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也尝研究中国的文化,为什么我们要忽视我们的文化?可是我们该要知道西洋人之来研究
我们的历史,只不过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并不是为要求仿效我们的;正好像他们跑去非洲研
究该处的文化,而没有去想采纳该处的文化一样。更有些人以为我们若不去发展中国的文化,
便恐怕将来在历史上没有了位置。我则以为这是未免过于忧虑。因为中国文化,老早已成为
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现下若有人来写世界史,而不把中国史也放在里面,那人的知识便是不
大广博的。即使数千年后,中国的历史仍必有它相当的位置。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
我们委实不忧中国的文化将来会被人们忘掉了的。

                    四
  谁起来担负这个彻底全盘西化的责任?回答是在南方的青年学生身上。不单在政治上,
南方是个新文化的策源地,西洋文化的输入,从地理上看,多是在南方。在汉朝,广州已为
中外交通的孔道,而为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市廛。到了唐代,也为贸易的中心,直至明清,也
是交通的要道。其他如政治,教育,宗教的文化演进,亦多以广州为起点。即如西方宗教的
输入,最初到中国来宣教的利玛窦,也在广东住了十多年;又新教的传教士马礼逊,也是先
到广州来;而第一位中国宣道师梁发,也是这里的人。其次说到新教育,是以容闳、黄胜和
黄宽三位为最先的留学生。至 1872 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中广东人占了九十多位。再如新文
学的创始,也在这里受西洋文化不少的影响。文字革命(通俗文替代文言)很早便由梁任公和
严复两位先生在书信里有所讨论。对于五四运动,兄弟不如常人的感觉这么利害,而以为若
无梁启超的努力,把古文化变成通俗化了,或者不会得有今日之成功,成为简单化。同样,
黄公度在诗的解放上也有很大的功劳。经济方面,福建和广东的侨民,也影响南方的经济很
大。政治方面,如孙中山先生,也是这里的香山县人。再而说到城市运动,广州不但是开中
国新城市的纪元,并且是现在由中国人管理最西化的一个城,这是凡研究中国城市和市政的
人们所公认的。又如劳工运动,也是始于南方,好像多年前的海员大罢工,和现下机器工会
等的组织。至若中国十几年来的女权运动,也是盛于广州。女子教育在广东也十二分发达。
大学男女同学,也以广州南大为先。民九、十年,广东女子已实行参政运动,而在广东临时
议院已有女子议员。因此南方人的责任很大。思想最新的也可说是南方人,像容闳、严复等。
又梁启超创办新闻丛报,开发中国人的知识使明晓世界的大势。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根本上
也是西化的思想,他的理想中人是美国的华盛顿。西洋文化,是他的革命环境。他反对中国
的旧文化,推翻专制的政体,而建立共和的民国。总之南方是新文化的策源地,思想是最先
进。最后归结的说到中国文化的出路,无疑是要从彻底全盘西化着手。希望诸君起来负起这
个责任。本校为政治革命的结晶品;把西洋文化彻底努力的去采纳与发展,是在今晚各位的
身上了。
  按:此讲词的草就,大致是把陈序经博士该晚的演讲笔记下来。此外,更还得到陈博士
平日所发表的文字拿来参考,而且得到他的同意加入多少意见,并蒙赐予修改及指正,理当
在此并加声明——记者附识。
                             元旦脱稿于南'中'大,爪哇堂
                 自信力与夸大狂


                    梁实秋
                    (1901…1988),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本文
                    选自丁守和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以为中华民族已经堕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以为我们无论如何赶不上欧美的程度,这便
是缺乏自信力,其弊是自甘暴弃。振起民族自信力的方法,不是回忆以往的光荣,而应该是
目前做出一点惊人的成绩来。我们现在不怕缺乏自信力,怕的是在事实上做不出足以启人自
信的成绩。如果要表现民族自信力,我们不要用宣言的方式来表现,要在事实上来表现。
  以为守旧不好,盲从不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不好,
                          “全盘西化”更不好,而要根
据“此时此地的需要”另行“建设”一种所谓“中国本位文化”,这实在是一种夸大狂。文
化内容是些什么固然没有定论,可是物质文明精神生活都应该包括在内,这是人人承认的。
可见文化这个名词是极广泛而又极笼统的,是许多事物的一个抽象的总和。并且文化是多少
年来应环境需要而一滴一点的累积起来的;不是长生不死的,是可以随着民族的衰微而渐趋
于死亡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随时接收修正或改造或补充的。现在十位教授宣言要“建
设”一种“中国本位文化”,可说是言大而夸了。究其实,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原来不过
是“充实人民的生活,发展国民的生计,争取民族的生存”三句老话(见“我们的总答复”),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早已言之在前,何必另起炉灶撰出这样大而无当的名词来呢?
