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珠的远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珠的远方-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的经验,更为关键的是要剔除内在芜杂的东西。把内心赤裸地呈现出来,这种义无返顾地返归真纯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要智慧。徐东的小说需要静心耐心地读,只有深入进去才能发现其中藏掖的美,和力量,甚至某种亲切的说教。徐东的小说甚至有“格列”画笔的神奇魔力,能让人瞬间顿悟,让人触动又让人心安。
  西藏在徐东的小说中只是一个宏大而隐约的背景,你可以当作其并不存在,因为它只与作者徐东有关,与你有关的只是在这个不可或缺又若有似无的背景下传达给你的思想。徐东的小说里许多句子都闪耀着哲思的光芒,但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能在简短的篇幅里忝列繁多的思想,说明了他对小说形式创新的孜孜以求和颇有成效。他把小说从故事、圈套,甚至从理性,从生活与社会中抽取或拯救出来,而只企图回归到人自身。在徐东的小说里,只有人,几乎没有事。这些人都是对“存在”的追问者,追问人的本质和意义,徐东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并不剧烈但不解决就无法活下去的对抗。反映到作者徐东那里,就是他不停地思索着人如何才能逼近本真的状态。徐东的小说并不关注当下,但绝对不缺少一种对社会本体以外的人性思考。

  创作谈:想象的西藏(21)

  徐东的小说是先锋的。先锋(avant—garde)在法语里的意思是“想象者”。当代中国作家中能冠以这个称谓的似乎并不多,徐东是其中之一。徐东小说节奏缓慢但始终变动不居,是流动的缓慢,情节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式的复杂,是复杂的简单。能用来修饰徐东小说的语言很多,透明、自然、雅致、奇崛……也许最好的说法是,徐东的小说是一篇篇现代的成人寓言。
  所谓创新就是逼近自己的内心,萨特如是说。我想徐东已经部分做到了。正如小说中的“天空”是格列的一面镜子,西藏的系列小说也是徐东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徐东真实地观照和描述了自己,几乎毫不隐藏。这样说,我又觉得释然了,徐东小说是有些过于空灵,过于迷恋他固有的形式,但这不正是他的独特之处吗?也许唯一令人不能释怀的是几个小说中的人物最终都离家出走,如欧珠、格列。这也反映了徐东本人的某种生活状态。不过似乎又完全可以换个说法,这些远方、天空等纯净而晶莹的词汇不才是人类精神的最终栖息地吗?
  作家刘小翼:
  如果说物质也具备情感的话,每一块石头都是痛苦的化身。徐东的小说《欧珠的远方》中的欧珠,正是一个手握石头,而石头,做为他凝固时间、冥想远方的媒介物,无疑和他远方轻盈的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欧珠告诉僧人把石头握在手中是一切都在远方、远方更特别;他用石头让自己在太阳下变得更温暖;守住的时间让他更像石头,他甚至认为每个人都在变成石头;令人惋惜的是他只能无限接近远方,哪怕西藏的天空中飞鸟所抵达之地,他也是难以企及的。欧珠想得细致、深入,调动生命中的一切力量到达他的远方,我们不难看到他的悲哀和勇气,欧珠充满英雄式的诗人情节注定他会被现实生活反复碾磨、摧残。徐东以那种轻盈、回旋的力量让这种绵软的氛围反复萦绕耳边,这种力量和特殊的写作手法也运用在其它西藏系列里:如《格列的天空》、《罗布的风景》、《独臂的扎西》等等。文中的主角似乎都是类似于堂诘诃德似的人物,永不停歇追求梦想。徐东的小说无疑给混沌、庞杂的宇宙间注入一柱阳光:那里是透明、清澈,简单却不乏思辨意味的,此种单纯令人感动、向往,这大约就是他文学中独特的魅力所在。
  作家孙智正:
  那时我在一个门户网站上班,这个网站举行了一个比赛,《欧珠的远方》获短篇奖,所以,我知道了这篇小说,并在没看这篇小说之前就知道,这是一篇很烂的小说,因为我了 解这个网站的品味。后来我认识了徐东,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后来我看了这篇小说,我很吃惊一篇好小说居然会获奖,接着我又看了西藏系列的其他小说。这个西藏是灵性的西藏,是徐东的西藏,所以,这些人物是徐东的人物,纯净的人物。这个西藏只是一个由头,它甚至称不上小说的背景。所以西藏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人。这些人有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有管水的,放羊的,杀牛的,唱歌的,画画的,这些人有个共通点是:在现实中走神,神去了很远的地方。这些人像神人。他们在现实中受挫,但不要紧,他们有自己的心。没有心是万万不能的,在徐东的这些小说里,心还是万能的。心里有很多东西,有梦想,有远方,有爱,有回忆,有时间,有生死,有友谊,所以这些小说的主题很大,几乎都是一些“母题”,很容易写空,徐东写成空灵。 所以,这些小说首先是小说,同时是诗、哲学,和语言。我们也有心,我们也想飞,我们也想去远方,我们也追忆逝去的时间,我们也渴望兄弟和姐妹,所以,有时看着他们的时候,我很感动。心就是要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西藏可能其实没有这些人。所以,这是徐东心中的西藏人物,和这些西藏人物的心。这些人都是活在心里,不是在西藏。没有西藏,可能就没有这些小说,但现实的西藏可能仅仅是,想象发酵所需要的那一丁点面粉。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心中的徐东的西藏小说系列,这些小说像旺堆寻找的水晶石。

