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你就知道,不但是我们,哪个人、哪个众生生生世世不是在求智慧、求觉悟?都是!生生世世都在求!真不容易,一万劫的时间才学到一个信心,十信位,才学到信心,不容易!
现在我们看到外国很多这些科学家、心理学家写的一些报告,几乎他们也肯定,人真的是没有生死,而是生生世世。有时候藉著这个肉体,有时候不用这个肉体,这就说明什么?不用肉体,是在灵界。今天佛给我们讲的三界,六道里面的三界,需要藉身体的是欲界,有身体,色界有身体,没有身体的是无色界。但是我们看看国外的这些报告,他们虽然讲不要身体,不要物质的肉身,依旧还在学习,我看看他们的报告,他们的欲望没舍掉。他们所说不要的身体,是不要我们人道,一部分畜生道的这种物质的身体。我们晓得,饿鬼道、地狱道、欲界天有没有身体?有!不过他们的身体跟我们的身体不一样、不相同,我们跟他是不同维次的空间。中国人、外国人习惯都把他们称为灵界,称他们作灵魂。灵魂还是有身体的,不是我们这个物质的肉身,所以他们并没有到没有身体。
到没有身体是无色界,那个层次高了,比色界四禅还要高。我们从国外这些报告,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境界。佛给我们讲的那更不可思议,《华严》里面给我们说的,十法界之外有华藏世界。像华藏世界这样的大世界,在法界虚空界里面不止一个,很多很多,这是我们在前面读过的「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是讲我们这个地区、这个大世界,「世界成就品」里面就讲无量无边的华藏。这些西方科学家还没说到,这是讲宏观世界。讲到微观,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科学家没说过。《华严》真的是不可思议!
我们的成就有没有时间限定?没有,我们现在明白了。明白之后,好!这太难得了,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悟,觉悟。觉悟之后怎么样?要修。怎么修法?放下!我在第一次接触出家人,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我就向他请教。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够契入?他老人家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了,《华严经》上这句话那是太清楚不过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说尽了。这句话你就觉悟了,大彻大悟。悟后就起修,修什么?我们只要把执著、分别、妄想放下,本来就是佛!你跟十方三世诸佛没有差别,本来就是,当下就是!为什么放不下?
这个放不下,我们读了世尊所讲的许多经论,明白了。我们的迷,就是一念不觉而起无明,我们的迷,时间真的是很长,习气非常之重。你看,知不知道?知道,非常清楚。可是不要说是妄想放不下,分别放不下,执著还放不下,生生世世修行只可以说分别执著轻了一些。果然能把执著真放下,那在《华严经》里面讲的,我们这是十信位的菩萨,执著统统放下是第七信位,七信位的菩萨,他放下,这叫功夫,这个功夫跟阿罗汉平等,阿罗汉放下了执著,七信菩萨也是放下执著。但是看破,阿罗汉没看破,七信位的菩萨看破了。所以就智慧、德相上来讲,阿罗汉跟七信菩萨不能相比,悬殊太大。因为阿罗汉所修的是行布次第,七信位的菩萨他们所修的圆融具德,那怎么能比?
我们今天接受的是大乘教,我们有没有得到像经上讲的这一切功德?我们有没有得到?诸位想想,没有。只是听起来很好听,真正的功德利益没有得到,什么原因?我们有解无行。清凉大师对我们的批评,他怎么说?增长邪见。真的是邪见,不是假的。我们理解的跟佛经上讲的没有相违背,这不能算是正知正见吗?不行。为什么不行?你的心思不正;心邪一切都邪,心正一切都正。心怎么邪?你想想你有没有自私自利?有!有没有名闻利养?有!贪不贪爱五欲六尘?贪!还有没有贪瞋痴慢?有!这心不正,你所解的纵然是正,你的心行不正。所以,这个地方讲的菩萨的修行功德,我们只是仰慕,一分都得不到。不但圆融的功德得不到,行布的功德也得不到,为什么?没有真修!
《观无量寿佛经》上,世尊给我们讲的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做到没有?很多人都说,我对父母很孝顺。自以为很孝顺,听了《弟子规》的讲座之后,感动得流眼泪,自己说以前我以为很孝顺,现在听了之后才知道我不孝顺。在没有学过之前,你那个孝顺是用你自己的标准,以为很孝顺。《弟子规》里面所说的,不是你的标准,那是伦理道德的标准。这一对比之下,自己就比下来了,差太远了。所以,孝养父母没做到。养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现在一般人在物质上的生活照顾到,算是不错了,自以为很孝顺。除了物质供养之外,要养父母的心,你做到没有?怎么叫养心?要叫父母晚年生活快乐、幸福,有没有做到?
父母在晚年,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家和。一家人和睦相处,儿孙都懂得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合作。夫妻不和,不孝顺,你说父母多难过;兄弟不和,那更糟糕,父母痛心。再看第三代孙子辈,是不是能和睦相处?内孙、外孙在父母心目当中都是自己的骨肉,如果有不和,如果有争执,父母心难过。做到没有?再说你在外面工作,你对你的上司尊不尊敬?对你的同事和不和睦?对你的下属照不照顾?如果你没有做到,都是父母所担心的,父母担忧。让父母担忧,不孝!这是孝道里头第二桩事情。还有最大的,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希望你这一生做人,道德、学问、才干要有杰出的成就,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做出最大的贡献,所谓是荣宗耀祖,你的父母感觉到光荣。你做到没有?这都包括在「孝养父母」这句里头。
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长对学生的期望跟父母差不多。师长一生的生活,物质生活如果有缺乏,学生要照顾。师徒如父子,照顾师长的生活跟照顾父母是相等的。你懂不懂这个道理?我们的老师,如果他的儿女好,都孝顺,我们做学生的人可以不操心。如果儿女不在身边,照顾不到,晚年的时候生活有问题,那就必须要像照顾父母一样照顾他。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有没有真的依教奉行?没有依教奉行,这对老师不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没有成就?做老师的人一生唯一的期望,是学生将来学的成就比他好,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是老师无上的光荣。学生的成就不如老师,老师很痛苦,常常会惭愧,没教得好!