  假如现在复古的势力太大,我们应该出来反对,因为这是“此时此地的需要”。假如现
在盲从的势力太大,我们应该起来主张“审慎的选择”,因为这也是“此时此地的需要”。我
们看看眼前的事实,“读经”“祀孔”“扫墓”“诵经”“国医”“国术”“节妇宴” (见本月三
日《益世报》),无一不是“迷恋过去的残骸”,然而不见有多少人发为宣言蔚为舆论加以抨
击。再看西洋文化,表面上像是大规模输入中国,其实我们国人并没有解西洋文化,更谈不
到大量吸取。不加抉择地模仿才能说是“盲从”,我看我们毛病乃是袭取皮毛,并非是全都
盲从。现在“洋化”只嫌不够深刻不够广泛,离“反客为主”的地步还远得很呢。“中国本
位文化建设”运动在此时此地发生,我以为是最不合于“此时此地的需要”。
  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乃是虚心的先去了解西洋文化,然后就其各个部分分别的审慎的
加以采取。“全盘西化”是一个不幸的笼统名词,因为似是认定中国文化毫无保存价值,这
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若把文化分析成若干部门,我们就可发现:(1)有中国优于西洋者;(2)
有西洋优于中国者;(3)有不必强分优劣而可并存者;(4)此外更有中西俱不高明而尚有待于
改进者。就第一类说,我觉得可说的太少,也许是从前很多现在变少了,我想来想去只觉得
中国的菜比外国的好吃,中国的长袍布鞋比外国的舒适,中国的宫室园林比外国的雅丽,此
外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优于西洋的东西。我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感觉得这样想法使心里很不
舒服,好像是太自馁,于是勉强寻出两个解嘲的方法,一个是追怀以往的光荣:长城,运河,
火药,印刷,罗盘,都是很可以自豪的。另一个法子是标举中国的文学艺术以及特殊工艺,
认为这是我们特出的成绩。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以往的光荣仅仅是以往的光荣,无补于“此
时此地的需要”:中国的文学艺术之类也不见得优于西方的,应该列入不分优劣而应并存的
种类里去。事实如此,不能因为顾忌“妄自菲薄”的批评而遂遮掩自己的文化的贫乏与落后。
我可以挑刺的说,中国文化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令我们夸耀于西方?中国此时此地有什么
需要是西洋文化所不能供给,或不能作为参考的?如何“充实人民的生活”,如何“发展国民
的生计”,如何“争取民族的生存”,没有一样不可效法西人,没有一样我们能完全抛开西方
的成规而另创造出新的办法来的。我们既不能超越西洋文化的现阶段而另创出更高的文化,
我们便该急起直追,先把自己提高到与西方文化平等的地步,此刻提出“中国本位”,显然
不是复古(说他是复古运动的烟幕弹,那是冤枉人的),起码也是固步自封的一种虚骄心理的
表现。
  并且文化这种东西逐渐地要变成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产业,不容再有什么国家的单位存
在。国家主义应用在政治方面,已经有人嫌太褊狭,孙中山先生且标明“世界大同”为最终
鹄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文化上偏要划分国界?以前在闭关时代,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单
位,那是因为地理的关系交通的关系不得不如此的特殊现象,中国文化之所以落后也正坐因
于此。我们讲起西方文化是一个整个的体系,我们从来不曾说起什么英国本位文化意国本位