  创作谈:想象的西藏(22)

  作家马拉:这些年,西藏已经被说烂了。只有文学的西藏,才有可能复原它的灵魂。关于西藏的小说,已经太多。扎西达娃,马原,阿来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强健的西藏。和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前辈相比,徐东显然还是一个新人。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徐东并没有沿着前辈们已经开拓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他打开了一个狭小的切口,让人感受到了那些细枝末节的灵魂。这些细枝末节的灵魂,正如那片土地上的青稞,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基本食粮,从而突现了更为真实的存在。和他的人一样,他的西藏系列小说很美,很宁静,谦虚得如同一株野草,比如《简单的旺堆》《欧珠的远方》。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卑微的灵魂,执着的生命理想,热衷于思考和生命有关的细节这本应是哲学家的事情。然而,读来却非常的可信,伴随着痛感,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我想,这可能是由于高原的原故,离天更近的地方让我们相信人能够和上帝对话,能够让灵魂得到更妥当的保养。在我们这个过于恶俗的世界里,灵魂的事已经成为了奢侈的事。这些小说也是奢侈的小说,它关乎自然和生命,而和物质的欲望无关。因此,我愿意把徐东的这些小说看成一个伟大民族向另一个伟大民族的致敬,它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为了某些神圣的事物,我们可以不必去西藏,但这些小说是可以一读的。因为,它至少可以证明你想象过靠近那些神圣的事物。
  作家乔洪涛:徐东的西藏系列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独臂的扎西》《简单的旺堆》,这些小说几乎都没有故事,也很少有肤浅的西藏风光的描摹,它们简单,透明,纯净。对,就是纯净这个词可以概括它们。这些小说像一个秀口锦心的诗人向外倾吐的诗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都透明得像水晶一样,让你读来好像接受一次灵魂的沐浴。我有时候想,这那里是小说呀,这分明是徐东的诗。他是用写诗的心来写小说的,他的小说让我们任何一个读者都过滤掉自己内心的委琐,鄙陋,污浊和粗暴,让我们有一种陌生的美感。这种美和真不是徐东刻意创造的,而是自然地自徐东的内心缓缓流淌出来的。徐东高高瘦瘦的个子,稍微卷曲的漂亮的长发,纯净而清澈的眼睛。你看到徐东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感觉徐东的小说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带来的,他是一个天生可以做作家的人。你看到徐东马上就可以与他的纯净的小说对上号。
  作家蒋林:徐东,出生于山东,漂泊于世界。这个军人出身的男人,有着一头卷发和深邃的眼神。传说中他有一身好武功,是隐于都市的大侠。他的功夫有多高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敢与他过招;但他的文学造诣有多高,我确是知道,因为我读过他不少作品。徐东对文学非常迷恋与执著。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这个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些年他坚持了下来,那些闪烁着光芒的作品是最好的证明。徐东始终如一地对文学充满了敬仰,对每一个字都不敢懈怠。当美女作家们轰轰烈烈地倡导胸口写作时,当那些所谓名家出书之前都要跳出来叫嚣一阵时,当文学已经边缘得快要被世界忽略时,徐东依然沉静在属于他的世界里,用心灵去创作。徐东用那些纯净、透明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让人感动的世界。
  徐东对西藏充满了特殊的感情。西藏给了他无限的空间,让他写下了无数美好的文字。我认为,关于西藏的小说,是徐东所有小说中最靓的一道风景线。在读这些关于西藏的小说时,能够发现徐东内心的从容与晶莹剔透。一切都是那样透明,简单,纯净,但却有一股甘泉沁人心脾,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带给你无限向往与感动。徐东关于西藏的一系列小说,篇篇都是精品。《独臂的扎西》、《简单的旺堆》、《格列的天空》、《透明的杰布》、《欧珠的远方》以及《罗布的风景》等。这些作品单从题目上看,就能看见徐东的影子。我认为这种题目就是“徐东式”。没有耸人听闻,没有哗众取宠。如果你不热爱文学,你可能没有看正文的欲望。但是,如果你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你定会欲罢不能。这一系列小说的情节性都不强,但徐东用充满诗意与灵性的文字,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进行深度挖掘,让读者感受到最强烈的心灵震撼。说实话,读徐东的这一系列小说,也必须要求读者静下心来,去品味,读者的心灵应与徐东的心灵保持同样的节奏。而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是多看几遍,我相信每一遍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在读这些作品时,总是在结尾处不愿离开,我始终沉浸在作者带给我的感动与思索中。

