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而礼其足。凡所经曲,倾城而出,河目海口,人莫之测。至蜀,螺钹迎焉。先谒枢密使宋光嗣,因问曰:〃师何不剃须?〃答曰:〃落发除烦恼,留髭表丈夫。〃宋大恚曰:〃吾无髭,岂是老婆耶?〃遂揖出,俟剃却髭,即引朝见。徒众既多,旬日盘桓,不得已剃髭而入。徒众耻其失节,悉各散亡。伪蜀主问曰:〃远闻师有长须之号,何得如是?〃对曰:〃臣在江湖,尝闻陛下已证须陀洹果,是以和须而来;今见陛下将证阿那舍果,是以剃须而见。〃少主初未喻,(喻原作预,据许本改)首肯之。及近臣解释,大为欢笑。后住持静乱寺,数为大众论讼,有上足,以不谨获罪。伶人藏柯曲深慕空门,而不知其中猥细。谓是清静,舍俗落发。谨事瓶钵,渐见秽监。诟詈而出,以袈裟挂于寺门曰:〃吾比厌俗尘,投身清洁之地,以涤其业鄣。今大师之门,甚于花柳曲,吾不能为之。〃遂复归于乐籍。蜀人谓师曰:〃一事南(南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无,折却长须。〃(出《王氏见闻》)
【译文】
三蜀有一个长胡子老和尚,自称是宰相孔谦的儿子,不知他到底是谁。因不剃胡子,长长的白胡须一直垂到肚子上。跟随他的有一百多人,从江湖上去投奔蜀主。各地的百姓都惊恐地看着他的模样,争相跑来送上优厚的礼物。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倾城而出,汇集来的人眼睛多的像长河,嘴多的像大海,有多少人谁也无法测定。到了蜀都,是吹起螺号、击响大钹隆重迎接的。他先去拜见了枢密使宋光嗣。宋光嗣问他:〃大师为何不剃胡须?〃他答道:〃落发除烦恼,留胡表(表明)丈夫。〃宋光嗣大为恼恨,道:〃我就没有胡子,难道我是个老太婆吗?〃于是他只好作揖出来。只要等他剃去胡子,就可领他入朝拜见蜀主。徒弟们又这么多,他犹豫徘徊了十来天,实在不得已才剃掉胡子去进见。这时,徒弟们因耻于他失去气节,都已各自散去。伪蜀主问他道:〃远闻大师有长须的称号,怎么这样了?〃他回答道:〃臣在江湖上曾听说陛下已证须陀舍果,所以是留着胡子来的,现在知道陛下将证阿那舍果,所以就剃掉了胡子来见。〃蜀少主开始未听明白,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意。等到近臣解释清楚,便大为欢笑。后来他做了静乱寺的住持。曾多次为人们辩护雪冤,也有过高徒。后来因不谨慎而获罪。有一个艺人藏柯曲很羡慕佛门,但不知道其中的下流事。因为是清静之地,便舍俗为僧。他一直是严格地按戒律饮食,然而渐渐地发现其中的污秽和淫滥,便大骂而出走。他把袈裟挂在寺院的大门上说:〃我很厌烦俗尘,才亲投身于清洁之地,以洗涤那些罪恶。可是今见大师之门,胜过花柳之巷,我再也不能呆下去了!〃于是又回到了他原来的乐班。蜀人说这个法师是〃一旦当了和尚,也只是除去了长胡子罢了。〃
道流
□□□□任兴元节判。离秦州乡地,未及岁年,忽有来寻师者。赍亲表施州刺史刘缄封,衣紫而来,兼言往洋州求索。询其行止,云:〃某忝窃乡关之分,先于秦州西升观,入道多年。〃遂沉吟思之,当离乡日,观中无此道流,深感其命服所求。其人亦匆匆而过。旬月间,自洋源回,薄有所获。告辞之意,亦甚挥遽。遂设计延伫,拂榻止之。夜静,沃以醲醪数瓯,然后徐询之曰:〃尊师身边紫绶,自何而得?宜以直诚相告。〃对曰:〃此是先和尚命服,传而衣之。乃是广修寺著紫僧弟(弟原作身,据黄本改)子,师既殂,乃舍空门,投西升观入道,便以紫衣而服之。〃自谓传得本师衣钵,岂有道士窃衣先(先原作之,据黄本改)和尚紫衣?未之前闻。(出《玉堂闲话》)
【译文】
……任兴元节度判官。他离开秦州家乡还不到一年,忽然来了一个寻找师父的人。此人是带来皇上褒封施州刺史刘缄的,身着紫色袈裟,并说还要到洋州去求化。再问他别的情况,他说:〃我有幸愧居于你的家乡,早些年便到了秦州的西升观,已入道多年了。于是□□沉吟着回忆:当自己离开家乡的时候,西升观并没有这个道士呀。尤其感到奇怪的是,他身上穿的这件皇帝赐给的紫色袈裟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个人也只是匆匆而过,可是不到一个月,道士从洋源回来,只是稍有收获。告辞之意,也很急切。由于一再挽留安排他而站立了很久,不过还留下他并收拾出一张床让他住下。夜深人静,打来几瓯烈酒对饮,后来又慢慢地问道:〃尊师身上的紫带(用来系官印的丝带),是从哪里得到的?应该真诚地告诉我。〃道士回答说:〃这是先和尚的命服,是他传送给我的。我本是广修寺著紫和尚的弟子,师父死后,我便舍弃空门,投奔西升观入了道家,因此便穿上了这身紫色袈裟。〃他自称是先师传与了他衣钵,可是哪里有道士得到和尚师父遗赠的紫袈裟呢?真是前所未闻!
