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们相信还有速度更快的飞行工具,我听说已经研究成功了,从中国到美国只要四个小时,那我们讲环球一周,只要十二个小时。中国到美国大概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所以十二个小时就环绕地球一周。地球自转一周还要二十四个小时,将来这个飞机比地球自转的速度要快一倍。
想到轮王、轮宝,使我们就想到飞碟,这是人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出来的飞行工具,因为轮王他是人,他不是天道。如果他是天道,天神,那是另一个空间维次的众生,他不需要用这种机械。所以绝对不是天人,天人有神通,他有神足通,用不著这种工具;凡是用这个工具,肯定他是属於人道,他没有五通,这是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因为他们都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所以这种统治人会不会伤害人?不会,不但不伤害人,他还常常照顾一些苦难的人。诸位一定要知道他是人,他不是神,他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那就另当别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有许多灾难,轮王为什么不来救我们?大概是两种原因,一种是范围太广泛,讯息没有传到那边。正如同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在过去,没有资讯,交通不便,许多地方发生灾难,几个月之后皇上才知道,消息才传过来,不可能立刻就知道。现在地球上发生什么事故,我们马上就知道,得力於资讯发达,得力於交通便利。这是一个因素,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一切众生的灾难,真正的因是业报。如果我们对这深一层的道理要能够理解,也能够想得通,他为什么不来救护你?这种果报是自作自受。
我这边有个同学,我平常不看报纸,从来不订报纸,他们把有灾难的报纸剪下来给我看。我这才晓得最近欧洲有旱灾、有水灾,都非常严重;美国有三个州最近发生风灾,损失非常惨重。在佛法里面讲,这些自然灾害的因是什么?都是人心。贪欲是水灾的因,瞋恚是火灾、旱灾的因,飓风的因是愚痴,地震的因是人心不平,我们讲的傲慢;贪、瞋、痴、慢所感到的灾害,是水灾、火灾、风灾、地震。如果人能够把贪瞋痴慢除掉,拔掉,这四种灾难就不生。我们在许多宗教经典里面去看,佛教有讲华藏世界,有讲极乐世界,华藏、极乐世界什么灾难都没有;基督教讲天堂,伊斯兰教讲天园,都没有灾难。为什么没有灾难?那边都是善人,都接受圣人的教诲,都能够依教奉行,所以它不受灾难。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纵然在今天有许多灾难发生,你想避难到哪里去避?没地方逃避。可是确实有个方法真的能够化解灾难,什么方法?断恶修善。贪瞋痴慢是恶,自性里头没有,用什么方法?用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就能够化解一切天灾跟人祸,都能化解。动乱、战争里面的伤亡,过去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里头没有这个灾难,遇到灾难都能化解,正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们学佛这么多年,对於这两句说法能够相信,一点都不怀疑,如果遭难,那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断恶修善的人,纵然遇到灾难,他向上提升,他不往下堕落;十法界里头,你往上升,不会往三恶道去堕落。所以,即使遇到灾难,不惊不怖,没有惊慌,没有恐怖,心是定的,有定有慧。有定有慧就生死自在,知道自己到哪里去,欢欢喜喜,不怨天不尤人。你说这个多快乐,这个多自在!
所以轮王,你看这是爱心,慈悲心,『能与一切乐』,这是他所统领的这个区域的一切众生。经上这里讲的转轮王,没有指是哪一个,既然不指哪一个,我们一定就想到是金轮圣王,金轮圣王他统治的地区就是一个银河系。这么大的福报,当然他有智慧,我们中国人常说「福至心灵」,福跟慧常常是起连带作用,大福德一定有大智慧,大智慧必然有大福德;小福未必有小智,小智肯定有小福。由此可知,修慧比修福重要。福不能自己享,再大的福报,如果自己享受,不肯分给别人,也很快就折掉,叫折福!自己有福一定要能布施,要能与一切众生共享,他的福报就享不尽。为什么?有福,布施又再种福,所以他的福报享不尽。这在前面都详细说过,施财得财富,施法得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四等亦如是』,「四等」就是讲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因为它是无量,就平等;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也无量,所以称为四等。我们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本来写的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法界跟娑婆只有学佛的人才懂,一般人不了解。所以为了大众化,我们把它改了,「爱心遍寰宇」,这个大家好懂,寰宇是宇宙,爱心遍寰宇。下面是「善意满人间」,当然这个范围小了,可是好懂。这是四无量心,「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要发这样的心,慈悲喜舍无量无边,无穷无尽,努力去学,认真的去修。
对於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是住在这个地球,凡是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要把他看作一家人;所有一切人是一家人,所有一切畜生也是一家人。要有这样的爱心,这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善意满人间,爱心遍寰宇」。爱人,能够爱人,你就不会伤害,你能够爱人,你就真正能够关怀人。人家有什么事情得罪你,你就会原谅他,为什么?你爱他,你决定不会怨恨他。你自己亲爱的人有时候说话也难听,或者做出事情叫你不高兴,你会不会怨恨?不会。我们要学,从哪里学起?你看中国圣人教人真有一套,叫我们从「父子有亲」做起,太有道理了!我们不知道怎么爱人,年龄跟我们父亲差不多的,儒书里面讲,大我二十岁的人他就是我父亲这一辈分的,我都把他看作父亲看待;小我二十岁的人就是子女,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父子的亲爱,这个亲爱是天然的。
去年我访问日本,有位同修他带了他的四个月大的婴儿,我们一起去旅行。小孩长得很好,白白胖胖,每个人都喜欢。你看父母对小孩的爱,小孩对父母的爱,我就叫大家你们细心看。你看「父子有亲」,从这里就看出来了,没有任何条件,天性!长大要不好好的教,慢慢它就变质了。教育没有别的,如何能把这种亲爱永远保持,到一生都不失掉,那个教育就成功了。中国古圣先贤伦理道德的教育,目标就在此地,一生不会变质,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要把这分爱扩大,把「父子有亲」扩大,你爱兄弟,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再扩大,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一切众生,这是圣贤教育。所以圣贤教育无他,爱的教育而已。