  创作谈:想象的西藏(23)

  作家卫鸦:最早认识徐东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西藏系列的小说了,我记得第一篇是《独臂的扎西》,这篇小说在网上一贴出来,就把我镇住了。我至今无法说清楚,我当初读到这种小说的感觉是什么,一种意境?一种来自于灵魂的深处的追问?我简直难以用词语来形容。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篇作品,我觉得这小说更像是一个人,一个站在他过去的某一时间段里的人,当作者偶尔想起他的时候,他就会站出来,像位老朋友一样与作者进行对话。他的小说不强调故事,体现出来的是语言的能力,我觉得在这批小说里,语言的功能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徐东的小说语言不仅仅是美,更重要的是,它缔造了一个属于徐东自己的世界。小说就是寓言,越是远离自己,或者是远离生活的东西,就越是自己要追求的东西。这也许是就徐东小说创作的方向,他悟到了小说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节。
  作家黄孝阳:徐东的小说我读过一些。文字很安静,好像是雪山上流下的水,清得可以窥见自己的灵魂。水里又有鱼。鱼有淡青色的翅与银白色胸腹,在水中仿佛是静止的。再看,这鱼又在河那边。徐东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或者说,即使有,那也是次要的,是服从内心的。桌子并非我们眼中所看到的那张桌子,是心灵深处那张曾经摆着一块被茶水浸过的小甜饼的桌子。河水朝着下游流去。那消失的光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化作了另一个事物,也许是千万里远的一颗甜得要胀裂的木瓜,也许是太平洋那边潘柏斯草原上一位牧羊的老人。慢。是徐东的另一个特点。小说是缓慢的。在这个速度疯狂喊叫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缓慢的优雅来呈现外物与内心。徐东的这种慢,与现实形成一个奇异的美学空间。虽然慢,但没有臃肿的脂肪,全是若凝脂一样滑的肌肤。那透明的骨头支撑其中,把众多事物自然的属性变成了某种特殊的寓意。晶莹剔透。这就是徐东的小说世界。
  作家章元:徐东的小说视角总是那样的独特,一如他在现今被物化了的世界中还死死地抱住他的理想不放一样。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就像他这一次把笔触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