三妄人
孙光宪在蜀时,曾到资州,见应贞观李道士,话州有姓赵人,闭关却扫,以廊庙自期。都虞侯阎普敬异之,躬自趋谒。阎魁梧丈夫,赵生迎门,愕眙良久,磬折叙寒温曰:〃伏惟貔貅。〃阎乃质于先容者,俾询之,赵生曰:〃若云熊罴,即须宰相之才,方当此语。阎公止于都头已来,只销呼为貔貅。〃人闻咸笑之。又一士自称张舍人。诉于光宪曰:〃兄长以术惑我心神。〃宪谓曰:〃得非盅毒厌胜之术耶?〃张曰:〃非也,乃用鬼谷子押阖,捭破我心神,至今患心风不禁。〃又江陵颜云,偶收诸葛亮兵书,自言可用十万军,吞并四海。每至论兵,必攘袂叱咤,若对大敌。时人谓之〃检谱角觝〃也。时有行军王副使,幽燕旧将,声闻宇内。颜生候谒,称是同人,自言大志不伸(伸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丧良友也,每恸哭焉。(出《北梦琐言》)
【译文】
孙光宪在四川时,曾去过资州,会见过那里应贞观的李道士。他说本州有个姓赵的读书人,闭门谢客,以朝廷高官为自己的目标。都虞侯阎普勒觉得这人很怪,便亲自去拜访他。阎普敬身材魁梧,又很有大丈夫气概,赵生开门迎接时,惊愕地看了他很久。赵生十分恭敬地寒暄道:〃伏惟(谦词)貔貅(一种猛兽,也比喻勇猛的军队)。〃阎普敬对于这样的评价有疑问,就派人去问个明白。赵生道:〃如说是熊罴,必须是宰相之才,才能用这样词语;阎公只不过是个都头而已了,只配称作貔貅。〃人们听说后都笑了。又有一个人,自称张舍人,他告诉孙光宪说:〃兄长用某种技术迷惑我的心神。〃孙光宪问他:〃是不是用盅毒或者诅咒之术?〃张舍人说:〃不是。他是把鬼谷子(古代纵横家之祖)画在门扇上,以此来扯破我的心神。直到现在仍患有心风不禁症。〃还有个人,是江陵的颜云,偶然得到一本诸葛亮的兵书,便自言可用十万兵吞并天下。每次谈论到兵法,必然是挽袖子大喊大叫,如临大敌,当时人们都说他简直是相扑表演。当时有一位很有指挥作战才能的王节度副使,是幽州燕州一带的老将领,声望传遍天下,颜云曾去拜访过,声称与人家志同道合,说只可惜自己空有大志而没有机会伸展。王副使死后,他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经常悲痛地大哭。
周韦二子
周(周字原缺,据黄本补)韦巽,太尉昭度之子也。尪懦昏钝,率由婢妪。仕伪蜀王氏,以事旧优容之,因至卿监。或为同列所讥,云:〃三公门前出死鼠。〃巽曰:〃死鼠门前出三公。〃周即蜀相周博雅之子,为王氏驸马都尉,性识庸鄙。国亡后,与贫丐者为伍,俾一人先导爵里于阛阓酒肆,有哀之者,日获三二百钱,即与其徒饮啖而已。咸嗟叹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周韦巽,是太尉周昭度的儿子。人很懦弱愚钝,做任何事都要听从婢女的。他在伪蜀主的朝廷做官,由于他过去侍奉过伪蜀主而有老交情,伪蜀主对他很宽容,因此而官至卿监。他常被同僚们所讥讽,有人讽刺他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公)门前出死鼠。〃他却〃回击〃人家说:〃死鼠门前出三公。〃还有个姓周的人,是伪蜀王朝宰相周博雅的儿子,还是伪蜀主的驸马都尉,此人庸俗鄙贱。伪蜀国灭亡后,他便与乞丐为伍。他指使人先把酒从人家装酒的器皿中偷出,再拿到街市的酒店去卖,有怜悯他们的就会花钱买下来。这样每天可得二三百钱。然后就与他的那帮难兄难弟们去大吃大喝一顿。人们对他的行为都很叹息。
不识镜
有民妻不识镜。夫市之而归。妻取照之,惊告其母曰:〃某郎又索一妇归也。〃其母也照曰:〃又领亲家母来也。〃(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的妻了不认得镜子。丈夫买了一个拿回来,妻子拿过来一照,吃惊地告诉她的母亲说:〃我丈夫又取回来一个媳妇!〃她母亲也去照了照,说道:〃还把亲家母也领来了!〃
啮鼻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出《笑林》)
