此,自然是好事。但每天都处在一帆风顺的安逸之中,难免会把社会的本质遗忘了而生出自以为是的情绪。风和日丽之后,总有一天台风将袭来;一帆风顺之后,不景气的热潮也将纷涌而至。当你置身此情此景中,仍然可以保持那种自以为是的心境吗?”

  当然,自信是需要的。缺乏信心,根本就不能做事。但自信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世间不可能有绝对的自信心,也不应该持绝对的自信心。自以为是是暂时的,虚伪的。明白这点,则不至于丧失谦虚的态度,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只是一个人往往难以做到这个地步,稍有成就或成功,就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松下说,工作有时会做得很好,有时则不尽然。若做得好,就应该感谢上苍和别人的帮助;若做得不好,就要重新考虑做法。若能每天坚持如此,一定会有不断的进步而不致有重大的过失发生。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应付急变的心境,这就是治不忘乱、谦虚谨慎的心情。连续失败固然不可忍受,连续成功却更值得警惕。任何伟大的人,做三件事情有一次失败,对自己反而是有利的,因为凭此可以产生谦虚的态度,杜绝自以为是。那样才有可能发展。

  所以,松下教导人们说,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观念。一个人一旦自以为是,不但对事情无法重新考虑,观念上也很难修正了。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自信,竟在不知不觉间,一变而成为可怕的自负,并因此而骄傲起来了。这样一来,忘记了感谢上苍和别人的帮助,疏忽了自我的反省,最后终于滋生了“只有自己而无他人”的心情。于是,一切重大的过失,就由此而埋下了深刻的根源。事实是,前面未知的路仍漫漫悠长,而自以为是就会切断自己的路。

  松下指出,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实际了解的比不了解的要多得多。好在人类的生命是无限地连绵下去的,因而人类的智慧,也是跟着不断地扩大发展的。宇宙中的真理,其奥妙的深广与宏大,是无法预测的,如果我们只抓到了那些深奥的一鳞半爪,就武断地自以为是,宣称自己已窥悟了宇宙的全部奥秘,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若果真如此,人类的智慧不但无法继续发展,而且更有山穷水尽之势。可见,人类的这种盲目的自以为是的观念,无疑是探索真理和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松下说:“科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思想也一样。甚至政治、经济以及企业管理的发展,所有人类的活动,都留有一大片未曾开拓的土地,都需要去发展。鉴于近年来有些人自命不凡,拼命地排斥他人,这种自以为是的现象,无疑是管中窥豹。这种情形,只会将事情的真象带到牛角尖去。”为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每一个人都应该放弃自以为是的狭隘人生观,以宽大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去为人处世。有自以为是观念的国家,就会促发战争;有自以为是观念的公司就会搅乱同业;有自以为是观念的人往往目中无人,无法无天。而且,引发无意义的争执,往往就是这可怕的自以为是的观念。

  因而,摆在我们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课题,就是坦诚地自我认识与自我批评。任何的盲目自大足以置国家、公司、个人于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