当然,老师要找个好学生不容易,学生要找个好老师也不容易。自古以来,这确实是缘分,所谓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老师不会舍弃学生,学生要是有眼光、有智慧,也会跟定这个老师,师资道合,这才能有成就。这个里面就是印光老法师常讲的诚敬,学生对老师诚敬,老师对学生也是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讲孝亲尊师不是容易事情,这是佛教导我们,修行从这个地方修起。明了,把这个大道理清楚、明白了,放下,放下一切不应该的。我们看看《弟子规》,《弟子规》是个标准,《弟子规》上教我们做的,我们都做到;《弟子规》里面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统统都放下。在家是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这样才能够成就真实功德。
十千劫这个说法,「非此所说」,不是《华严经》上讲的。说这个话的人也有根据,下面会有,十千劫是《仁王经》上所说的,不是这个地方所说的。《仁王经》是大乘,这个经是一乘;《仁王经》是菩萨法,这个经是佛法,不一样。下面举例子,「如下善财童子,及兜率天子等,所行所得,并是其人,不同行布次第教中之所说也」。在这部经里面末后的一品「入法界品」,《四十华严》的名称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是品题。善财给我们做了表演,成佛要多久时间?一生,即身成佛。
他会修!所谓会修,会放下、会学习,他参访德云比丘,他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他参访海云比丘,他就是二住菩萨。舍初住,放下初住,他就是二住;放下二住,他就是三住,他所修的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留恋,你才能步步高升;如果你得一法,你对它有留恋,你不肯放下,那就没法子,你就永远停在那里。好像我们现在登楼一样,我们上到这个十一层,不想再上去了,那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这是错的。不能停,一直往上去,要走到尽头,尽头是第五十二层妙觉位,叫究竟圆满佛。
於是我们晓得,我们今天是在人道,在人道里面学习,学什么?学孝亲、学尊师、学爱心、学谦虚、学恭敬、学十善业。这是我们这一生在这个阶层里面的功课,我们要很认真把它学好,学好之后就升级,升到哪里去?升到天上去。如果说我们来生,来生还到人道,那留级。为什么会留级?你这些功课没学得好,不及格,没学好要留级。如果来生到三恶道去的话,不但是没有学好,你学得太差了。譬如六十分及格,五十分留级,你只能够学个十几二十分,这不行,程度太差了。太差,降级,到畜生道,降级了,到饿鬼道是又降一级,到地狱道是连降三级。降级容易!一下连降三级。从地狱道再要学习,慢慢把功课重新学习,升到人道来,可不是那么简单事情,这跟读书一样!
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来干什么?来修行的;外国人讲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有目的、有方向、有目标,来学习。你这一生一定有你的功课,你的功课就是你这一生做人的一些缺点、缺陷,你统统要学好。学到及格才能往上升,好不容易!为什么?功课不是一样,好多样,门门都要达到标准。你想想看,孝亲要达到标准,尊师重道要达到标准,爱心、恭敬心要达到标准,十善业里面,身三、口四、意三都要达到标准,才能往上提升。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文,「又十千劫,乃是一经,璎珞但言一劫二劫,此经纵有行布,亦皆圆融」。这一段清凉大师有个小注,为我们注明「又十千劫,乃是一经,是即仁王经」。「此经纵有行布下」,末后一句解释得很清楚,「行布乃是圆融之行布耳」,所以跟一般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不一样。《华严》经论这个意思说得很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显示出这是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圆融具德,无障碍法界。
善财为我们示现的是一生成就,不要等到来生。我们一般人,一般普通人,业障习气非常深重,这一生遇缘又不善,我们学佛这一生当中也能成就吗?《华严经》的答案是能。用什么方法?《华严》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所以《华严》、《法华》确实是引导我们归净土。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只要你真正能信、能愿、能行,具足这三个条件。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常讲「信愿持名」,这就是信愿行。行是什么?执持名号,求愿往生,没有一个不成就。
真正念佛人,还是要放下万缘,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要放在心里;放在心里面都是障碍,这是业障。障碍什么?障碍你不能往生。统统放下,就没有障碍了。果然能够放下一切执著,到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执著没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放下,生凡圣同居土。执著放下了,生方便有余土;分别放下了,於一切法当中不再分别,生实报庄严土;妄想也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了,生常寂光净土。所以《华严》末后导归极乐,这才得到究竟圆满。由此你就明了,净土法门不可思议。
《华严》圆融具德,净土是不是圆融具德?当然是圆融具德,圆融具德就不可思议了。这一称六字洪名,古大德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叫万德洪名,万是形容,不是数字,就是圆融具德。真的是一行一切行,具足一切行,一念具足一切念,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这个地方,一经就是《仁王经》,《仁王经》上所说的。《璎珞经》里面没有说十千劫,但言一劫、二劫,时间都是很长,都是行布次第法门。
再看底下这段文,「亦有引此下文,证成此信,乃是