文化法国本位文化,因为文化是可以超越国界的。有人说,西洋文化也不是—个整体,有资
本主义文化,又有社会主义文化。其实,经济制度只是文化当中的—部分,绝不是全部,苏
俄与英美的社会情形固然不全相同,然而就我们中国人的立场来看,究竟他们之间的相同点
多于相异点。无论如何,这不能成为使我们不采纳西方文化的理由。我们的文化因了五四运
动而与西洋文化作更进一步的接触,这是可欢迎的一种解放运动,刚刚打开了我们国人的眼
界去认识西洋文化的面目,为什么才隔了十七年的工夫又亟亟的缩回头来怕失掉了“中国本
位”?在各种的侵略当中,惟有文化侵略是可欢迎的,因为有了外国文化的激荡观摩然后才
有进步,只有想关起门来做皇帝的人才怕文化侵略。
  文化的优劣是不容易得到一致的论断的。譬如所谓“国医”,我们以为这明明白白的是
一种文化落后的民族的产物,绝对没有资格和科学的医术抗衡,然而有极大多数的人平时可
以坐火车点电灯,而遇到自己身上有病时依然要请教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国医”!这
现象使人丧气。可是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淘汰,“国医”是一定要消灭的,优胜劣败的铁
则在两种文化接触的时候一定早晚要显露出来的。你尽管喊中国本位,结果那本位是要销熔
在世界的文化的大洪炉里!中国本位文化在以前是存在的,我们至今还觉得很光荣;现在是
不存在了,将来也不见得能再产生,对于这个我们似乎也不必惋惜。
  中国现在是百孔千疮,大家要从各处一齐下手挽救才或者可以有望。热心爱国的人都急
得要开药方,并且都急得要求速效,其实是急不得的。试想:西洋文化在三百年来突飞猛进,
而我们中国人在这期间干的是什么事?达尔文做动物学旅行的时候,中国人还在讲究校勘训
诂之学,莱伊尔(Lyell)著“地质原理”的时候,中国人还在做八股试帖诗,我们承受了我们
祖先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得替他们清偿一大笔落伍的债。如何赶上去,已经是很难的大问题,
若要另创造一种新文化,名之曰“中国本位”,真不知从何下手!这药方也许是很冠冕堂皇,
既可救国,又满足了虚荣,可惜不知这药到哪里去抓?陈济棠先生提倡读经,我相信他是诚
恳的,他必是竭其才智才思索出这样一条大计;宣传“中国本位文化”的人,我相信他们也
是诚恳的,他们必是多年研究社会科学之后才提出这样的主张。对于前者,我们不必深论;
对于后者,我们期望较大,至少我们要问: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积极的创造”,
既是“和闭关时代的中国文化或世界列强的文化不同”,那么当然是要另创一种不中不西的
新文化,请问这种理想中的新文化是有怎样的内容,其建设的程序是怎样的?与闭关时代文
化不同之点安在?与列强文化不同之点又安在?假如我们得不到具体的回答,依然在字句上面
绕圈子,我们便可断定“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是一句悦耳的空话!假如只说“中国本位的文
化建设是一种民族自信力的表现”,我们便要指出他们所表现的不只是“自信力”,还有“夸
大狂”!
  五四运动至今十七年,虽然文化没有多大进展,然而其所揭示的思想解放及思想自由,
仍然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一条正确路线。五四的势力至今还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弱点以至
于需要纠正,五四运动即是新文化运动,至今尚未成功,再来十七年也不嫌多,我们还无需
再创造一种更新的新文化运动罢?(6 月 9 日天津《大公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