爱决定不会害人,爱是和谐的,爱是和平的;和睦相处,睦里头就有亲爱的意思在;平等对待,这个平等就是父子有亲。年岁比我长的,我把他看作我的父母一样看待,平等;年幼的,把他看作自己儿女一样看待,这平等;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兄弟相待。整个地球、整个宇宙是一家人,本来就是一家人,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为什么说本来就是一家人?佛经里头讲得透彻,宇宙之间无量的星系,无量的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佛教里面称它为法性,所有一切现象是法相。相从哪里来?法性变现的,性、相是一不是二。古人的比喻说得很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作法性,器比喻作法相,器离不开金,金离不开器,离金没有器,离器没有金;离相没有性,离性没有相。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比父子兄弟还要亲!你学了大乘你就明了,比儒家讲得透彻,讲得深刻。所以自自然然「能与一切乐」,能与一切乐是法尔如是,没有任何条件,它就是这样的。
所以经文讲,慈悲喜舍能『与诸菩萨乐』,四无量心是性德。慈是与乐,帮助一切众生得幸福快乐,叫做慈,你有慈心,你还要有慈的行持。心永恒不变,行就是要随顺时、处、人、事,我们前面讲过四随。你懂得这个道理,今时、今处、今人、今事,他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离苦得乐。那你要细心观察,苦从哪儿来?乐何以不得?当然这里头有近因、有远因,有眼前迫切的需求,也有未来的需求。近因要满足他,远因更重要,远因是什么?迷悟,悟了,真乐;迷了,真苦!迷了的人,虽富不乐,虽贵不乐,富贵都不乐;觉悟的人,贫贱都乐。你看夫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这种生活环境,夫子感叹说,要是别人,他就很忧虑,感到很苦。可是颜回怎么样?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夫子赞叹说,「回也,不改其乐」。明白了,觉悟了!就是对於这一切现象,性相、理事、因果统统明了通达,快乐无比,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的享受。
有精神享受的人,我们要问有没有物质享受?有!他的物质享受跟一般富贵人物质享受不一样。他的物质是三餐饭吃得饱,衣服穿得暖,无论在什么地方,睡眠睡得好,快乐无比!释迦牟尼佛当年为我们示现的,是无比的福报,如来福报是达到究竟圆满,佛是什么生活?大概跟颜回差不多,有过之而无不及。释迦牟尼佛的财产是三衣一钵,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每天吃饭,外面去托钵,一天只托一次。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比什么人都快乐。他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利害得失,你说多快乐。对於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平等的教诲,他做到了,所以教导别人人家相信。
你要能把这个理事参透,你才晓得佛家讲的不二法门,苦乐不二,贫贱不二,穷通不二,你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得大自在!与乐,这个与乐才叫做究竟圆满。而不是说,与乐是给你多少钱,给你房子,给你车子,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就想错了;是叫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性相,性是体,相是现象;体是理,相是属於事。事有万端,理是一个,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这里头有因有果。所以佛用六个字统统包括到了,性相、理事、因果,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包括尽了。你要是能通达,能明了,你就得大乐,这大乐里面流出来的就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性德,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法尔如是!悲心是救苦,看到众生苦,你怎么能帮助他离开苦难,帮助他离苦,这叫悲,帮助他得乐,这叫慈。所以慈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心。
后面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喜」,喜不是对自己,是对他,看到他离苦了,欢喜;看到他得乐了,欢喜。庆贺众生觉悟,回头了,离苦得乐。这个喜里面就没有嫉妒心,诸位要晓得,嫉妒、障碍很严重。嫉妒是什么?看到别人离苦,他不高兴;看到别人得乐,他更犯愁,总不愿意看到别人有好处。别人有好处,总得想方法去障碍他,去阻止他,这叫嫉妒;嫉妒造的罪业很重,果报也很恐怖。所以,喜是性德!由此可知,我们自性清净心里面,或者儒家讲的本性,本性里头没有嫉妒,本性里面没有贪欲,没有瞋恚;既然没有瞋恚,当然没有嫉妒,嫉妒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也没有愚痴,也没有散乱,所以称之为本善,本性本善。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本性都是本善。本善就是本来具足经上讲的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本来具足。这个东西不是从外头来的,就是因为有障碍。所以说如果你有嫉妒,喜就没有了;嫉妒是烦恼,障碍你自性里面的欢喜心、喜悦心。佛经里面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从什么地方表现?从看到别人离苦,看到别人得乐,你会感觉得非常欢喜;这个人离苦得乐了,这个人破迷开悟了。
末后一个是「舍」,这个字非常重要,舍是放下。放下什么?这个地方有个标准,也就是有个下手之处,「怨亲平等」,最重要的是要舍怨恨!我对这桩事情看不惯,对那个人看得不顺眼,这个烦恼习气要舍掉。所以,慈悲喜舍的修学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事这方面,你要肯学,确实会年年增长,月月增长。你说我们一般人,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慈悲喜舍都没有。没有慈悲,自私自利,有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就难过,分别、执著样样都放不下。学佛之后,接受老师的教诲,好在我还好学,领悟力还很强。我一听就懂,就明了,才知道做人应该要这样!
尤其是章嘉大师跟李老师从佛法上的教诲,自性清净心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我有很严重的妄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