【译文】
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有个官吏正想要给他们断案,甲却说是乙自己把鼻子咬掉的。官说:〃人的鼻子在高处,而嘴在低处,怎么能够咬到它呢?〃甲说:〃他是登上床去咬的。〃
助丧礼
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答曰:〃钱布帛。任君所有尔。〃因赍大豆一斛,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大豆一斛相助。〃孝子哭孤穷奈何,曰:〃造豉(豉原作鼓,据黄本改)。〃孝子又哭孤穷,曰:〃适得便穷,更送一石。〃(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要去吊丧,并想要送些礼物帮助他们,向别人打听可以送些什么东西。别人告诉他:〃钱、布或绸缎,不管任何东西只要你有都可。〃于是送去一斛大豆,放在孝子面前。他对孝子说:〃没有可以拿的,送一斛大豆帮帮你吧。〃孝子哭述说我这么孤单穷困可怎么办。那人说:〃你可以做豆豉。〃可孝子还哭又孤单又穷困,那人道:〃是相当穷困。〃又送来一石大豆。
外学归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出《笑林》)
【译文】
某人的父母都在世,去外地学习了三年回来,舅舅问他这三年学习有什么收获,并说一说久别父亲有何感受。他回答道:〃对舅舅的思念,超过秦康(秦康公的舅舅重耳逃亡在外,后来穆公召他回来时,太子秦康公送他至渭阳并写诗叙别。后人以渭阳表示舅甥)。〃接着父亲一一列举了他的不是,并问道:〃你学了半天有什么用呢?〃他回答说:〃小时候得不到父教,所以学业没有长进。〃
行吊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髡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詈曰:〃痴物!〃诸人亦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疾物!〃(出《笑林》)
【译文】
几个粗人要一起去吊丧,可是谁也不懂得吊丧的礼节,其中有一个平时说话很粗俗的人对同伴们说:〃你们都随着我做就行了。〃到了办丧事的人家后,那个人走在最前面,他先趴在席子上,其余的人也随着他依次趴在后面,那个人用脚登了后边的人一下骂道:〃蠢物!〃大家都以为礼节就该是这样,每个人都登了一脚后边的人道:〃蠢物!〃最后边的人紧挨着孝子,也登孝子一脚说:〃蠢物!〃
痴婿
有痴婿,妇翁死,妇教以行吊礼。于路值水,乃脱袜而渡,惟(惟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遗一袜。又睹林中鸠鸣云:〃喒締咕。〃而私诵之,都忘吊礼。及至,乃以有袜一足立,而缩其跣者,但云:〃喒締咕。〃孝子皆笑。又曰:〃莫笑莫笑,如拾得袜,即还我。〃(出《笑林》)
【译文】
有一个傻女婿,岳父去世,媳妇在家时已教给他怎样行吊孝礼。路上遇河,就脱袜子蹚过去,可是不慎丢了一只。他又看到林子里的鸠鸟在〃喒締咕〃地叫,就默默地背诵鸟的叫声,而把吊孝的礼节全忘光了。到了灵堂,他便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地,把光着的那只脚抬起来,只是说:〃喒締咕!〃孝子们也都笑了,可他还说道:〃别笑别笑,如果拾到袜子,就快点儿还给我。〃
鲁人执杆
鲁有执长杆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出笑林)
【译文】
山东有这么一个人要拿长木杆进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